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脑功能成像与针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CT和MRI成像技术仅能提供人体形态学信息,而脑功能成像技术则可用于检测脑功能的变化,这种功能性神经成像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针刺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采用脑功能成像技术进行针刺研究的报道日渐增多,现对此领域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通过剖析近年来运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技术研究针刺原络穴的中枢效应机制,分析该研究领域的整体趋向,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通过综述文献可知,脑fMRI研究针刺原络穴主要包括激活脑区的分布、分析其针刺作用机理、任务态及静息态研究等方面。原络穴作为具有特殊作用的腧穴,其配伍应用具有特殊疗效;大量试验证实针刺原络配穴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形成复杂协调的功能网络达到治疗效果,而不是针刺两个单穴脑激活区的简单叠加;针刺原络穴在治疗神志、精神、运动等多种病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脑成像技术已经推进了对针刺的研究,对针刺疗效机理产生了新的认识。在此文中,作者对此研究领域的几个关键热点问题作一简要综述,如穴位特异性,针刺与安慰剂治疗关系,和利用f MRI作为针刺治疗中的生物标记或预测指标的潜在价值。脑影像技术如MRI和PET的发展明显促进了对针刺的理解。MRI的技术进步,如更高的磁场,更好的成像硬件,新扫描方法,如ASL,DTI,新试验范式,如事件相关,静息态f MRI,以及新的分析方法的引入,能同时研究脑形态及功能的变化。PET成像技术进步不仅可研究脑代谢,血流变化,和其他非选择性的神经活动标记,而且可以探测特异性受体在全脑的分布。这些进展可以间接评估与安慰剂止痛效应相关的脑神经递质变化,例如,可以检测内啡肽的释放情况。更令人惊喜的是,新技术可以使我们同时采集f MRI及PET数据,对脑活动和神经递质进行深入研究。另外,其他脑成像技术如高分辨EEG,MEG能提供高时间分辨率的功能信息。脑成像针刺研究的文献很多,作者将集中讨论几个关键问题,如穴位特异性,针刺与安慰剂效应的区别,使用成像作为针刺治疗的生物标记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康人及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执行左侧上肢运动及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后的激活区分布特点,初步探讨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特点及针刺阳陵泉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观察8例健康人及5例脑梗死后左侧偏瘫患者。试验1: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进行左侧上肢运动。试验2:分别对正常组及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两个试验均采用组块设计模式,运用BOLD-f MRI技术及Brain Voyager软件分析方法显示激活情况。结果:正常组执行运动任务出现右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及双侧小脑的明显激活;正常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左侧小脑、两侧中央后回和顶下小叶的激活;偏瘫组执行运动任务,双侧大脑皮质均有明显激活,包括双侧初级感觉运动皮质(SM1)、运动前区(PMC)和次级运动区(PPC)、双侧丘脑、小脑蚓部、双侧小脑、右侧岛叶、壳核,以及健侧苍白球;偏瘫组针刺左侧阳陵泉穴出现中脑、左侧大脑皮质的运动前区和次级运动区的激活。结论:脑梗死后痉挛期脑功能重塑的机制在于通过功能区的转移和次级功能区的功能代偿,而针刺阳陵泉穴主要作用于锥体外系,通过调节中枢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痉挛状态。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针刺太溪穴脑中枢效应机制的研究。依据相关文献报道可知,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对针刺太溪穴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激活脑区分布、针刺作用机理分析、单穴与组穴等方面。太溪穴作为临床常用腧穴,单用与配伍应用均有显著疗效。大量研究表明针刺太溪穴及其相关配穴改善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多个脑区的整合与协调实现的。通过阅读文献,分析该领域整体研究趋势,综述相关课题的成果与不足,为后续科研工作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6.
所谓的脑功能成像是使用脑局部成像技术,完全无损伤地把脑的高级活动用图像扫描显示出来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捻针刺三阴交穴对脑组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影响,分析针刺三阴交穴对大脑不同区域功能的调节作用,从现代科学角度对针刺三阴交穴的可能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应用磁共振成像系统,对8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接受针刺右侧三阴交穴期间的功能活动进行全脑扫描,获得针刺三阴交穴的脑功能激活图。8名自愿者的数据经过空间平滑、头动矫正等处理后进行平均化,通过反卷积计算每个体素的信号改变,定义P〈0.001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针刺右侧三阴交穴可激活左右额内侧回、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左右中央前回、左右中央后回、左侧顶下小叶、双侧楔前叶、右颞中回、右扣带回、右扣带后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横回、双侧岛叶和双侧丘脑。结论针刺三阴交穴可激活额、顶、颞叶皮质以及扣带回、楔前叶、岛叶、丘脑,可能是其治疗泌尿、生殖、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神经痛、瘫痪,以及改善精神和睡眠状态的作用机制。针刺三阴交穴能引起双侧特定脑皮质的反应,进一步证实穴位与脑皮质相应代表区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听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觉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是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的一种,fMRI是一种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完全无创的条件下对人脑进行功能分析,一次成像可同时获得解剖与功能影像,而且对人体无辐射损伤。尽管fMRI技术和方法还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但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是不容置疑的。