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白细胞前后库存SAGM红细胞C3b受体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揭示不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去除白细胞前、后其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改变,并了解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保存不同时期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份库存血样行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RBC-ICR)花环试验测定,其中30份为保存第1、3、7、14、21天的库存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白细胞过滤器前、后的标本,另30份为SAGM红细胞悬液为去白细胞后保存1、3、7、14、21 d的标本.结果相同时期库存的SAGM红细胞悬液采用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前、后其RBC-C3b受体花环率和RBC-ICR花环率无显著差异(P>0.05), SAGM红细胞悬液经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存放不同时期与保存同时期未过滤的SAGM红细胞悬液相比其RBC-C3b受体花环率和RBC-ICR花环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白细胞滤器对红细胞C3b受体及其介导的免疫粘附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红细胞保存液( MAP)悬浮洗涤红细胞的制备质量,确定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制备、保存和临床使用的可操作性。方法:比较保存期末(第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含量、上清液蛋白质含量和溶血率。统计批量制备与按需制备洗涤红细胞工作时间。结果:保存期末(第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的溶血率、上清液蛋白质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MAP悬浮洗涤红细胞在制备、保存中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洗涤红细胞批量制备比按需制备的工作时间显著减少。结论:保存期末(第35d)的MAP悬浮洗涤红细胞与生理盐水悬浮洗涤红细胞质量无差异。为了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开展MAP悬浮洗涤红细胞批量制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传统的血液保养液CPD(citratephosphatedextrose)为对照组,检测了一种新配方血液保养液CPGA(citratephosphateglucose-adenine)的保存效果。实验结果证实了用CPGA保存全血在4℃保存0、7、14、21、28、35、42d各时间阶段各项主要质量指标均优于用CPD保存的全血。提示CPGA对全血的保存效果良好,有效保存期至少为35d。  相似文献   

4.
自身血的液态保存法是简单的,但时至今日,CPD(枸橼酸磷酸葡萄糖)保存液仅限于3周,因而大量贮存血液是困难的。最近,采血方法的改进和应用红细胞生成素,对短期内大量贮血进行了尝试,如把可长期保存的SAGM液等用于自身血输血,比自身血输血的采血更安全。SAGM(Saline、adenine、glucose、mannitol)液是根据瑞士H(?)gman等1985年研制出的红细胞保养液,Saline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细胞滤除对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名健康献血员捐献的血液制备成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怕细胞滤除组,使用BC.L400型去白细胞滤器(成都双流公司)]和对照组,常规保存.分别在第0、7、14、21、28、35天进行红细胞的血常规、Na+、K+、乳酸(LD)、葡萄糖(Glu)、血气、血流变、Na+-K+-ATP酶、游离血红蛋白(FHb)等指标检测.结果 红细胞悬液滤过后其中的白细胞显著减少(P<0.01);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两组红细胞的血常规、Na+、K+、LD、Glu各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Hb含量明显增加,且在保存28 d时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保存0~14 d时两组红细胞内Na+-K+-ATP酶逐渐减少,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气指标中保存液pH值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下降,保存第35天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1),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血氧饱和度为50%时的氧分压(P50)等检测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红细胞高切黏度和低切黏度值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21 d时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此种国产白细胞滤器滤除白细胞可能对维持体外保存红细胞的理化性质和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γ射线对不同保养液中的红细胞质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ACD—B方及CPD方全血的保存时间。方法 将ACD—B方及CPD方全血分为用γ—射线照射的实验组及未照射的对照组,测定两组标本在0、7、14、21、28d红细胞渗透脆性、血浆游离Hb,用血球计数仪作RBC计数、Hct、MCV检测,用K^ 、Na^ 、Cl^—分析仪检测血浆的K^ 、Na^ 、Cl^—浓度的变化。结果 辐照后ACD—B方的血液保存0天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差别;7d时试验组K^ 浓度比对照组升高快,其它指标均无变化;14dK^ 仍未超过《血站基本标准》对普通全血保存期末K^ 的要求,CPD方的血液保存0d与对照组各项指标无差别;7d时试验组K^ 浓度比对照组升高快,其它指标均无变化;21dK^ 仍未超过《血站基本标准》对普通全血保存期末K^ 的要求,其它指标均无显变化;28dK^ 浓度略高于此要求,而其它指标均无显变化。结论 ACD—B方全血γ—射线辐照后可保存2周.CPD方全血γ—射线辐照后可保存3周。  相似文献   

7.
