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芹 《现代保健》2012,(24):149-150
社区医疗服务是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新一轮医药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推进的进程中,社区医疗服务发展成为解决医疗问题的关键,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大的意义.但目前我国社区医疗服务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社会、政府、社区医疗机构共同努力,才能更利于社区医疗服务的健康、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社区医疗服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是医务人员提供以社区为范围的卫生服务,必须全面了解社区健康问题,只有在社区的背景上观察健康问题,才能完整、系统地了解社区居民的健康和疾患;以社区为服务范围,关心社区所有的人,才能更有效地维护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只有通过提供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才能合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并在动员社区内外医疗和非医疗资源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要,社区医务人员要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意义,完成好所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美国管理型医疗对我国社区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健康教育是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基础和前提,是整个社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先导.本文从目前社区健康教育发展动力不足、效果评估和管理监督薄弱等问题入手,借鉴美国管理型医疗的适宜经验,并对美国管理型医疗在我国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杭州市社区全科医疗现状和居民的需求 ,探索医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在完善社区全科医疗 ,推动全科医疗服务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对杭州市社区全科医疗服务提供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杭州市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存在全科医学人才缺乏 ,卫技人员学历层次低 ,医疗卫生服务单一等问题 ;杭州市居民慢性病发病率较高 ,对社区全科医疗服务需求意识不足 ,对“健康使者”社区卫生服务表示支持。结论 医学生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对社区全科医疗建设的作用在于①缓解社区全科医疗人力资源的不足。②改善当前社区全科医疗服务单一的情况。③提高居民对社区全科医疗的认识。④促进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等为重点,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是满足居民卫生保健需求最经济、最适宜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发展社区医疗已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突破口,但社区医疗的建设问题仍不容乐观.笔者就信息化管理应用于社区医疗,解决社区医疗在功能完善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实施的条件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影响因素多的社会系统工程。健康教育工作涉及社区家庭中每十成员,仅靠扩大医疗服务,根本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因此只有依靠社区力量,政府支持人人参与才能使人民的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本就社区医疗中开展慢病健教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许强华 《医疗装备》2012,25(1):23-23
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为了增强医疗服务及能力建设,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开展移动远程心电分析系统项目,将医疗服务能力延伸到社区、农村乡镇,提升基层医院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建立"母子"互帮,强医便民的服务关系,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的,降低对心血管疾病的错诊、漏诊率,解决社区、乡镇、边远山区病人"诊断检查难、看病远、转诊不及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孔小庆 《现代保健》2011,(35):104-106
镇江"集团化医改"模式探索医疗集团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一体化管理,充分资源共享,实现集约发展;提高社区业务能力、规范社区医疗行为;方便患者就医、减轻居民就医负担,并取得了肯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全科医生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主要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和计划生育6项具体内容以及全科医生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骨干力量,他们研究的是社区常见健康问题,全科医生是实现社区导向的基层医疗的主体,全科医生具有预防保健工作的优势,在健康促进工作中具有独特地位,是社区康复的重要组成人员,全科医生对控制医疗费用的上涨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 努力提高社区医疗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社区医疗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经济、方便、综合性的基本卫生服务,是世界卫生保健发展的大趋势,社区医疗成为百姓生命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如何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高社区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徐州市主城区988位高知老年人进行入户调查;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知老年人的养老需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医疗保健(3.50±2.13)分、居住环境改造(2.85±2.22)分、精神生活(2.13±2.01)分、生活照料(0.82±1.63)分;独居、患慢性疾病、自觉健康状况较差、对老年生活满意度感觉一般的老年人对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服务需求较高;独居、小学学历、低收入、采取社区养老的老年人对居住环境改造、精神生活服务需求较高。结论 高知老年人对医疗保健、居住环境服务需求较高,应根据老年人特征与需求完善社区医疗与养老环境建设,推动社区医疗与养老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对于促进健康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养结合服务存在内涵界定不清、相关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障碍和服务资源网络不健全等问题,造成居家老人医疗服务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率低的问题并存,因此,应从供给侧的服务结构进行改革,以满足居家老人的需求,并通过供给侧的改革刺激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不断完善,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日益成熟,孕妇学校对增长孕产妇保健知识发挥极其重要作用。