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复习1991年9月至1996年9月的5年病历资料,将其中80例手术证实、以肝门部胆管梗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历进行了分析。结果:80例病人中,恶性梗阻57例,占63.8%;良性梗阻29例,占36.2%。恶性梗阻主要包括肝门部胆管癌、胆囊癌、肝癌、肝门部转移癌,以肝门部胆管癌最为常见。良性梗阻主要包括Mirizzi综合征、肝门部结石及其他。结论:肝门部胆管梗阻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内胆管扩张,应引起高度警惕,防止漏诊,但另一方面有些其他疾病也可造成肝门部胆管阻塞,临床上出现与胆管癌的类似病症,易误诊为胆管癌,也应仔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治经验和现代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高位或近端胆管癌,是指位于胆囊管开口以上的胆管癌。1954年由Browns行第一例手术切除,Klatskin于1965年首次全面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故又称Klatskin瘤。它占肝外胆道肿瘤总数的58%~75%,1990年全国调查1098例肝外胆管瘤,其中高位胆管癌占58.4%。我院1987—1997年10年间共收治88例胆管癌,其中48例为高位胆管瘤,占54.5%。肝门部胆管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深的黄值,其致死的主要原因不是肿瘤本身的破坏和远处转移,而是继发的梗阻和感染。80年代以前,因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之发现该病时常常为晚…  相似文献   

3.
肝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求实用和有效的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方法。方法:对61例肝门胆管癌及50例良性胆道疾病(肝门胆管结石伴肝管狭窄、肝门胆管损伤性狭窄)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肝门胆管癌的主要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和右上腹痛。肝门胆管癌病人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血清CA19-9,CEA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83.6%,17.4%和68%,100%。B超,电脑彩超,CT,MRI诊断肝门胆管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97%,71.9%,78.3%和95.7%,100%,90.9%,87.5%。所有46例肝门胆管癌病人行MRC均能明确显示胆管梗阻部位和扩张的肝门胆管树。结论:血清CA19-9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彩超,MRI结合MRC是诊断肝门胆管癌的首选影技术。  相似文献   

4.
肝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提高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认识,减少对其误诊误治;方法 对上海中山医院1993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33例术前诊断为肝门胆管癌的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探讨影像学检查、肿瘤相关抗原、组织活检和细胞学检查以及手术探查对肝门胆管癌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33例手术病例中有8例系其他肝门部梗阻性疾病被误诊为肝门胆管癌,误诊率占所有手术的24.2%。这8例被谋诊患者中,包括肝门胆管癌栓3例,特发性良性狭窄2例。咀囊管癌累及肝总管1例,胆囊管残株癌1例,肝外胆管结核1例。结论 虽然有较多的方法可用于肝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但临床误诊率仍较高。我们建议对所有肝门胆管癌病人.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均应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上段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1]。我们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间对4例肝门部胆管癌施行了胆囊切除、肝方叶切除、肝门部胆管、肝外胆管切除,肝门周围淋巴结清扫(肝门部胆管骨骼化切除),肝内胆管空肠Roux-en-Y...  相似文献   

6.
肝门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及疗效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门部胆管癌在胆管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约占50%~70%)且起病隐蔽.在患者不表现黄疸时很难早期被发现。胆管癌呈多极化浸润性生长,肝门部解剖及毗邻关系复杂而重要.加之高位胆管梗阻迅速导致的严重肝功能损害与衰竭.使联合扩大的肝叶切除围手术期的风险更加增大.术后并发症增多.手术死亡率可高达10%以上。即使以常规肝移植术与之相比,  相似文献   

