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全麻诱导时不同给药顺序对苏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拟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100例,年龄20~60岁,体质量45~82 kg,ASA 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苏芬太尼-丙泊酚组(SP 组)静脉注射苏芬太尼0.4μg/kg,5 s 注射完毕,随即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丙泊酚-苏芬太尼组(PS 组)先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随即注射苏芬太尼0.4μg/kg,5 s 注射完毕。分别记录注射完苏芬太尼后1 min 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程度和出现时间。结果SP 组呛咳反应发生率为38%(19/50),高于 PS 组的12%(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3,P <0.01);SP 组呛咳反应出现时间为(20.6±5.8)s,PS 组为(18.8±8.4)s,两组呛咳反应出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247,P >0.05)。结论与苏芬太尼-丙泊酚给药相比,丙泊酚-苏芬太尼给药可有效减少全麻诱导期间苏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给药速度对舒芬太尼呛咳发生率及程度的影响,用以指导临床以合理的速度推注舒芬太尼。方法120例ASA评分Ⅰ-Ⅱ级的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以5s、10s、15S、20S的速度推注舒芬太尼0.4μg/kg,观察给药前(T1)、给药后1min(T2)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Sp02、呛咳情况,呛咳依据咳嗽次数分为轻度(1—2次)、中度(3~5次)、重度(〉5次)。结果4组患者均发生了呛咳反应,呛咳发生率分别为33.3%、26.7%、23.3%、3.3%。58组,10S组和15s组呛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s组与其他3组呛咳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S组的咳嗽程度也比其他组明显减轻。发生呛咳前后对比,4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出现较小波动,但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外周静脉推注0.4μg/kg,推注时间〉20s时,呛咳反应的发生明显减少,是较为安全的推注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不同给药速度输注芬太尼对诱发咳嗽反应(fentanyl cough reflx,FCR)的影响,选择最佳的给药速度。方法选择择期手术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成3组:Ⅰ组30 s内经静脉直接注射芬太尼4μg/kg;Ⅱ组以120滴的滴速滴入芬太尼4μg/kg;Ⅲ组以60滴的滴速滴入芬太尼4μg/kg;记录患者是否发生咳嗽及呛咳的程度。并同时记录芬太尼注射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Ⅰ组患者FCR发生率为75%,Ⅱ组为5%,三组为0,且Ⅰ组的呛咳程度显著高于Ⅱ组(P<0.01)。Ⅰ组在给药后多伴有心率增快、血压增加,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外周静脉30 s秒内直接注射芬太尼4μg/kg时FCR的发生率高,120滴及60滴侧管滴注芬太尼明显降低患者咳嗽的发生率或不发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李榕  李勇  徐洁  汪小海 《江苏医药》2012,38(11):1316-1318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对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麻醉诱导前分别泵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D1组)、0.4μg/kg(D2组)、0.6μg/kg(D3组)或生理盐水(C组),泵注时间均为10min。泵注结束后所有患者均在2s内快速静脉输注芬太尼4μg/kg,2min后静脉给予丙泊酚1.5mg/kg和维库溴胺0.1mg/kg行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芬太尼注射后1min内呛咳反应发生的情况和程度,记录开始静注右美托咪定至气管插管后3min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心血管反应事件。结果 D1组、D2组、D3组和C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23.3%、26.7%、20.0%和60.0%;D1组、D2组和D3组呛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1)。D2和D3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D1组和C组(20.0%、23.3%vs.6.7%、3.3%)(P<0.05)。结论麻醉诱导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能安全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给药顺序对舒芬太尼麻醉诱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的择期全麻患者,年龄19~61岁,随机分为3组(A、B、C组),每组30例。