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2.
3.
实验室内用气雾雾化框产生不同大小的雾滴谱,观察其与灭蚊、蝇效果的关系。实验发现(1)喷雾压力与雾滴粒谱呈负相关(r=-0.9894,p<0.01,压力增大时,雾滴减小;(2)模型Y=A BX CX~2适于描述雾滴粒径与生物效果之间关系;(3)室内防制家蝇的最佳雾滴粒径为7.9~0.2μNMD,防制淡色库蚊的最佳雾滴粒径为3.3~9.2μNMD。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基于健康志愿者呼吸道CT影像数据重建的数值仿真模型,比较不同粒径颗粒物在正常人呼吸道内的沉积分数差异,探讨气溶胶颗粒在呼吸道内的沉积规律。方法 采集2021年1—12月50名健康志愿者的呼吸道CT影像数据,重建呼吸道数值仿真模型,模拟吸气过程中悬浮颗粒物在呼吸道内的运动过程,观察气流流场的分布特征,计算3种不同粒径大小的颗粒物在呼吸道内沉积分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对比3种粒径颗粒物沉积分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粒径1μm的颗粒物在呼吸道内的沉积分数为0.201±0.014,粒径为2.5μm的沉积分数为0.387±0.014,粒径为10μm的沉积分数为0.732±0.016,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μm的颗粒物沉积分数最大,1μm的颗粒物沉积分数最小。结论 在数值仿真模型研究中气溶胶颗粒物在呼吸道内的沉积分数随着粒径增大而增大,为吸入性药物、雾化吸入用医疗装备的研究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用TSI3321 APS分析大气气溶胶浓度和粒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气中存在着各类气溶胶粒子,包括有天然和伴随着人类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浓度和粒径分布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其对健康和环境影响是近几年有待深入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放射性气溶胶粒径分布是评价人体吸入放射性核素及其子体所致内照射剂量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6.
气溶胶粒度分布测量的数学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职业场所与大气环境中,为评价和研究气溶胶的运动规律、吸人危害、防治方法、除尘效果等多项特性,都需要气溶胶的粒度分布特性参数。测定气溶胶粒度分布的多级采样器,由多个具有不同粒度分离特性的采样级组成,各粒度分离级具有不同的切割直径d(50)(也称为级常数),当各级的切割直径确定后,多级采样器对气溶胶的粒度分离(切割)性能就确定了。实际应用时, 相似文献
7.
《卫生研究》2016,(5)
目的跟踪监测全封闭作业舱室空气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及粒径分布变化,为控制密闭舱室空气污染提供科学数据。方法采用安德森CA6型撞击式空气采样仪,对舱室细菌气溶胶进行定量富集、粒径大小的分析,采用质谱鉴定的方法进行菌谱构成分析。结果 (1)50%~74%的舱室微生物气溶胶颗粒粒径大小在0.65~4.70μm,航后与航前相比,不同舱室以及不同级平板的菌落数都在增加。(2)航行后较航行前不同粒径空气微生物的主要生物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安德森3~6级航前采样菌属种类为9种,航后菌属种类上升至23种。结论所调查环境均处于相对较低的空气微生物污染水平,将粒径和某些条件致病菌一并作为评价因素,仍存在健康安全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医院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气溶胶的浓度及其粒径分布特征,为医院有效防治气源感染提供基础资料。方法用FA-1型六级筛孔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采集3所医院的大厅、ICU及普通外科病房的室内空气。同时采集医院外上风空气作为对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在不同采样点的浓度及其气溶胶粒径分布。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溶胶总浓度及可吸入浓度均在大厅中最高,分别为166.08 cfu/m3及102.47 cfu/m3,其他依次为病房、ICU及室外;MRSA气溶胶总浓度与可吸入浓度均在ICU中最高,分别为63.60 cfu/m3和28.27 cfu/m3,其次为大厅、普通外科病房及室外。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气溶胶浓度室内外比值均超过1.0。总体上医院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分布在采样器第三~六级,粒子直径≤4.7μm)占54.80%;医院内MRSA可吸入气溶胶颗粒占54.95%。结论医院空气中存在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及MRSA污染,50%以上的气溶胶粒子≤4.7μm,构成下呼吸道感染威胁,应加强对医院空气中致病菌的监测及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9.
10.
小颗粒微生物气溶胶的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用B271噬菌体做小颗粒微生物气溶胶的试验模型,比较了Anderson、Jwl-1、MF-45和AGI-10四种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的捕获效果。气溶胶粒子的CMD为1.25~3.75μm,综合看,以Anderson采样器最佳。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鼻咽部恶性肿瘤收治时间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了1985-1992年上海市肿瘤医院收治鼻咽部恶性肿瘤的按月份分布规律。8年间共计收治3892例,每年收治病例数为415-576例,按月分布为235-379例,其中1985年笔1987年收治的病例数有季节特点,两者高峰日仅相差3天,分别为7月14日和7月17日,高峰期分别为4月28日-9月29日和5月30-9月3日。 相似文献
12.
13.
