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麻为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增智、健脑、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等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对已经发表的有关天麻成分及分析、天麻栽培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文章进行归纳、总结,结合对国内主要天麻产区调研,提出了天麻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天麻产业发展建议,旨在为今后天麻深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天麻是我国使用广泛的中药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关于天麻中活性成分的研究主要涉及活性成分单体、天麻提取物以及天麻制剂等多个方面,文章主要对天麻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单体、天麻提取物以及天麻制剂给药后主要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天麻发挥药效的作用物质基础以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天麻炮制研究现状,综合分析了其炮制研究的基本概况。文献研究发现,姜汁炮制天麻,为建昌帮特色制法,天麻经姜制后,不仅可减少因硫磺熏制后的毒副作用,而且可以增强其抗眩晕、止呕等作用,提高天麻临床安全用药范围,希望本文能为深入研究天麻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天麻为兰科药用植物天麻的干燥块茎,富含多糖类成分,是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天麻多糖含量和质量会受到天麻产地和加工方法的影响,研究过程中提取、分离、纯化、修饰等方法的多样性也会导致所获得天麻多糖的结构组成和分子量产生差异,进而产生不同的药理活性。天麻多糖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在医药领域中广泛应用,因此对天麻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结构特征及药理活性研究进行总结,为天麻多糖的深层次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日人高桥真太郎等(1955)就我國產天麻市售品川天麻、貴天麻加以生藥組織学研究。認为外形虽類似,但內部構造不同。考証其原植物認为天麻为蘭科(Orchidaceae)植物Gastrdia elata Blume的塊莖;貴天麻为茄科(Solanaceae)植物Solanum tuberosum L.的蒸干品。其后氏等(1956)復就日本產和天麻与朝鮮天麻的市售品進行对照研究,外观之性狀上虽稍有不同之點,但組织內部构造認为与川天麻是一致的。因此,可認为和天麻与朝鮮天麻为同一植物或为其变  相似文献   

6.
对天麻中成药制剂临床研究概况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检索CIKI数据库查阅有关天麻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的文献,对国内外天麻中成药制剂临床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天麻中成药制剂临床文献报道的多集中于对天麻丸、天麻注射液、天麻精胶囊及天麻片等的相关研究,而其他制剂如天麻人工精片、天麻定眩宁、天麻蜂王精、天麻益脑冲剂等的相关文献研究临床报道较少。文献检索研究表明,天麻中成药制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常用于治疗眩晕、头痛、风湿性关节炎、神经痛症等,效果良好,疗效确切。文献研究过程中发现偶有报道天麻中成药制剂临床应用过程中有过敏性紫癜、药疹、过敏性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出现,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也应加以关注。多年来诸多学者对天麻中成药制剂的临床应用方面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献研究可为认知和综合利用及进一步研究开发天麻中成药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麻AFLP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萍  石建明  陈放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0):2187-2189
近年来,随着分子标记技术在植物学研究方面的广泛应用,不少中药研究者也尝试把分子标记技术用于中药材资源的分子鉴定和道地药材的鉴定。但有关AFLP技术真正应用于中药材种质资源的鉴定研究几乎未见报道。天麻是名贵的中药材之一,有关天麻的分子鉴定研究目前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天麻为试验材料,对天麻AFLP体系的建立及体系的优化进行研究,以初步建立适合于天麻AFLP技术的反应体系,为天麻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分子指纹图谱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天麻商品等级与天麻素含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天麻素为天麻主要有效成分及质量评价指标成分之一,但目前天麻市场分级仅按天麻大小划分,等级是中药质量的标志,也是商品定价的依据,分级应体现"优质优价"原则,该研究为天麻分级提供一定的内在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天麻分级历史沿革及现状,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陕西、贵州、四川三产区12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天麻等级与大小之间呈正相关,等级与天麻素含量未见正相关关系。