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由基与肾结石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由基(Free Radicals,RG)是指具有一配对电子的原子、分子、原子团或离子团,是一类具有高度化学活性的物质。自由基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是氧自由基(OxygenFree Radicals,OFR),又叫活性氧,主要指超氧阴离子(O2-)、羟自由基(OH)、过氧化氢(H2O2)和单线态氧(1O2)具有OFR的损伤作用,亦属于OFR的范畴。在生理情况下,这些OFR在不断产生,但也在不断被清除,因而不构成对机体的损伤,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自由基产生与清除失去平衡,自由基浓度增高就…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自由基对肌皮瓣的损伤及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过程,以及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作用规律。方法以大白兔为动物模型,形成缺血再灌注肌皮瓣,动态测定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及静脉滴注维生素C对其影响。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期已经开始,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再灌注时损伤进一步加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于再灌注后不久即被清除,脂质过氧化物的清除需要较长时间,维生素C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结论在组织移植中应争取最短的缺血、最快的再灌注,应用药物抗氧化时应于缺血前用药并持续至再灌注后数天。  相似文献   

3.
黄芪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观察黄芪注射液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醇(MDA),内以素-1(ET-1),一氧化氮(NO)变化及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黄芪治疗组血浆ET0-1,MDA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显著下降,SOD显著升高,且病理改变较轻。结论 黄芪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由基对肌皮瓣的损伤及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过程,以及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的作用规律。方法 以大白兔为动物模型,形成缺血再灌注肌皮瓣,动态测定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及静脉滴注维生素C对其影响。结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在缺血期已经开始,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再灌注时损伤进一步加重,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人参总皂甙对肾移植再灌注损伤中氧自由基(OFR)的清除作用,采用犬肾移植模型观察再灌注后24小时肾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及移植前后不同时期内生肌酐清除值。结果发现,在肾缺血和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肾组织SOD活性下降,MDA含量异常增高。给人参总皂甙后能显著减少肾组织中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及内生肌酐清除值。结果提示,人参总皂甙能清除肾脏再灌注损伤产生的OFR,保护内源性SOD活性,减轻肾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6.
丹参及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丹参及血栓通注射液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的影响徐幼筠,杜学海,邹万忠THEEFFECTOFSALVIAEMILTIORRHIZAE(SM)ANDARASAPONIN(AR)ONISCHEMIA-REPERFUSIONRATKIDNEYXuYoujun;...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 I C A M1) 、肿瘤坏死因子α( T N Fα) 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 T P C R) 测定缺血再灌注期 I C A M1m R N A、 T N Fαm R N A 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侧皮质 T N Fαm R N A 在缺血后1 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缺血再灌注2 小时达到高峰,持续高表达1 周; I C A M1m R N A 在缺血后2 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缺血再灌注10 小时达到高峰,持续高表达1周。二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  I C A M1 、 T N Fα转录水平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表达升高, T N Fαm R N A、 I C A M1 m R N A 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济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改善作用的机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济肾汤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改善作用的机制。方法诱发大鼠糖尿病4周后,济肾汤给药8周,评价济肾汤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自由基代谢紊乱和非酶促糖基化作用的影响。结果济肾汤处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大鼠肾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肾脏和尿液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减少肾皮质5羟甲基糠醛(5HMF)释放量和肾小球系膜区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强度。结论减轻肾脏自由基代谢紊乱和抑制非酶促糖基化可能是济肾汤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供体防治急性缺血性肾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进一步证实一氧化氮(NO)在急性缺血性肾衰(IARF)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采用NO供体SIN1对大鼠IARF模型进行腹主动脉持续灌注3小时。结果发现:NO供体输入体内可在肾内迅速产生高浓度NO,可明显改善肾缺血再灌注后的肾皮质缺血,减轻肾功能及组织学损害。结果表明:NO下降参与了缺血再灌注的肾功能损害,是IARF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NO缺乏主要导致肾血流量下降,继而GRF下降。应用NO供体直接提供外源性NO,提高肾内NO水平可以有效增加肾缺血再灌流后肾血流,改善肾功能,是防治IARF又一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观察超前缺血(preconditioningwithischemia,PCI)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发现(1)心肌细胞经PCI后,其ATP含量及培养液LDH无明显变化;(2)经PCI诱导的心肌细胞,持续3h缺糖、缺氧,其ATP消耗较对照组显著减少;(3)复灌期PCI组ATP含量增加,LDH下降;(4)在各时相[Ca++]i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但LPO于复糖、复氧后显著降低。结果提示:有限次数短暂PCI对心肌细胞代谢及膜通透性无损伤作用;PCI能提高细胞对长时间缺氧的耐受能力,减轻缺氧心肌I-R损伤。其机理可能是:心肌细胞作为一独立的基本功能单位,经PCI诱导,细胞内抗氧自由基系统酶的活性增加,减轻了氧自由基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与急性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氧化氮与急性肺损伤毛志福陈俊堂综述姚震审校医学界一直认为,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羟自由基(OH)和嗜脂性基团如一氧化氮(NO)等是引发氧化应激反应的基本因子。近年尚发现,炎症及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急性肺损伤,亦与此反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联合应用超氧化物歧化酶,阿魏酸钠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阿魏酸钠(SF)对肝缺血再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F保护组、SOD保护组和SF与SOD联合保护组。通过阻断大鼠肝门1h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缺血前及肝再灌注2h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SOD和测血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2h时SF保护组与SOD保护组的肝组织MDA生成,SOD消耗,血清ALT,AST升高值均高于SF与SOD联合保护组(P<0.01或P<0.05),且SF和SOD联合保护组的肝细胞显微、超微结构损害的改变较SOD或SF保护组轻。结论SF与SOD联合保护组清除氧自由基(OFR)的作用强于SOD或SF保护组,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比单独使用SOD或SF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肝血窦内皮细胞(SEC)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及防护方法。方法 采用大鼠肝部分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并用丹参和异搏定作为实验组,观察缺血45 min 及再灌注30 min 后SEC 超微结构的变化,及其与氧自由基(OFR) 和钙离子拮抗剂的关系,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值。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SEC 有损伤,但与OFR和细胞内钙超载无关;丹参可防护其损伤,而异搏定不能,但二者均可使肝功能损害减轻。结论 OFR 和细胞内钙超载不是SEC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丹参可防护SEC 及肝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异搏定不能防护SEC 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可防护肝细胞损伤,保护肝功能。  相似文献   

