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对130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对合理用药进行建议,以减少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30例不良反应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不良反应特点是在老年人和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3.08%和16.15%;女性(66.15%)多于男性(33.85%);发生不良反应最高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菌药物(38.46%)、中成药(37.69%)及营养药物(6.92%),发生率较高品种为阿奇霉素、头孢呋辛、血塞通、生脉、痰热清、热毒宁,且20岁以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42.00%),育龄期妇女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0.61%)。结论:在合理用药中,建议我院应重点监护儿童中抗菌药物使用,育龄期女性中成药使用,老年人中成药和抗菌药物使用,并对阿奇霉素、头孢呋辛、血塞通、生脉、热毒宁、痰热清、疏血通7个品种建立重点监测制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30例临床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得出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并对合理用药进行建议,以减少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30例不良反应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分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不良反应特点是在老年人和儿童中发生率较高,分别为33.08%和16.15%;女性(66.15%)多于男性(33.85%);发生不良反应最高的药物种类依次为抗菌药物(38.46%)、中成药(37.69%)及营养药物(6.92%),发生率较高品种为阿奇霉素、头孢呋辛、血塞通、生脉、痰热清、热毒宁,且20岁以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42.00%),育龄期妇女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0.61%)。结论:在合理用药中,建议我院应重点监护儿童中抗菌药物使用,育龄期女性中成药使用,老年人中成药和抗菌药物使用,并对阿奇霉素、头孢呋辛、血塞通、生脉、热毒宁、痰热清、疏血通7个品种建立重点监测制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正>注射用炎琥宁主要成分为14-脱羟-11,12-二脱氢穿心莲内酯-3,19-二琥珀酸半酯钾钠盐,主要适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近年来临床对中成药针剂使用的不断增加,中成药针剂的不良反应也备受关注。我院2008年来使用注射用炎琥宁385例,出现不良反应36例。现对不良反应病例的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了解左氧氟沙星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元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5.
药物不良反应的危害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共同关心的一个社会问题。我院从1991年开始实行药物不良反应监察。经过十多年监察逐步研究分析,已取得一些经验。确保了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420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是近几年发展比较快的剂型之一,因其中草药对某些疑难杂病有独特疗效,又是天然药物的提取成分,制备成注射剂后,疗效又迅速,故目前中药注射剂的品种越来越多,即有单一药物的注射剂,又有复方注射剂,为临床治疗疾病用药发挥了中药特色。但是,随着我国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临床上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过程中所出现ADR也被逐步认识,现就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间有关资料综述如下,以为临床合理使用和药学的进一步监测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6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组织器官、功能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功能逐渐衰退。为了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使用药物过程中认真做好密切观察病人。合理用药,严格遵循个性化给药的原则。慎重选择联合用药的品种,提高老人用药依从性。加强用药监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后,应立即正确的判断。根据不同的病例,不同的用药,给予不同的护理处理,防止不良反应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12年1-6月上报的185例ADR有效病例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有效评价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ADR发生的年龄分布广泛,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占50.27%.抗菌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63.78%.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其次为全身反应和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对老年人ADR的监测工作,有利于减少不必要ADR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2006年1~5月收集的6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引起ADR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66例ADR中,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51.5%(34例);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53.0%(35例);以静脉滴注给药方式引发的ADR最多。占总例数的92.4%(61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首位,占总例数的39.4%(26例)。结论:加强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94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94例,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有无过敏史、报告人身份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剂型、种类、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以医师和护士上报数量最多;以抗生素发生的不良反应最为多见;给药方式以静脉输液为主;药物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还与用药剂量、滴注速度、多药联用、溶媒有关。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临床上发生的218例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方法对218例ADR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ADR所涉及的药物种类,ADR的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8例ADR经过统计分析,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性,静脉滴注的发生率高,抗生素引起的ADR62例,占28.44%,不良反应症状一般涉及多个系统反应,较为突出的是皮肤系统的变态反应。结论只有了解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重视不良反应的危害性才能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尽可能地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利益。  相似文献   

12.
13.
69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全身性损害为主,涉及刺五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49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与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9年3月收集的7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分析。结果:我院ADR报告中,以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占首位;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慎用中药注射剂。重视ADR的监测工作,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用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CMI)的不良反应涉及国家批准的109个品种。主要不良反应(ADR)包括全身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急性血管内溶血、肝肾功能损害、皮肤损害、心功能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引起药物ADR的因素包括:医务工作者对CMIADR重视度不够、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过敏反应物质不确定、患者特殊体质,尤以儿童和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现象较重。因此,应从合理选择药物适应症、把握用药方法、避免加大药物浓度、不能随意增加用药剂量和改变用药途径、选择合适的溶媒等方面加强CMI的临床合理使用,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中药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方法: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从不同角度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结果:产生的原因复杂,尤其以对中药缺乏正确的认识,造成不合理用药为主。结论:多数中药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兰 《系统医学》2022,(18):186-189
目的 探析中药汤剂不良反应原因,并为患者合理用药提供良好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8月邳州市中医院接收的86例中药汤剂不良反应患者,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分析其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就这些原因提出合理用药方案,分析患者不良反应表现、类型、种类及出现原因。结果 86例患者中,存在过敏反应患者38例(44.19%),消化、神经、呼吸及血液系统不良反应患者分别为23例(26.74%)、11例(12.79%)、7例(8.14%)、7例(8.14%);86例患者中植物不良反应60例(69.77%)、动物不良反应21例(24.42%)、矿物不良反应5例(5.81%);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原因分别为药物配伍不当6例(6.98%)、药物因素26例(30.23%)、炮制方法不当12例(13.95%)、给药剂量过大17例(19.77%)、个体差异9例(10.47%)、给药疗程过长13例(15.12%)、误服误用因素2例(2.32%)、用法不当1例(1.16%)。结论 患者使用中药汤剂治疗,受多种相关因素影响,极易产生消化、神经系统及过敏等不良反应,不利于提升患者临床疗效,所以,对中药汤剂不良反...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新药的涌现及合并用药和长程用药疗法的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呈增长趋势其护理工作者身居临床第一线,是住院病人用药的直接给予者,绝大多数药品不良反应是护理人员首先发现和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湖南省常德市康复医院与常德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2006年度收集的2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临床表现、药品种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6例药品不良反应主要与抗感染药物的使用、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有关,其最常见表现为皮肤损害。结论 应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所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2003~2007年间收集到的168份抗菌药物所致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8例发生ADR的患者中女性略多于男性,涉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尤以老年患者居多(52.97%);涉及药物有5大类21个品种,以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最多(占76.42%);ADR发生频率最高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其次是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反应;较严重的ADR有9例。引起较多ADR的药品及例数有68例。结论: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用药时对高敏体质患者和老年患者应重点监护,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做到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