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慎泰 《国医论坛》2007,22(4):49-50
吴瑭,号鞠通,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吴氏少习儒学,后因父、侄病亡而发奋学医,专事方术,终成一代医学巨匠.著作主要有《温病条辨》、《医医病书》、《吴鞠通医案》等.其中《温病条辨·解儿难》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方面提出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儿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兹分述如次.  相似文献   

2.
张再良 《中医药学刊》2005,23(3):424-426
以吴瑭的《温病条辨》为基础,从经方与时方、伤寒与温病、继承与发展的相互关联展开论述。列举了《温病条辨》对经方的运用和化裁,分析了《温病条辨》中其他主要方剂的构成和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温对立的由来。强调寒温在临床上实际上是统一的,尽管历史上医家为了纠偏会对某一方面有所强调,对此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同时对《温病条辨》在外感热病证治中所起的作用,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经方的特点是:结构严谨;方药味虽少,但君臣佐使结构明确,特别是“主病者为君,佐君者为臣”的定位关系一目了然;定量严格;灵活多变。证候的复杂性决定了应用经方的不易性,疑难病的证候多是复合证候,二合一、三合一的证候比比皆是,这种复合证候在心脑血管病、肿瘤病、肝脏病、肾脏病、神经系统疾病中非常多见。而经方的应用也是可以二合一、三合一的,如治疗痰瘀互结腹腔包块,用苓桂术甘汤合当归芍药散;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用小陷胸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肿瘤放疗化疗后,用桂枝汤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小柴胡汤等。  相似文献   

4.
总结吴鞠通儿科用药特点:少用辛温,善用甘味,慎用苦寒,攻补得当,用药轻灵,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5.
经方小议     
姚杰良  黎忠民 《河南中医》2008,28(12):94-95
《汉书·艺文志》云:“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说明经方是根据药物寒热温凉的性质,衡量疾病的浅深程度,凭借药物的补泻作用,按照四时气候变化宜忌情况,辨别药物性味,并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组成寒  相似文献   

6.
梁晓夏 《世界中医药》2008,3(5):295-295
《伤寒论》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经典,是习医者的必读书。书中112方,选药精当、配伍严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屡用屡效。然而,症状千变万化,证亦多相兼杂,故应用经方应该灵活。如单用某一个经方难以满足要求,可经方合用,使适用症扩大且疗效倍增。笔者结合案例将自己的体会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王鸿庆  魏思宁  杨际平 《新中医》2020,52(11):35-37
经方方小药精,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笔者结合临床反复研究,从病脉证治、随证治之、探究剂量、重视煎服等方面探讨如何活用经方,用好经方,为经方的应用与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诸方,组方严密,药味少而精,专效如桴鼓,后代医家尊之为经方。几年来,临床应用经方,确能药到病除,今录两例以供参考。例1:《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病案。解××,男,52岁,干部。 1975年11月4日初诊。患者素有支气管炎,经常服用消炎止咳、祛痰定喘等片剂。近几日复感寒邪,致宿疾加重。继服前药病症不减。患者咳嗽少痰,气促抬肩,面热、时而汗出,两眼睑浮肿,口唇微紫而干,苔白欠润,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对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从《伤寒论》承气汤的应用、对《伤寒论》三承气汤的运用及对《伤寒论》三承气汤的发挥等3个方面阐述吴鞠通对仲景承气汤的运用与发挥,探讨温病学术体系与伤寒学术体系之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其所载之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妙,疗效卓著,被尊为“方书之祖,医方之圣”。为更好的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遗产,能使其运用范围极大的超出原书所论,更好的推广《伤寒论》方临床运用,吾就其临床运用的辨证论治试作初探。1主症不同,观其病机主症不同,是指病者的主要症状和《伤寒论》方证中主症不相符。而同一病机可以出现相同的症状,也可以出现不同的症状是临床常见的,它反映了同一病机在临床表现上的多重性。就此有时可见到患者的主症尽管与《伤寒论》某方面的主症不同,但通过合参,分析辨症的判断,可发现与…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经方医学的代表性著作,尽管其在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中,不断地融入了医经医学的思想。前文认为,经方医学的科学性就在于经方医学严格地定义了每一个方剂。近年来,对汉代度量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许多学者对以容器计量和以个数计量的药物进行了实测,这些成果使我们能够对经方在古代的运用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使我们能够准确地描述每一个经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温病条辨》中汤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温病条辨》中汤方的药味数、单剂量及服药量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尚云冰 《河南中医》2010,30(10):954-956
《经方实验录》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家曹颖甫所著,记录了其运用经方效验的缩影和精华。笔者近读《经方实验录》数遍,深感妙不可言,故记录下突破精文,活用经方;离经叛道,胆大心细;人有百态,病亦无常;虚实缓急,进退自如;治病求本,药精效捷;辨证为首,勿拘病名;揣思不定,以药试病;随证治之,不囿前贤等读书体会,以期精于典,勤于思,悟于心,验于行。  相似文献   

