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irizzi综合征是因胆囊管或胆囊颈部结石嵌顿所致肝总管梗阻,合并胆管炎、黄疸和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为胆囊结石的并发症之一,术前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目的 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综合征 (门脉高压症) 合并胆囊结石的疗 效。方法 方法 分析2006年6月-2013年6月采用LC治疗的196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 料。结果 结果 本组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54例, 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42例, Child A级160 例, B级36例。189例完成LC; 7例中转开腹, 其中腹腔、 胆囊周围黏连及胆囊三角解剖不清3例, 术中出血, 镜下止血困难4 例。196例全部治愈。结论 结论 LC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胆囊结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较多合并肝损害,包括甲亢性肝损害、病毒性肝损害、药物性肝损害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等,症状多较严重,治疗棘手.在其合并病毒性肝损害中,以合并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多见.当甲亢合并严重肝损害时,抗甲状腺药物、手术及131I治疗均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血液净化已在治疗中显示一定的价值[1].现对我院2000~2011年收治的12例甲亢合并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中2例合并重型肝炎及1例胆汁淤积严重患者采用血浆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临床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进步,肝硬化患者生命延长,病程中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也有所增加,可导致肝损害加重,对生存质量及预后有一定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对2000年1月-2005年12月134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发生的机理及有关因素,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肝硬化依据2000年西安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诊断,胆结石的诊断根据B超、胆囊造影、CT和MR I等检查确诊。134例中男96例,女38例,年龄24~82岁,平均47.5岁。其中乙肝肝硬化119例、酒精性肝硬化8例、血吸虫性肝…  相似文献   

5.
1996~2001年,我院共收治60岁以上胆石病患者2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92例,女122例;年龄60~86岁。根据B超、胆囊造影、CT以及手术治疗、临床表现确诊。胆囊结石伴胆囊炎120例,胆囊结石、坏疽、穿孔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22例,胆总管结石24例,胆总管及左右肝内胆管结石15例,肝内胆管结石26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胰头癌2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癌1例,胆囊结石伴胆囊息肉2例。临床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李梅华  钟小宁  柳广南  邓静敏  白晶 《内科》2008,3(6):843-844
目的探讨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例继发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出现的肝损害情况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31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15例;HBsAg(-)患者170例,抗结核治疗后出现肝损害4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型肺结核合并HBsAg(+)患者抗结核治疗后更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对合并HBsAg(+)的肺结核患者治疗时,应密切监测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恙虫病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1990年3月至2005年6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附属第二医院共收治恙虫病49例,对其中并发肝损害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恙虫病合并肝损害患者占同期恙虫病患者的73.5%,其中胃肠道症状有恶心呕吐12例,腹胀21例;36例患者血清ALT及AST均升高,其中血清TBil升高9例,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升高16例,Alb降低14例;B型超声检查肝脏肿大13例,脾脏肿大16例,有腹水者9例。所有患者经氯霉素或四环素类片剂及保肝治疗均痊愈。结论恙虫病合并肝损害较常见,对不明原因发热伴肝损害的患者,应考虑恙虫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合并血糖升高在临床上经常出现,当肝实质持续损害时,其中部分患者最终发展为临床糖尿病,这种继发于慢性肝实质损害而发生的糖尿病称为肝源性糖尿病。本文对我院近4年来收住的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26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胆囊结石与大肠癌的关系渐已引起临床工作的重视。本收集1997至2002年我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的全部大肠癌病例130例,其中胆囊结石合并大肠癌19例,就胆囊结石合并大肠癌的特点及漏诊原因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0月诊治的11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患者中发现合并胆囊结石50例(45.45%);伴胆囊结石患者出现恶心、腹胀、厌油和右上腹隐痛23例;发热、右上腹剧痛和胆囊区触痛9例;无症状18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年龄为51.6±13.5岁、Child-Pugh C级17例(34.0%)、病程9.4±5.0年、门静脉内径16.4±2.2mm,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则分别为42.8±13.9岁、21.7%、7.2±4.0年和14.2±1.9mm;合并胆结石患者血浆白蛋白为28.1±1.5g/L、血小板6.1±2.5×109/L,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为30.9±1.4g/L和8.9±2.2×109/L(P〈0.05);随访3.12±3.23年,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率为18.0%,高于无胆囊结石组的6.7%(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可加重肝细胞损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胆囊B超检查应列为常规并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AIH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合并组)与124例单纯AIH患者(未合并组)的临床资料。结果合并组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GGT)、直接胆红素(DBil)及IgG水平均高于未合并组,P均<0.05;两组其他肝功能指标、IgA、IgM、自身抗体比较,P均>0.05。合并组腹部B超显示脾大33例、腹腔淋巴结肿大28例、胆囊结石17例,未合并组分别为66、24、19例,P均<0.05。合并组治疗后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8例、无缓解4例、复发3例,未合并组分别为63、22、8、3例,P均>0.05。结论 AIH合并肝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GGT、DBil及IgG水平升高,易发生脾脏、腹腔淋巴结肿大和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2.
