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南省2002年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252例,采集粪便标本250例,采集率为99.2%,其中双份标本245例,单份标本5例;采集合格粪便标本204例,合格标本采集率为81.6%;250例AFP病例标本中,7d内送达省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的226例,送检及时率为90.4%;7d内接种细胞分离培养的238例,分离及时率为95.2%;30d内完成分离定型244例,完成及时率为97.6%;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2例,分离阳性率为12.8%;脊灰病毒(PV)33例,分离阳性率为13.2%。33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除一株为Ⅲ型疫苗变异株,其余均为疫苗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湖南省2001~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病毒学监测情况,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收集<15岁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方法进行肠道病毒(EV)分离与鉴定,脊灰病毒阳性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结果5年共检测1 103例AFP病例粪便标本(2 185份),EV分离阳性27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分离到疫苗相关脊灰病毒112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疫苗相关脊灰病毒与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混合4例,NPEV 154例。结论湖南省2001~200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维持了无脊灰状态。但监测发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6例,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阻止可能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的循环和爆发。 相似文献
3.
2005~2008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2005~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的病原学监测,为广西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WHO要求对AFP病例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并对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32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的病毒分离与鉴定结果为:脊灰病毒(PV)51株,其中脊灰Ⅰ型11株,Ⅱ型12株,Ⅲ型16株,混合型12株;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VDPV)2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143株.脊灰病毒感染全年可见,而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则夏秋季多见.PV和NPEV的感染主要在小年龄组,≤5岁病例分别占74.51%和86.71%.结论 广西虽已消灭了脊灰野病毒,但仍须加强对脊灰疫苗变异病毒的监测及致病性的研究,从而通过提高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来预防VDPV.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的滴度值、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病原学特征、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率及分布情况,为维持无脊灰状态及预防其传播提供依据。 方法 依照WHO《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2004年第四版)方法,对AFP病例粪便标本采用鼠肺细胞(mouse L cells expressing the human poliovirus receptor, L20B)和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habdomyosarcoma, RD)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 EV)分离,L20B细胞阳性分离物转RD细胞阳性者再进行脊髓灰质炎型内鉴定实验,脊髓灰质炎阳性毒株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髓灰质炎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结果 在506例(1 011份)AFP病例标本中,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PV)2株、NPEV 77株,分离率分别为0.20%、7.62%;2株I型PV阳性毒株均有2个核苷酸序列变异,未发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0~1岁组AFP病例NPEV分离率最高。 结论 2017—2018年湖南省脊灰实验室所用细胞系对脊灰病毒的敏感性良好,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继续维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5.
1990~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189例,采集粪便标本994例,分离出病毒224株,阳性率22.54%。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53株,分离率15.39%;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71株,分离率7.14%。153株脊灰病毒中,Ⅰ型88株(57.52%),Ⅱ型43株(28.10%),Ⅲ型14株(9.15%),混合型8株(5.23%)。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19990~l992年分离到17株Ⅰ型野毒株,l株Ⅰ+Ⅱ型野毒株;l993~l995年分离31株脊灰病毒均为疫苗株。结果表明Ⅰ型是我区主要的流行毒株。 相似文献
6.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 1995年起已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报告 ,但周边国家仍有脊灰野病毒流行 ,为及时发现可能输入的脊灰野病毒 ,指导无脊灰后的监测工作 ,对脊灰实验室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99~ 2 0 0 1的共检测了 2 86例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的粪便标本 ,从中分离到肠道病毒37株 ,其中脊灰病毒 11株 ,经确认均为脊灰疫苗株病毒 ,未发现本土和输入的脊灰野病毒。要维持无脊灰状态 ,必须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及时性、敏感性、完整性。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1996年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163例,采集粪便标本161例,分离到肠道病毒(EV)37株,阳性率为230%。其中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8株,分离率为50%;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29株,分离率为180%。8株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株。对26株NPEV定型,其中柯萨奇B组(CoxB)10株,艾可(ECHO)7株,不能被中和9株。1996年采集AFP病例接触者粪便标本102例,分离到NPEV35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0-2015年西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以下简称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提供监测质量,为维持西安市无脊髓灰质炎(Polio,以下简称脊灰)状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10-2015年西安市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评价监测系统运转情况。