麻醉诱导顺序:A组:丙泊酚-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B组: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总量1/4)-舒芬太尼-顺式阿曲库铵(总量3/4);C组: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诱导用药:丙泊酚:2.0mg.kg-1(15 s),舒芬太尼0.6μg.kg-1(10 s),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1(5 s)。观察各组给药后呛咳发生的例数及呛咳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A组出现呛咳10例(33.3%),B组出现呛咳4例(13.3%),C组出现呛咳1例(3.3%)。A组与B、C组呛咳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C组间呛咳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呛咳可引起血压明显升高、心率显著加快。结论:采用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舒芬太尼的静脉诱导给药顺序,预先给予肌松药,不需额外用药,能显著减少舒芬太尼诱发呛咳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中能否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方法选择100例ASAI—II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组I为对照组,实验药物为生理盐水5ml,组Ⅱ为利多卡因1.5mg/kg,两组药物分别在全麻诱导中静脉给予芬太尼前1min时给予。观察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发生率及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组I26%,组II6%,组Ⅱ呛咳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但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致。结论应用利多卡因在全麻诱导中能安全有效地预防芬太尼诱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不同给药速度静脉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以下称舒芬太尼)后,诱发呛咳反应的临床观察,为临床麻醉舒芬太尼的合理静脉注射速度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100例患者随机进行分组,以4种不同的速度静脉注射舒芬太尼,观察给药后发生呛咳的时间及患者的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结果静脉注射时间在3 s、10 s、20 s内的患者均有发生呛咳反应,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依次为:(8±2.6)s,(15±4.3)s,20 s。发生呛咳时,3组患者血压、脉搏、心率、血氧饱和度均出现了波动,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外周静脉注射0.5μg/kg,静脉注射时间>20 s时,呛咳反应明显减少,而>25 s时一般不出现呛咳反应,是较为安全的静脉注射速度。  相似文献   

8.
殷志春  倪传宝 《医药导报》2011,30(8):1042-1043
目的评价麻黄素抑制全麻诱导期芬太尼所致呛咳的作用。方法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苯巴比妥钠2 mg&#8226;kg 1,阿托品0.02 mg&#8226;kg 1,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通路。麻醉诱导: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8226;kg 1,丙泊酚1.5 mg&#8226;kg 1,芬太尼4 μg&#8226;kg 1,阿曲库铵0.5 mg&#8226;kg 1。A、B、C各组分别于静脉注射丙泊酚后即刻注入0.9%氯化钠溶液2 mL、麻黄素5,10 mg。气管插管时间均于30 s内完成,芬太尼诱导剂量在2 s内注射完毕,丙泊酚给药速度为200 mg&#8226;min 1。连续测量并记录诱导前,诱导后1,3 min,插管后1,5,10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各组芬太尼注入后发生呛咳的次数。结果A组呛咳发生率46.67%,B组13.33%,C组16.67%。在拮抗丙泊酚诱导引发的循环功能抑制方面,麻黄素10 mg的作用优于麻黄素5 mg。结论麻黄素5和10 mg都能抑制全麻诱导期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预注地佐辛抑制芬太尼呛咳反射的可行性及其半数有效剂量。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1-9月拟择期全麻行手术患者30例,年龄25~50岁,ASAⅠ~Ⅱ级,采用Dixon序贯法,即第一例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预注地佐辛剂量为0.05mg/kg,10rain后,于3s内快速给予芬太尼0.003mg/kg进行麻醉诱导,观察1min,如果该患者出现呛咳反射,则下一例患者地佐辛剂量增加0.01mg/kg,直至呛咳反射被抑制,反之则减少0.01mg/kg,直至患者出现呛咳反射,同时监测患者入室时(T1),预注地佐辛后10min(T2),快速推注芬太尼诱导后1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合度(SpO:)值,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地佐辛抑制芬太尼呛咳反射ED50。结果不同剂量地佐辛抑制芬太尼呛咳反应中未出现呛咳反射的患者数分别为:0.04mg/kg时1例,0.05mg/kg时为2例,0.06mg/kg时为10例,0.07mg/kg时所有患者均未见呛咳反应。采用Dixon序贯法计算得到的地佐辛抑制芬太尼呛咳反射的ED50为0.053mg/kg(95%CI:0.058—0.048),其中,呛咳反射组患者芬太尼诱导后1minMAP、HR明显升高(P〈0.05),而Sp02则无明显改变。结论通过预注地佐辛可明显降低芬太尼快速诱导所致呛咳反射。