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随访本院1956年9月~1996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了解其手术后症状改善情况,分析其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通信或上门随访,调查术后消化、心血管、内分泌、神经肌肉、骨骼和泌尿系统症状变化。结果:术后症状改善,但骨骼畸形、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无好转。循环系统病变可进一步发展,偕同肾功能损害,都成为手术后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5年生存率86.13%。结论:术前病程较长的患者常伴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早期手术可以改善预后。短期内病程进展快者,死亡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甲旁亢手术治疗的长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长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对象与方法:1957~1996年手术并获得病理证实的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72例,病程(520±493)年。随访率8472%,随访时间(1072±989)年。结果:术后大部分症状得到改善,但骨骼畸形、肾功能损害及高血压无好转,相反术后新产生的高血压达2143%,显著高于我国常人的发病率(1119%),且循环系统病变可进一步发展,皆同肾功能损害,成为术后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5年生存率8457%。术前病程较长者常伴高血压(754±643)年及肾功能损害(876±697)年。另外病程短而血钙高、腺瘤重者预后差。结论:早期手术可改善预后,术后心血管系统的病变可继续发展,而短期内病程进展迅速者,术后远期早年死亡可能增大。  相似文献   

3.
胸腹主动脉瘤手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与术前、术中各高危因素问的相互关系并寻求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决定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月至2001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TAA患者23例,统计手术后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分析术前心、肺、肝、肾功能和术中主动脉阻断位置、时间以及急诊手术等因素与术后并发症、死亡发生的关系。结果手术后并发症率87.0%,死亡率30.4%。并发症以肾、肝、肺系统损害及截瘫的发生率最高;死亡原因以急性肾衰发生最多。结论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和术后24h内输血量是影响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的独立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胡婕 《护理学杂志》2005,20(9):23-25
目的 了解高龄瓣膜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 对147例≥75岁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通过查阅病历收集其一般资料,同时调查其生活质量。结果 患者术后30d内病死率7.5%。出院后133例获得随访,死亡15例。高龄、围术期脑血管意外及术后气管切开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77.1%患者认为生活质量尚好或很好。结论 高龄瓣膜手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较高。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脑血管意外、气管切开应是护理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桥出血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手术技巧、效果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高血压脑桥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治疗效果及随访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均于显微镜下清除血肿,无术中死亡.10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得到改善,4例症状加重持续昏迷,2例术后死亡.术后随访6~18个月,8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6...  相似文献   

6.
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策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策略及其预后。方法:对103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方式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5例患者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脊髓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术后6个月、1、2、3、4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7.1%、90.3%、44.7%、29.1%、8.7%。结论: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多数表现为局部疼痛,部分患者有脊髓、神经根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脊柱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局部疼痛剧烈且原发病灶已积极处理、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部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脊柱,减轻或缓解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术治疗症状严重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同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0月间行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f临床资料。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计算改善率,并对病程、年龄、术后Cobb角等因素与随访改善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中发生硬膜撕裂1例.修补后未出现脑脊液漏。术后3例出现下肢神经损害症状加重,相应处理后1例完全恢复正常,1例部分恢复,1例无恢复。2例术后切口液化坏死,经清创置管冲洗,切口延迟愈合。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及闹手术期死亡。2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57个月,平均33.2个月,术前JOA评分平均13.3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0分.改善率平均为87.4%。