7.
诊断胆道肿瘤的临床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肿瘤又称胆系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肝内、肝门周围和远端肝外胆管)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以恶性居多,在恶性肿瘤中尤以癌占多数。在美国,每年约新增7500例胆道肿瘤病例,其中胆囊癌占5000例,胆管癌占2500例。我国尚缺乏全面调查,但胆道癌肿的确诊人数逐渐增多,198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文献报道手术切除率为15%75%不等〔2〕。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增高。本文报告了作者自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39例的经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男∶女为1-29∶1。年龄45~82岁,平均64-5岁。2.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无痛性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4例(87-18%),以胆道感染症状表现者5例(12-82%)。胆管阻塞2060天不等,平均42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CT表现及其诊断意义。方法:回顾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梗阻病变76例(良性34例,恶性42例)。结果: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轻中度扩张,肝内外胆管不一致扩张(内轻外重),肝外胆管远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削尖状狭窄,肝外胆管壁呈弥漫环形增厚,对良性梗阻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肝内胆管呈软藤状重度扩张,肝外胆管中段梗阻,梗阻部胆管呈伴或不伴肿块的截断型或突然狭窄型,肝外胆管壁局限不规则增厚,高度揭示恶性梗阻。结论: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病变均有特征性CT表现,通过分析胆管形态和临床资料基本能判断梗阻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第Ⅲ段肝管空肠吻合解除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若不解除胆道梗阻,病人很快因肝细胞功能衰竭而死亡。由于肿瘤在肝门部侵润性生长,直接经肝门的手术往往不可能实现。1980~1993年间,我们采用第Ⅲ段肝管空肠吻合术姑息治疗28例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黄疸病人。24例为肝门部胆管癌,2例为胆囊癌,2例为胃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术后19例病人恢复顺利;5例发生并发症,4例病人手术后死亡。24例存活病人中,19例黄疸完全消退3月以上,手术有效率为79%。4例黄疸再次出现,2例因胆管炎需要入院治疗。作者认为:第Ⅲ段肝管空肠吻合术能有效解除不能切除的肝门部恶性肿瘤病人的胆道梗阻。  相似文献   

11.
第Ⅲ段肝管空肠吻合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附28例报告)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普外科(武汉,430022)卢晓明,周友生,陈道达Soupault和Couinaud于1957年首次报道利用肝左叶第Ⅲ段肝管空肠吻合术解除肝门部胆管癌所致胆道梗阻。这一手术对...  相似文献   

12.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放技术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胆管支架置放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对我院1999年8月~2006年12月经内镜放置胆管支架进行治疗的185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85例均成功置管,引流总有效率达100%.恶性胆道梗阻148例,占80%(148/185),其中肝门胆管癌49例,壶腹周围癌及其他器官恶性肿瘤术后的梗阻性黄疸99例.使用胆管塑料支架96例,胆管金属支架52例;胆管结石及胆道良性病变置放塑料支架37例,占20%(37/185),其中胆管结石23例,胆道良性狭窄8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胆道术后胆漏4例。14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经引流1周后黄疸指数明显下降.皮肤瘙痒等症状迅速改善。23例胆管结石患者经支架引流后.胆道感染症状得以控制.全身情况明显改善.4例胆漏患者经引流后治愈。结论严格掌握支架置放指征,合理选择支架型号和所需引流的胆管分支,规范操作流程是保证支架成功置放和有效引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评价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在鉴别恶性梗阻黄疸中的作用,作者对232例经手术和病理检查确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其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CT,ERCP或PTC均能准确判定胆道梗阻的部位,但对恶性胆道梗阻病因的诊断欠满意。尤其是对于肝细胞癌破入胆管,肝内胆管细胞癌侵犯胆管及转移性肿瘤压迫肝门胆管与肝门部胆管癌的鉴别诊断甚为困难。提高胆道恶性梗阻的病因诊断准确性有待  相似文献   

14.
胆道介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梗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肝门部胆管梗阻常因胆管本身的原发性肝门部胆管癌及该处的恶性肿瘤 (包括转移性癌 )而发生继发性梗阻。其发病种类较多 ,但临床上表现为类似症状 ,因而将此类情况 ,统称之为肝门部癌 ( hilar car-cinoma) [1]。包括肝癌、胆囊癌侵犯肝门 ;胰腺癌肝门转移 ;胃癌、结肠癌、肝癌肝门部淋巴结转移 ;胆管内肝细胞癌栓 ;肝门部恶性淋巴瘤 ;少见的原发于肝门部肿瘤 ,如来源于神经、血管、脂肪、纤维组织的原发性肿瘤。虽来源不同的肝门部癌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为 :无痛性进行性梗阻性黄疸 ;肝内胆管扩张 ,常为双侧性 ;肝门部肿块 ;肝门区淋巴结肿大 ;…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主要指左、右肝管至肝总管的恶性肿瘤,占胆管瘤的56%一58%,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癌。我院近5年来收治胆管癌97例,肝门部癌占53.6%。90%以上的病人初期症状为梗阻性黄疽。胆管瘤的外科治疗与其解剖关系非常密切,常因技术原因而显得困难。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仍然是切除肿瘤。1手术前治疗1·1护肝治疗血清蛋白<30g/L可影响因手术期病死率[3],通过适当治疗可纠正低蛋白、贫血,增强手术耐受力。1.Zat黄治疗术前PTCD减黄可能带来引流管脱落、胆管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只引流了需要切除的一侧肝脏等问题。术…  相似文献   

