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士中 《日本医学介绍》1989,10(11):521-522
LAK疗法是一种过继性免疫疗法(adoptiveiummnotherapy)。是将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再经体外培养诱导为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然后将这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回输给患者的方法。Rosenberg等(1985年末)首次报道用本法治疗其他疗法无效的晚期癌症25例,肿瘤缩小者11例,消失者1例。自此之后,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工作,兹总结如下。首先必须确定LAK疗法是否适用于肝癌病人,于是测定了肝癌病人的LA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大多数肝细胞癌(HCC)病例中NK和LAK两类细胞的活性显著低于正常人和肝硬化患者,特别是晚期HCC病例,均显著低下。于是进一步研究了HCC病人LAK活性低下的原因。目前得出下列几点:(1)IL-2不足。HCC病人血清IL-2活性低于健康人,尤其是>5cm的H  相似文献   

2.
已知淋巴细胞与白细胞介素(IL-2)一起培养1~2周,可诱导出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从癌症患者采取淋巴细胞进行培养,将诱导的LAK 细胞再回输给患者,可使病灶缩小,此种方法被称为LAK 疗法。LAK 疗法与输血医学关系密切。输血中通过血液成分的采取技术,使采取大量淋巴细胞变得容易。并且,LAK 疗法与自家骨髓移植和自家输血的概念亦相近,如果没有采取淋巴细胞的技术和输血知识,就不能可靠地实施本疗法,为使其常规化和迅速发展,下述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LAK疗法是一种过继性免疫疗法(adoptive im-munotherapy)。是将恶性肿瘤患者的淋巴细胞,经淋巴因子白介素-2(IL-2)诱导,再经体外培养诱导为非特异性杀伤细胞。然后,将这种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回输给患者的方法。Rosenberg等(1985年末)首次报道用本法治疗用其他疗法无效的晚期癌症25例,肿瘤缩小者11例,消失者1例,从而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作者用本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有效者9例。方法是取静脉血,分离出10~9~10~(10)个淋巴细胞,与重组白介  相似文献   

4.
输入 LAK 细胞的被动免疫疗法即 LAK 细胞过继免疫疗法,是1984年由美国 NCI(国立癌研究所)的Rosenberg 等建立的。以后在欧洲和日本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一、IL—2·LAK 疗法的现状Rosenberg 等使用的方案是将 IL-2(分次、大剂量)全身给药后,用细胞分离器收集淋巴细胞(一次5×10~9~5×10~(10)个),将此细胞和 IL-2(1500U/ml)  相似文献   

5.
最尖端的科研成果,在癌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即将取得成果。1987年9月在东京召开的第46届日本癌症学会总会上,相继介绍了运用分子、细胞水平的免疫学新疗法;为了克服以往化学疗法的副作用,应用了生物工程学;NMR(核磁共振)、激光等诊断技术也将用于临床。一、新免疫疗法的出现一位74岁女患1983年做了乳腺癌手术后再次复发,并转移到肺和肝,伴有晚期癌症所特有的腹膜炎症状。使用新疗法,癌症的阴影消失而痊愈。这是高知医大藤本重义教授开发的CTL(癌细胞障碍性淋巴细胞)疗法的结果。即每隔10天给患者静脉注射50万个杀伤T 细胞,但机体内还有一种抑制性T 细胞,干扰杀伤T 细胞过分增殖。CTL 疗法是把具有选择性地杀伤抑制性T 细胞的抗癌剂注射给患者后再注射杀伤T 细胞的一种治癌方法。CTL 疗法是从患者的血液中提取淋巴细胞与患者的癌细胞相混合后于体外培养。其特点是选择性地增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对人淋巴细胞给予各种刺激时可以诱发针对培养株化细胞和新鲜肿瘤细胞的非特异性杀伤活性。也有人以NK 细胞、异常杀伤细胞、淋巴因子致活的杀伤细胞(LAK)等各种名称进行报告的。在这些细胞各有异同的同时,其与NK 细胞、特异的细胞损伤性T 细胞(CTL)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论。由原来无NK 细胞的胸腺细胞来诱导这种杀伤细胞的情况来看,不考虑NK 细胞的影响,而探讨其来源和诱导机制是有意义的。作者曾发表将人胸腺细胞以PHA 或IL_(-2)进行刺激,诱导对K_(562)的杀伤活性,在其活性诱导时,推测IL_(-2)是属于本质性的,使用的IL_(-2)混有外源凝集素、干扰素等,但未能予以肯定。这次应用重组体LI_(-2)(rIL_(-2)、重组体IFN_-r 对于诱导人胸腺细胞的杀伤活性,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自从Rosenberg报道以来,对各种癌应用LAK过继性免疫疗法虽引人注目,但尚未用自体肝癌细胞系研究过肝癌细胞对LAK的敏感性。作者用本研究室建立的分泌白蛋白的肝癌培养细胞株Hep-Tabata和该建株的肝癌病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研究了LAK细胞活性。方法:①NK活性的测定:将Hep-Tabata作为自体系靶细胞,将SK-Hep-1、Hep-3B作为同种异体性靶细胞,将K_(562)、Raji作为对照靶细胞。按规则用~(51)Cr标记上述靶细胞,每孔滴布5×10~3个靶细胞。将该肝癌病人和正常人的全血中分离出的PBMC(用Ficoll-Paque法分离),按80:1、40:1、20:1的E/T之比分别加入各孔,37℃、5%CO_2中培养12小时。培养后沉淀,将所得的培养上清液用穴式闪烁计算器测定,算出细胞毒性值。②LAK细胞活性的测定:在LAK细胞浓度调节到2×10~8/ml的PBMC中加入IL-2(IU/ml),37℃、5%CO_2中培养4天。结果:①该肝癌病人PBMC和正常人PBMC均能  相似文献   

