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细胞DNA的含量,探讨DNA含量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88年63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Ca)、6例导管上皮高度增生(proliferativebreastdisease,PBD)的原发灶进行DNA图象分析(imagecytometry,ICM),结合临床资料,分析63例浸润性乳腺癌细胞DNA含量与预后关系的观察。结果:发现浸润性乳腺癌与DCIS及PBD相比,有较高的DNA指数(DNAindex,NA)DI)、异倍体检出率、核面积(nucleararea,NA)和5C细胞阳性率(P<0.05)。在DCIS与PBD两组病人中,DI、NA无明显差别(P<0.05),而异倍体肿瘤,5C细胞出现在DCIS中(P<0.05),且PBD中无5C细胞、异倍体出现。在乳腺癌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5C细胞阳性、异倍体肿瘤等的无病生存率低(P<0.01)。结论:异倍体细胞群的出现是细胞癌变的早期标志,DNA含量随着乳腺癌恶性程度增加而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发病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即导管内癌,作为一种早期乳腺癌,具有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1],根据最新报道,有11.2%的DCIS病人在10年内发展为浸润性癌,是正常人的5倍以上[2]。与浸润性癌相比,  相似文献   

3.
胆管癌DNA倍体的预后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30例胆管癌细胞核DNA倍体进行分杯结果显示,良性增生组织以2C细胞为主,癌变组织5C及大于5C细胞明显增多。DNA倍体分布与病理分型与临床分期无关,与伴有结石与否无关,Ⅲ期胆管癌二倍体组中位生存期27个月,高倍体组为13个月(P<0.05),这提示DNA倍体分析是判断胆管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保乳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CIS)的保乳术临床效果。 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为DCIS行保乳手术加放疗患者62例与同期行保乳手术加放疗临床I,II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DCIS患者复发率6.4%(4/62),其中3例病理证实为粉刺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复发率19.3%(11/62)。结论:DCIS的保乳治疗总体预后优于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粉刺型DCIS具有较高的复发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术前检测细胞DNA倍体情况,探讨DNA指数(D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疑诊胰腺癌病人30例行术前B超引导经皮穿刺,涂片行HE和改良eulgen法染色,用ICM进行DNA含量测定。结果 在最终确诊的27例胰腺癌中,异倍体25例,其中HE诊断的敏感性是66.67%,DI值诊断的敏感性为92.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现变3例均不属异倍体。在HE漏诊的9个病例中,8例根据DI值可作出正确判断,3例良性的DI值无假阳性结果。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DNA含量检测在术前胰腺癌的确诊中有着较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前驱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乳腺癌前驱病变86例,光镜下观察苏木素-伊红(HE)切片,将病变分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ADH)组,导管原位癌(DCIS)组,包括低、中度、高度DCIS,并观察ADH和DCIS的细胞特征及形态结构.结果 ADH组35例,18例显示在普通型导管增生(UDH)的背景上混杂有非典型细胞或特征性结构;另17例与低度DCIS有相似的结构和细胞学特征.DCIS组51例,低度者(17例)细胞结构单一,界限清楚,大小、形态一致,异型性不明显,无坏死及核分裂像;中高度者(分别为14例和20例)细胞极性消失,异型性明显,中度为灶状坏死,高度为大片粉刺样坏死;结构上有实体型、筛状型、粉刺型及混合型.结论 ADH与DCIS的诊断主要依赖细胞和结构特征;部分ADH虽与低度DCIS相似,但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及其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临床早期乳腺癌指 0期和Ⅰ期乳腺癌 ,但真正组织学意义上的早期乳腺癌是指乳腺原位癌 ,它属于非浸润性乳腺癌 ,按肿瘤生物学和病理形态学表现分为导管内癌 (ductalcarcinomainsitu ,DCIS)和小叶原位癌 (lobularcarcinomainsitu ,LCIS) ,DCIS远较LCIS多见。二者均有可能发展为浸润性癌 ,但DCIS发展为浸润性癌的危险性较高 ,达到 75 % ,故应按癌症处理。而LCIS随访 2 0年后 ,只有 18%发展为同侧浸润癌 ,14 %发展为对侧浸润癌[1]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应按癌前病变和高危人群处理。近年来 ,随着乳腺X线摄影、立体定位穿刺活检(mammoscop…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的切除范围。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识别的流式细胞分析技术对 30例结直肠癌标本的肿瘤组织 (T)、癌旁 2 cm(P2)、癌旁 5 cm(P5)及远癌切端正常组织 (N)进行 4点检测,分析各点间 DNA指数 (DI)、增殖期细胞百分比 (SPF)及增殖指数 (PI)的差异性。结果 T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 P2、 P5及 N组织, P2与 P5组织间异倍体率差异无显著性,而 P2、 P5组织异倍体率显著高于 N组织; T组织的 SPF及 PI值明显高于 P2、 P5及 N组织,而 P2、 P5及 N各点间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癌旁 5 cm处组织细胞已出现了潜在的恶变倾向,从而对癌旁 5 cm作为切除范围的标准已属安全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9.
