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4排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心肌桥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曾被认为是诊断心肌桥(MB)的金指标,但有些MB由于其近端的冠状动脉血管几乎完全闭塞,或动脉粥样硬化产生的固定性狭窄限制了冠脉的血流灌注而掩盖了收缩期狭窄,或由于血管痉挛的存在,造影很难发现,这些MB往往在经皮经腔冠脉成形术(PTCA)后或冠脉内注入硝酸酯类药物才得以暴露[1].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造影MB的检出率为0.5%~2.5%,而尸检报道发生率为15%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心肌桥13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病人中心肌桥的临床特征以及发生率。方法用Jukins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心肌桥的造影判断是冠状动脉收缩期短暂、间歇狭窄,而于舒张期恢复或狭窄程度明显减轻。本研究中将狭窄程度≥70%、50%~70%、〈50%划分为3组。结果3356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共检出心肌桥138例,发生率为4.11%。均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心肌桥。位于LAD远段22例,中段114例,近段2例。无心脏病的孤立心肌桥100例,伴有冠心病的心肌桥26例,伴有瓣膜病6例,伴有心肌病例6例。孤立心肌桥中收缩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I〉70%50例,50%-70%34例,〈50%16例。138例心肌桥中超声心动图或左心室造影提示有室壁肥厚26例。心电图提示有ST.T改变36例;孤立心肌桥中有胸痛症状50例;行运动负荷试验阳性36例。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是心肌桥的可靠检出手段。心肌桥可伴随其他心脏病发生,也可孤立存在。  相似文献   

3.
1999-08~2004-09我院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32例,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4.
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冠状动脉造影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其形态学特征。材料与方法:应用DSCT对47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测量MB的长度、厚度及MCA受压缩程度,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观察记录MCA近段、远段邻近血管及MCA本身的形态变化。用Pearson等级相关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MB-MCA检出率为27.9%(131/470),MB平均长度为(20.8±9.0)mm,MB的平均厚度为(2.3±1.1)mm,MCA平均受压缩程度为(37.8±16.9)%;MCA受压缩程度与MB厚度呈正相关(r=0.60,P=0.000),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r=0.21,P=0.540)。MB的厚度与MCA长度无相关性(r=0.18,P=0.101)。②62.7%(82例)MB-MCA桥前段或/和桥后段血管走行迂曲成角,且与MB的厚度相关(z=-3.15,P=0.002),而与MB的长度无相关性(z=-0.41,P=0.967)。③67例MCA在收缩期呈圆锥状改变,舒张期这种改变明显减轻或消失。经统计学分析,MCA的这一表现与MB的厚度、长度均有相关性(z=-2.91,P=0.004;z=-2.61,P=0.009)。④46例MCA相邻的血管有动脉硬化征象,经统计学分析,MCA相邻血管有动脉硬化征象组与MB的厚度、长度均有相关性(z=-3.42,P=0.001;z= -2.89,P=0.004)。结论:DSCT可正确诊断MB-MCA的存在,并可判断MB-MCA的形态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造影672例影像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冠状动脉造影672例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7例,女285例,年龄28~85(平均58.6)岁。检查前临床均疑诊为冠状动脉心脏病,经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86例影像学资料发现异常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桥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将接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7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心肌桥患者23例,检出率为3.17%,22例发生在前降支,1例发生在右冠脉。23例心肌桥患者均有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心肌桥多发生于前降支,可引起心肌缺血表现。应用口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附19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IHD)的关系.方法对用常规方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19例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例中共检出冠状动脉心肌桥19例,发生率为0.94%.19例中有16例符合IHD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百分比(PSN)等于或大于75%者的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比例(11/13)和严重程度[0~3(2)]均大于PSN小于75%者[(1/6)和1~0(2)],P<0.05.结论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能与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判定心肌桥,并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分为3级。 结果 14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共检出心肌桥10例,检出率2.2%,全部位于左前降支。2例在心肌桥近端有粥样硬化病变,管腔固定狭窄达70%以上,置入支架。其他有症状病例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时收缩期狭窄是判定心肌桥的惟一依据,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事件,对有缺血症状者应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肌超声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MCE)在检测冠心病早期冠脉微循环内皮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检查结果正常的患者20例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组(第2组),另选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例作对照组(第1组)行“声诺维”心肌造影。造影后进行4次闪烁成像,分析两组闪烁显像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充盈曲线,获得再充盈峰值强度(PI)、达峰值强度时间(TP)以及心肌内微泡持续显影时间(T)并作定量分析。结果:第2组4次flash后的峰值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达峰值强度时间(TP)以及心肌内微泡持续显影时间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MCE通过定量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可达到检测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功能损伤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 (CAD)是目前最常见也是严重威胁中老年身体健康的首要疾病之一 ,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 (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成熟、可靠的方法。近年随着CAD介入诊疗技术的发展 ,CAD的治疗已由传统的单一药物治疗 ,发展到冠状动脉成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 (CABG)。而冠状动脉造影为其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基础。我院自 1998年 8月开展CAG至今为 14 7例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4 7例均为住院患者 ,男 10 6例 ,女 4 1例 ,年龄 30~ 81岁…  相似文献   

11.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指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动脉某一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覆盖该段动脉的心肌纤维则称为心肌桥,而被肌桥覆盖的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2.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形态学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6729例可疑或确诊冠心病(CHD)患者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结果,由2位心血管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诊断为MB-MCA.测量MB厚度、MCA长度及管径,记录MB-MCA位置、包绕情况、MCA两端成角情况,并记录MCA本身以及其近、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心肌桥近段、远段冠状动脉及壁冠状动脉自身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有无差异.结果 6729例患者中发现MB-MCA总计1214例(18.0%),1262处.MB-MCA位于LAD者占90.7%(1145例).MSCT显示MCA可被心肌完全包绕(39.3%,496/1262)或不完全包绕(60.7%,766/1262).MCA长度为(18.6±9.0) mm.MB厚度为(2.2±1.7) mm.77.3%的MCA近端或(和)远端成角.MB-MCA近段和远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3.3%和2.3%,MCA本身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为0.5%,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能够清楚显示载MB-MCA冠状动脉全程和MB-MCA本身,并用于评价MB-MCA形态学特征.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易发生粥样硬化病变.  相似文献   