并能减轻心血管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地佐辛、利多卡因及麻黄碱抑制芬太尼呛咳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择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分级为Ⅰ~Ⅱ级择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Ⅰ、Ⅱ、Ⅲ、Ⅳ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2 ml)、地佐辛(0.1 mg/kg)、利多卡因(1 mg/kg)、麻黄碱(5 mg),1 min后各组均由外周静脉给予芬太尼4 μg/kg,再1 min后各组均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0.4 ml/s)+顺阿曲库铵(0.2 mg/kg)。观察呛咳的发生率和强度、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各组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Ⅰ组50%、Ⅱ组16.7%、Ⅲ组13.3%、Ⅳ组20%,与Ⅰ组相比,Ⅱ、Ⅲ、Ⅳ组呛咳的发生率均有显著降低(P<0.05),但3个实验组间呛咳的发生率及强度并无显著性差异。各组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一致。结论 预注射地佐辛(0.1 mg/kg)、利多卡因(1 mg/kg)或麻黄碱(5 mg)均能有效地减轻芬太尼引发的呛咳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全麻诱导期应用不同药物配伍对异丙酚注射痛和芬太尼诱导的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8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6组(n=30)。D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均泵注0.2μg·kg-1右美托咪定10 min,泵注结束后,D1组:2 s内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D2组:2 s内静脉推注芬太尼2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给予芬太尼2μg·kg-1;D3组:给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M组患者均静脉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1,1 min后M1组: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M2组:2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2μg·kg-1,2 min后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给予芬太尼2μg·kg-1;M3组:给予异丙酚2.0 mg·kg-1,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再2 s内快速静脉推注芬太尼4μg·kg-1。6组患者丙泊酚给药速度均为4 mg.s-1,均予维库溴胺0.1 mg·kg-1行快速静脉诱导、气管插管。记录第1次芬太尼注射后1 min内患者的呛咳反应发生情况和程度以及丙泊酚注射过程中的疼痛发生情况,记录开始静注右美托咪定至气管插管后3分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心血管反应事件。结果:D1~D3组以及M1~M3组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分别为23.3%、20%、20%、60%、50%和43.3%,呛咳程度(中重度呛咳总发生率)分别为13.3%、10%、10%、46.7%、36.7%、和30%。D组各组的呛咳发生率和程度明显低于M组各组(P<0.01),D组各组间、M组各组间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和呛咳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1~D3组以及M1~M3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7%、36.7%、60%、6.7%、33.3%和60%;D1组和M1组异丙酚注射痛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1)。结论:0.2μg·kg-1的右美托咪定和4μg·kg-1的芬太尼的使用能有效减少全麻诱导时产生的芬太尼呛咳反应和异丙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胃镜检查术丙泊酚最佳给药速度。方法择期拟行胃镜检查术、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Ⅱ~Ⅲ级、年龄70~80岁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30例。患者入室后给予芬太尼0.1μg/kg,3 min 后给予丙泊酚1 mg/kg,丙泊酚给药速度分为:S1=1 ml/10 s 组;S2=1 ml/5 s组;S3=1 ml/2.5 s 组,等待30 s,行胃镜置入口腔操作,观察至胃镜置入贲门时结束观察。记录芬太尼给药前即刻(T1)、丙泊酚给药前即刻2 min(T2)、胃镜置入前即刻(T3)、3个时间点的 BP、MAP、HR、SPO2;记录术中体动反应及观察期间的呼吸抑制发生率。结果S1、S2组观察期间体动情况优于 S3组(P <0.05),S1组观察期间低氧血症发生率最低(P <0.05)。S1组观察期间患者生命体征状态最优(P <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高龄患者胃镜检查术时,1 mg/kg 的丙泊酚推荐给药速度为1 ml/10 s。  相似文献   

13.
<正>采用芬太尼麻醉诱导时可引起呛咳反应,严重时可导致颅内压、眼内压升高,在神经外科、眼科和哮喘患者中可能产生严重后果。麻醉诱导时预先注入微量芬太尼可以预防呛咳反应[1]。本文探讨术前肌肉注射芬太尼预防芬太尼诱发患者全身麻醉诱导期间呛咳反应的可行性,为临床应  相似文献   

14.
15.
