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最常见的原因,严重威胁肢体的生存。当髂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一条不可多得的可以选用的理想生理通道。尽管其对下肢血液循环的增加有限,但却可保持长期的通畅,应被所有血管外科专业医师所熟知。一、解剖和病变基础股深动脉是股总动脉的最大分支,于腹股沟韧带下3~5cm处由股总动脉后外侧壁发出,走行于股浅动脉后外方,于近侧段发出旋股内、外侧动脉。继续向下走行,沿途发出3支穿动脉,其终末支(第4穿动脉)穿过…  相似文献   

3.
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当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报道股深动脉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5例施行股深动脉成形术。沿股深动脉纵轴切开管壁全层至股总动脉,完成4~5cm长的侧刀形切口,作局部内膜剥脱术,然后取4~5mm宽、长度相匹配的自体大隐静脉补片修复。结果:术后3个月,踝/肱指数从术前0~0.35(0.16±0.17)上升为0.34~0.75(0.66±0.32)。术后随访15~27个月,平均21个月。疗效良好者3例,满意1例,另1例术后6个月继发严重感染而作膝下截肢。结论:在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选用股深动脉成形术作为重建患肢血液循环的通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宜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液循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最常见的病变,严重威胁肢体的生存。当髂-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股深动脉是髂动脉和月 国动脉之间的主要侧支血管,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61年,Leeds 和Gilfillan首次报告利用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供取得成功,近年来,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最常见的病变 ,严重威胁肢体的生存。当髂 -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 ,股深动脉是髂动脉和月国动脉之间的主要侧支血管 ,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 ,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61年 ,Leeds和Gilfillan首次报告利用股深动脉重建下肢血供取得成功 ,近年来 ,其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一、股深动脉的应用解剖及病理特点股深动脉的应用解剖 :股深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以下 2~ 5cm左右 ,从股总动脉后外侧发出 ,全长 18~ 2 2cm ,初在股浅动脉的后外侧 ,继经…  相似文献   

6.
腹主—股深动脉转流术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者采用腹主-股深动脉旁路转流术治疗主-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14例。术后所有患肢皮温均明显升高,疼痛消失或显著减轻;患肢远端有溃疡者,于术后2-4周全部愈合,3条有中趾坏死者,经截除后创口均愈合。作者认为,对于主-髂-股动脉或髂-股动脉广泛闭塞者,利用股深动脉作为重建血液循环的流出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  相似文献   

7.
原位大静脉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对1989年 ̄1994年运用自制瓣膜切除器开展原位大隐静脉动脉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8例共30条肢体的方法、疗效和治疗体会进行了总结。患者术前踝肱指数(ABI)为0 ̄0.57(平均0.41),均经动脉造影证实。术后移植物均可门及搏动,有18条肢体恢复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17例同时行输入或输出道动脉重建术。溃疡清创术6例。3例于术后3天内出现移植物搏动消失,行第二次重建术。治疗结果,AB  相似文献   

8.
股深动脉重建下肢组织血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和流入道施行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22例,共31条患肢。22例已随访6~50个月,平均24.5个月。疗效良好者19例;1例症状好转;1例保留足跟的截足者,仅保持户内活动,但生活自理;另1例术后6个月,因严重感染作膝下截肢术。作者认为,当髂股或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作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术前控制糖尿病并通过动脉造影了解股深动脉的通畅情况,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下肢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最常见的病变,严重威胁肢体的生存。当髂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性闭塞时,股深动脉由于其独特的解剖条件和生理功能,为重建下肢血液循环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就其临床意义和各种手术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0.
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退行性病变,是大、中动脉的基本病理过程,主要是细胞、纤维基质、脂质和组织碎片的异常沉积,在动脉内膜或中层发生增生过程中复杂的病理变化。在下肢动脉狭窄和闭塞性病变中比较常见。经典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和球囊扩张支架成形  相似文献   

11.
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详细叙述了近年来内膜下血管成形术的新发展,包括适应证的拓展,各项操作新技术的进展,在小腿动脉中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正确处理。为今后此技术更加广泛地应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下肢动脉造影的股深动脉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收集1991~1995年的下肢动脉造影62例(98条肢体),对股深动脉形态学进行分析。认为股深动脉为临床重建下肢血液循环提供解剖学基础,通过动脉造影了解股深动脉的通畅情况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联合球囊扩张或支架血管成形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对35例治疗后再闭塞的ASO患者先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再选择性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11例患者近膝关节处股浅动脉或腘动脉病变,应用VIABAHN覆膜支架治疗。观察溶栓效果和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2.3%,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无垃圾脚发生,但有1例轻度脑栓塞。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8±0.07升高至0.82±0.05,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患者使用VIABAHN覆膜支架,术后3个月复查均通畅,术后6个月1例再闭塞,予支架内球囊扩张后血流通畅。结论动脉内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溶解大部分血栓,暴露真实病变,减少支架数目、缩短支架长度,结合新型覆膜支架VIABAHN动脉成形术,降低血管再狭窄风险,提高保肢率。  相似文献   

15.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6.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0.
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治疗的主要方法.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特点不同,治疗策略不同.本文就目前外科手术及腔内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