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赵朗  欧志强  王刊  付宏征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039-3042
目的:对兴安藜芦Veratrum dahUricum中甾体生物碱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硅胶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兴安藜芦中鉴定出5个化合物,分别为(20R,22S,25S)-veratra-5,13-dien-3β-ol-01(1),当归酰棋盘花碱(angeloylzygadenine,2),15-O-(2-methylbutanoyl)-3-O-veratroylprotoverine(3),20-isoveratramine(4),藜芦胺(veratramine,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兴安藜芦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与波谱分析鉴定,分别为veramitaline (Ⅰ),计明碱(Ⅱ),藜芦托素(Ⅲ),伪介芬胺(Ⅳ),白藜芦醇苷(Ⅴ),mulberroside A(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Ⅵ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乌苏里藜芦Veratrum nigrum var.ussuriense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溶剂分配和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并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包括1D和2D)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羟基-7-甲氧基-2-(3′-羟基-2′,5′-二甲氧基苯基)苯骈呋喃(Ⅰ)、白藜芦醇(Ⅱ)、3,5,2′,4′-四羟基茋(Ⅲ)、β-谷甾醇(Ⅳ)。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藜芦呋喃素;化合物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周剑侠  康露  沈征武 《中国药学杂志》2006,41(18):1379-1380
 目的研究天目藜芦(Veratrum schindleri Loes.f.)生物碱成分。方法利用酸碱处理及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其中5个生物碱成分,分别是异红介藜芦碱(Ⅰ)、藜芦胺(Ⅱ)、介藜芦碱(Ⅲ)、藜芦酰棋盘花碱(Ⅳ)、藜芦托素(Ⅴ)。结论上述5个生物碱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余茜  温鼎声  遆慧慧 《中草药》2021,52(15):4455-4462
目的采用活性指导分离的方法研究百合科藜芦属植物Veratrum virid和藜芦V. nigrum干燥根及根茎的抗真菌活性成分。方法利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V.virid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ubivirine-3-O-β-glucopyranoside(1)、veratrosine(2)、veratramine(3)、pseudojervine(4)、rubivirine(5)、resveratrol 3,4′-O,O′-di-β-D-glucopyranoside(6)、mulberroside A(7)、resveratrol 4′-O-β-D-glucopyranoside(8)、resveratrol 3-O-β-D-glucopyranoside(9)、oxyresveratrol-2-O-β-D-glucopyranoside(10);从藜芦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eratrosine(2)、veratramine(3)、pseudojervine(4)、rubivirine(5)、verussurinine(11)、veralosidine(12)、jervine(13)、γ-chaconine(14)、germidine(15)。结论其中化合物1~5、11~15为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6~10为二苯乙烯苷类化合物。化合物1为新的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化合物5~10、1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纸片扩散法评价化合物的抑真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14对新生隐球菌和克柔念珠菌都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4.1、19.8μg/mL。并且化合物14在100μmol/L浓度下对4株人肿瘤细胞都不具有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蒙药藜芦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ODS中低压制备液相、Sephadex LH-20、反相制备高效液相等现代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核磁共振、高分辨质谱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采用DPPH、ABTS^+自由基清除法和铁离子还原法评价单体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蒙药藜芦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藜芦醇(1)、氧化白藜芦醇(2)、3′-甲氧基白藜芦醇(3)、白藜芦醇苷(4)、白藜芦醇-4′-O-β-D-葡萄糖苷(5)、氧化白藜芦醇-2-O-β-D-葡萄糖苷(6)、litseaefoloside B(7)、丁香脂素(8)、1-O-反式对香豆酰甘油(9)、1,3-O-二反式对香豆酰甘油(10)、间苯二酚(11)。化合物1~6对ABTS^+的清除能力较强(IC50值分别为0.038、0.041、0.065、0.065、0.065、0.081 mmol/L),活性强于Vc(IC50值为0.100 mmol/L)。结论:其中,化合物3,6,7,9~11为首次从藜芦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6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自毛穗藜芦中分离出两种生物碱,经光谱等方法鉴定为藜芦嗪(verazine)和当归酰棋盘花胺(angeloylzygadenine)。  相似文献   

8.
时嘉敏  刘兴鸿  何翠林  林立五  陈东林 《中草药》2020,51(13):3365-3371
目的研究毛叶藜芦Veratrum grandiflorum根茎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C-18反相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运用MS、NMR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1~6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细胞毒活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化合物3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从毛叶藜芦根茎中分离得到了8个甾体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S,15S)-3β-当归酰基-15α-乙酰基棋盘花胺(1)、表红介芬胺(2)、藜芦胺(3)、介芬胺(4)、3-当归酰基棋盘花胺(5)、藜芦托素(6)、veramitaline(7)、veralkamine(8)。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化合物,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对HepG2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13.70±0.99)μmol/L,并且能够诱导HepG2细胞发生早期凋亡。  相似文献   