结果 2010-2015年共报告西安市本地AFP病例13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8/10万;病例发生最多的是西安市雁塔区;全年各月份均有AFP病例发生,病例主要集中在4-12月,占全年病例数的87.12%;发病年龄集中在0~5岁组;男女性别比1.75∶1;免疫史≥3剂次的占95.45%;病例疾病谱分类格林巴列综合征居第一位;60~75天随访有22.73%残留麻痹。结论 维持西安市无脊灰状态需继续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切实加强流动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和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许昌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AFP)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剖析监测中存在的问题,为脊灰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许昌市2010-2011年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许昌市2010-2011年共报告AFP病例65例,<15岁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5/10万、4.37/10万;0剂次免疫者1例,免疫史不详者2例;报告后48 h调查率100%;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76.9%,合格便采集率76.9%;粪便标本7 d内送达率100%;麻痹75d内随访及时率93.8%。结论 AFP监测体系整体运行良好,但存在需改进的地方,0剂次接种和免疫史不详病例仍有发生,需进一步强化预防接种与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在全省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 ( AFP)病例监测系统并开展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学监测工作 ,证实湖南省实现无脊灰目标。 方法 收集全省 15岁以下 AFP病例及其接触者粪便标本 ,采用 WHO规定方法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 ,脊灰阳性毒株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别。 结果 10年共检测 AFP病例粪便标本 14 0 4例 ( 2 760份 ) ,接触者粪便标本 2 16例 ,病毒分离阳性的 4 5 9例 ,其中脊灰 I型野病毒 7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 92例 ,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与肠道病毒混合 10例 ,非脊灰肠道病毒 3 5 0例 ,自 1993年 7月以后未再检出脊灰野病毒。 结论 监测结果表明我省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地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按期实现了区域无脊灰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通辽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通辽市2000~2006年AFP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6年共报告AFP病例99例,平均报告发病率2.51/10万。其中,2000年报告例数最多,24例,占24.24%。科尔沁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6.15/10万。不同地区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月发病最多,占15.15%。男性49例,女性50例。1~4岁49例,占49.49%;格林-巴利综合征46例,占46.46%。共检出7例粪便标本肠道病毒(EV)阳性。[结论]通辽市AFP病例监测工作整体上各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但全市发展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掌握湖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发现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为提高监测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全省报告的AFP病例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0年湖北省共报告AFP病例433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分别是1.98/10万和2.23/10万。报告后48 h内调查率为97.0%,麻痹14 d内双份便采集率为91.2%,合格便采集率为89.8%;麻痹75 d内随访及时率84.3%。结论要继续提高监测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例发现、报告的及时性和提高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率。要继续加强脊灰疫苗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肠道病毒(EV)特性,甘肃省卫生防站自1996~1999年连续4年对AFP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及EV监测研究,对336例AFP病例及其290名接触者共626人的粪便标本做了病毒学诊断分类及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型别鉴定.分离鉴定出EV属病毒122株,其中脊灰病毒(PV)疫苗相关株54株,阳性检出率8.63%(54/626);NPEV68株,阳性检出率10.80%(68/626);不能定型11株,阳性检出率1.76%(11/626).Ⅱ型为PV主要型别.埃可病毒是NPEV的主要型别,且呈自然流行状态,并有明显的年度流行趋势.检出柯萨奇B组病毒7株.依阳性病毒型别不同,AFP病例麻痹肢体亦有一定的分布倾向.336例AFP病例中,157例经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分类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46.73%,其病毒型别分布广泛,残留麻痹率相对较高.无脊灰野病毒后,NPEV对儿童健康危害性愈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结果,指导维持本市无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方法收集2005—2010年全市报告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及其相关报表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石家庄市2005—2010年共报告15岁以下本地儿童AFP病例280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60/10万,无脊灰病毒野毒株检出和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系统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指标均明显超过卫生部要求。结论石家庄市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保持了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广东省 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进行病原流行病学分析。采集 2 79例AFP病例粪便标本 ,分离到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PV) 2 5株 ,阳性率为 8 96 %,均为疫苗株。其中PVⅡ型 1 4株 ,占 5 6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1 7株 ,阳性率为 6 0 9%。对 2 0 0 3年AFP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 :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零”剂次免疫的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 1~ 2次和≥ 3次免疫者 ,分别为 4 3 75 %、2 2 2 2 %和 2 37%;1 8例 6 0d后随访残留麻痹的病例PVⅡ分离率为 38 89%。 相似文献
17.