芬太尼的透皮给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芬太尼透皮给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包括研制芬太尼透皮给药系统需要考虑的因素。给药系统的设计、体内外的评价以及引起的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抑制舒芬太尼致刺激性呛咳反应(SIC)的合理给药时间。方法 选取2022年7—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Ⅰ组、GⅡ组、GⅢ组、GⅣ组,各45例。麻醉诱导前,由未参与麻醉诱导的麻醉医师对在手术室外将3个5 ml注射器分别编号为A、B、C,分别于麻醉诱导前5 min、麻醉诱导前2 min、麻醉诱导即刻注射。其中GⅠ组在麻醉诱导前仅予以0.9%氯化钠溶液,为阴性对照;GⅡ组A、B、C药物分别为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GⅢ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0.9%氯化钠溶液;GⅣ组A、B、C药物分别为0.9%氯化钠溶液、0.9%氯化钠溶液、酒石酸布托啡诺注射液。患者在麻醉诱导后5 s内给予舒芬太尼。比较4组SIC发生情况及其严重程度,给药前(T0)、注射A药物后(Ta)、注射B药物后(Tb)、注射药物C药物后(Tc)、注射舒芬太尼后2 min(T1)、气管插管后1 min(T2)的心率(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使用芬太尼不同给药时间复合异丙酚在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人工流产的早孕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先用静脉滴管静滴芬太尼0.1mg。Ⅰ组,1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1.5mg/kg;Ⅱ组,2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1.5mg/kg;Ⅲ组,3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1.5mg/kg。观察三组患者诱导麻醉时间、苏醒状况、异丙酚用量。结果第Ⅲ组患者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平均总用量为(94±17)mg;诱导时间(注入异丙酚至意识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是(43.5±5.8)s。术毕意识恢复时间为(1.9±0.7)min。结论在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超导可视无痛人工流产中,使用芬太尼3min后静脉推注异丙酚可以明显减少异丙酚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经济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利多卡因预防芬太尼诱导下咳嗽的效果,寻求预防咳嗽安全有效的临床剂量。方法选择200例全身麻醉患者,随机分为四组。组Ⅰ为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10m1),组Ⅱ为利多卡因1mg/kg,组Ⅲ为利多卡因1.5mg/kg.组Ⅳ为利多卡因2mg/kg。试验药物经浅静脉10S内注入后.观察患者1min,记录利多卡因相关中毒症状,然后于5s内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观察2min,记录咳嗽的例数和强度。监测并记录诱导期各时段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咳嗽发生率对照组为32%,组Ⅱ为8%,组Ⅲ为6%,组Ⅳ为8%.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下降。随着利多卡因剂量增大,局部麻醉药中毒例数和症状有增加趋势,在气管插管后5、10min组Ⅲ、Ⅳ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与气管插管后即刻的比较有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2mg/kg能有效抑制芬太尼诱发的咳嗽;利多卡因1mg/kg中毒反应轻,对循环影响较小,更适于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重复注射芬太尼对其诱发咳嗽(fentanyl—induced coughing)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前快速静注芬太尼1μg/kg,出现咳嗽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以同样的剂量和方法重复注射芬太尼:2min组在首次给药后2min注射;5min组在首次给药后5min注射。记录咳嗽发生的次数和出现时间,并根据咳嗽次数进行严重程度分级。结果:首次注射芬太尼1ttg/kg诱发咳嗽的发生率为18%(54/300)。重复给药后,2min组的发生率为0%(0/27),5min组为40.7%(11/27),2min组发生率明显低于5min组(P〈0.01)。咳嗽严重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咳嗽出现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给药可明显降低麻醉诱导时芬太尼1μg/kg诱发的咳嗽发生率,但不影响其程度,而且随着给药间隔的延长,咳嗽发生率逐渐上升。  相似文献   

20.
不同部位静脉给药显效速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静脉给药的显药速度。方法将136例患者,按穿刺部位随机分为上肢组和下肢组,上肢组穿刺手背静脉,下肢组穿刺内踝前方大隐静脉,每公斤体重用药量相等,注射方法和速度相同。结果琥珀胆碱上肢组显效时间平均为(37.40±13.10)S,下肢组为(61.35±17.09)s,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阿托品上肢组显效时间平均为(77.20±12.41)S,下肢组为(104.58±5.17)S,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抢救患者给药时,应首选上肢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