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临床护理操作工作中,由于个别护理人员对检验标本的采集重视不足,对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因素缺乏深入的了解,在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常出现一些不当之处,使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往往需要重新留取检验标本。对此,笔者对检验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标本的采集是各项检验的关键环节之一,其采集、保存及送检的方法正确与否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准确与真实,保证标本的正确采集与及时送检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本内容.笔者经过20多年的护理工作,发现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本文通过对本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所产生的96例来自住院病人的不合格检验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总结,制订了减少标本采集环节中差错的对策,对保证检验标本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对医师的临床诊断及正确治疗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在静脉采集血标本的过程中,有许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了减少检验误差,我们对800例静脉采血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出静脉采集血标本的影响因素、临床经验,提出一些注意事项,供同道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的采集及其技术。方法将我院临床科室涉及到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的51名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其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及技术情况,分析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善建议。结果在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涉及到的问题主要有仅采集单份血标本、血标本采集没有严格实施三步消毒法、没有掌握标本保存方法、其他等四个方面。结论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中,医护人员对规范标本采集认识不足,引起了诸多问题,所以要制定明确的操作流程,加强相关医护人员技能与知识培训,促进微生物检验临床标本采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标本采集是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终末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分析前质量保证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和基础,也是目前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最薄弱阶段.检验人员较难掌控这一阶段情况,而护理人员是控制这一环节的关键因素.因为绝大部分住院和门诊病人的检验标本是由护理人员采集的,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和掌握检验标本采集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检验标本采集技术,严格按照有关要求采集标本,从而为分析前质量保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疾病诊断中,临床检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检验结果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临床医生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及治疗.有文献报道,检验科80%的检验结果误差与质量差错,发生在分析前检验标本的采集与运送阶段[1].患者检验前的准备,标本采集及运送3个环节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2].为确保采集血液标本合格,现就本院导致采集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制定对策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在采集血液标本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住院患者部分不合格血常规、生化、凝血指标检查标本。结果在输液同侧采血、溶血标本、标本量多或少、标本放置不同时间等,对检验结果均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结论血液标本采集质量对检验结果有直接影响,标本采集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8.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沟通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检验要求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中、后) 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故检验人员除了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外更重要的是及时与临床医护人员交流、沟通.这样,临床医护人员在临床患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过程中才能规范操作.与临床科室交流和沟通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9.
检验前阶段是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的过程,它从临床医生要求检验开始,主要包括检验项目的选择、患者的准备、检验标本的采集及运送到检验科室和在科内的传递,直至分析开始时结束[1]。标本采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临床检验的结果,因此要十分重视。  相似文献   

10.
真空采血系统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准确、不易污染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我院2004年1月在门诊采血室使用真空采血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因护理人员有时采集的血液标本有溶血、凝血、血量不足、采血管选择错误等现象,使采集到的血液标本不能为临床工作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在以患者为中心,为保证采血标本的质量,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我科对采血过程中护理操作的每步流程进行跟踪检查,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杜绝了不合格标本的存在,从而提高了检验标本的质量,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验标本采集在检验质量中的影响因素,建立临床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度.方法 2010年7-12月,针对检验标本采集在检验质量中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与采用了相应的管理与优化措施.结果 优化后不规范标本的发生率明显少于规范前(P〈0.05),由265例次下降为98例次.结论 一个准确的标本检验结果需要护士、患者、检验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多方面参与标本采集的质量控制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检验标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前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数越来越多.血标本采集是体检项目中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患者的紧张心理和对医学健康知识的缺乏,以及临床护理人员在血标本采集过程中忽略的一些问题都可导致血标本的结果受到影响,造成检验结果失真、误差,无法成为医生诊断疾病的可靠依据.现将体检采集血标本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标本留取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保证实验诊断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更好地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除了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和临床医生的责任心外,医护人员要了解检验项目的标本采集过程中各环节的控制.通过科室间学习与沟通,正确、规范地采集和处理标本,做好各环节的质量保证措施,才能提高检验质量,减少或消除误差.  相似文献   

14.
检验结果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检验因素外 ,通常与临床护士采集、送检标本有关。由于临床护士操作不规范、缺乏专业知识 ,在标本采集、送检中产生误差 ,影响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 ,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管理干预措施 ,保证了标本采集、送检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率。1 标本采集、送检存在的问题我院 1 999~ 2 0 0 0年对 4 0例血液标本采集、送检误差 (约占总采集标本量的 0 .2‰ )的主要原因进行以下分析。1 1 操作不规范造成溶血 采血时针管内残留气体、水份 ;注血过快、过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血站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对我站在2012年6月到2015年6月年工作中出现的60例血液检验标本误差予以回顾性分析,探究形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并针对出现的血液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有效的提升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质量.结果:导致血站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液样本采集原因、献血者自身因素、标本送检原因以及标本检验原因.结论:在血站血液检验过程中献血者自身因素以及血站工作人员样本采集不当、标本送检及标本检验过程的不合理操作等是导致血液标本检验误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减少其误差,就要加强对血液检验工作中的各项操作,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工作操作技能以及送检工作,从而提升血站血液检标本误差.  相似文献   

16.
标本采集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261011)王爱婷,王洪坤,李莉,李玉爱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为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提供可靠的依据。能够影响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除检验科工作质量外,临床在采集标本过程中能否做到方法正确、送检及时等对...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中,检验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相当大的程度上,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闲标本留取或处理不当而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或检验无法进行,特别是需要抽血检查的检验因人为的溶血或凝固,不得不重新取血.本文针对临床采集血标本过程中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杨素平  张玉香 《护理研究》2005,19(17):1579-1579
目前临床生化血液标本多由护理人员采集、取送,环节多,时间长.加之部分护理人员对标本误差因素的认识不足,使被检标本在取送及保存过程中出现误差,造成对实验结果潜在的影响.现将影响血液生化检验质量的标本误差因素及采血质量控制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张晟春  许小明  陈琼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3):2186-2188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诸多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中,护理与检验的协同质量管理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在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中,患者准备、标本采集、运送等环节,都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而这些环节往往又是检验标本质量控制中最易被忽视、最难控制的。因此,加强护理管理,提高检验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是检验与护理人员共同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就临床检验标本采集和运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血培养静脉采集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2015年12月1-15日,该院未进行严格的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时采集的用于细菌培养的患儿静脉血标本70份纳入对照组。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采集的血液标本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对血液标本采集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于2015年12月16-31日采集70份血液标本纳入观察组。对比2组血液标本的污染率、病原菌检出率,以及2组标本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标本污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标本静脉采血过程中可能对细菌检验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因素主要有:采血护士工作随机化、采血前告知患儿及家属不详细、标本采集质控知识缺乏、标本登记记录交接不清、发现问题时未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以及采血量不足等。对检验结果和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有标本溶血、输液同侧采血、标本放置时间及患儿血液标本量等。结论血培养静脉采血过程中对细菌检测的准确性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较多,在进行临床检验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进行静脉采血方法的改进,进而提高细菌临床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