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并上报的6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人、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例ADR报告中,50~60岁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6.5%);以抗肿瘤药居多(39.7%);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60.3%);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4.8%),其次为神经系统损害(18.0%)。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我院11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慧  赵春萍 《当代医学》2009,15(3):158-15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全年收集到的118例ADR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为73例(占61.86%)、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见,有60例(占50.84%)、消化系统反应和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分别有44例和38例(分别占37.28%和32.2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与报告,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院10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本院2007年1月-2007年6月上报的103例ADR报告,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57.14%);20~29岁患者ADR的发生率最高(33.98%);静脉给药方式引发ADR发生率最高(73.7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69.81%)。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以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加强ADR监测意识,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和探索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895例ADR报告,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895例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占50.73%;涉及的药品中,以抗菌药物居多,占58.26%;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92.29%;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占50.61%。结论临床应加强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铜陵市人民医院2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到的281份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的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81例ADR报告中所涉及的药品,由抗感染药物引为的ADR数量居首位(55.16%);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5.77%);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56.23%)。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的发生,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625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占42.88%,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占29.12%;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占75.0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的19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生理状况、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发生时间、患者ADR史、ADR预后分析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9类81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居首位,共91例(47.15%);主要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共156例(80.8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共81例(41.97%)。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规范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唐雪梅 《大家健康》2016,(5):169-16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报的200份 ADR 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 涉及药物种类、器官或系统、主要临床表现及 ADR 分级、转归及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统计分析。结果:所调查的2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89例(44.5%),女性患者111例(55.5%);年龄分布3岁至97岁,60岁以上患者 ADR 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年龄段,占50.5%;涉及74种药物;其中抗感染药物68例(31.19%),中成药34例(15.60%),心血管系统疾病药物34例(15.60%)ADR 常发生的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滴注,占67.43%。结论: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全面开展 ADR 监测工作,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合理,以减少和避免 ADR 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我院2007~2009年收集的ADR报告212例,按照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占63.21%;中药制剂占16.98%;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5.38%,以皮肤及其附件最常见,占55.60%。结论:加强ADR监测上报工作,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5月收集并上报的93例ADR报告,分别从报告来源、年龄分布、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3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者ADR发生率较高,占50.54%; 涉及药品6类34种,抗生素类药物和中药制剂出现ADR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0.53%和34.41%; 静脉用药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68.82%; 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71%。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我院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近3年来抗菌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临床科室上报的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按抗菌药物种类、名称、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的抗菌药物9大类,46个品种;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不良反应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胃肠道损害等。结论: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悦  陈波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35-137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09年4月上报的251例ADR报表,按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品种、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中,50岁以上患者较高,占49.01%; 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最高,占50.55%。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22例,占48.61%。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做好ADR的监测、分析、评价工作,以保证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建良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2):162-163,16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收集的110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系统或器官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ADR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物最多,占总数的61.5%。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皮肤过敏反应及胃肠系统表现为多见,分别为28.7%和23.0%。静脉注射给药造成的ADR较多,占总数的88.09%。结论:ADR监测工作任重道远,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ADR知识的宣传力度,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我院2007年度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推进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报告工作的进展。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到的11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人以护士和医师居多,分别占78.57%、19.68%。静脉途径给药的ADR103例,占91.96%,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共66例,占58.93%。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共53例,占47.32%。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江飞  张清文  董永华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317-317,32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临床药师2006—2007年期间收集的6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类并分析。结果64例ADR中,由静脉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51例(占79.7%),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占31.3%。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损伤最为常见,占总例次的23.6%。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610例药物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明 《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16-117,120
目的了解本院药物不良反应(ADR)所体现出的特征,以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全面回顾本院2001年10月1日~2011年10月1日610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对产生ADR的药物种类、给药方式及药物不良反应所引发的器官损伤予以描述性分析。结果 610例药物不良反应中,中年与老年患者占68.85%,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占59.51%,在静脉滴注给药的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占69.84%,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皮疹、头昏和胃肠道反应等。结论要依据ADR出现的特征与规律,合理掌握用药方式,并强化监护环节,运用有效措施加以监测与管理,从而全面降低AD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我院10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收集的106例ADR报告,按患者疾病信息、药物制剂、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累积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06例ADR报告共涉及药品70个品种,以抗感染药物为首,占43.40%;静脉滴注给药引发ADR比例最高,为69.81%;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潮红、红斑为主。结论应重视ADR,加强相关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上报意识,进一步推动我院ADR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18.
谭业蕙 《广州医药》2011,42(6):58-61
目的 掌握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181例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占65.75%;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例数最高,占46.97%,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是头孢他定,占6.08%,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