长期补碘后地方性甲状腺肿246例流式细胞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长期补碘后地方性甲状腺肿DNA含量与细胞周期变化。方法 收集年龄 >40岁的吉林省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例 2 46例 ,应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测定细胞DNA含量与细胞周期。结果 地方性甲状腺肿DNA指数 (DI)与异倍体率分别为 1 0 6± 0 19和 2 9 3 % ,增殖指数 (PI) 14 0± 10 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含有异型细胞的病例与增生活跃的病例DI、异倍体率和PI分别为 1 13± 0 2 5、44 1%和 2 1 6±17 9,1 16± 0 2 7、49 0 %和 2 3 3± 15 0 ,较正常对照组及非增生活跃区显著增高。结论 长期补碘后地方性甲状腺肿DI、异倍体率、PI均显著增高 ,特别是含有异型细胞与增生活跃的病例 ,应视为癌前病变 ,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前,乳腺导管内癌(DCIS)在普查中的检出率已达20%左右.本文对DCIS中ER含量及其与DNA倍体和c-erbB-2肿瘤蛋白的相关性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方法;151例患者均来自英国诺丁汉大学附属医院,都接受同一种外科手术治疗.DCIS的组织病理学类型:依肿瘤的结构将肿瘤分为单纯型和混合型,单纯型包括粉刺型,团块型和筛状型;混合型有筛状型和微小乳头型.按肿瘤的大小分为小细胞型和大细胞型.小细胞型是指肿瘤细胞的直径是周围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直径的2~3倍,其核是红细胞的2.5倍.大细胞型指肿瘤细胞直径是周围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的2~3倍以上,核大于红细胞直径的2.5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大肠肿瘤细胞DNA及RNA的含量,观察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方法对63例不同性质的大肠肿瘤细胞DNA及RNA含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其中28例为大肠良性肿瘤,35例为大肠癌。结果:大肠良性肿瘤的异倍体率为43%,大肠癌的异倍体率为80.0%。以“标准RI”及“标准RI”为指标判断大肠肿瘤性质的准确性较“异倍性”为高,且双指标同时应用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对大肠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9%和94.3%。结论:“标准DI”和“标准RI”是判断大肠肿瘤性质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中c-myc,Bcl-2蛋白表达及DNA倍性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46例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的c-myc,Bcl-2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2例标本的DNA倍性。结果 c-myc蛋白在胞核或胞浆中均有表达,核染色阳性者14例(9.6%),与DNA倍性及乳腺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细胞浆着色者134例(91.8%),免疫组化表达中、强阳性病例与乳腺癌ER状况呈正相关性。Bcl-2蛋白总表达率为78.8%,与雌激素受体呈正相关,与患者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异倍体标本占51.4%,与c-myc蛋白核表达及预后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c-myc蛋白核表达及DNA倍性可作为判定乳腺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家族遗传性结直肠息肉病(FPC)恶性演变过程。方法采用真彩色医学图象分析系统对29例FPC、60例结直肠癌和56例腺瘤性息肉标本的DNA含量和倍体分布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恶变FPC组织DNA含量(DI)明显高于DucksA、B期和高、中分化腺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与DucksC、D期和低分化腺癌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从没有恶变的FPC息肉到恶变的FPC组中未恶变息肉再至恶变的FPC组织,DNA异倍体(≥5倍体)和DI值逐渐增加,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各息肉组中,恶变的FPC组息肉和重度异型性腺瘤性息肉,异倍体和DI值都高于轻中度异型性腺瘤性息肉和未恶变的FPC息肉(P<0.01),而且同DucksA期和高分化腺癌异倍体和DNA含量相近0.05)。结论FPC恶变过程是逐渐发生的,一旦恶变,恶性程度较高,易发生转移,预后较差;而另一些未恶变的息肉已属于高危癌前病变,手术中应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PTEN和CyclinD1的表达及与DNA含量联合检测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大肠癌及14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PTEN和CyclinD1蛋白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以上组织中PTEN和CyclinD1的DNA含量;分析它们之间及与肿瘤分期、分级的关系.结果:PTEN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65.52%)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100%),CyclinD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60.34%)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72%),两种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 =-0.71);大肠癌组织的异倍体率(68.9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PTEN阳性组的DNA指数(DNA index,DI)、S期细胞比率(S-phase fraction ,SPF)均低于阴性组(P<0.05),CyclinD1阳性组的DI及SPF均高于阴性组(P<0.05);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异倍体率及SPF均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P<0.05).结论:PTEN和CyclinD1基因的异常改变可能参与大肠黏膜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两者的变化存在相关性;DNA含量的变化可能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联合检测PTEN、CyclinD1蛋白及DNA含量可作为评估大肠癌病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CK5、CK8及P63蛋白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细胞角蛋白(CK5、CK8)及P63蛋白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5、CK8及P63在9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K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较弱,仅有17例(17.7%)呈现阳性表达;CK8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较高,89例(92.7%)呈现阳性。