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梗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神经外科病人术后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作者对37例人术后并发PE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率、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探讨。 1985年1月至1992年12月,神经外科手术6081人次中,37例术后并发PE。男17例,女20例,年龄:17~77岁。原发病为:脑肿瘤12例,脑内血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过程中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13-10—2014-12手术治疗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各80例,治疗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持续质量改进(CQI)模式下进行护理,分析2组在不同手术部位与不同感染影响因素下的感染发生率与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各个不同手术部位及感染影响因素下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治疗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可降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侧额叶背外侧区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5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患者32例,分为经颅磁刺激治疗组(磁刺激组)和对照组;磁刺激组患者接受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同样的时间段内接受假刺激。疗效评价指标为治疗前后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的变化(组间对比,基线与治疗终点对比)。结果磁刺激组患者意识改善率为64.7%,对照组意识改善率为13.3%。治疗终点与基线对比,磁刺激组CRS-R评分提升明显,对照组CRS-R评分无明显提升。所有患者在治疗全程中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左侧额叶背外侧区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颅脑外伤后微意识状态患者有较为明确的促醒调控作用,并且该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4.
纳络酮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不同时期使用纳洛酮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1例分为早期治疗组(伤后12h内足量或大剂量使用纳洛酮)12例,晚期治疗组(伤后7~10d使用纳洛酮)14例,对照组15例,比较观察各组病人的疗效。结果早期治疗组较晚期治疗组、对照组的意识复苏时间明显缩短(P<0.05),拔气管导管时间明显提前(P<0.01),肺部感染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晚期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足量或大剂量使用阿片受体阻滞剂纳洛酮能明显减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继发损伤,缩短意识复苏时间及气管导管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5.
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促醒途径。方法 自1986年5月~1999年12月,对142例严重脑外伤病人集中后续治疗,并进行头颅CT、MRI、脑干诱发电位及脑电功率谱随访研究。结果 102例(71.83%)在经过平均92天的昏迷期(30天~36个月)后恢复意识,其中25例(24.5%)恢复工作或学习,生活自理52例(51%)及25例仍需他人照料。结论 认为脑外伤长期昏迷病人经过积极治疗后,其中部分病人可望恢复意识,头颅CT、MRI、脑干诱发电位及脑电功率谱能从不同角度对脑外伤长期昏迷预后估价提供明确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采用神经内镜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收集两家医院神经外科42例颅内蛛网膜囊肿(IAC)患者。其中未使用神经内镜的单纯显微外科手术(A组)24例,直接或配合使用神经内镜手术(B组)18例。通过临床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比是否使用神经内镜(A,B两组间)对患者手术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临床症状的改善、术后随访囊肿复发或变化等方面产生的相关统计学差异。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42例患者,均采用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依据是否使用神经内镜又可分为2组:未使用神经内镜(A组),直接或配合使用神经内镜(B组)。术后大部分病人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控制,复查颅脑CT或MRI均显示囊腔较前有所缩小,手术疗效明显。B组术式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囊肿复发率及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方面较A组有明显优势。结论神经内镜技术适应性广,疗效确切,是微创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发展趋势,可以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IAC复发率,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患者血清IGFBP-Ⅱ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12月至2004年9月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30例,平均年龄39.1岁,其中男17例,女13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胶质瘤。根据WHO(1993)分级标准,将其分为低级别组(Ⅰ~Ⅱ级)16例,高级别组(Ⅲ~Ⅳ级)14例。3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球囊形状对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PMC)治疗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自2000年12月~2001年9月采用PMC方法治疗的一组9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3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成功率为88%;44例球囊呈梨形者全部获成功治疗,另49例球囊形状不理想者中11例发生早期治疗失败。4例术后疼痛复发及2例术后发生一过性外展神经功能丧失者全部发生于球囊形状不理想者。结论PMC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一种有效方法。球囊形状在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及疼痛复发方面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支持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筛选2013年6月至2015年7月入住神经外科的60例颅脑损伤、脑出血或颅脑手术术后不能进食的病人,依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0例;入院或术后48 h给予PN联合EN支持治疗)和对照组(30例;只给予PN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1、14 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白蛋白、血红蛋白、电解质。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后14 d,观察组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血红蛋白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11例(36.7%)、应激性溃疡14例(46.7%)、电解质紊乱9例(30.0%);对照组发生腹泻20例(66.7%)、应激性溃疡22例(73.3%)、电解质紊乱9例(30.0%)。观察组腹泻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PN联合EN营养支持可提高神经外科病人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无菌手术的感染率平均在3~4%,Malis 认为在术中使用抗菌素可以减少术后手术创面的感染。作者对此做了进一步临床试验。试验方法是随机将病人分为对照组(199例)和治疗组(203例)。两组病人的平均年龄、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及术前住院天数大致相同,急诊病人、有污染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术后形成慢性脑积水(HCP)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能力.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82例行手术治疗的SIC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3个月是否形成慢性脑积水将患者分为脑积水组(37例)和非脑积水组(145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12.