14.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温病学发展史上一部集大成之作.吴鞠通的"三焦辨证"的理论在治疗温病过程中,在辨别病位、区分病程、推断病机、概括证型、决定治法、说明传变等方面都有突出作用.吴鞠通"三焦辨证"理论的临床应用,不仅使温病学说的辨证论治体系不再是单一的卫气营血辨证,而且还沟通了仲景学说的相关内容.吴鞠通在张仲景学术内容的...  相似文献   

15.
温病易伤津耗液,特别是温病后期,阴伤现象尤多,而阴液存亡对温病预后有密切关系。吴锡璜指出温病"存得一分津液,即有一分生机"[1],滋阴在温病后期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吴瑭的<温病条辨>为基础,从经方与时方、伤寒与温病、继承与发展的相互关联展开论述.列举了<温病条辨>对经方的运用和化裁,分析了<温病条辨>中其他主要方剂的构成和来源,并进一步探讨了寒温对立的由来.强调寒温在临床上实际上是统一的,尽管历史上医家为了纠偏会对某一方面有所强调,对此应该予以充分理解,同时对<温病条辨>在外感热病证治中所起的作用,也应当予以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7.
刘志龙教授认为,五脏阴阳调和,睡眠方可安稳.心血不足,心火亢盛,心胆俱虚均可扰乱心神,使心神不安而致失眠,治疗以安神定志为本,常用经方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等.肝疏泄太过或不及,藏血功能失调,导致阴血不足,魂无所居而致失眠,治以疏肝理气或补养肝血,常用经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酸枣仁汤、小柴胡汤、四逆散等.脾主运化,为气血生...  相似文献   

18.
经方救误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方救误治验济南医院(250013)刘鸣关键词伤寒论;经方;误治在《伤寒论》的398条经文中,谈及救误的约有120余条。故清·徐灵胎在《伤寒论类方》序中说:“此书非仲景依经立方之书,乃救误之书也。”《伤寒论》不仅列举了多种误治、央治所引起的变证、坏病...  相似文献   

19.
经方非常重视虚实辨证,强调依据正邪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或祛邪兼以扶正,或扶正兼以祛邪。在辨六经方证的基础上,强调扶助正气、攻补兼施以祛邪而不伤正。提示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时时注意呵护人体的阳气、气血津液等,不可盲目攻邪。  相似文献   

20.
杨世权 《中医杂志》2007,48(4):375-376
答: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所创立的方剂因其配伍精当,疗效显著,被后世誉称为经方。纵观《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用经方的主要思维方法是“有是证用是药”,追求“汤证相应”的契合关系,即:“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通脉四逆汤方后注)。今人应用经方,必须熟悉这种思维方法,掌握经方应用的辨证要点,才能在临床上提高疗效。1抓住该方的主症:每一个经方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适应范围,经方与适应范围的结合则称之为汤证,如麻黄汤证,桂枝汤证等。每一个汤证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证候群,其中又有“主症”、“次症”、“或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