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林武存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79,(3)
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时需用Rh阴性血,我院儿科在没有Rh阴性血的情况下,采用Rh阳性血进行换血,抢救了一例患儿。下面仅就换血所用血源结合此例作一讨论。 相似文献
4.
1 病例简介 患者 ,2 9岁 ,回族 ,无输血史 ,孕 3产 2 ,人流一次。第 2胎足月顺产 ,产后 3天出现黄疸 ,黄疸迅速加重 ,患儿因抢救无效死亡。 2 0 0 0年孕第 3胎 ,胎儿足月顺产一天后出现黄疸 ,黄疸急剧加重 ,第 2天做新生儿溶血病试验 ,证实为抗 -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患儿因抢救无效 ,于出生后第 3天死亡。2 血型血清学检验2 .1 血型检查 孕妇血型为AccdeeMMP2 ,患儿血型为AccdeeMMP1 [1 ] ;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抗M、抗N、抗P1 均由上海血液中心提供。2 .2 孕妇血清抗体检查反应格局 … 相似文献
5.
栾佩心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6)
<正>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胎儿发生一种被动的同种免疫性溶血性疾病,即在孕妇血液中存在着与胎儿红细胞不相合的抗体,在妊娠期间,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循环,引起胎儿以溶血为主的一系列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种免疫性溶血.现报告1例罕见的母婴Diego血型不合,抗-Dia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
对象与方法
1.一般资料:患儿,女,孕37周出生,出生时体重3 kg,出生17h后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人院,Hb 10.4 g/L,胆红素424 μmol/L.患儿母,29岁,孕3产2,无输血史.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对妊娠期孕妇应做产前免疫血清学检测,对由Rh血型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应及时诊断并及早实施换血治疗.方法 采用抗体筛选、抗体鉴定确定抗体类型.结果 10例孕妇血清中均检出抗D抗体且效价高于1∶8(抗D效价>1∶2就有可能发病),经换血疗法后,随访婴儿均健康存活.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和恶化有显著作用,同时可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10.
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严重程度极高,可导致新生儿水肿、贫血、肝脾肿大、黄疸甚至死亡,如不经有效治疗,有70%的患儿死于出生后的2~15天,存活的婴儿恢复后期可出现运动障碍和智力不全等后遗症[1].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患儿出生后及时为患儿换血.但我国汉族人群中Rh(D)阴性分布率为0.2%~0.3%,所以血站甚至血液中心保存的新鲜Rh(D)阴性红细胞有限.笔者就2009年14例Rh(D)阴性适孕、孕产妇及新生儿进行随访调查,分析发生新生儿溶血病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抢救新生儿溶血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导了抗Rh_0(D)所致新生儿溶血病是由母子Rh血型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我院曾收治一例,经换血治疗成活。本文对Rh血型的血清学的检查方法、换血时所需血型的选择及其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和换血治疗作了一简要介绍。本文结合病史,讨论了产前进行血清学检查的重要意义及其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域从事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鉴定并分析一例黄疸送检新生儿的血清学特点,考查是否为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简称HDN).方法 采用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对新生儿进行ABO正定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总胆红素检测,游离试验,释放试验以及不规则抗体检测试验等综合鉴定.结果 新生儿血型为A型Rh(D)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游离试验和放散试验均阳性均检出不规则抗D抗体.结论 为Rh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合并ABO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3.
1病历介绍患者,因停经6月余,自觉胎动减少2d入院。孕7产1,1994年顺产一女,健在。1999年孕7月余人工终止妊娠引产,2000年足月顺产一男孩,3d后夭折,2002年孕7月余因胎儿腹水而引产,1999年及2001年各自然流产一次。本次入院检查:宫高29cm,腹围97cm,头先露,未入盆,无宫缩。胎心音14 相似文献
14.
15.
16.
新生儿溶血病(HDN)一般以ABOHDN为最多,Rh(D)HDN也常见,但由MN和系统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就更少见。一般认为抗-M在临床上很少有意义,但IgG抗-M引起HDN曾有报道,笔者在工作中发现了1例天然抗-M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一例母子MN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的病因调查分析,探讨积极开展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的重要性.方法:各项试验均应用血型血清学方法.结果:此患儿的溶血症是由来自母体的IgG类抗-M引起.结论:抗-M抗体大部分为IgM性质,但极少数同时也具有IgG性质,能够通过胎盘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因此,在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中,应对所有的孕妇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查,及时发现其他血型系统IgG类不规则抗体,这对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站与芜湖市妇幼保健院配合,在本市首次用换血(成份血)疗法,成功地抢救了一名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报告如下。一、临床症状与实验室免疫血清检查 1.临床症状郑某,男,出生两天后出现皮肤黄染,并逐渐加重,表现为贫血、神萎、嗜睡等。查血,母O型,父B型,患儿B型。临床初步诊断为ABO新生儿溶血病。 相似文献
19.
<正>新生儿Rh溶血病大多病情严重,易发生胆红素脑病,病死率高。换血疗法可迅速移去抗体并降低血清胆红素,在治疗重症新生儿Rh溶血病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我们近年来为3例患儿进行了换血治疗,均获成功,现报告如下:例1:男,日龄35小时,系G_5P_4,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500g。生后24h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剧。前3胎生后不久均因“黄疸”死亡。母血型A,CcDee,血清抗E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