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李积涛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532-153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纳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的影响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年龄4~12个月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爽患儿共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纳4mg每晚一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达到喘息缓解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达到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CysLTs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孟鲁司特纳可缩短病程,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CysLTs水平,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顺尔宁)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80例4~18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仅给予综合治疗,孟鲁司特钠治疗组(40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4mg,每晚1次口服。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组孟鲁司特钠持续应用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在此期间再次出现喘息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CysLTs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钠治疗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CysLTs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常规治疗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仍高于正常(P〈0.05)。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有3例出现再次喘息,而对照组有12例出现再次喘息。结论:孟鲁司特钠可缩短病程,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中CysLTs水平,在RSV毛细支气管炎的抗炎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RSV)患儿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84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予以抗病毒、解痉平喘和止咳化痰等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孟鲁司特咀嚼片2mg,睡前口服,连用8周。结果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血清CysLT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儿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OS);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4.46,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患儿随访半年和1年内的喘息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X2=4.54和5.59,P均〈0.05)。结论孟鲁司特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并能减少喘息复发率,作用与其能降低血清CysLTs水平、减少白三烯的释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12周后对气管炎症和再次喘息的影响。方法纳入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6—24个月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按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孟鲁司特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等综合治疗,孟鲁司特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维持治疗(4mg,每晚1次口服,治疗12周)。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除外特应症及近期呼吸道感染者。治疗前和12周后检测血清中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总IgE(T-Ig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在门诊及电话随访12个月内统计两组再次喘息患儿例数。结果两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治疗前CysLTs、ECP和FeNO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常规治疗组ECP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EC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孟鲁司特组治疗后CysLTs和FeNO水平显著降低,并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P〈0.05)。孟鲁司特组在12个月内累计再次喘息患儿例数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28)。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急性期治疗后予孟鲁司特维持治疗可以显著抑制气道炎症,减少喘息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炎症和重复喘息的影响。方法:100例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NO、CysLTs、ECP水平及治疗3、6个月后喘息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NO、CysLTs、EC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均明显降低,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水平降低更为明显,与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喘息复发率分别为8.00%和18.00%,低于治疗组。结论:干扰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可有效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NO、CysLTs、ECP水平,有助于抑制气道炎症,同时也对喘息复发具有一定的预防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鲁司特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顺尔宁)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儿童随机分为孟鲁司特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38例。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两组患儿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口服孟鲁司特4mg/次,1次/d,共用4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恢复情况、住院天数,并对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患儿喘息的复发率。结果:孟鲁司特治疗组较对照组症状缓解天数、住院天数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随访3个月,喘息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加用孟鲁司特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后喘息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白三烯E4(LTE4)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40例鼻咽分泌物RSV抗原阳性患儿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4 mg,分别于治疗前后用ELISA法检测尿LTE4水平,并观察两组喘息缓解所需时间。另选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孟鲁司特组和常规治疗组患儿尿LTE4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治疗后孟鲁司特组LTE4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喘息缓解时间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孟鲁司特降低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尿LTE4水平,降低喘息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80例喘息性支气管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孟鲁司特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评定治疗效果,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和体征(体温、喘息、咳嗽)改善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阿奇霉素改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症状显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治疗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7年8月—2018年4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中重度毛细支气管炎患儿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阿奇霉素干预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病毒、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等常规治疗。阿奇霉素干预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10 mg/(kg·d)]口服治疗3 d。