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骨折脱位的诊治经验,以提高对其的认识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骨科收治的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合并无脊髓损伤的上颈椎骨折脱位患者临床资料,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20~71岁,平均48.2岁。颅脑损伤9例行手术治疗,16例行非手术治疗;颈椎骨折10例行非手术治疗,13例单独行颈椎手术,2例一期颅颈联合手术。出院时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术后门诊随访X线片或CT片评价颈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出院时GOS V级20例,IV级4例,I级1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4.5个月,复查颈椎X线片或CT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常规颈椎CT扫描有助于上颈椎损伤的早期诊断。上颈椎不稳定骨折在病情允许下尽早手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颈椎间盘水平性撕裂伤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特征性损伤,由Taylor等于1948年首次经1例尸体解剖证实,表现为颈椎间盘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水平横断性撕裂,多伴有前纵韧带断裂,提示可能存在瞬间脱位,导致脊髓损伤。但普通x线片显示颈椎排列大多正常,容易引起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常规颈椎X线片对儿科外伤病人的作用,作者对急症就医的187例儿童的颈椎平片作了回顾分析。平均年龄6.6岁(1月~18岁)。首次X线片显示7个椎体的107例(57%);最后片上显示7个椎体的139例,其中38例经两次摄片,8例经三次摄片;还有48例(26%)未显示全部颈椎。其中包括34例未重复摄片。这些病人中,仅见1例从6英尺高处坠落的11岁儿童第7颈椎骨折,无移位。作者回顾过去20年中诊断为颈椎损伤住院者共16例,平均7.8岁(1月~17岁),上位颈椎损伤(13/16,  相似文献   

4.
上位颈椎疾患因其解剖部位特殊,手术治疗的难度较大。我科从2000年11月至2003年3月,共手术治疗上位颈椎疾患25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骨折或脱位的临床特征和诊断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4月-2004年4月手术治疗累及颈椎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颈椎骨折或脱位12例,采用美国脊柱损伤学会(ASIA)神经功能障碍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总结临床特征和诊断。结果(1)损伤原因及特征:12例骨折中只有1例为严重外力所致;均为单个运动节段的损伤,其中发生在C6-7之间者为50%;累及前中柱的患者中,经过椎间盘的损伤7例,既经过椎间盘又经过椎体的损伤2例,经过椎体的损伤2例。12例患者中,稳定型损伤3例,不稳定型损伤9例。合并脊髓损伤9例,其中不完全性脊髓损伤7例,完全性脊髓损伤2例,均为治疗过程中颈椎固定不可靠所致的继发损伤。(2)正确诊断率:发生在C6-7水平者X线平片的正确诊断率为17%,C5-6水平者50%,以上者100%;CT100%,MRI 92%。仅有1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颈椎时颈椎发生骨折和脱位的可能性较大,致伤外力较小;如果发生骨与关节的损伤,多数为不稳定型损伤,神经损伤的可能性较大,容易造成继发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多数位于C6-7水平,普通X线平片容易漏诊,骨折脱位一旦漏诊,可能由于随之而来的继发性神经损伤使脊髓损伤出现或加重,导致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椎动脉损伤在闭合性颈椎创伤中的发病率及其与颈椎损伤机制、类型、损伤程度的相关性 ,观察椎动脉损伤后的临床症状、体征 ,探讨早期正确诊断的方法。 方法 于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2月间 ,利用颈部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技术 ,连续观察 4 6例闭合性颈椎创伤患者 ,结合颈椎X线、MRI、CT检查及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综合分析。 结果 4 6例闭合性颈椎创伤中 ,12例 (2 6 % )伴椎动脉损伤。其中 7例为双侧损伤 (4例一侧未显影、一侧狭窄 ,3例双侧狭窄 ) ,5例为单侧损伤 (均为一侧狭窄 ) ;10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任何症状 ,2例出现眩晕、恶心呕吐、面部麻木、偏盲等症状。椎动脉损伤与屈曲型损伤及颈椎严重不稳定相关 (P <0 .0 5 ) ,与小关节绞锁、横突孔骨折及脊髓完全性损伤明显相关 (P <0 .0 1)。 结论 椎动脉损伤是闭合性颈椎创伤的较常见并发症 ,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颈椎创伤中的颈椎严重不稳定、屈曲型损伤、伴有脊髓完全性损伤、小关节绞锁和 (或 )横突孔骨折应高度怀疑椎动脉损伤。临床医师应对此类损伤有较高的警惕性 ,常规进行颈部动脉MRA检查是最有效的早期正确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寰枢椎骨折与脱位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目的提高上颈椎骨折与脱位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方法自1987年1月~1997年1月10年间共收治颈椎骨折或骨折脱位162例,上位颈椎损伤36例,占颈椎损伤病例的22.2%。其中枕寰关节脱位1例,寰椎横韧带损伤3例,寰椎骨折3例,齿状突骨折或合并寰枢椎脱位26例,Hangman骨折3例。交通事故伤30例,高处坠落伤6例。临床均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有不同程度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者25例。根据损伤类型,分别采用枕颈框架植骨融合术,Brook-Jenkin寰枢椎融合术,齿状突直接加压螺钉内固定术,前路椎体双螺钉固定术。所有病例,术前首先行头颈部双向牵引复位。结果36例病人随访6~96个月,平均48个月,X线显示所有病人术后上颈椎稳定性可靠,脊髓受压症状与体征消失。结论早期诊断、正确处理是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直接内固定,能保持解剖复位。  相似文献   

8.
颈椎间盘水平性撕裂伤是颈椎过伸性损伤的特征性损伤[1],由Taylor等[2]于1948年首次经1例尸体解剖证实,表现为颈椎间盘从上位椎体的下终板水平横断性撕裂,多伴有前纵韧带断裂,提示可能存在瞬间脱位,导致脊髓损伤.但普通X线片显示颈椎排列大多正常,容易引起漏诊、误诊[3].因早期缺乏有效固定和正确治疗,约5%~10%出现神经症状的加重[4].自2006年12月至2008年5月,笔者收治15例颈椎过伸性损伤导致的颈椎间盘水平性撕裂伤患者,采用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Cage置入融合内固定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探讨下颈椎损伤前路减压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疗效。对12例下颈椎损伤采用颈前路减压植骨带锁钢板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损伤节段均获早期稳定,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无内植物松脱及断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术式治疗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上颈椎不稳定损伤病人行单纯头环背心(Halo—vest)固定术11例;行Halo-vest固定下的后路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融合术15例;行Halo-vest+Gallie术式+颗粒状松质骨植骨融合术3例;行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7例。结果随访3~32个月(平均18个月),植骨融合,无内固定物折断、松脱,无1例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症状。结论上颈椎不稳定型损伤的治疗方法较多,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只要解除了对脊髓的压迫,稳定了损伤的颈椎椎体,就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