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导爆管、雷管新建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铅尘、铬酸盐、黑索今、粉尘及噪声;铅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合格率为80%,黑索今和粉尘为100%,噪声等效声级合格率为91%;铅尘和噪声超标岗位均集中在压装工房,混药、筛药岗位,黑索今短时间接触水平(STEL)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1]的要求。结论导爆管、雷管生产线超标岗位在目前生产工艺不能达到有效防护措施前提下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企业球类制作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汽油、二氧化硫、丙酮、丁酮、丙烯酸、环己烷、甲醛、炭黑粉尘、滑石粉尘、橡胶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高频电磁场等;其中丙烯酸、粉尘存在超标,经整改后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识别、评价丁腈橡胶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采取工程分析、类比法、职业卫生学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可能存在氯化钙尘、丙烯腈、丁二烯、乙酸、氨、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类比结果显示仅仅噪声超标,其他有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 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其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从职业病预防角度考虑,该项目运行时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某移动电话装配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和职业健康检查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二甲苯、异丙醇、正己烷、铅烟、噪声等,噪声存在超标,不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2007的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基本可行,超标岗位在目前生产工艺未达到有效防护措施前提下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企业金属铟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生产线主要存在粉尘、铅、砷、镉、铟、盐酸、砷化氢、硫酸、一氧化碳、磷酸二异辛酯、氢氧化钠、煤油、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其中置换岗位砷化氢存在超标现象。结论关键控制点在置换岗位和浸出岗位,重点防止砷化氢中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机械公司涂装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噪声和高温,除噪声强度超标外(最高为93.5 dB),其余监测点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噪声超标岗位接触人员应加强个体防护,预防职业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法,发现某无水氢氟酸生产线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氟化氢、硫酸、一氧化碳、噪声、高温、粉尘。结果显示氟化氢、硫酸、一氧化碳、高温、粉尘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有2个岗位超标,并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钛白粉生产企业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采用现场调查、现场检测等方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粉尘、噪声等.检测8个作业点的二氧化硫、硫酸雾以及2个作业点的一氧化碳含量,均全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19个粉尘监测点中,合格率仅为47.37%,粉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达到198.87mg/m3,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24倍;检测18个噪声作业点的合格率仅为55.56%.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设计和建设中存在不少的缺陷,须加以整改.  相似文献   

9.
通过现场调查和测试,对某有机化工厂三聚氯氰生产线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建设项目各有毒有害作业点均合格。但应经常对生产管道设备的密闭性进行检查、维修和管理,防止跑、冒、滴、漏,并加强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相似文献   

10.
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对某电厂的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该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符合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职业卫生要求,设计可行。各项建议在初步设计中得以补充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冶金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特点和变化情况,以便做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收集河池市某冶金化工厂开展节能减排以来近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2005—2007年某冶金化工厂的监测合格率呈上升的趋势,2008年则下滑,2009年又有所回升;2005—2009年职业病危害因素平均总体合格率为70.92%,其中粉尘监测合格率最低(44.81%),热辐射次之(52.78%)。结论企业在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同时,要加大职业卫生的投入,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强度);职业病监督机构要加大职业卫生的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某冶金化工厂技术改造项目建厂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对该建设项目的类比对象进行现场调查和检测,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和经验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经类比调查检测生产过程中产生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其中有1个检测点氧化锌STEL超标,噪声有3个检测点超标,合格率为72.7%。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如能认真落实拟采取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及本评价报告中所提出的补充控制措施,从职业卫生防护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轿车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确定危害类别,评价控制效果。方法运用类比法、检查表法及经验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苯、甲苯、二甲苯、乙苯、硫酸、硫化氢、氯气、氢氧化钠、一氧化碳、乙酸丁酯、锰尘、粉尘、噪声、高温、紫外线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粉尘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52~2.25mg/m3、0.87~2.8mg/m3;苯TWA、STEL检测结果分别为0.3~4.7mg/m3、0.3~4.8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接触限值的要求;噪声共检测14个点,检测结果在75~93.2dB(A)之间,超标率为28.5%。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总体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王金合  杨金龙  刘涛 《职业与健康》2011,27(17):2011-2013
目的识别、分析某煤矿矿井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提出合理可行的职业病防护对策,为卫生行政部门竣工验收和企业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职业卫生标准、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煤尘、矽尘、噪声、手传振动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煤工等10个工种接触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11 011采面等13个作业岗位的粉尘浓度不符合超限倍数的要求,采煤工6个工种接触噪声等效声级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岩巷、煤巷掘进工接触手传振动强度均超过了职业接触限值。结论建设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措施基本可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能够控制,但需要加强部分工作场所煤尘和噪声的控制措施,并做好手传振动作业工人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甲烷氯化物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采用定量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和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法规;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噪声、有毒化学物质等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为62~76dB(A),符合国家卫生限值;化学物质共9种,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该项目属于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的建设项目,该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识别、评价某海洋石油作业平台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采用综合评价法、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的选址、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厂房设计、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类比企业各工种毒物有硫化氢、烷、正已烷、正庚烷、苯、甲苯、二甲苯,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国家标准。噪声检测5个地点,其中主发电机间检测3个点、合格2个点,合格率为67%,其余地点均合格。结论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是可以预防的,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粉尘STEL为1.3—2.7ms/m^3,汽油、苯、甲苯、二甲苯,CO、CO2、Mn STEL为0—230,0—1.49,0~0.34,〈0.10,〈0.009,0.067,0.07~0.15ms/m^3,噪声、工频电场低于国家卫生限值。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项目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的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方法选择与该建设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和噪声。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某多晶硅生产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及其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采用经验法、类比法和综合分析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近20种,主要包括噪声、高温及热辐射、粉尘、氯、氯化氢、三氯氢硅、二氯硅烷、四氯化硅、氢氧化钠、氟化氢、硝酸、乙二醇等。噪声检测6个地点,测定值在74~84 dB(A)之间,均未超过标准限值。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设计的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工程辅助用室、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析,在认真落实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情况下,可基本达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 。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识别、分析与评价拟建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结果该拟建项目选址、总体布局、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卫生辅助用室、个体防护措施、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救援措施等内容基本符合卫生学要求。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该项目定性为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结论该项目运转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预防和控制,项目建设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