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歌 《中国医刊》2000,35(9):10-12
功能性消化不良 (F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包括上腹胀、早饱、上腹疼痛、反酸、烧心和食欲不振等 ,而无器质性病变和精神疾病。有关Hp是否与FD发病有关 ,目前尚有争议 ,有些问题还有不同看法如FD症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 ,Hp对胃动力、胃酸分泌以及胃泌素释放的影响 ,根除Hp是否对FD病人有意义等等。FD根据其不同的症状群 ,可分成以下几种临床类型 :①溃疡型 :以消化性溃疡的症状为特征而无溃疡存在 ;②动力障碍型 :以胃潴留的症状为特征 ;③反流样型 :以烧心和反酸为主的反流样症状 ,而内镜和组织学检查未见食道…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种人群中发病率很高的消化系统症状群,其发病机理未完全阐明,本文通过对2742例各类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粘膜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作分析,发现动力障碍型HP阳性率65.3%,溃疡型HP阳性率74%,胃食管反流型HP阳性率24%,特发型HP阳性率21.4%,前两型与后两型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前两型之间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HP与动力障碍型和溃疡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胆囊排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患者胆囊排空功能 ,探讨胆囊运动与FD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法检测 2 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FD组 )空腹及试餐后胆囊排空 ,并与 2 1例正常成人 (NC组 )空腹及餐后胆囊排空作比较。结果 :FD组十二指肠显像时间为 43 2± 2 6min ,对照组为 2 5 7± 3 8min ;空腹及试餐后 40、5 0、6 0min胆囊排空分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应时相的胆囊排空分数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FD患者存在胆囊排空障碍 ,考虑系胆囊收缩无力和Oddis括约肌运动不协调所致 ,提示胆囊排空障碍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基础和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1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窦晓林杜辉廷孙岚黄靖杨倩杨题柱(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贵阳5500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症状群,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原因有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FD) ,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是有常见消化不良症状 ,但又未见器质性病因的综合征 ,主要症状是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上腹隐痛或不适、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和进食减少等。FD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1 ] 。急性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可产生自限性消化不良的症状 ,但虽然多年的研究 ,Hp在FD的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FD的关系仍未定论 ,需进一步研究。1 FD和Hp的流行病学大量证据表明 ,Hp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如无治疗Hp是一种终身感染。Hp感染相当常见 ,国人城市…  相似文献   

6.
据国内外学的研究,HP与慢性胃炎(CG)有相当密切的关系。认为HP是CG的重要致病因素。甚至有人提出HP与CG有因果关系。其论据为①据流行病学调查CG患HP检出率在80%以上。几乎所有HP阳性患都被证实有胃炎,而且HP密度和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②根除HP后可使炎症消退。③有志愿吞服HP菌液,可引起典型胃炎症状.并有慢性胃炎的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7.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与中青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华龙 《热带医学杂志》2004,4(6):736-737,741
目的通过对幽门螺杆菌(HP)阳性( )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抗HP治疗,证实HP与FD的关系,为临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依据。方法本文选择87例FD患者,予雷尼替叮(铋剂),甲硝唑、羟氨苄青霉素(四环素)进行抗HP治疗2周。结果发现抗HP治疗能改善FD者症状及病理状况,从而提示HP感染可能是FD的一个致病因素。结论抗HP感染是治疗HP阳性FD患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9.
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组很常见的慢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症候群,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或不适,可以伴有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呕吐(极少发生)、食欲不振等症状。很多情况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胃  相似文献   

10.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神经降压素的关系。方法 对54例FD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根据结果将其分为胃排空延缓FD组(FDD组)和胃排空正常FD组(FDN组),17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免法测定受试者血浆(空腹和餐后)、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神经降压素(Neurotensin,NT)含量。结果 FDD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的NT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FDN组。各组试餐前后血浆NT增幅无显著性差异。FDlN组空腹和餐后血浆、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组织NT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元显著性差异。结论 FD患者胃排空障碍与NT密切相关。NT在FD的发病机制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本研究旨在通过应用超声技术通过对患儿胃排空功能的检测,探讨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胃排空障碍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4年7月于笔者医院儿科消化门诊诊断为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82例,随机分成Hp阳性组42例以及Hp治疗组40例。Hp阳性组给予吗丁啉治疗4周,而Hp治疗组则先进行彻底的Hp感染清除再服用吗丁啉,两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均接受B型超声进行胃排空功能的检测。