结论:目前市场上只根据天麻大小分级的方法欠妥,天麻市场分级标准有待完善;研究结果可为天麻合理分级提供一定的内在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之一。天麻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全国各地针对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开展了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包括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杂交育种、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促进了天麻种植业的大力发展。本文就天麻的繁殖技术、菌种培育技术、育种技术和栽培措施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加强天麻新品种、蜜环菌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深入开展新的种植技术研究,开展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并寻求解决办法,促进天麻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天麻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品种之一。天麻的人工栽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后全国各地针对天麻的人工栽培技术开展了十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包括无性繁殖、有性繁殖、杂交育种、组织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促进了天麻种植业的大力发展。本文就天麻的繁殖技术、菌种培育技术、育种技术和栽培措施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重点加强天麻新品种、蜜环菌新品种的筛选和培育,深入开展新的种植技术研究,开展连作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并寻求解决办法,促进天麻种植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天麻无根也没有绿色叶片,为多年生异养植物,具有特殊的生长发育特性,其地下块茎具有较高药用价值。为了更好地了解天麻,为中国天麻的发展提供帮助,本文概述了天麻的生物学分类和药学价值,并对天麻的生活史及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介绍了天麻生长所需要的微生物、温度、湿度、土壤、光照等条件,对天麻在农业栽培生产中存在的天麻退化和栽培周期长等问题结合前人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做出了分析,为未来天麻产业的发展作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莉  肖红斌 《中草药》2009,40(Z1):71-72
天麻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结合实验室多年来天麻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了天麻质量控制及活性成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探讨可能的解决办法。天麻对照品的匮乏是制约其活性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的瓶颈问题:应加强天麻系列对照品的规模化制备步伐,为多指标质量控制以及后续的药效学评价及体内过程研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LC-MS指导的新化合物分离结合天麻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可能是天麻活性成分研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7,(3)
目的:研究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天麻的药效成分、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天麻的天麻药效成分、营养成分具有显著差异,抗营养因子大都低于大豆和玉米等参比值。产地对其影响表现为,云南彝良天麻的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较高,云南镇雄天麻营养价值相对较高。商品级别对其影响表现为,特级麻天麻素和天麻多糖含量最高,二级麻的营养价值最高。干燥工艺对其影响表现为,真空冷冻干燥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最高和天麻多糖含量较高,以40℃烘干、真空冷冻干燥天麻营养价值较高。结论:产地、商品级别和干燥工艺对天麻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天麻抗营养因子远低于参比值,具有较高食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天麻作为我国名贵中药材,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中国植物志》中将天麻分为红天麻(原变型)Gastrodia elata f.elata、乌天麻G.elata f.glauca、绿天麻G.elata f.viridis、黄天麻G.elata f.flavid和松天麻G.elataf.alba等5个变型,其中红天麻与乌天麻的天麻素和多糖含量均较高,为栽培的优良品系。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天麻商品多为红天麻、乌天麻或杂交天麻,但其传统性状鉴别特征并不明显,无法快速、准确区分。