16.
MRCP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技术在肝外胆管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收治的42例胆管梗阻患者的MRCP检查临床资料.分析良、恶性肝外胆管梗阻在MRCF,上的不同表现。结果MRCP检查在30例良性梗阻患者主要表现为胆管均匀扩张及逐渐狭窄.管壁均匀增厚.断端可呈“鸟嘴样”,其在良性梗阻中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30/30)和97%(29130);12例恶性梗阻患者中主要表现为胆管不均匀对称扩张及突然狭窄或截断,管壁不均匀增厚,可出现“双管截断征”,其在恶性梗阻中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分别为100%(12/12)和92%(11/12)。结论MRCP是一种无创性显示胰胆管管腔形态学改变的影像学方法,在评价肝外胆管梗阻中具有较好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肝门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纯肝门胆管良性狭窄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单纯肝门胆管良性狭窄73例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病因依次为肝胆管结石(48例),高位胆管损伤(19例),胆囊结石Mirizzi征(4例),单纯良性瘢痕性狭窄(2例),分别施行了肝门胆管空肠吻合,肝门胆管整形,肝门胆管切除等手术87例次,随访1-19年61例次的远期效果,优良77%,好转6.6%,差16.4%,其中,以肝门胆管空肠吻合效果最好,优良达90.7%,结论:肝门胆管良性狭窄的主要原因是肝胆管结石和高位胆管损伤,治疗以肝门胆管空肠大口吻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附10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0年8月-2003年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肝门部胆管癌中,58例(56.9%)行手术切除,其中27例(26.5%)行根治性切除,31例(30.4%)行姑息性切除;44例(43.1%)行胆管引流术,其中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20例,胆管外引流术24例。根治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9%,51.85%,37.03%,22.22%;姑息性切除术组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51.61%,6.45%,3.22%,0%;胆肠吻合内引流术组和胆管外引流术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是29.41%和23.80%,无生存2年者。结论手术切除,特别是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肝门胆管梗阻的外科治疗: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1991年至1993年作者诊治22例肝门胆管梗阻,其中15例恶性梗阻,7例良性梗阻,经反复应用B-us检查确定近端,远端胆管受累的部位。术前总胆红素高达100-865μmol/L,直接胆红素35-271μmol/L。分别有7例除保护肝功和营养支持外不作术前减黄处置。外科治疗包括受累肝段或防碍显露肝门胆管的肝段的切除,肝门胆管切除及胆汁的内外转流术。切除第7-10肋软骨可显著改善肝门胆管的显露并方  相似文献   

20.
韩宁  黄强 《肝胆外科杂志》2007,15(6):449-451
目的探讨经内镜胆管内支架置入术对各种良恶性胆管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95例良恶性胆管梗阻病人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确定胆管梗阻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决定使用内镜下塑料胆道支架引流(ERBD)和内镜下金属胆道支架引流(EMBE)。结果95例患者中92例插管成功,成功率96.84%(92/95)。针对良性胆管梗阻行ERBD 28例,主要见于胆总管结石;针对恶性胆管梗阻行ERBD 44例,行EMBE 20例,主要见于胰头癌、胆管癌、壶腹癌、原发性肝癌及肝门、肝内转移压迫胆管,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明显下降。结论:经内镜下胆管内支架引流术的应用愈来愈广泛,其操作安全而有效,特别是对各种良恶性病变引起的胆管梗阻起了关键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