8.
日本理化研究所的大野忠夫室长和筑波大学的能势忠教授采用提高癌症患者免疫细胞杀灭癌细胞能力的办法 ,成功地改善了晚期脑肿瘤患者的状态 ,使 4名脑肿瘤患者中的 3名肿瘤变小。今后 ,随着脑肿瘤治疗病例的增加 ,此法将扩大于其他肿瘤的治疗上。新免疫疗法的特点是 ,使用了具有单纯杀灭癌细胞的靶细胞 ( CTL )。他们采集脑肿瘤患者血液 ,提高血液中 CTL的功能后 ,再注回给患者。目前该新免疫疗法存在的问题是 ,高效 CTL 的增殖十分困难 ,但只要在培养条件上多下功夫 ,还是可以实现的。4名脑肿瘤患者经过这种新疗法治疗后 ,有 2名肿瘤缩…  相似文献   

9.
新的肿瘤标志物ATM-1,是可被来自健康人末梢血淋巴细胞的淋巴活性杀伤细胞(LAK)株5B5识别的靶抗原,它存在于多株人癌细胞株,并释入培养的上清液中。ATM-1以三种糖蛋白的形式存在,分子量分别为120万、70万、12万,但一般认为是分子量为12万的分子聚合体。以制备的小鼠ATM-1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测定法(EIA)已用于各类癌患者的血清预检,并在肝细胞癌(下称肝癌)、乳腺癌、胃癌、肺癌患者的血清中均可查到它的踪迹,但不存在于血液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我们测定了肝癌患者及慢性肝病者血清ATM-1值,发现,ATM-1是一种可用于肝癌诊断,且无假阳性,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人白细胞干扰素1(IL-1)原被称为淋巴细胞活性因子,B细胞活性因子,内源性热原质,单核细胞因子等。由于它们相互都有极类似的性质,因此,1979年第二届国际淋巴细胞活素讨论会以来,已统称为IL-1。最初,人们以为IL-1只是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而目前已逐步弄清它是由包括某种T细胞、B细胞、嗜中性粒细胞、表皮细胞、纤维肉芽细胞等在内的多种细胞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札幌医大第四内科的漆崎教授和高俊裕讲师利用癌患者本身的淋巴细胞与T 细胞增殖因子IL—2,在特殊的试管装置内,成功地培养出一种对癌细胞有抑制和吞噬功能的抗癌细胞LAK。漆崎指出,原来把IL—2因子单独注入癌患者体内,但由于IL—2因子在体内滞留时间很短,影响疗效。而用患者本身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抗癌细胞(LAK)再注入癌患者体内,使癌治疗又取得重大突破,临床试用结果表明,患者每周注入1~2次,3~  相似文献   

12.
日本东京慈惠医科大学大野典也教授,将从明年开始进行一种新型癌症治疗实验。这种实验的基本方法是,采集患者的免疫细胞和癌细胞,即让这种细胞像疫苗那样攻击癌细胞。实际上,对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加工”后再送回体内的这种[细胞疗法]实验,已经在美国相继进行,日...  相似文献   

13.
化疗与外科手术、放疗及免疫疗法构成了癌症治疗的四大方法。近年来癌症化疗的研究重点集中于开发更合理的药物及方法,以期提高疗效,而兼顾机体的生物学及应用生化学节律理论调整抗癌药的用药时间,增强疗效并克服毒副反应的所谓时间节律调整化学治疗(Chronomodulation)就是其中之一。其中包括(1)了解正常细胞的日内节律对减轻或避免抗癌药毒性很重要;(2)了解癌细胞的日内节律对增强抗癌药疗效很重要;(3)根据正常细胞的日内节律特点选择应用抗癌药的时间可减轻毒性即时间节律毒性。该疗法利用时间调整规律进行化疗为依据人生理功能变化的合…  相似文献   