13.
张正铿  陈燕浩  金朝林  张树桐 《临床荟萃》2011,26(16):1394-1396,1400,F000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912例患者先后进行CTA检查和CAG检查,判断有无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将两者结果进行Kappa检验和配对t检验,判断两者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CTA发现104例患者共121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9段;而CAG发现97例患者共114段存在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其中深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2段,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72段。两者相比较,诊断深在型及浅表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两者Kappa一致性好(Kappa=1.000、0.877),42段深在型-壁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11.25±4.20)mm vs CAG(9.56±3.67)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50±12)%vs CAG(59±12)%(均P〈0.01);72段浅表型-冠状动脉心肌桥长度CTA(7.39±3.02)mm vs CAG(5.54±2.18)mm,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TA(31±10)%vs CAG(38±11)%(均P〈0.01)。结论 CTA能够诊断各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存在以及准确测量心肌桥长度,而测量壁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则CAG优于CT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探讨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的狭窄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68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选择其中50例心肌桥病人多期成像均较满意,并测量心肌桥长度、厚度及壁冠状动脉在收缩期、舒张期受压程度及其对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1668例病人中463例发现心肌桥(27.7%)、左前降发生率最高达75%(347/463),50例病人心肌桥的平均长度为12.3mm,平均深度为2.9mm,心肌桥长度大于10mm时,纵深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舒张中期与收缩中期基本一致,而表浅型心肌桥冠状动脉受压于收缩中期持续至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心肌桥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一定关系结论心肌桥厚度及长度与壁冠状动脉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对浅表浅型及纵深型心肌桥舒张期受压程度评估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研究左前降支(LAD)心肌桥患者的壁冠状动脉血流频谱特征以及硝酸甘油对血流频谱的影响;探讨应用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诊断心肌桥的可行性.方法 取32例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心肌桥位于LAD中段,1例位于远段, 静息及舌下喷服硝酸甘油后观察壁冠状动脉及其近、远端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特点,比较壁冠状动脉与其近、远端血流参数及诱发前后壁冠状动脉血流参数.结果 硝酸甘油诱发前后LAD中段彩色多普勒总显示率87.1%.静息状态12例患者壁冠状动脉段出现特征性的"拇指征"频谱,列为静息阳性组,诱发后出现"拇指征"频谱的10例患者列为诱发阳性组.诱发前彩色多普勒检出1例壁冠状动脉起始处舒张期花色血流,诱发后增加显示6例,其中1例出现收缩期反向蓝色血流,多普勒检查示诱发前后拇指征频谱与其近、远端比较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流速、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发前后"拇指征"频谱比较舒张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平均流速、加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壁冠状动脉受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诱发后2例测及收缩期反向波频谱.结论 经胸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技术是诊断心肌桥的一种新方法,应用硝酸甘油可提高心肌桥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99 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对心肌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冠状动脉CTA诊断为心肌桥并接受运动及静息99 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患者资料,分析心肌灌注显像结果,并与冠状动脉CT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05例心肌桥患者中,根据Nobel分级法,Ⅰ级狭窄21例,Ⅱ级狭窄24例,Ⅲ级狭窄60例;其中60例出现心肌缺血改变。缺血组与非缺血组心肌桥患者冠状动脉CTA显示狭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31,P<0.001)。不同部位心肌桥血管支发生异常灌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88,P=0.166)。结论 99 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能够用于评价冠状动脉心肌桥。  相似文献   

17.
束支传导阻滞(bundle branch block,BBB)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心律失常。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束支阻滞伴发心血管疾病的病人死亡率增加,左束支传导阻滞(left bundle branch block,LBBB)相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更能独立地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性。LBBB在65岁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为1%~3%,而在心衰病人中其发生率可达30%[2]。BBB引起的心室激动异常和收缩延迟损害了局部和整体心室功能,严重时可发生晕厥甚至猝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V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方法:121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V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分析VCT确诊的33例壁冠状动脉的CTA表现。结果:33例共59段壁冠状动脉,发生率为27%。其中前降支占40%,对角支和钝缘支分别占27%和22.3%,回旋支为6.7%,右冠(后降支)5.0%。壁冠状动脉长度为5~49mm,平均(22±11)mm,心肌桥深度为1.2~5mm,平均(2.3±1.0)mm。CTA表现为壁冠状动脉轻度平直,管腔光滑,未见明显狭窄,两端亦未见软硬斑块。结论:64排VCT是确诊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但不能评价其收缩期的血流变化。壁冠状动脉与动脉硬化无明显关系。有典型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变的心肌桥患者,应及时接受CAG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99Tc^m-MIBI运动心肌灌注断层显像(MP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冠心病(C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临床疑诊CAD患者的MPI及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PI的灵敏度分别为83.9%,特异性分别为69.1%,二者符合率为94.7%。结论MPI能为CAD诊断提供有临床价值的信息,大部分MPI正常患者无需再行CAG检查。  相似文献   

20.
Stress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 has the potential not only to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in diabetic patients, but also to decrease unnecessary use of health care resources. However, before routine screening can be recommended,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es are required to identify patients in whom such testing is appropriate. Nevertheless, MPI is clearly emerging as a valuable tool for improving managem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all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