用微滴板法研究不同保存液对红细胞血型抗原保存期限及溶血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液中的保存期限和溶血率各不相同,其变化与保存液的而萄糖浓度及溶液渗透压有关,枸橼酸-枸橼酸钠-葡萄糖液(ACD液)具有配制方法简单、保存期限较长等优点,适宜在法医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减慢红细胞保存液添加速度对延长红细胞保存有效期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红细胞保存缓释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取浓缩红细胞12袋各平均分成4袋(组),对照组添加标准量的MAP红细胞保存液,实验各组添加不同比例的MAP,然后于25℃(4℃)保存并观察ATP等血液保存指标的变化,各实验组在保存中继续按不同速度添加红细胞保存液,至添加总量与对照组相等。结果:初始添加足够的红细胞保存液才能维持红细胞保存,控制血液保存液添加速度可以更有效地维持红细胞ATP,添加速度慢的比添加速度快的ATP维持久。结论:减慢保存液添加速度可有效延长红细胞保存期,提示缓释技术可应用于红细胞保存领域并很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137)Csγ射线辐照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37Csγ射线辐照对悬浮红细胞中淋巴细胞的灭活作用,以及辐照后悬浮红细胞保存期间的质量变化,明确悬浮红细胞辐照处理技术的可行性。方法:悬浮红细胞制备后,分别用20 Gy、25 Gy、30Gy的137Csγ射线照射,照射后检测淋巴细胞反应抑制率,并分别于储存的第0 d、7 d、14 d、21 d、28 d、35 d检测悬浮红细胞的pH、电解质浓度、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诸参数等,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抑制率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辐照后立即检测,悬浮红细胞的生化指标及红细胞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照射组的Na+、K+、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HCT、MCV、MCHC发生了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25Gy可有效杀灭淋巴细胞,虽然辐照对悬浮红细胞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但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仍符合其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国产滤器制备的去白细胞的晶体盐红细胞悬液(Saline adenine glucose mannitol red blood cell suspension,SAGM RBCs)进行质量和临床效果评估。方法:200单位过滤后的SAGM RBCs,测定其过滤前后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HCT,Hb,计算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血小板损失率,150例受血者,输血前均不使用激素类及抗过敏类药物,观察输血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滤去除白细胞的SAGM RBCs,白细胞清除率为99.3%;红细胞回收率为92.7%,血小板损失率为87.2%;在接受去白细胞的SAGM RBCs的150例受血者中,输血≤2次的受血者中未发现输血不良反应,输血≥3次曾有过发热性输血反应史(输注未去除白细胞的SAGM红细胞悬液)的30例受血者中仅有1例出现发热性输血反应。结论:使用国产滤器能去除血液成分中99%以上的白细胞,能有效地预防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11.
GMA红细胞悬液保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钱开诚  冷翠霞 《上海医学》1995,18(3):131-134
用一种新的红细胞保存添加剂GMA(Glucose,Mannitol,Adenine)和目前欧美国家已常规使用的红细胞保存添加剂SAGM(Saline,Adenire,Glucose,Mannitol)分别重悬ACD浓缩红细胞制成SAGM红细胞悬液(SAGM-RCS)和GMA红细胞悬液(GMA-RCS),量4℃保存,于保存0、7、14、21、28、35、42天取样测定ATP、2,3-DPG、红细胞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检测储血袋两种摆放方式对红细胞(RBC)的影响,提高RBC的保存质量,保证临床成分输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5袋(1单位/袋)RBC悬液直立摆放在专用冰箱中7 d,再将每袋RBC悬液平均分装在两个无菌袋中,一袋直立摆放、一袋平铺摆放保存,分别检测保存第14天、第21天及第28天储血袋中RBC上清液中的K^+、Na^+、Cl^-、乳酸脱氢酶(LDH)、pH值及游离血红蛋白(FHb)的水平。结果:直立摆放组K^+、FHb、LDH浓度明显高于平铺摆放组(P〈0.05),两组Cl^-、Na^+浓度无明显差异。结论:RBC悬液储血袋平铺摆放的保存方式对RBC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3.