应用乘数法估计某地男性同性恋人群基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调查估计某地区男性同性恋(MSM)人群基数,为该地区制订艾滋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乘数法对目标人群基数进行估计。通过指定网站统计在规定时间内登陆该网站的该地区MSM人数(r),通过对当地MSM人群活动场所内、外的调查获得同时期内登陆上述网站人数的比例(p),从而获得乘数m(1/p),r与m相乘即为估算的当地MSM人群数(N)。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指定网站的MSM人群中,每月去场所1次以上者和不去场所的MSM人数分别为403人、327人,二者的乘数(m)分别为1.253和1.563,该地区MSM人群估计人数为1016人,约占当地15~49岁男性成年人口数的0.48%。结论采用乘数法估计MSM人群的基数是可行的,但应充分考虑调查样本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14.
圆形分布法在探讨蝇类季节消长规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蝇类季节消长的高峰日和高峰时段,科学制定防制策略。方法用圆形分布法统计分析赤峰市区1998~2000年蝇类密度监测数据。结果赤峰市区1998~2000年蝇类平均密度高峰日为7月13日,高峰时段为5月25日至9月1日。其中1998年蝇类季节消长高峰日为7月20日,高峰时段为5月31日至9月7日;1999年蝇类季节消长高峰日为6月30日,高峰时段为5月15日至8月16日;2000年蝇类季节消长高峰日为7月23日,高峰时段为6月3日至9月12日。结论3年中蝇类的活动高峰有明显的季节性;圆形分布法可适用于蝇类的季节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圆形分布法探讨宝山区梅毒发病的季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上海市宝山区梅毒发病情况,并探讨其发病季节性变化的规律。方法采用圆形分布法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平均角α、集中度量r值、角标准差s,估计发病高峰日,并用Rayleigh’s test(雷氏检验)进行检验和Watson-William法进行多个样本的比较。结果经F检验,F=15.1667,P〈0.01,各样本平均角不等,有较集中的趋势,每年的6月末至9月初是梅毒发病集中的时段;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是梅毒病例的低发时期。结论宝山区各年的数据,经过统计学分析发现梅毒的发病时间有明显的时间分布规律,6月末至9月初是实施防治梅毒行为干预措施的主要时间。 相似文献
16.
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心脏建模及有限元求解的心房除颤电场分布仿真方法,用于分析动物实验和临床验证均无法精确测量的心脏除颤电场分布,为电除颤方法研究提供工具。该研究使用包含完整的心房解剖结构的心脏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并设计了由除颤电压阈值、高场强率、除颤能量阈值三个参数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除颤效果。对经静脉房颤除颤时不同电极位置与尺寸的心脏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有相当好的吻合度,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可行有效预警预测方法,提高手足口病监测预警能力。方法使用2009-2011年数据建立数据库,应用移动平均数法建立每周手足口病期望发病数,用Poisson检验计算每周暴发的概率,予以判断可能出现的聚集性疫情,并用2012年1-8月份的数据予以验证。结果 2012年1-8月份(1~35周)实际报告聚集性疫情33起,分属17个周。使用该法探查出14个周医院报告手足口病异常信号,进一步调查发现11个周次存在聚集性疫情,探查阳性率为78.57%(11/14);探查出的阳性周次占总阳性周次的64.71%(11/17);该法发现聚集性疫情25起,占2012年总疫情起数的75.76%(25/33)。结论移动平均数法结合泊松分布可作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早期预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Alexandra Bédard Louise Corneau Beno?t Lamarche Sylvie Dodin Simone Lemieux 《Nutrients》2015,7(5):3705-3723
Sex differences have been previously highlighted in the cardi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Mediterranean diet (MedDiet).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sex differences also exist with regard to LDL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oxidation. Participants were 37 men and 32 premenopausal women (24–53 years) with slightly elevated LDL-C concentrations (3.4–4.9 mmol/L) or total cholesterol/HDL-C ≥5.0. Variabl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a four-week isoenergetic MedDiet. Sex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response to the MedDiet for the proportion of medium LDL (255–260 Å) (p for sex-by-time interaction = 0.01) and small, dense LDL (sdLDL; <255 Å) (trend; p for sex-by-time interaction = 0.06), men experiencing an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medium LDL with a concomitant reduction in the proportion of sdLDL, while an opposite trend was observed in women. A sex difference was also noted for estimated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s among sdLDL (p for sex-by-time interaction = 0.03), with only men experiencing a reduction in response to the MedDiet. The MedDiet marginally reduced oxidized LDL (oxLDL) concentrations (p = 0.07), with no sex difference. Results suggest that short-termconsumption of the MedDiet leads to a favorable redistribution of LDL subclasses from smaller to larger LDL only in men. These result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sex issues in cardiovascular benefits of the MedDiet. 相似文献
19.
目的介绍一种临床试验中的适应性样本量调整方法,并探讨样本量调整后统计分析方法的第Ⅰ类错误率及检验效能。方法通过montecarlo模拟的方法研究n1大小对最终样本量Nf的影响,并估计最终方差偏移大小;同时模拟研究样本量调整后统计分析方法的第Ⅰ类错误率及检验效能大小。结果(1)模拟结果显示运用该样本量调整方法所得到的最终样本量Nf非常接近其真实值N0,尤其在π=0.4时进行样本量调整。(2)同时模拟结果显示所介绍的样本量调整后的校正t检验方法不仅能有效控制第Ⅰ类错误率α并且能充分满足试验检验效能(1-β)。结论该样本量调整方法研究结果是在一般两样本单侧t检验条件下得到也可应用于优效或非劣效设计的临床试验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