对2组患儿临床危重度(CS)评分进行比较;并比较2组患儿咳嗽、喘息、三凹征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2组患儿住院时间以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胃肠道症状、心率失常、肝损害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2组组内治疗前后C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9.111、158.341,均P<0.001);常规治疗组CS评分显著高于阿奇霉素干预组(F=7.008,P=0.010);阿奇霉素干预组患儿咳嗽、喘息、三凹征、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儿肝损害、胃肠道症状、心率失常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是安全的,并可显著改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12例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RSV抗原阳性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50例、孟鲁司特钠组(B组)53例、维生素D组(C组)55例和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组(D组)54例.A组给予常规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滴剂,D组在A组基础上同时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和维生素D滴剂.检测4组患儿治疗前、第3、7天血清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尿白三烯-E4(LTE4)、血清25羟化维生素D3 [25(OH)D3]水平;观察比较各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D、B、C组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均明显缩短,其中D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较B组和C组明显缩短(P<0. 05).D组血清CysLTs水平和尿LTE4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C组(P<0.05);血清25(OH)D3水平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能够缩短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的病程,减少住院时间,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研究阿奇霉素治疗儿童哮喘对患儿血浆和痰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80例儿童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20例,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加用阿奇霉素的阿奇霉素治疗组,每组各30例,所有哮喘患儿均予以布地奈德吸入治疗,阿奇霉素治疗组加用阿奇霉素治疗。运用ELASA法检测受试者血清和痰液中MCP-1水平,比较MCP-1在治疗前两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及治疗前后两组间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哮喘患儿MCP-1在血清和痰液中的水平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1),治疗后,阿奇霉素治疗组MCP-1在血清和痰液的表达水平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结论 阿奇霉素可降低哮喘患儿MCP-1的表达,缓解哮喘的发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时体内相关免疫因子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白细胞介素-13(IL-13)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表达水平.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台州市中心医院儿内科收治的13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感染组(36例)与非感染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阿奇霉素+常规治疗组(B组)和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常规治疗组(C组)。所有患儿治疗前后均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17浓度,比较3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液指标变化、症状体征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3组患儿治疗前血清IL-2和IL-17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儿血清IL-2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IL-17水平降低(P<0.01),其中C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P<0.01);C组均较A组、B组症状体征好转时间短、住院时间缩短(P<0.05~P<0.01)。结论:阿奇霉素联合维生素D可以改善患儿气道炎症反应,提高机体抵抗力,改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吸入激素治疗后血清皮质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吸入布地奈德早期干预毛细支气管炎(毛支)对减少哮喘发病率的影响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将75例毛支患儿临床缓解后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3例(失访3例)吸入布地奈德3个月,未干预组42例(失访13例)不再用药。两组病人干预前测定血清皮质醇基础值,12周后复查。以21例无喘息症状的同龄儿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12周后干预组30例血清皮质醇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未干预组29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随访至1年时干预组哮喘发病率(16.7%)低于未干预组(44.83%),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喘息复发率(30%)低于未干预组(58.62%),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毛支患儿早期吸入激素干预治疗可降低哮喘发病率,对肾上腺皮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感染后,Th1/Th2 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 选取26例RSV感染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且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并可在肺部闻及明显哮鸣音等为急性期组;经治疗后咳嗽、气喘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缓解,肺部哮鸣音减少或消失的18例患儿为恢复期组;同期20例外科住院年龄相仿的疝气择期手术患儿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的IFN-γ和IL-4表达水平,RT-PCR检测各组PBMC中T-bet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IFN γ水平显著降低,IL 4水平明显增高(P均<0.05);与急性期比较,恢复期患儿IFN-γ水平升高而IL-4明显下降(P均<0.05)。Th1特征性转录因子T bet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表达减少,恢复期呈现增高趋势。结论: RSV感染致毛细支气管炎患儿Th1/Th2 细胞亚群分泌的细胞因子失衡,T bet表达减少,Th2细胞占优势,其变化趋势以急性期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毛细支气管炎易出现反复喘息,且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s)水平升高。而孟鲁司特是一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关于其治疗RSV毛细支气管炎症状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改善婴幼儿RSV毛细支气管炎后症状及减轻反复喘息发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7年6月连续纳入在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出院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Ⅰ期,治疗组:口服孟鲁司特颗粒(4 mg)12周,1次/d;对照组:口服安慰剂12周,1次/d。对两组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进行评估。随访9个月(Ⅱ期),观察Ⅰ+Ⅱ期反复喘息人数和医疗资源应用情况等。依据意向性分析(ITT)原则,应用全分析集(FAS)分析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186例,治疗组92例,对照组94例。治疗组完成Ⅰ期研究的患儿为89例,对照组为90例;治疗组完成Ⅰ+Ⅱ期的患儿为84例,对照组为86例。治疗组平均依从性为97.8%(7 560/7 728),对照组平均依从性为97.4%(7 690/7 896),两组患儿平均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7)。在Ⅰ期研究期间,两组无症状天数、日间无症状天数、夜间无症状天数、个人日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研究过程中(Ⅰ+Ⅱ期),治疗组RSV毛细支气管炎喘息复发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喘息患儿出现2次及以上喘息比例低于对照组(χ2=5.14,P=0.02)。Ⅰ+Ⅱ期研究期间治疗组医疗资源应用人数、β-受体激动剂应用人数、糖皮质激素应用人数、住院人数低于对照组(P<0.05)。在事后亚组分析中,治疗组有湿疹史与父母哮喘史的患儿中无症状天数〔(49.7±20.2)、(51.3±20.9)d〕多于对照组〔(36.3±20.4)、(37.8±19.3)d〕(t=2.19,P=0.03;t=2.24,P=0.03)。整个研究过程中没有患儿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两组间胃肠道紊乱、皮疹、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3,P=0.63;χ2=0.03,P=0.86;χ2=0.15,P=0.69)。结论 口服孟鲁司特(4 mg)12周不能改善RSV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呼吸道症状,但能降低患儿反复喘息发作次数。口服孟鲁司特(4 mg)有一定效果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