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未行放疗的Ⅱ、Ⅲ期乳腺癌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和降低乳腺癌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对51例手术后未行放疗的Ⅱ、Ⅲ期乳腺癌病人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1例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以胸壁复发多见,胸壁复发率为62.7%(32/51),2年内局部复发占56.9%(29/51),随着T分期的升高,胸壁复发明显增加,ER和PR均为阴性的2年内复发率为75%(3/4),腋窝淋巴结阳性数多、手术不规范、未进行规范综合治疗、尤其是术后未行放疗是乳腺癌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结论严格规范的手术操作及术后规范的综合治疗是预防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8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原发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分型及治疗因素对乳腺癌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本组560例乳腺癌术后复发率为15.4%;原发肿瘤T3、T4型复发率各为36%、32.5%,均明显高于T2(28.0%);淋巴结转移数≥4枚者复发率占48.8%;浸润性导管癌复发率为40.7%;而单纯手术的局部复发率为58.1%,明显高于手术加放疗或化疗综合治理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留手术这一新术式15年的治疗效果和美容效果,方法:对1996.4-2001.3月收治11例临床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房手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腋窝区复发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美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11例中3例行局部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区段切除腋淋巴结清扫术,9例行术后化疗,1例未行术后化疗,全部病例均行术后放疗,全部病例未出现术后复发和转移。美容效果较好。结论: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可行保留乳房手术,手术效果肯定,美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1990年1月至199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科共收治女性原发乳腺癌1179例,观察肿瘤自身因素和治疗因素对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3年复发率2.3%(27/1179),5年复发率3.4%(40/1179),总复发率4.6%(54/1179)。肿瘤自身因素中,肿瘤家族史,原发肿块大小、腋下淋巴结转移数目对术后局部复发有显著影响,而年龄,病理类型,雌激素受体状态对术后局部复发无显著影响。治疗因素中,术后辅助放疗对防止复发有一定作用,而保乳术后复发率显著高于根治术和防根治术两组。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防止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有效途径。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改进手术操作,加强辅助治疗可减少和延缓术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乳腺癌患者保乳切除(CS)术后淋巴结放疗的研究数据非常少,最近一项研究在T1~T2期伴有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中分析需要接受局部放疗(RT)的适应证,发现放疗术后总复发率较低,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复发的机制多样。  相似文献   

6.
李伟 《基层医学论坛》2004,8(3):213-2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方法对37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以前5年居多,局部复发以胸壁多个皮肤结节为主,远处转移以肺、锁骨上淋巴结及骨多见。不论术前有无无淋巴结转移.均以绝经前病人术后转移明显高于绝经后患者:而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发生率较无淋巴结转移者明显增高。同时病期越早,复发转移也以绝经前居多.且以局部复发为主。结论术前淋巴结阳性、绝经前、中央区乳腺癌及病理类型为浸润性非特殊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是根治术后易出现复发转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王德伟 《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97-1497,1485
目的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对可行保乳的12例患者先行局部切除肿瘤和部分乳腺组织,清扫同侧腋窝淋巴结,检查胸肌间淋巴结,术后根治性放疗。对照组29例患者行乳房全切加同侧腋窝淋巴结清扫术。腋窝淋巴结阳性者行CAF方案治疗,ER阳性者服用TAM5年。结果保乳术占同期乳腺癌手术的4.1%,保乳术组中住随访28个月,有2例局部复发16%;全乳切除术组中住随访31个月,无局部复发。1例发生对侧乳腺癌(3.4%);两组均无远处转移及死亡病例。保乳术组美容效果满意率为92.9%。结论对早期乳腺癌在严格掌握指征的前提下保留乳房是切实可行的,术后要正规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旨在了解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相关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收集我院50 ̄80年代手术治疗的乳腺癌882例的临床随访资料,其中115例为术后局部复发。采用多元回归(后退法)方法逐步将不显著因素剔除,留下显著性因素建立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和ABO血型与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时间呈负相关性,临床分期和手术方式与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时间呈正相关性。结论:腋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和ABO血型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癌术后方,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26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直径〉2 cm,临床Ⅱ期和Ⅲ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ER(-)PR(-)的患者,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以及ER(+)PR(-)和ER(-)PR(+)的患者,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和年龄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0.