结果 Hp治疗组餐后30min、60min和90min的胃窦液体排空率明显高于阳性组(t=2.879、7.432、10.443,P=0.039、0.012、0.004);经过Hp感染治疗后对胃窦排空率治疗前后结果进行比较,治疗后的排空率明显高于治疗前(t=5.342、7.643、4.873,P=0.029、0.015、0.036);治疗后Hp治疗组的胃半排空时间低于Hp阳性组(19.54±1.56 vs 25.45±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67,P=0.034);两组患儿治疗后结果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t=10.567、12.876,P=0.003、0.001)。结论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排空障碍具有重要关系,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有效提高儿童消化不良疾病的排空率,减少其出现营养不良的机会。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排空功能与症状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通过 99m Tc植酸钠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了解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各临床亚型胃运动的情况 .方法  99m Tc植酸钠标记固体餐 ,对 30例 FD患者 (其中溃疡样型 10例 ,动力障碍型 10例 ,非特异型 10例 )及 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了核素检测分析 .结果 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患者胃半排空时间延迟 (87± 2 8min,89± 2 6 min vs6 1± 9min,P<0 .0 5 ) ,2 h胃排空率明显减少(6 3.0± 11.5 % ,5 7.7± 15 .5 % vs87.0± 10 .3% ,P<0 .0 1) ,而溃疡样型 FD与正常人比无差异 (P>0 .0 5 ) .结论 胃排空延迟在运动障碍样型及非特异型 FD病因中占重要地位 ,FD三个临床亚型之间发病机制既相同又略有不同 ;FD患者中有症状与胃排空之间存在不一致现象 ,所以核素胃排空检查在 FD胃运动功能的判定及指导治疗上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Hp)是发现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种,能够导致胃上皮黏膜层的慢性炎症,全世界感染率约为50%.目前,Hp感染被认为是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可能因素之一.FD常同时伴有胃肠症状和心理疾患,不明确的病因和难以缓解的症状最终导致患者焦虑、抑郁,而精神心理异常又通过多种机制加重FD症状.Hp感染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后可引起机体多种体液因子变化,如5-羟色胺、胃泌素、胃饥饿素、多巴胺等,从而影响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系统功能并出现相应症状表现.本文就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肠激素和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StudyofGastricandGallbladderKineticswithReal-timeUltrasonographyinCasesofFunctionalDyspepsiaLIUYong-ge(刘永革);NIEYu-qiang(聂玉强);...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图异常与胃排空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olygrafID四导胃电分析系统和不透X线标志物法测定5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电活动和餐后5 h的胃排空情况.结果:FD患者排空异常占31.4%,胃电异常占72.6%.胃电正常的患者与胃电异常的胃排空率差异无显著性.患者胃排空和胃电图异常时,胃电图节律紊乱,主频正常,部分患者合并餐后主功率不增加.轻度、中度及重度者胃排空率无明显差异;胃电异常率重度者较轻度、中度者明显增高(P<0.05),轻度与中度症状之间、Hp阳性与Hp阴性的胃排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Hp阳性的胃电异常率高于Hp阴性(P<0.05).有或无活动性胃炎的胃电异常率及胃排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电异常在FD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胃排空延缓与胃电异常无明显联系;重度症状患者和Hp阳性患者胃电异常率明显增高;胃炎有无活动性与胃电图及胃排空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炳霞  王莉 《河北医学》2002,8(6):521-523
目的:探讨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并用莫沙比利5mg,每日三次和/或抗精神药物治疗。治疗一月后进行胃排空检查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结果:治疗前后胃排空及Zung氏抑郁量表测查异常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排空及精神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应采取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端胃和远端胃食物分布情况以及和胃排空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受试者饮半流质食物500mL后,以胃角为界分为近端胃和远端胃,采用实时超声法对27例健康志愿者和16例患者进行近端胃和远端胃即刻、15、30、45、60、90、120m±n时面积测定,经计算得到近端胃半排空时间、远端胃半排空时间和各时间点近端胃和远端胃面积比。结果功能性消化不良组近端胃半排空时间和远端胃半排空时间分别为(113.1±9.9)、(110.9±14.8)min,均较正常对照组的(72.5±24.2)、(84.4±14.8)m±n明显延长(P〈O.01)。功能性消化不良组即刻、15、30、45、60、90、120ra±n时,近、远端胃面积比值分别为2.1±0.61、1.9±0.57、1.9±0.39、1.8±0.37、1.7±0.38、1.6±0.40、1.7±0.44;正常对照组上述各时间点近端胃和远端胃面积比值分别为3.7±1.68、3.4±1.14、3.3±0.93、2.7±0.62、2.6±0.66、2.1±0.69、2.0±0.68;两组相比即刻、15、30、45、60、90、120min各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近、远端胃食物分布比例异常;与近端胃和远端胃胃排空延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层析金标法,分别对诊断明确的104例ITP患儿和30名健康体检儿童进行Hp抗体检测,所有Hp感染的ITP患儿均接受抗Hp三联治疗2周。结果:104例ITP患儿Hp抗体检测阳性54例,阳性率51.92%;30名健康体检儿童Hp抗体检测阳性8例,阳性率26.67%;ITP患儿Hp抗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54例Hp阳性的ITP患儿经抗Hp三联治疗后,完全反应36例,有效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结论:Hp感染与儿童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对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症状的作用.方法 Hp阳性的FD120例随机分为2个治疗组:根除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胶体次枸橼酸铋240 mg、克拉霉素250mg和替硝唑400 mg四联治疗,均2次/d;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150 mg 2次/d和西沙必利10 mg 3次/d,疗程均为1周.治疗后随访2年,在治疗后1个月及随访2年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并对症状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为91.7%.其中,Hp根除组1个月末和2年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4±0.7),(2.1±0.9),显著低于对照组(2.6±0.9),(3.8±1.2)(P<0.01);Hp未根除组1个月末症状积分为(2.8±1.1),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Hp阳性FD患者根除Hp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