它对听觉障碍患者的术前诊断、手术计划的制定、术后患者康复程度的评估,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探讨针刺丰隆穴脑效应机制。材料与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对16名受试者右侧丰隆穴及非穴进行针刺并采集fMRI数据,利用DPARSF、统计参数图(SPM12)及XJVIEW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相比非穴,针刺丰隆穴增强脑激活区包括:右侧额下回(BA45)、顶上小叶(BA7),左侧顶下小叶(BA40);减弱脑激活区包括:右侧边缘叶、丘脑、前扣带回(BA32)、额中回(BA46)、小脑后叶,左侧海马旁回(BA35)、脑岛(BA13)、小脑前叶。结论针刺丰隆穴与非穴比较脑激活区具有相对特异性,这些脑区与认知、痛觉处理等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人脑活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生物物理基础研究的现状和关键技术的进展,综述了这些技术在人脑功能研究和临床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目前缺乏一套有效的疼痛评估机制。脑成像研究技术可以直观地研究疼痛相关脑区活动变化,以神经递质变化为疼痛提供一个相对较为客观的指标。本文综述近年来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疼痛研究领域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针刺合谷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引发脑内相关区域的变化情况.方法对6名健康右利手年轻被试进行右手合谷穴针刺,同时进行全脑fMRI,对脑内活动区域进行定位.结果针刺合谷时引起双侧感觉/运动区,额中回,颞上回前部,丘脑,额上内侧回,双侧小脑,双侧枕颞交界区,对侧岛叶,扣带回前部,中央后回上部以及同侧顶盖区激活,而降低的区域则分别表现在双侧颞极部,内颞叶区,额下内侧回,额叶眶部,双侧颞中回,双侧扣带回后部,枕叶,双侧中央前回中部,同侧中央前回上部.结论针刺合谷能够引发脑内相关区域的激活和降低,说明fMRI能够为针灸机制的探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研究通常可分为确定实验系统、制定刺激(激发)方案(paradiam)、优化扫描序列、定位像扫描、BOLD(bloodoxygenationleveldependent)加权像扫描、数据获取、数据处理和受激脑活动区的可视化显示等步骤[1]。文献中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案很多[2,3]。本文介绍fMRI研究中最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我们所提出的可变门限统计分析法。1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分析法fMRI实验中,每一幅BOLD加权像都…  相似文献   

15.
王宇  林先刚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10):1774-1776
从神门穴的疗效、神门穴与脑功能的关系、针刺神门穴对脑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针刺神门穴对脑功能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服务并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与健康人群右侧脑岛各亚区与全脑的功能连接性(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差异,以及电针干预前后,哮喘患者右侧脑岛FC值的变化.材料与方法 招募符合标准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与哮喘组患者各18名,采集两组受试者基线期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哮喘组患者电针大椎、风门、肺俞30 min后...  相似文献   

17.
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fMRI观察针刺在健康志愿者疼痛模型中所产生的脑区激活灶变化,探讨针刺镇痛机制.方法建立疼痛模型,行针刺太冲穴和非穴位前后的疼痛任务fMRI扫描,应用SPM 99分析功能数据.观察分析疼痛激活区以及针刺后疼痛信号变化.记录疼痛评分和得气感.结果疼痛任务中多个脑区被激活.针刺太冲穴后,观察到ACC和丘脑的疼痛任务激活体积下降.结论针刺参与到疼痛处理多个脑区的整合,丘脑可能参与注意力和警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MR 脑功能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磁共振功能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是一种安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完全无创伤的条件下可对人脑进行功能分析,其时间及空间分辨率较高,一次成像可同时获得解剖与功能影像,而且对人体无辐射损伤,在这一点上优于ECT和PET成像。目前,FMRI已广泛地用于人脑正常生理功能和脑肿瘤的术前评价,对手术计划的制定及最大程度地减小术后功能损伤有极大帮助。1 MR脑功能成像的原理与技术神经元活动与细胞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磁共振功能成像并不能直接检测神经元活动,而是通过M…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LOD-fMRI)技术观察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及外关时大脑皮质功能激活区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针刺的神经作用机制。 方法纳入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针刺左侧合谷和外关组块模式的BOLD-fMRI检查,运用SPM8等软件处理后,观察脑功能激活区分布情况,重点观察运动相关脑功能区激活情况。 结果针刺健康志愿者左侧正激活脑区中左额中回、额下回有明显激活区,左岛叶有大量激活区,此外在左小脑、左中央前回、左中央后回、左顶下小叶、左额内侧回、左楔叶、左前扣带回、左屏状核亦见少量激活区分布。右侧正激活脑区主要分布在右额中回和右额内侧回;此外右顶下小叶、右中央前回有部分激活区,右颞中回、右颞上回、右岛叶、右额下回、右中央后回有少量激活区分布。负激活区主要位于两侧边缘叶海马回、海马旁回及扣带回,左颞极颞上回、颞中回及右额中回亦见少量负激活区分布。 结论针刺健康志愿者合谷和外关除引起对侧初级运动区部分激活外,双侧次级运动区可见明显激活,同侧小脑亦可见部分激活,可能是其作为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取穴的神经病理学基础。BOLD-fMRI成像技术可直观显示生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亦可为研究病理状态下针刺的神经效应提供基础及对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如脑功能成像等), 神经科学研究积累了海量的数据,任何一个人或研究小组已无法掌握本领域的所有信息.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采用信息学的工具和手段来整合脑研究数据(即神经信息学).脑功能成像领域的研究结果与数据挖掘方法的结合, 将对破译人脑奥秘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