我院神经外科自1994年至2000年共诊断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病人1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PE病人19例,占同期6 022例住院病人的0.32%,占同期158例静脉栓塞病人的12.0%,单病种发病率见表1。男12例,女7例,年龄38-72岁,平均53岁。发病时间距入院接受治疗或手术5-144 d,平均13 d,其中14例在术后或病后5-10 d内发生PE。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妊娠期合并颅内肿瘤患者,共19例。其中孕早期(≤12周)1例,孕中期(13~28周)9例,孕晚期(>28周)9例。由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产科、麻醉科及儿科共同制定手术、麻醉及新生儿管理方案。共12例患者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6例先行剖宫产术后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或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例),其中一期治疗2例,剖宫产术后5~16d行神经外科治疗4例;3例良性肿瘤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继续妊娠;3例肿瘤切除术后终止妊娠。7例未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其中3例为垂体腺瘤患者,继续妊娠至足月行剖宫产手术;4例外科手术风险较大者,剖宫产后行神经外科保守治疗。结果19例患者均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围手术期颅内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2例,脑积水3例,肺部感染1例。孕妇院内死亡1例;术后随访8~23个月,平均(13.3±3.5)个月,随访期死亡3例。4例死亡者均为肿瘤未切除者。其余患者病情稳定。共分娩新生儿16名,分娩时孕周25~40周,出生Apgar评分为2~10分,平均(8.8±2.2)分。其中15名临床结局良好,1例出生1个月后死亡(孕周28周)。结论多学科协作、围手术期个体化管理是提高妊娠合并颅内肿瘤患者母胎安全的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传统治疗儿童因鼻窦炎引起的硬膜外脓肿的方法是行神经外科手术。如能应用更好的鼻窦引流技术,并确定病原体以指导药物治疗,一些患有硬膜外脓肿的儿科病人完全可以通过鼻窦引流及应用抗生素治愈,而不需行神经外科手术。方法回顾性研究了一所儿科医院治疗的因鼻窦炎引起的孤立性硬膜外脓肿儿童的病历资料及CT图片。结果1982~2002年间治疗了8例病人,脓肿大小平均3cm×3cm×1cm,均根据病原给予了有效的抗生素治疗。1997年以前治疗的4例病儿进行了神经外科手术(手术治疗组),其后治疗的4例则未行手术(保守治疗组)。本组在临床及影像上均获…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颅内手术后早期预防性使用抗深静脉血栓药物由于存在诱发颅内出血的危险,至今仍存在争议。作者前瞻性研究了3年内颅内手术病人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Nadroparin及穿着弹力袜后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方法1999年6月~2002年6月期间共进行颅内手术2823例,其中大手术1319例(第1组,46.7%),小手术(如分流术和活检术)1504例(第2组,53.3%)。除经蝶窦切除的垂体瘤病人外,均在早期行头颅CT或MR扫描,了解是否存在颅内出血。对所有显著的术后血肿(定义:由于占位效应或意识恶化需要手术治疗的术后血肿)病人均行手术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包括术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设计拼接式眼睑闭合贴,并探讨其在神经外科眼睑闭合不全昏迷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首先设计拼接式眼睑闭合贴,并对应用人员进行严格培训。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前瞻性收集我院神经外科70例眼睑闭合不全昏迷病人为研究对象,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眼部护理后予无菌纱布覆盖,观察组则予拼接式眼睑闭合贴。实施1周,观察两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7 d更换敷料总次数、病人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眼部并发症发生率(2.8%,1/35)明显低于对照组(22.8%,8/35;P<0.05)。观察组7 d更换敷料总次数[(14.2±1.1)次]明显低于对照组[(24.5±1.2)次;P<0.05]。观察组病人家属满意度(100%,35/35)明显高于对照组(20%,7/35;P<0.05)。结论 拼接式眼睑闭合贴在神经外科眼睑闭合不全昏迷病人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8)。观察组采用亚低温疗法+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方案,对照组为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治疗方案。采取ELISA测定血浆D-乳酸、内毒素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浆D-乳酸水平和内毒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 h,血浆D-乳酸水平和内毒素水平即达高峰。治疗后24、48、72h,对照组血浆D-乳酸水平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颅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后3个月,观察组生存率(70.8%,17/24)和GOS评分[(2.50±1.25)分]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50.0%(14/28)、(1.96±1.16)分;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粘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但对于改善病人预后并没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注射液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所产生的意识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50例经过纳洛酮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治疗组,并按照接近治疗组患者的受伤机制及病情,选取50例未给予纳洛酮治疗的病人作对照组。通过对两组病人GCS计分的总分平均值以及睁眼、言语反应和运动反应的记分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前两组病人意识障碍程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意识障碍有明显改善,总分平均值、睁眼及运动反应得分值显著增加(P<0.05),而病人的言语反应分值增加不明显(P>0.05)。结论 早期使用大剂量纳洛酮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所产生的意识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伤后癫痫患者的神经心理损害的范围及程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904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5例患者,其中男94例、女41例,平均年龄(32.94±9.51)岁,外伤后癫痫患者(癫痫组)40例,外伤后无癫痫(外伤组)患者53例及健康体检(对照组)患者42例,采用简明精神...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制气管套管堵管器在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拔管操作中的疗效。方法将63例气管切开术后待拔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使用自制气管套管堵管器)和对照组30例(使用传统胶布封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平均拔管时间短,拔管成功率高(P0.05)。结论自制气管套管堵管器能显著缩短气管套管拔管时间,提高拔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