9.
天目藜芦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目藜芦VeratrumschinedleriLoes .,亦称邢氏藜芦,为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分布于浙江、江苏、江西省,与黑藜芦、毛穗藜芦、兴安藜芦、蒜藜芦、小藜芦等统称为中药藜芦入药应用。赵国举等曾对其含有的总生物碱进行过降血压研究[1] ,朱任宏等的化学研究曾提出天目藜芦碱甲和天目藜芦碱乙的化学组成,但是未鉴定分子结构[2 ] 。我国有2 0余种藜芦植物,作者曾对毛穗藜芦、乌苏里藜芦和光脉藜芦含有的甾体生物碱成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  相似文献   

10.
藜芦生物碱的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藜芦(Veratrum nigrum)中分离出15种生物碱,其中三种鉴定为藜芦嗪(verazine)、芥尔文(jervine)和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  相似文献   

11.
黄连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八烷酸二十六酯(Ⅰ),helicterilic acid(Ⅱ),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β-D-吡喃葡萄糖(Ⅳ),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基(1→4)-β-D-吡喃葡萄糖(Ⅴ)。结论Ⅰ为新化合物,Ⅱ,Ⅴ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2.
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中药绵马贯众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和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结构。结果从其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二十六烷酸(Ⅰ),二十五烷醇(Ⅱ),nerolidol(Ⅲ),东北贯众素(Ⅳ),黄绵马酸AB(Ⅴ),蔗糖(Ⅵ)。结论Ⅰ,Ⅱ,Ⅲ,Ⅵ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Ⅴ为首次从绵马贯众中分离得到单体。  相似文献   

13.
西藏产冬虫夏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冬虫夏草[Cordyceps sinensis(Berk) Sacc.]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从西藏产冬虫夏草石油醚、氯仿部分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理化常数及与已知化合物对照,鉴定其结构。结果分别鉴定为棕榈酸(Ⅰ)、麦角甾醇(Ⅱ)、麦角甾醇过氧化物(Ⅲ)、胆甾醇(Ⅳ)、β-谷甾醇(Ⅴ)、咖啡因(Ⅵ)、啤酒甾醇(Ⅶ)、N(2′羟基-二十四酰基)2-氨基-1,3,4 三羟基-十八-8E-烯(Ⅷ)。结论化合物Ⅵ,Ⅶ,Ⅷ为首次从本科植物中分离得到,且化合物Ⅷ为首次以单体形式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板蓝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板蓝根中提取分离活性成分。方法板蓝根用95%乙醇渗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再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单体,测定化合物的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 Ⅰ),棕榈酸(plamitic acid Ⅱ),琥珀酸(succinic acid Ⅲ),胡萝卜苷(daucosterol Ⅳ)和远志醇(polygalitol Ⅴ)。结论化合物Ⅲ,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红蓼果实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红蓼果实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及聚酰胺柱色谱的方法进行分离,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光谱解析及理化性质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3,5,7-三羟基色原酮(Ⅱ),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Ⅲ),槲皮素(Ⅳ),花旗松素(Ⅴ),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Ⅵ)。结论3,5,7-三羟基色原酮、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和对香豆酸-对羟基苯乙醇酯为首次从红蓼果实中分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网脉橐吾(Ligularia dictyoneura)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MS,IR,NMR等波谱解析结构。结果 从网脉橐吾中分离鉴定4个化合物,分别为8β-羟基艾里莫,芬-7(11)-烯-12,8-内酯[8β-hydroxyerem0phil-7(ll)-en-12],8a-olide (I);3,3', 4', 7-tetramethoxyflavone (II);3,3',7-trihydroxy-4'-methoxyflavone (Ⅲ);β-胡萝卜苷(Ⅳ)。结论 I为新的天然产物,Ⅱ和Ⅲ为首次从橐吾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异叶败酱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异叶败酱( Patrinia heterophylla Bg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溶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I),异叶败酱皂苷A (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 (1→4)-a-L-arabinopyranoside, Ⅱ)和异叶败酱皂苷B(oleanolic acid-3-O-β-D-glucopyranosyl (1→3)-a-L-rhamnopyranosyl (1→2)-a-L-arabinopyranoside,Ⅲ)。结论:3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南方菟丝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中药南方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的种子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研究。方法:采用溶剂分离法结合柱色谱法进行成分分离。所得成分再分别采用5种色谱:UV、IR、1H NMR、13C NMR和MS 测定其结构。结 果:从南方菟丝子的种子中分离得到6种成分,经光谱鉴定分别为紫云英普( astragalin,I)、β-谷甾醇(β-sitosterol,II ),虫漆醋酸( lacceroic acid, Ⅲ ) , β-谷甾醇- 3-O-β- D- 吡喃木糖苷(β-sitosterol-3-O-β-D-xylopyranoside, N)、山茶酚( kaempferol, V ) ,拼皮素(quercetin, Ⅳ)。结论:化合物Ⅳ为新化合物;除化合物Ⅳ以外,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50%。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南方荚蒾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及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化学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中分离出7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0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0.07%,超临界CO2萃取法挥发油中分离出67个色谱峰,鉴定其中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6.50%。结论两种提取方法所得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