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282名接受窝沟封闭治疗的6~8岁儿童,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采用Veerkamp牙科畏惧症评价标准评价初诊和复诊时心理诱导效果,比较两组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诱导组与对照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诱导组在两次就诊过程中畏惧程度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临床医疗活动中心理诱导对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在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松江区一年级6~7岁儿童,随机分为诱导组和对照组,进行心理学诱导介入。结果:通过心理学诱导,窝沟封闭操作效率有所提高。结论:临床医疗活动中心心理诱导对提高窝沟封闭效率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口腔科临床工作中实施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采用Venham临床焦虑及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筛选在口腔科门诊就诊的有牙科恐惧症的患儿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干预组在进行常规口腔诊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行常规口腔诊疗。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儿童在口腔治疗前的Venham级别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治疗前后Venham级别评定有显著差异(P〈0.01),呈明显下降趋势;对照组治疗前后Venham级别评定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科患儿诊疗过程中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促进医患合作,降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儿童牙科畏惧症又称牙科焦虑症,是指牙病患儿在治疗中所具有的紧张、害怕、忧郁的心理状态以及行为上表现出来的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疗的现象,是影响儿童牙科就诊率和治疗质量的主要原因[1].有资料显示[2],成人牙科畏惧症患者大多起源于儿童时期不良的牙科就诊经历.因此,如何减少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是牙科医生面临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牙科畏惧症在儿童口腔预防中防治措施.方法 针对儿童牙科畏惧产生的原因制定儿童口腔预防中牙科畏惧防治措施.对1512例幼儿园儿童进行口腔预防前牙科畏惧症(DF)儿童防治.结果 1512例儿童中有1489例儿童进行了口腔预防,配合率达到98.4%.结论 适宜的牙科畏惧症防治措施,是获得口腔预防时取得积极配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谢瑜 《攀枝花医药》2003,25(2):12-12
口腔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让人们认识到其主要性并能终生保持口腔健康。它以教育的手段促使人们主动采取利于口腔健康的行为,如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以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我们的口腔健康教育应为广大患者解决切身困难,提高自我口腔保健意识,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现将我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史艳萍  张克 《当代医学》2010,16(7):109-110
目的探索心理护理在牙周病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方法将124例牙周病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心理护理的积极作用。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在试验组,心理护理使更多的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结论心理护理是医学护理的重要内容,应重视心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让口腔疾病的诊治过程充满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entalfear,DF)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一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48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减轻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谈谈应用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方法 采用改良儿童畏惧调查表-牙科分量表评分,筛选出牙科畏惧症患儿150名并用行为分类法对其进行分类.将患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给予心里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牙科治疗和简单劝说.结果 干预组儿童牙科畏惧症程度明显下降,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里干预可以减少或者消除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DA)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筛选出316例DA儿童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进行常规牙科治疗的同时采用心理干预;对照组则为常规的牙科治疗。结果干预组DA程度明显降低,与牙科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牙科治疗后干预组脉搏减慢例数多于对照组,脉搏加快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理干预后男性比女性疗效要好(P<0.05)。结论心理干预方法治疗儿童DA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是儿童保健门诊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文章对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阐述,总结健康教育经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引导与无痛技术在儿童牙科畏惧症(F)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0例6-12岁需进行乳磨牙根管治疗且患有严重牙科畏惧症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男女均等各80例,实验组采用心理引导与无痛技术,对照组临床常规治疗,进行两组病例疗效对比.结果 实验组D F程度显著降低为2.5%,对照组为57.5%,实验组脉搏变化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0.001)6个月后仍存DF患儿实验组1.2%,对照组52%.结论 心理引导与无痛技术对DF有显著防治作用且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为诱导技术对儿童牙病患者首次牙科治疗合作程度的影响。方法用Corah's牙科畏惧症评分法(Coarah's dental anxiety scale,CDAS)选出110例4~6岁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通过行为诱导后进行首次牙科诊治,对照组采用常规法进行首次牙科诊治,分别记录两组CDAS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的CDAS值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行为诱导技术对4~6岁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首诊合作程度有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口腔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受社会、文化、经济、信念和态度等因素影响,增强口腔健康意识,改善整个人群口腔健康行为,达到提高整个社会口腔健康状态的目的。自2006年1月以来,我们对本地区前来我科就诊的口腔患者及部分学校课堂里的学生共计8万多人次进行了口腔健康宣传教育,普及了早晚刷牙的意义,口腔保健的重要性,口腔疾病治疗的目的,修复后修复体的作用、保护注意事项,正畸治疗的效果及适应证,定期口腔保健健康检查的必要性,预防口腔疾病的各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对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积极关注,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儿童少年心理咨询在整个心理咨询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许许多多的事件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本文就我院心理门诊八年来儿童少年就诊情况做一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6.
吴敏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9):4027-402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300例儿童,对儿童家长普及保健知识,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家长对儿童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儿童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儿童与家长的健康行为,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冯玉荣 《大家健康》2013,(17):11-12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3月儿童保健门诊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后,家属焦虑程度下降,不确定感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3月儿童保健门诊4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实验组加强健康教育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家属的焦虑程度、不确定感和家属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后,家属焦虑程度下降,不确定感降低,满意度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门诊护理工作中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缓解患儿家属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重度低龄儿童龋患儿年龄普遍偏小,在牙齿治疗中容易出现牙科畏惧症(DF).文中探讨儿童牙科全身麻醉技术对DF患儿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及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营养摄入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口腔科因无法配合门诊龋齿治疗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全身麻醉治疗前后和束缚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讨论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我院就诊患儿进行心理调查,筛选出伴有焦虑症状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分别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和一般治疗,同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理干预组患儿的焦虑水平比非心理干预组显著下降,患儿的就诊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患儿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