14.
异丙酚对过氧化氢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过氧化氢(H2O2)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按异丙酚的不同浓度,以脂肪乳剂为对照,用2mmol/L H2O2导致内皮细胞损伤,将实验分为10组。检测乳酸脱氢酶释放率(LDH)及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临床相关浓度的异丙酚明显降低H2O2所致的LDH释放,抑制TBARS的产生,保护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大鼠皮瓣在缺血再灌注时氧自由基的变化,我们应用电子顺磁共振(EPR)技术,对缺血再灌注后的SD大鼠腹壁岛状皮瓣进行了直接检测。结果表明大鼠腹壁皮瓣在缺血再灌注以后产生大量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O-·2变化十分活跃;大鼠腹壁皮瓣是EPR研究氧自由基的较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16.
甲基强的松龙对家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测定了各组动物肝缺血再灌注前后肝组织及血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并行组织学、硝酸镧示踪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肝缺血再灌注后有氧自由基的产生及抗氧化酶的抑制,并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白细胞浸润、氧自由基的产生及肝窦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的损伤可能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P可减轻这种损伤。  相似文献   

17.
氧自由基对人类肾上皮细胞的损伤及药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氧自由基对人类肾上皮细胞的损伤及药物保护廖贤平,王启悦,贺应诚近10余年来,有关氧自由基(OFR)与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已取得许多进展,但活性氧对人类肾上皮细胞(REC)的损伤作用及防治尚无报道。本实验研究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X/XO)体系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澡注期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转录水平的表达规律及相关性。方法 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缺血再灌注期ICAM-1mRNA、TNFα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缺血侧皮质TNFαmRNA在缺血后1小时开始显著升高,至缺血再灌注2小时达到高峰,持续高表达1周;ICAM-1mRNA  相似文献   

19.
参麦注射液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7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SOC)、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加参麦组(I/R+shenmai)。通过阻断大鼠肝门30min后再开放建立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在肝脏再灌注90min时测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测血ALT、AST、LDH,并取肝组织作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再灌注90min时I/R+Shenmai组的肝组织MDA生成,SOD消耗,血清ALT、AST、LDH升高值均少于I/R组(P<0.01),且I/R+Shenmai组的肝细胞显微、超微结构损害的改变较I/R组轻。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清除肝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产生的氧自由基,对鼠肝缺血再灌注所致肝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肢体缺血再灌注时红细胞内MDA及血浆中NO、TXB2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通过观察肢体缺血再灌注对氧自由基、NO、TXB2的影响,探讨氧自由基、NO、TXB2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资料和方法下肢骨科择期手术21例,术前肢体无感染、坏死、出血等情况、随机分非缺血对照组(对照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33.17±12.98)岁;缺血再灌注组(试验组)14例,男6例,女8例,年龄(36.90±15.33)岁,上止血带时间(69.09±16.25)分钟。在硬膜外阻滞下进行手术,试验组患者自患肢远端用驱血带驱血,至大腿上、中1/3处用驱血带压迫止血,使手术野无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