该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能够高效、准确鉴别红天麻、乌天麻及其杂交天麻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根据天麻重测序结果,筛选获得特异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变异位点,并利用变异位点设计2对特异性引物W291-F/W291-R和H255-F/H255-R。分别采集红天麻、乌天麻及其杂交天麻样品,建立并优化PCR鉴别方法,并对其耐受性和适用性进行考察与验证。使用特异性引物H255-F/H255-R、退火温度为48℃、循环数为33时,红天麻与红乌杂交天麻在255 bp处出现单一明亮条带;使用特异性引物W291-F/W291-R、退火温度为51℃,循环数为31时,乌天麻与红乌杂交天麻在291 bp处出现单一明亮条带。建立的特异性PCR方法可准确鉴定红天麻、乌天麻及其杂交天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开展天麻"优形"形成机制研究,该文分别对天麻地上组织和块茎的农艺性状特征进行测量和数量分类分析。研究表明,所收集的39份天麻样品的茎秆颜色和粗度变异较大,且受到种质变异的影响。采用Ward联接法和Euclidean距离对39份天麻地上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以11.0为阈值可分为3组,分别为杂交天麻、红天麻、乌天麻。同时对105份天麻块茎样品的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天麻鲜重与块茎长、块茎宽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块茎的13个农艺性状变异程度均较大,其中肚脐眼深度的变异程度最大;且13个农艺性状可分为6类因子,其贡献率达89.348%,其中块茎长度因子、宽度和质量因子贡献率均大于20%,表明其对于区分天麻种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Ward联接法和Euclidean距离进行聚类分析,以8.0为阈值,可按照产地来源分为3类,即来自陕西和湖北33份样品聚为一类,云南和贵州19份样品聚为一类,其余样品聚为一类。该研究结果将为天麻种质鉴别、种质资源保存与纯化、优形成因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天麻为我国名贵中药,其炮制首载于《雷公炮炙论》,历代古籍对天麻炮制方法记载虽多,但涉及天麻炮制机理的文献研究甚少。由于地方用药习惯不同,各地方炮制规范差异较大。为此,围绕天麻不同地方炮制规范进行归纳,以对比这些炮制方法之间的差异。并结合现代研究内容,从天麻炮制加辅料与不加辅料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该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不同炮制工艺、以及这些炮制方法对天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的影响,以此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天麻整体药效的影响。同时,针对文献研究内容,进一步分析天麻炮制未来需要值得探讨的内容。希望能为深入研究天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天麻的鉴定方法和药理研究情况。方法:从中药天麻的来源、形状、理化性质、显微结构等方面对其鉴定方法进行分析,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查找探讨对天麻药理研究的现状。结果:天麻的重要形状特点是具有"鹦哥嘴"或"红小辫";并以断面明亮、没有空心者为质量优;天麻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天麻素,具有抗血小板凝集、降压等药理作用。结论:通过系统的鉴定分析,可对中药天麻进行有效鉴定,经研究发现天麻具有抗惊厥、抗衰老、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8.
江曙  段金廒  陶金华  严辉  钱大玮 《中草药》2011,42(1):201-204
天麻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近年来,由于过度采挖,野生天麻濒临灭绝,而人工栽培天麻退化严重,品质低劣,产量下降。综述了天麻与蜜环菌的共生关系及其退化机制,从天麻种质、繁殖技术、播种方式,尤其是蜜环菌的优选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天麻退化的防治技术体系,为天麻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有效可行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织匀浆中天麻苷元的浓度,研究配伍前后天麻苷元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的变化,包括心、肝、脾、肺、肾、脑组织.研究表明天麻苷元在肾脏、肝脏、心脏、肺脏、脾脏、脑组织中均可分布,天麻、川芎配伍后,肝、肾中天麻苷元的含量不同程度的下降,肺、脑中含量上升,说明川芎对天麻活性成分天麻苷元的体内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川芎能够促进天麻苷元向肺和脑组织分布.该文为天麻和川芎配伍治疗脑部疾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创制天麻种子材料用于开展天麻有性繁殖分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该文对红天麻和乌天麻在变温(室温)和恒温(22℃)下抽薹后的花、蒴果、种子、种胚等13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恒温条件可以延长天麻抽薹持续时间,且能增加花朵数量,而天麻品种仅影响抽薹持续时间,对花朵数量无影响,并且红天麻比乌天麻更易抽薹;品种是影响天麻蒴果裂果主要的因素,温度是影响蒴果数和蒴果直径主要的因素,而恒温比室温更利于天麻蒴果的形成;天麻品种在种子的外观上无明显差异,而恒温条件下培育的天麻种子种胚比室温条件下培育的种子更加饱满;温度和品种对天麻种子外观的影响较小,而对种子的种胚的影响较大,恒温培育更利于天麻种子种胚的形成,红天麻比乌天麻种子更易形成种胚。该研究表明,乌天麻和红天麻种子发育可直接选择22℃恒温进行抽薹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