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同时服用乳癌术后方,对照组采用相同的西医治疗。随访5年,观察乳癌术后方对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的影响。结果:除34例因失访而脱落外,对完成5年随访的266例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组5年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数量、原发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受体状态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有影响。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直径〉2 cm,临床Ⅱ期和Ⅲ期,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ER(-)PR(-)的患者,治疗组复发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原发肿瘤最大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以及ER(+)PR(-)和ER(-)PR(+)的患者,两组复发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和年龄对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无明显影响。结论:乳癌术后方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患者5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影响因素与预防策略。方法:采用术后紧密跟踪、预约定期回院复查、电话随访等多种方式对2008年9月~2011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30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随访2.5年,根据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局部复发与否将本研究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33%,肿瘤分级高、淋巴结转移数多是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后规范化疗和术后足程放疗是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较根治性手术稍高,复发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患者的保乳术后局部复发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及改良根治术后复发病例141例。其中,术后未行放疗复发者57例(术后未放疗组),术后行区域淋巴结预防照射后复发者84例(术后放疗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放疗组优于术后未放疗组。两组1年内复发率及腋窝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均P<0.01。作者认为:腋窝淋巴结转移为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复发者以腋窝及多部位复发为主。术后放疗能推迟复发时间,降低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同时,应视病情行胸壁照射,以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乳腺癌术后复发的类型,探讨影响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 264例乳腺癌术后的162例复发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术后复发的临床病案资料、病理组织学和系统的随访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肿瘤直径、总分期、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乳腺癌术后的复发转移多发生在术后3年内,术后定期随访,对复发转移者也应做到“三早”进行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在乳腺癌保乳手术中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5例Ⅰ-Ⅱa期乳腺癌患者实行SLN活检并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的综合治疗。于术前2~4h在肿瘤下方或瘤床内注射0.4mL/37MBq放射性物质99mTc_DX,术中用r探测仪定位并切除前哨淋巴结,再行乳腺肿瘤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首先对SLN及ALN进行常规HE检测,再行免疫组织化学(1HC)检测及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l9)mRNA的表达以检测淋巴结的微转移。结果65例中均检出SLN,其检出率为100%,共检出SLN 136枚,平均2.1枚,SLN的检出灵敏度为96.3%(27/28),准确性98.5%(64/65),特异性为100%(38/38)。保乳手术方式包括肿瘤局部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16例;象限切除+ALND术49例。平均随访32-5个月,均健在,局部复发1例。结论乳腺癌SLNB是可行的,SLN可以预测ALN的转移情况。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美容效果良好,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Ⅲ期乳腺癌患者192例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就其与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92例患者的3年复发转移率为21.88%,单因素分析显示,3年复发转移率与年龄、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术后放疗、术后规范化疗、病理类型、阳性淋巴结个数及ER、PR、HER2的表达是Ⅲ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特点及规律,为术后复查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肺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生存率用寿命表法计算,两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术后局部复发率鳞癌高于腺癌(P<0.01),肺叶切除加邻叶部分切除术,袖式肺叶切除术的局部复发率高于其它术式(P<0.05),淋巴结转的发生率腺癌高于鳞癌(P<0.05),各器官血行转移发生的频率依次为:肺,脑,骨,肝,皮下,肾上腺及心包 ,发现转移后积极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P<0.05),结论;对于跨叶性病变在肺功能许可的前提下应行多叶切除,袖式肺叶切除术要尽量增加支气管切缘长度,减少局部复发,发现转移后给予积极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2003年4月~2013年4月诊治的132例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2例患者中126例数字化乳腺机有阳性表现,阳性率达95.45%,分别采取肿块扩大切除、单纯乳腺切除、保乳手术、改良乳腺癌根治术及保留皮肤的乳腺癌切除+I期乳房重建,术后病理提示48.48%患者出现局部微浸润;行腋窝淋巴结分期的患者中有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术后随访1周~10年,其中一例出现局部复发,其余患者无复发或转移。结论:乳腺原位癌的早期诊断需结合临床和数字化乳腺机、乳管镜等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通过手术活检来实现;手术方式的选择受患者主观意愿的影响较大;对于导管原位癌伴有局部微浸润者是否行腋窝淋巴结分期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50例喉鳞癌复发患者的相关临床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首次治疗方法及病理情况与肿瘤复发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1992年至2008年所收治的50例复发性喉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复发性喉鳞癌共50例,其中局部复发21例(42%),颈部淋巴结转移27例(54%),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2例(4%);复发喉鳞癌病理中Ⅰ~Ⅱ级19例(38%),Ⅲ~Ⅳ级31例(62%);局部病灶T1-224例(48%),T3-426例(52%);首次治疗全喉或近全喉切除21例(42%),其他治疗如部分喉切除20例(40%),放化疗等9例(18%)。再次治疗采取部分喉切除、全喉切除及(或)淋巴清扫术合并放化疗。其中局部复发组5年生存率33.33%(7/21),颈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29.63%(8/27),局部复发并颈淋巴结转移组5年生存率0%(0/2)。术后复发时间8~42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3个月。结论:喉鳞癌治疗后复发同病理分级、首次治疗方法有相关性,与局部病灶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对复发喉鳞癌的治疗应以根治手术为主配合放化疗,可提高治愈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邓江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4,(31):4211-4212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对T1-T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20例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早期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12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行术后放疗,对照组未行术后放疗,术后4年后随访,观察术后放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研究组60例患者中4年后局部复发的3例,占5%,远处转移的有8例,占13.33%,4年生存率为93.33%;对照组60例患者中4年后局部复发的有7例,占11.67%,远处转移的有9例,占15%,4年生存率为91.67%。研究组患者行术后放疗与对照组相比会减少局部复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年生存率和远处转移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放疗能够有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166例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166例乳腺癌病人(Ⅱ期90例,Ⅲ期76例)均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后分别采用单纯放疗、单纯化疗及化疗加放疗等辅助治疗。结果:Ⅱ期和Ⅲ期乳腺癌患者10年生存率分别为51.1%(46/90)、22.4%(17/76)。术后放疗组、术后放疗加化疗局部复发率(局部及区域淋巴结复发)均低于术后单纯化疗组(P<0.05);术后化疗组及术后放疗加化疗组远处转移率均低于术后单纯放疗组(P<0.05);术后放疗加化疗组10年生存率较术后单纯化疗及单纯放疗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Ⅱ、Ⅲ期乳腺癌术后辅助放疗可以减少局部复发率,术后化疗可以减少远处转移率,术后放疗加化疗可以明显提高10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