自制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延时保存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长征1号(CZ-1)多器官保存液对兔肾低温保存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将新西兰雄性兔肾脏分别用2~4℃CZ-1液、UW液及HC-A液50~100ml灌注,待肾脏变白后,切断所有血管,将肾脏取下放入装有CZ-1液、UW液和HC-A液保存罐中2~4℃保存,供取材作形态学观察。结果:72h以内CZ-1液保存组肾脏组织光镜和电镜下形态学无明显改变,而且CZ-1液保存组低温保存肾脏组织的变化以及细胞和细胞器的变性均缓于UW液与HC-A液保存组。结论:CZ-1液能低温保存肾脏在72h之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4℃贮存全血中红细胞在CPDA和ACD—B保存液中的衰老速度和自然破坏情况,以此来衡量两种保存液的保护方法。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平行测定血液质量指标,包括红细胞的MCV、MCHC、游离Hb、血浆K^ 、PH、红细胞内COT和血浆COT。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CPDA血液各项指标均比ACD—B好。结论 与ACD—B相比,红细胞在CPDA保存液中衰老较为缓慢,CPDA保存红细胞作用较ACD—B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液在不同保存时间内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和红细胞压积(HCT)含量的变化。方法取2008年5月~2009年2月264份库存红细胞悬液的血标本,分别于6个时间段(4℃贮存0、7、14、21、28、35 d)测定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比值。结果血液在保存7、14、21 d,其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比值变化并不明显;而血液在保存了28、35 d后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和红细胞压积比值与前三组结果比较明显的下降。Hb、RBC、HCT三项检测指标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在体外保存过程中,红细胞的数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比值随着血液保存的时间延长而减少和降低,尤其是贮存后期的血液。对于急性失血患者、慢性贫血患者和造血功能障碍患者的输血,应给予保存期较短的血液输注,以提高输血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的质量情况。方法无菌接驳取悬浮红细胞标本,分别在保存前(0 d)和保存期末(35 d)进行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和游离血红蛋白检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保存前和保存期末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在保存前(0 d)和保存期末(35 d)悬浮红细胞HCT、HGB、RBC等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悬浮红细胞在保存前和保存期末HCT、HGB、RBC等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35 d后,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为(149.5±9.6)mg/L,与保存前的(26.5±1.9)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无明显变化,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细胞膜结构清楚,膜表面光滑完整,未见突起、凹陷、空泡、缺失等膜损伤。结论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和保存期末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控制悬浮红细胞制备和保存中各个环节,对于保护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保证血液质量,保证血液输注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原不同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人群悬浮红细胞在体外保存下无氧酵解能力变化的差异。方法 根据Hb水平和居住地区将志愿者分为A组(海拔≥3500m,Hb≥180g/L),B组(海拔≥3500m,120g/L≤Hb≤160g/L),C组(海拔<2500m,120g/L≤Hb≤160g/L)。分别采集200ml全血(每组各10份)离心分离,去除血浆后加入50ml MAP保存液制备得到悬浮红细胞,并平均分装到4个50ml小袋,于不同时期分别取样测定。结果 3组人群悬浮红细胞在保存第1、7、21、35d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葡萄糖(glucose)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相比,ATP仅在保存第7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A组的ATP含量低于C组。结论 3组人群的悬浮红细胞在体外保存中,关于红细胞无氧酵解的多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证实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红细胞无氧代谢水平与平原正常人群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证明密闭系统中制备洗涤红细胞,加入红细胞保存液复悬,保存期末仍符合国家标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1]。方法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袋内加入80 ml/U含0.9%氯化钠注射液,离心后分离出上清液,经三次洗涤后加入50 ml/U红细胞保存液,混均后置于(4±2)℃的贮血箱内保存。结果血红蛋白含量、上清液蛋白含量、溶血率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采用此方法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期相同。  相似文献   

19.
于江虹 《吉林医学》2009,30(7):645-646
在一项对献血者红细胞抗原进行的大规模筛查研究中,笔者观察到,在MTS公司的Diluent2中孵育过夜后,本来用作Fy(a+)对照的红细胞样本上的Fya抗原,却无法用抗-Fya检测到。此红细胞样本已经在阿氏液中保存了4d,然后用MTS的Diluent2悬浮。根据这一现象,笔者又重新配制了一套谱细胞,用作单克隆抗-Fya的对照。这一红细胞悬液同样在MTS的Diluent2中保存过夜。24h后对此新样本进行检测,发现Fy.抗原反应性有少许丢失,但不象2d前那个Fy(a+)对照红细胞悬液出现那么明显的丢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贮存期内不同保存时间致悬浮红细胞凋亡损伤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集12例健康献血员血液,常规去除白细胞和血浆。取保存后3、11、19、27、35 d 5个时相点的红细胞,用凋亡试剂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凋亡率及红细胞体积大小变化,用Fluo-3 AM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Ca2+浓度。同时留取上清液,利用酶标仪检测血红蛋白在405 nm的吸光度。结果与保存3 d的红细胞比较,红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内Ca2+浓度逐渐增加,至27 d与35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溶血率早期增加不明显,至35 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红细胞体积逐渐变小,至27 d与3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体外贮存的悬浮红细胞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凋亡逐渐增加,可能是储存损伤的原因之一。Ca2+内流可能是凋亡主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