改善率与病程、年龄、术后Cobb角等因素相关关系不显著。结论:腰椎后路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安全有效,病程、年龄等对术后远期改善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等。方法:对29例患者(枢椎3例,下颈椎26例)的临床表现,手术适应证,外科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1例枢椎肿瘤术后症状无改善,呼吸衰竭死亡;25例术后局部疼痛,神经根痛缓解甚至消失,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或缓解;3例患者分别于13、19、25个月后因全身多处转移、衰竭死亡,结论:颈椎转移必骨肿瘤多数患者表现为疼痛,部分患者有神经损害的表现,手术必须考虑全身情况,限于颈椎不稳,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疼痛剧烈,或原发灶不明,手术作为明确病理诊断以指导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根据肿瘤侵犯悦位,患者耐受手术情况,预期寿命等选择前路,后路或前后路的一期或二期手术,手术能够稳定和重建颈椎减轻或消除患者的疼痛,维持或改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脊柱转移瘤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预测脊柱转移瘤预后的方法及按其制定治疗方案的可能性。方法:对我院1994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并有随访资料的41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Cox生存分析,按照Tomita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法进行评分。保守治疗26例,手术治疗15例,其中全脊椎切除术5例。结果:30例原发癌诊断明确,11例原发癌诊断不明确。36例死亡.5例仍存活,平均生存11-3个月。生存期与Tomita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呈指数关系。保守治疗26例,疼痛,脊髓及神经根损害无明显改善;手术治疗15例,其中全脊椎切除术5例,术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减轻,脊髓及神经根损害均有改善。结论:原发肿瘤性质及重要脏器转移情况影响患者预后。Tomita预后评分法可有效判断预后,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对于单发的、原发肿瘤生长较慢的脊柱转移瘤采取积极手术治疗,并结合综合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胡婕 《护理学杂志》2005,20(18):23-25
目的了解高龄瓣膜手术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方法对147例≥75岁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通过查阅病历收集其一般资料,同时调查其生活质量。结果患者术后30 d内病死率7.5%,出院后133例获得随访,死亡15例。高龄、围术期脑血管意外及术后气管切开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主要因素。77.1%患者认为生活质量尚好或很好。结论高龄瓣膜手术后患者远期生存率较高,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脑血管意外、气管切开应是护理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McBride手术治疗Mu外翻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McBride手术治疗Mu外翻术后5年以上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1985年1月-1995年12月,对行McBride矫形术的Mu外翻患者进行随访,共随访50例(90足)。随访时间为5年-10年2个月,平均7年1个月。对畸形矫正程度、局部症状及足趾功能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同时在术前,术后对部分患者进行足底负重点变化观察。结果:第一跖趾角大小与第一、二跖间角大小有显著的相关性,手术前后相关系烽分别为0.84和0.71,两者均与Mu外翻程度有关,手术后足部症状改善,畸形基本矫正者共64足,手术优良率为71.1%,并发症主要有Mu趾及前足疼痛,局部麻木、Mu外翻复发,Mu内翻、仰趾畸表等,部分行再次手术。结论:McBride手术能有效地减小已经增大的第一跖趾角;Mu外翻矫正后,第一、二跖间角也会相应缩小,McBride矫形术通过足部软组织力量平衡,能有效地改善患者足部症状,改善足部功能,矫正Mu外翻畸形,对轻、中度及50岁以下较年轻Mu外翻患者是一个产好的,可靠的手术方式,并发症的发生与足部先天性畸形,Mu外翻程度较重及手术中过多的副损作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脑壳核出血患者采用显微镜下经外侧裂手术治疗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于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65例患者,其中30例经侧裂显微镜手术,35例骨瓣开颅经颞叶手术,术后分析评价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6个月后生存质量ADL评分。结果经外侧裂组术后2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15天,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23例(占76.7%),对照组术后4例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天,术后6个月预后良好17例(占48.6%)。结论经外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瞻能较快康复并更好保护患者神经功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病因和防治措施,以减少术后精神障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45例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后发生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和预后。结果45例患者经积极治疗,精神症状大多在4d内痊愈,且无复发。术后死亡2例,其中1例双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3d死于低心排血量,1例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8d死于以肾功能衰竭为主的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29例,随访率67.4%(29/43),随访时间2~43个月(21.5±7.8个月),无精神障碍复发者;失访14例。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是由于病理生理、环境、个体因素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前尿毒症合并症的手术治疗体会。以提高肾移植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8年至今尿毒症合并症39例的手术指征。围手术期治疗以及肾移植预后情况,其中成人性多囊肾9例、药物不可控制性高血压21例、脾功能亢进4例、胃溃疡5例。结果 9例多囊肾切除术后1~6个月行肾移植术。随访肾功能正常;21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不同程度下降,术后6~12个月行同种肾移植术,肾功能稳定;4例脾脾切除患者肾移  相似文献   

15.