结核病     
老年肺结核的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分析,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97例临床分析,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白色念珠菌感染40例临床分析,老年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肺结核咯血患者锁骨下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X^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1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X^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肺结核合并慢性基础肝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357例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过程中出现的DILI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一般资料、基础慢性肝病与肝损害的相关性,不同类型慢性肝病与肝损害的相关性以及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者与肝损害的相关性。结果:1357例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出现肝损害327例(24.1%),368例合并基础慢性肝病患者发生肝损害165例(44.84%),无基础慢性肝病患者989例出现肝损害203例(20.53%)。其中合并慢性基础肝病患者中慢性HBV感染者234例,112例发生肝损害(47.86%);慢性HCV感染者34例,15例发生肝损害(44.12%);其他慢性肝病患者100例,出现肝损害38例(38.00%)。234例慢性HBV感染者中慢性乙型肝炎(CHB)组85例,52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61.18%);HBV携带者(ASC)149例,60例发生药物性肝损害(40.27%)。结论:抗结核药物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尤其是合并慢性基础肝病的惠者,因此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监测肝功能,以便及早发现肝损害,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以免造成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和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5.
经腹腔镜治疗肝包虫病并胆囊结石症唐增杰朱炳光师龙生邓琦自1993年5月起,我院在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基础上,对肝包虫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运用腹腔镜技术一次性进行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加胆囊切除术,共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因,本文回顾分析60例肿瘤合并肝功能异常病例。评价指标为患者血清中转氨酶含量。结果表明,60例中24例为肿瘤浸润所致,主要是淋巴瘤、白血病。30例为药物性肝损害,6例免疫性肝损害,对肿瘤患者合并肝功能异常的治疗应具体分析病因,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抗结核化疗对肝损害的影响及其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272例结核患者及其中120例药物性肝损害的相关资料。结果129例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化疗后有63例(48.8%)出现肝损害,无HBV感染的1143例患者中出现肝损害者57例(5%,P<0.01)。结论在抗结核化疗中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更易出现肝损害,监测肝功能的变化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59例既往无肝病史及近期服用损肝药物的急性胰腺炎病人,通过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实验室指标,对肝损害发生率、肝损害程度、病程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肝损害发生率高(P<0.025)。32例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中,SAP与MAP相比肝损害指标无差异性(P>0.05)。胆源性诱因与肝损害程度无关(P>0.05)。SAP肝损害者比MAP肝损害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发生率与胰腺炎的程度成正相关,肝损害延长了胰腺炎的病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8月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78/116)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肝损害。按病因分类,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者的发病率为79%(38/48),胰胆手术后(含胆囊切除术后及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后)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8%(15/22),暴饮暴食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病率为67%(20/30),其他因素所致的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发生率低。胆源性胰腺炎较非胆源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更明显,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6、3.72、4.12、3.26、3.64、3.25,P均〈0.01)。结论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大多合并肝损害。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合并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1例急性胰腺炎病人的肝功能进行分析,以了解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程度和对病程的影响。结果81例急性胰腺炎中合并肝损害者46例(56.8%),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较轻症急性胰腺炎(MAP)肝损害发生率高(100%对48.5%,P<0.01)。胰腺炎的诱因与肝损害程度无关(P>0.05)。SAP肝损害者比MAP肝损害者住院天数明显延长(P<0.01)。结论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程度与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