社区医院以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而孕产妇对保健服务需求趋向多样性、专业性和安全性变化发展,较难满足孕产妇保健服务需求,基于社区中医药服务便捷、有效特点,本研究探索社区医院孕妇学校融入中医保健服务的宣教模式,既促进社区中医药服务发展,也提高社区医院孕妇学校参与率。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了我国医疗服务供方支付方式改革进展,分析了目前医疗服务支付体系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医疗服务各方职责关系不明确、缺乏系统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改进机制以及缺乏对供方的有效激励与引导等。指出单一的支付方式改革无法解决系统问题,必须通过开展系统、综合性改革才能在支付改革领域取得突破;建议推动经办机构成为战略服务购买者,通过需方筹资改善服务绩效,完善支付制度作为医疗保险战略采购政策工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体验。本文聚焦新医改背景之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逻辑,通过分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行为来透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引致的基层实践情况,通过对N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访谈数据,以扎根理论方法来构建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行为逻辑特征。研究发现,公益性导向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实现,需要内、外部共同协调下得以完成,在利益、定位、激励、资源要素之间的改革协同程度将决定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行为导向与基本运作实践,本研究将对认知与优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对英国卫生保健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其开展整合保健的做法和经验,尤其是近年来英国卫生服务与社会服务体系进行整合的趋势值得我国借鉴。本文受英国卫生保健体系尤其是初级卫生保健整合做法的启发,针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多学科服务团队建设,推动医学模式在社区转变;建立"守门人"制度,做实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建立部门间的沟通机制,整合卫生服务与社会服务;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引导居民就医需求等。  相似文献   

17.
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改革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主要方式,其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过一系列政策的制定来构建新的运行体制。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制度效益和政策目标效益对宁波江北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做了客观的评价。制度方面,江北区探索建立了"三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机制,构建了以全科团队为核心的服务模式,完善了服务的网络体系,强化了公共卫生服务。政策效益方面,社区卫生服务费用下降,利用率提高,质量和效率得到强化,公益性与可及性得到改善,改革初步形成了"同利"机制,综合配套改革的满意度较高。未来改革中,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生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指标改革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2009-2010年模拟数据纵向评价新医改下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运营发展状况。方法:设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评价指标体系,从全区共抽取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算各指标环比增速的加权平均值获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营发展指数。结果:浦东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效率发展指数均值最大(103.82),其次为满意度发展指数(101.93)和总量发展指数(101.45),总体运营发展指数达到104.60。结论:新区社区卫生机构整体运营发展态势良好,应进一步强化社区首诊实现基本诊疗服务下沉,同时改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章进行分析,了解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文献的研究趋势。方法文章以Scopus数据库为文献来源,对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8年间的文献通过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从年代分布、关键词、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86篇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文献,文献数量近10年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有医患关系、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险,目前的研究还比较分散,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群。结论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研究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研究多集中在医疗和医保改革领域,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献为国内学者研究我国医疗体制改革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工业区家庭医生的康复服务能力情况以及“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满意度、医疗费用支出情况,为后续精细化干预提供支持。 方法 通过自拟问卷于2016年8-10月和2017年8-10月调查金山工业区14名家庭医生基本情况及掌握康复服务技能种类等以及733名残疾人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残疾特征信息和机体功能改善情况、满意度情况和医疗支出情况等。 结果 14名家庭医生年龄集中在20~50岁,均具有多种康复服务技能,能为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1+1+1”签约服务。733名残疾人男女性人数比为1.08:1,肢体残疾人数最多,为334人(45.57%),残疾等级中四级残疾人数最多,共342人(46.66%)。“1+1+1” 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人数和康复治疗人数较家庭医生制团队服务分别增加130人和312人。接受“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186名(25.38%)残疾人机体功能改善,47名(6.41%)残疾人机体功能恢复。签约残疾人满意度有一定提升,满意和非常满意人数总和由签约前的585人(79.81%)升至签约后的714人(97.41%)。签约残疾人医疗费用则呈现下降趋势,同比下降22.82%。 结论 “1+1+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能够提升残疾人对康复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残疾人机体功能,降低残疾人医疗支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