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6例三踝骨折患者行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均得到4~24个月,平均(10.6± 2.1)个月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为(4.2± 0.4)个月。疗效评价依据Baird-Jackson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13例,可3例,总优良率91.7%。结论采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适用于三踝骨折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39.5岁,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5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8.0~12.5周(平均9.7周),无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现象。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推荐的足踝评分系统进行踝关节功能评价,优11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4.1%。结论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治疗外踝和后踝骨折,安全简便、显露清晰、复位准确、固定稳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三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09-01—2011-09对20例三踝关节骨折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采用拇长屈肌-腓骨长短肌腱同一间隙处理后踝与外踝骨折,最后作内踝前缘纵形切口复位内踝并以半螺纹松质骨螺钉固定。结果除1例切口延迟愈合外,其他患者切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本组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12周,无畸形愈合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采用AOFAS评分进行疗效评定:优11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75.0%。结论侧卧位经后外侧入路为三踝关节骨折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可在同一体位直视下完成骨折复位固定,是值得选择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2例外、后踝的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外侧腓骨后缘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26(13.5±5.5)个月。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10~16(11.3±4.6)周。末次随访依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优39例,良8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0.4%。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治疗外、后踝骨折,创伤较小,显露清晰,是一种较好的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老年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3月-2007年8月对13例老年踝关节骨折采取后外侧入路行外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一切口中外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伤口无裂开、坏死,1例出现症状不甚严重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可减少老年患者的手术创伤、创面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对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外踝骨折能进行牢靠安全固定.  相似文献   

7.
正2010年5月~2014年5月,我科采用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28例三踝骨折患者,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19~65岁。左侧9例,右侧19例。骨折按Lan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15例,旋前外旋型10例,旋后内收型3例。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4~8 d。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例胫骨前外侧平台骨折合并后外侧劈裂塌陷骨折病例。根据CT检查结果,骨折按AO分型为B型和SchatzkerⅡ型。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经过12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均已复位,随访3~6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术后1年患者胫骨平台骨折高度未丢失,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平均95分。结论胫骨前外侧平台并后外侧骨折手术治疗,采用膝关节前外侧联合后外侧入路,对于患者行骨折直视下复位和固定,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经踝关节后侧人路显露外、后踝骨折,应用后侧腓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n分型)旋后一外旋型Ⅲ、Ⅳ度的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9例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n分型)旋后一外旋型Ⅲ、Ⅳ度的患者,经踝关节后侧人路,显露固定外、后踝骨折。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踝关节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8个月,无切口感染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1例发生腓骨肌肌腱炎,取出钢板后症状缓解。骨折于24周内均达到骨性愈合。采用Baird—Jackson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优2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1%。结论踝关节后侧人路可充分显露并固定后、外踝骨折,切口无张力缝合,软组织覆盖好,避免了皮肤坏死及固定物裸露。固定物的固定强度强于常规手术,可承受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为踝关节骨折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手术方法 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 年5 月至2011 年2 月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28 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4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2 个月;骨折愈合时间5~8 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 个月.术后1、3、6、12 个月的膝关节总伸屈度数分别为80°~120°(平均105.0°)、95°~135°(平均120.3°)、90°~135°(平均119.1°)、110°~135°(平均127.3°).术后12 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6~97 分,平均92.1 分.关节功能评定按Hohl 评分标准:优19 例、良7 例、可2 例,优良率93%.未见关节面塌陷、膝关节内外翻及不稳定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膝关节后外侧入路能够充分暴露胫骨后关节间隙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髁,为胫骨平台后外侧髁骨折的直视复位和植骨内固定提供良好的操作空间,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等。方法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32例,其中Ⅱ度损伤5例,Ⅲ度损伤8例,Ⅳ度损伤19例;术中腓骨接骨板均放置在腓骨后侧,后踝21例采用空心螺钉固定,6例采用接骨板固定,术中均未行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记录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及踝关节评分情况。结果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2周拆线。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为12~14个月,平均12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腓骨后侧疼痛,考虑为内固定所致的腓骨肌腱刺激征,待骨折愈合拆除内固定后疼痛消失。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1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优2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6.8%。结论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复位和固定旋后外旋型踝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具有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手术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21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显露胫骨后外髁,对骨折进行支撑钢板内固定,关节面塌陷者采用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结果 21例均获随访,时间13~19个月。1例膝关节伸直轻度受限(-5.0°),其余患者无膝关节伸直障碍。膝关节总伸屈度95.0°~135.0°(122.6°±12.8°)。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9~16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术后即刻13~18(16.2±2.7)分,末次随访时11~18(15.5±3.2)分。后倾角:术后即刻6.0°~9.0°(7.8°±1.5°),末次随访5.5°~10.0°(7.6°±1.8°)。HSS膝关节评分65~98(83.9±8.2)分。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尽管暴露范围较局限,但可直视下进行复位固定位置,具有一定优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入路。  相似文献   