77例(80.2%)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呈现CK5^-/CK8^+表型,5例(5.2%)呈现CK5^+/CK8^-表型,12例(12.5%)呈现CK5^+/CK8^+表型,2例(2.1%)呈现CK5^-/CK8^-表型。这些表型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级、淋巴结的转移以及临床分期有关;P6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8例(8.3%)呈现少量的肿瘤细胞阳性,并且主要表达于低分化的乳腺癌中。结论呈CK5^+/CK8^+、CK5^+/CK8^-或P63^+表型的乳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免疫表型可作为评价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合理的手术范围。方法应用病理检测和流式细胞技术,对30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标本进行分析,观察直肠癌组织和癌远端3cm和5cm、正常肠管组织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及正常结肠系膜组织的DNA倍体、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和增殖期细胞百分比(SPF)值的变化,并与病理检测相对照。结果病理检测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和5cm肠管中均未检测到癌浸润.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癌转移率分别为26.7%和6.7%。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的DI、P1和SPF值显著高于癌远端3cm和5cm及正常肠管组织,癌远端3cm肠管组织也显著高于癌远端5cm及正常肠管组织,而癌远端5cm肠管与正常肠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细胞异倍体率与癌远端3cm肠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显著高于癌远端5cm及正常肠管组织。癌组织的DI和异倍体率与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正常系膜,而癌旁3cm和5cm直肠系膜组织的DI和异倍体率亦显著高于正常系膜。癌组织P1和SPF则显著高于癌旁3cm和5cm及正常系膜。结论病理学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肠管组织为安全组织;而流式细胞学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远端3cm肠管组织和癌旁5cm直肠系膜为不安全组织;手术切除范围应达癌远端系膜5cm以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大肠肿瘤细胞DNA及RNA的含量,观察其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计方法对63倒不同性质的大肠肿瘤细胞DNA及RNA含量进行了定量研究,其中28例为大肠良性肿瘤,35例为大肠癌。结果:大肠良性肿瘤的异倍体率为43%.大肠癌的异倍体率为80.0%。以“标准RI”及“标准RI”为指标判断大肠肿瘤性质的准确性较“异倍性”为高,且双指标同时应用高于任一单项指标,对大肠良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2.9%和94.3%。结论:“标准DI”和“标准RI”是判断大肠肿瘤性质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CXCR4在人乳腺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IHC)研究CXCR4在23例乳腺导管上皮增生,26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34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126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分析浸润性乳腺癌中CXCR4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XCR4在乳腺导管上皮增生、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8.70%、23.08%、56.25%、60.32%,表达水平呈现增高趋势,具有随病变恶性程度加重而逐步增高的趋势(P〈0.05);但导管内癌和浸润性乳腺癌两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别。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受累数目、临床分期呈正相关,与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淋巴结阳性组浸润性乳腺癌CX-CR4阳性表达率高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结论:CXCR4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早期分子事件;CXCR4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相关,可作为乳腺癌的诊断指标;CXCR4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 erbB 2, ER, PR表达的差异。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4例乳腺导管内癌及40例浸润性导管癌中C erbB 2, ER, PR表达。结果:乳腺导管内癌中C erbB 2, ER, P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 58.8%, 55.9%, 而在浸润性导管癌中分别为52.5%, 55%和62.5%。上述3种标记物的表达在两类型癌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 erbB 2, ER, PR在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相似, 它们可望作为乳腺癌预后和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IAC)配合手术治疗对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先行盆腔区域化疗,再行开放手术(复合组);对照组134例仅行单纯开放手术。采集术后肿瘤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行肿瘤细胞核DNA含量测定;全部病例随访5年,比较随访资料。结果:在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中,复合组的DNA指数(DI)、增殖指数(PI)、S期比率(SFR)、异倍体率4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复合组的5年生存率82.8%(108/128),复发率17.9%(14/128);单纯手术对照组5年生存率44.0%(59/134),复发率40.2%(54/1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动脉化疗配合手术治疗对Ⅱ、Ⅲ级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DNA含量影响显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