影响3cm以下小肝癌患者术后生存因素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总结小肝癌的手术治疗经验,探讨影响其术后生存率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2003年12月间手术切除并获得随访的105例小肝癌(≤3cm)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对有无结节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分级、术前血清AFP水平、肿瘤大小、有无肿瘤包膜、肿瘤分化程度(Edmondson分级)、有无门静脉癌栓、肿瘤是否多灶性(包括卫星灶)及手术方式等9项临床、病理参数与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截止2004年5月,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6.5%、70.3%、55.2%,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0%、58.9%、45.6%。再次手术死亡1例。随访期内36例肝内复发,34例死亡。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提示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多灶性是影响手术后生存率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及多灶性是影响手术后无瘤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论距肿瘤1cm以上切缘的局部切除是治疗小肝癌的合理手术方式,手术后的肝内复发和转移及肝功能不良是导致小肝癌患者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评价及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术后死亡24例,对死亡病例及存活病例的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61岁、血肿位置、手术时机、术前意识与预后有重要相关性,血肿量与预后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要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率,应超早期手术,积极预防及控制术后并发症,对年龄>61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7.
脊髓型颈椎病前后路减压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外科手术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预后因素。方法:对106例前后路减压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通过信函,电话采访和复诊等方式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8个月(5-84个月),平均术前症状时间为26个月(5-79个月),年龄分组为大于55岁组和小于55岁组;按照JOA评分系统评价术前和术后神经功能状态。结果:术前症状时间与恢复率有显著相关性(R=0.544),术后1个月76例前路手术患者,61例有改善;30例后路手术患者27例有改善,最后1次随访前路57例改善,后路21例有改善,年龄组间的症状时间,下肢症状时间和术后JOA评分有显著差异,结论:前,后路手术在早期均有较好的疗效,其疗效在晚期呈进行性下降,脊髓型颈椎病需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在腰腿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几种引起腰腿痛常见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经X线平片、MRI以及椎间盘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明确诊断的腰腿痛患者行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其中椎间盘源性疼痛25例,椎间盘突出症12例,退行性椎管狭窄症5例(年龄均在65岁以上)。观察患者手术前、后及随访时的症状和体征,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随访时记录患者VA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的穿刺及消融过程均顺利完成。术后1周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明显缓解,未见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平均15.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7.2分降至术后1周的2.6分,随访时为1.7分;直腿抬高试验及行走距离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椎管狭窄的患者术后10d症状复发。结论:经皮穿刺等离子消融髓核成形术安全性好、操作简单,中期疗效满意,为腰腿痛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的1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段与部位、影像学分型及JOA评分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35例中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60.7%,平均随访时间5年6个月(2-14年),术后优良率74.4%,有效率92.7%;68.4%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恢复停滞,26.3%的患者主诉术后2~5年仍有缓慢恢复;患者的术前病程、年龄、手术节段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者术后疗效较局限于中上胸椎者差。结论:“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病程、年龄及手术部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手术后复治患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内固定术后复治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6月~2007年12月共收治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后路手术后复治患者15例,其中神经症状未缓解或加重、结核中毒症状持续6例,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1例,D级2例;切口窦道形成9例。经调整抗结核用药2-8周后.5例一期取出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标准前路手术(经胸或经胸腹入路病灶清除、肋骨或钛网植骨、钢板内固定):1例患者未取出椎弓根内固定,直接行前路病灶清除、钛笼植骨术;9例先行窦道切除、病灶清除、椎弓根内固定取出术,伤口愈合2周后再行标准前路手术。术后根据药敏结果进行个体化的化疗1-1.5年。随访观察患者病灶有无复发、植骨融合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5例患者均顺利康复,切口均一期愈合。7例术后出现肋间神经疼痛或麻木。术中清除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测均确诊脊柱结核。8例培养出结核杆菌(57.1%),4株耐药.其中1株耐多药。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6例有神经损害的患者中2例由术前Frankel B级恢复到D级.其余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随访期内结核未见复发,8例随访1年以上者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对后路手术后复治的胸椎或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在有针对性的化疗基础上行前路彻底地病灶清除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