14.
姚桢 《日本医学介绍》2001,22(6):268-270
一、迄今为止的免疫疗法存留问题免疫疗法对于患者基本上没有什么身体负担 ,在利用荷瘤宿主应对反应而发挥作用这一点上具有非同寻常的魅力。因此 ,已有形形色色的免疫疗法尝试。但又由于在其手技上尚存不小的问题 ,以致迄今仍未能够取得广泛普及。最近 1 0年里 ,细胞免疫疗法的发展速度极快 ,已由NK细胞、LAK细胞、CTL和TIL疗法发展到树状细胞 (DC)疗法。如所周知 ,宿主T细胞靶分子抗原是提呈于人体癌细胞膜HLA -Ⅰ分子上的 ,而编码该抗原之基因既获鉴定遂可澄清对肿瘤细胞抗原的识别与应答机制研究 ,现已迅速进展至细胞…  相似文献   

15.
据朝日新闻7月1日报道:京大外科教室肿瘤免疫组将癌患者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提高其抗癌能力后,再注入到癌患者癌灶中治疗癌症,取得良好效果。大垣和久、菅典道小组从癌患者血液中取出T细胞,用癌细胞抽出液(可溶性抗原)及T细胞增殖因子(TCGF)加以培养,既提高了抗癌力,又可以大量增殖。把这些T细胞注入10名复发癌、晚期癌患者病灶中,一个63岁女性甲状腺癌患者,一个月注射5次,肿瘤由5cm缩小到3cm;6例腹水减少,细胞学检查癌细胞减少;10例局部进行性癌患者,并用手术疗法,一年后没有复发的。用小白鼠试验,局部注入39天后,9只中有5只癌肿消失。大垣医师认为:“对癌细胞多,有多处转移者,很难取得预期效果,此时本法同手术并用可能对预防癌症复发有相当效果”。  相似文献   

16.
IL-2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白细胞介素2(IL-2)为T细胞增殖所必须以及免疫应答反应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临床上大约在10多年前,就曾用IL-2刺激了的淋巴细胞与IL-2一起应用于癌症患者,即LA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IL-2疗法,因没有达...  相似文献   

17.
最近,日本京都府立医大第一外科的高桥俊雄教授、北村和也医师等人研究出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这就是通过制造仅与大肠癌编胞选择性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并使该抗体连接抗癌剂用来治疗癌症。他们首先将大肠癌发病后转移到肝脏的一位56岁男性患者的转移癌细胞植入鼠体内,使之产生分泌相应抗体的淋巴细胞;然后让增殖良好的骨髓细胞与此淋巴细胞融合,制成仅与癌细胞特异结合的单克隆抗体“A7”。“A7”对大肠癌细胞有很强的结合力,但几乎不与正常细胞结合。利用这一位质,将抗癌剂与此抗体连接研制出抗癌新药。接着,他们将此药投放于(?)  相似文献   

18.
理想的癌症化学疗法应是有选择地只破坏癌细胞而不波及正常细胞,目前还没有创造出这样的抗癌药物。于是,人们便开始在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等方面下工夫,使用所谓药物追踪系统(DDS),将抗癌药尽可能有选择地分布在癌细胞上即靶化学疗法。其中,用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结合上抗癌药等细胞毒,使这种细胞毒只对癌细胞有选择地发挥作用,向癌细胞攻击,正如用于军事目的导弹一样,因此,被称为导弹疗法。作为癌的化学疗法,在理论上是一种接近理想的方法。1958年,Mathe试用这种导弹疗法作了实验性的尝试。但是由于获取必需量的对癌具有特异性的抗体很困难,因此,没能取得满意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自从1975年Milstein用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制成对绵羊红细胞的单克隆性抗体(MCAb)以来,细胞融合技术在医学生物学领域中的发展已成燎原之势。用细胞融合法制成的新的细胞称为杂交瘤细胞。目前除产生MCAb的B细胞杂交瘤之外,正在研制利用人T细胞产生IL-2干扰素的T细胞杂交瘤。本文简单介绍利用MCAb诊断癌症的最新进展。用于癌症血清学诊断的单克隆性抗体1.新的消化系癌相类抗原的MCAb 最近Koprowski研究组报告的MCAb,CA19-9(IgGl)是以结肠癌培养细胞SW-1116做免疫原所制成的。该物具有认识单唾液神经节甙脂(monosialo-  相似文献   

20.
一、免疫增强剂目前使用的免疫增强剂有:OK-432、芸芝多糖K(PSK)、蘑菇多糖(Lentinan)、N-CWS、左旋咪唑(Levamisole)、裂褶菌多糖(SPGBestatin)等。这些免疫增强剂能够激活巨噬细胞、NK 细胞和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LAK)细胞等免疫细胞,延长患者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