以15岁以下的儿童发生不明原因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简称"AFP")为监测对象筛检脊灰,虽保持着高的灵敏度,但不具有特异度,假阳性率很高。为找出特异性高、操作性强的筛检指标,我们对1991年全省发生的818例AFP病例进行研究。
在818例AFP中,脊灰和非脊灰AFP好发于5岁以下年龄组;87.63%的脊灰病例在发病早期有发热症状,而非脊灰AFP为45.99%。以年龄和发病早期有发热史为指标做筛检试验,并联试验中,灵敏度很高,但特异度仍然很低;用5岁以下(包括5岁)年龄组和发病早期有发热史做串联试验,其灵敏度为81.44%,特异度为65.54%,从ROC曲线上看,把指标定在这里较为理想。从卫生经济角度考虑、着眼于实际工作,对AFP病例开展监测,其对象应为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早期发热者应视为脊灰高危人群,作为"第一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在818例AFP中,脊灰和非脊灰AFP好发于5岁以下年龄组;87.63%的脊灰病例在发病早期有发热症状,而非脊灰AFP为45.99%。以年龄和发病早期有发热史为指标做筛检试验,并联试验中,灵敏度很高,但特异度仍然很低;用5岁以下(包括5岁)年龄组和发病早期有发热史做串联试验,其灵敏度为81.44%,特异度为65.54%,从ROC曲线上看,把指标定在这里较为理想。从卫生经济角度考虑、着眼于实际工作,对AFP病例开展监测,其对象应为5岁以下儿童,同时伴有早期发热者应视为脊灰高危人群,作为"第一重点"处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的感染情况。 [方法 ]按照WHO规定的方法 ,对山东省 1 998~2 0 0 1年所有AFP病例的大便标本均采用RD、Hep 2和L2 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结果 ]共分离出 1 4 6株NPEV ,其中艾柯 (Echo)病毒占 56 1 6 % ,病毒型别分布广泛 ,夏秋季为NPEV流行高峰 ;5岁以下儿童分离率最高 ;多数NPEV感染者麻痹前均伴有发热、腹泻、颈项强直和肌肉疼痛 ,麻痹部位以单下肢、双下肢、四肢麻痹为主 ,发病60d后随访 2 7 40 %的病例仍残留麻痹 ;1 4 6例NPEV阳性的AFP病例中 ,疫苗相关病例 (VAPP) 1例 ,格林巴利综合征(GBS) 60例 ,脑脊髓炎 1 0例 ,其他非脊灰病例 75例 ;RD细胞对NPEV的分离率高于Hep 2细胞的分离率。 [结论 ]NPEV在山东省AFP病例中具有较高的感染率 ,今后应加强NPEV感染与AFP病因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铜川市1996-201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消灭脊灰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全市1996-2011年报告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评价,以及2011年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相关资料利用Exce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铜川市1996-2011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2例,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率由1997年的0.89/10万上升至2006年的7.66/10万,除1997年外均达到WHO规定的1/10万以上的要求.病例呈散在分布,男女比例为1.4:1,发病以1~岁小年龄组为主,占58.33%,免疫史>3剂次63人,占87.5%,病例最终分类中,格林巴利综合征34例,占37.22%.监测系统48 h内调查率、14 d内双份粪便标本采集率均为94.44%,标本7d内送达省疾控中心及时率均为98.61%,75 d随访及时送达率84.72%,所有病例均未分离出脊灰野毒株.结论 全市控制脊灰工作今后要继续加强OPV免疫接种工作,提高AFP病例监测质量,特别是提高病例发现、报告的及时性以及合格粪便标本的采集,以保障消灭脊灰工作各项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