13.
<正>2003年7月~2014年4月,我科采用后外侧入路固定治疗30例后踝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4~73岁。左侧21例,右侧9例。合并伤:后踝隐匿骨折9例,陈旧性内后踝骨折并下胫腓分离1例。骨折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6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后方Pilon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期间,使用后外侧入路治疗14例后方Pilon骨折,均涉及胫骨远端关节面超过20%,其中男11例,女3例,平均年龄41.3岁。结果平均随访14.5个月。12例骨折得到解剖复位(86%);没有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没有发现因屈跨长肌挛缩至屈蹲畸形;1例患者因腓骨后方钢板出现腓骨肌腱刺激症状。根据Philips评分系统,优10例,良2例,优良率为92.8%。结论通过后外侧人路可以使后方Pilon骨折得到良好的显露以及直接复位,操作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24例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从改良后外侧入路用钢板固定腓骨远端,多枚拉力钉固定后踝;从内侧入路用拉力螺钉或张力带固定内踝。结果腓骨远端、后踝、内踝复位好,关节面达到解剖复位,无皮瓣坏死。24例均获随访14~24个月,按Baird-Jas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估疗效:优20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91.67%。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结合内侧入路手术治疗伴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具有切口数少、解剖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的优点,关节面能解剖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俯卧位下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3月我科收治的25例胫骨后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俞光荣分型、Klammer分型均为Ⅲ型骨折,均合并腓骨骨折。根据合并腓骨骨折的位置、CT扫描示Die-punch骨块的大小及位置, 16例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联合内踝后侧入路, 9例采用后内侧入路联合腓骨外侧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通过X线、CT扫描评估骨折复位、患肢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14~18 d拆线。术后X线、CT扫描显示:19例达到解剖复位,2例关节面移位约2 mm,4例关节面移位约1 mm;未出现伤口感染及神经血管损伤。25例患者平均随访15.6(12~20)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4.8(12~18)周。1例出现屈■长肌挛缩;1例术后12月下地行走时踝周仍有肿胀伴有跖屈受限,久行不适,其余患者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失效。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平均89.3(78~98)分,其中优20例,良5例,优良率100%。结论俯卧位下联合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后Pilon骨折,术中软组织牵拉容易,能够良好地显露以及直视下复位后踝及腓骨骨折,利于置入胫骨后方钢板,能够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术后关节僵硬及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手术入路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入路,观察前入路在后踝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前入路内固定治疗合并后踝骨折的复杂踝关节脱位60例.结果 解剖复位54例,近解剖复位5例,功能对位1例.均于3个月内达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 前入路治疗后踝骨折具有创伤小、显露清楚、手术时间短、复位效果好、功...  相似文献   

18.
<正>Pilon骨折为胫骨远端干骺端关节内骨折,是足踝外伤中最难治疗,最复杂的创伤[1]。临床上可以见到少部分三踝骨折的病例,后踝骨折有两个骨折块,即后踝骨折块的前方还有一中间骨折块,这种损伤介于严重的三踝骨折和典型的Pilon骨折之间,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类型的Pilon骨折,对这种骨折使用常规踝关节入路显露无法看清其中间骨折块并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37例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进行手术治疗,定期复查。结果:随访时间10-36个月,平均16.4个月。手术疗效:优23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9.4%。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例。结论:手术治疗严重踝关节骨折脱位可取得满意的复位和临床效果,复位的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尤其是要注意纠正腓骨的短缩畸形。  相似文献   

20.
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 1998年10月至2005年9月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192例,对其中34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者采用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男25例,女9例;年龄18-56岁,平均34.2岁。损伤节段:T112例,T125例,L111例,L28例,L35例,L42例,L4,51例。Maged分型:A3型12例,B1型2例,B2型2例,C1型12例,C2型4例,C3型2例;ASIA分级:A级7例,B级10例,C级8例,D级6例,E级3例。有神经根损伤症状3例。患者取侧卧位,先行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系统临时固定。同体位下再行损伤节段的前路减压支撑植骨,对于骨折脱位者前后协同复位。复位满意及减压彻底后,后路椎弓根钉系统适度加压抱紧前侧支撑植骨,一次完成减压、复位与固定,重建三柱稳定性。结果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30min。出血量900-2400ml,平均1200ml。术前不完全性神经损伤的24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6例出现肋间神经损伤症状,保守治疗后好转。32例随访6-60个月,平均13个月。X线和CT片显示减压和复位效果满意,与术后比较伤椎高度无明显丢失,内固定未见断裂及松动。结论 一期同体位前后联合入路可充分发挥前路与后路手术各自的优势,一次完成减压、复位与固定,为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技术要求较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