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季多燥邪之气,常常会伤人于无形,使人在不同程度上感到口、鼻、皮肤等部位有干燥感。有些人还会出现烂嘴角、大便干结、鼻出血、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其中宝宝是最易受伤的人群。  相似文献   

2.
徐瑞华 《工企医刊》2006,19(2):65-65
腹泻是婴儿的常见病,多发于夏秋季节,发病年龄在2 岁以下,发病时多表现为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如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食物, 严重者带脓血。致病因素有细菌、病毒也可由喂养不当,肠道外感染等因素引起。以下是婴幼儿腹泻息儿的护理要点,以  相似文献   

3.
蔡书宁  王文奇 《健康》2014,(5):31-31
<正>腹泻是儿童常见的肠道疾病,孩子感冒后,常常出现拉肚子,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达十几次。腹泻时,机体不但丢失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还会丧失大量的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如果丢失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出现电解质紊乱。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不妨给孩子喝点糖盐水。人体摄取的蔗糖和淀粉等物质都必须先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和利用。因此,直接补充葡萄  相似文献   

4.
小儿急性腹泻又称肠炎,好发于夏秋季,大多数急性腹泻由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病儿每天的大便次数超过3次,大便呈稀水样,粘液样或脓血样,有时还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频繁腹泻和呕吐,病儿体内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因而可发生脱水。要知道.及时补充体液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腹泻是夏季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指大便次数较平时增多或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如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食物或带有脓血。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之分,以肠道感染最常见,治疗的方法也不同。引起肠道感染的病原体包括病毒(轮状病毒)、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及葡萄球菌等)以及寄  相似文献   

6.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1岁以内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应高度重视本病的防治。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家长对于小儿腹泻的认知存在不少误区,常常不顾大便性状如何便急于止泻,往往延误治疗甚至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7.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大便偏稀就认为宝宝是腹泻了,其实不一定。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症。“变稀”和“增多”是腹泻的特点。但是判断宝宝有没有得了腹泻并不是依据每天的排便次数和性状,而是依据排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的改变状况。  相似文献   

8.
腹泻俗称拉肚子,我国每年腹泻发病数为8.2亿人次。在医学上,常把霍乱、痢疾及各种肠炎称为感染性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大类肠道传染病);而把无病原体的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等称为非感染性腹泻病。那么,怎样才算腹泻呢?如果每日大便次数比平时习惯增多,并且大便性状有改变,为稀便或水样便或粘液脓血便等就称为腹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腹泻,但以夏季为高发。  相似文献   

9.
乔洁  吴蓓珏 《上海预防医学》2011,23(11):581-582
<正>腹泻病为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是儿童患病和死亡的主要病因,也是营养不良的重要病因。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5岁以下儿童占3亿人次,腹泻病年发病率约为  相似文献   

10.
吃母乳的婴儿,有时会出现消化不良.大便每日超过5次.便稀微绿有泡沫、奶瓣,甚至还带有条状的透明粘液。如果婴儿除轻度腹泻并无其他症状.精神活泼,食欲良好.虽腹泻病程稍长,但体重增长正常(通常每10天增长300克).称为生理性腹泻;若婴儿腹泻严重,迁延不愈.则可导致生长停滞、营养不良等严重后果,称为母乳性腹泻,临床仅有少数婴儿不能耐受母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炎夏的到来,腹泻病人开始增多,其中不少人都是拉得快脱水才来就医的。面对医生的质疑,他们反问:不是"千金难买六月泻"吗?其实,这一民间说法的原意是提醒人们,夏天要注意疏泻内热,保持大便通畅,而非现代医学的"腹泻"。即将进入暑热天,气候闷热、潮湿适宜肠道致病菌的滋生,引发腹泻的因素增多,但不论哪种原因引起的腹泻都会给人体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时下养生更要密切注意"肚子问题",千万不要认为炎热的夏季拉肚子是个"小问题",特别是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腹泻还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高甚至诱发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2.
腹泻是以大便性状异常这一特殊症状命名的一种疾病。一般认为,粪便量超过每天每平方米体表面积200mL以上即为腹泻。小儿腹泻病是我国儿科的常见疾病。临床上,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类,以感染性为主。根据腹泻症状持续时间将腹泻病分为3型:①急性腹泻病。病程≤2周,如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病程一般在5~8d。②迁延性腹泻病。急性起病后,病程迁延〉2周,但≤2个月。⑥慢性腹泻病。腹泻经久不愈,病程迁延〉2个月,甚至多达数年或十余载。在小儿腹泻病中,急性腹泻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已明显减少。急性腹泻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所引起,由于我国人民的营养和卫生状况有了显著改善,过去多由志贺菌属等引起的中毒性菌痢和中毒性消化不良已较少见。目前,小儿普遍流行的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炎,大多病情较轻,容易治疗,且有自愈倾向。而慢性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发病机制复杂,防治比较困难。除腹泻外,或多或少会影响患儿的营养吸收,重者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削弱小儿防御其他疾病的能力,预后欠佳,甚至引起死亡。以下将专题讨论小儿腹泻病的诊治问题,与同行商榷。[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天气凉热变化,人食五谷,难免不闹肚子,发生腹泻.腹泻是指大便呈糊状或水样,大便不成形,每日排便超过3次,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出现脱水.从病程长短来讲,腹泻时间少于3周者,属急性腹泻,这类腹泻在生活中最多见.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种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分为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种,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各具临床特点和不同临床过程,故在临床诊断中常包括病程、严重程度及可能的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15.
正常人大便在每日2~3次或每周2~3次不等。大便的重量一般在每日150~200g之间 ,其中含有的水分在60 %~80%。腹泻则是指排便次数增多 ,每日超过3次以上 ,排粪便的量增多每日超过200g,粪质稀薄含有水分超过85 %。慢性腹泻是指持续腹泻超过3~6周或者腹泻反复发作。1腹泻的发病机制腹泻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 ,从病理生理的角度一般可以把腹泻的机制分为以下几种 :1 1渗透性腹泻是指肠腔内有大量的不能吸收的溶质 ,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 ,大量液体被动进入肠腔而引起的腹泻。1 2分泌性腹泻是由于肠道水与电解质分泌…  相似文献   

16.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有时带有不消化食物等的临床常见症状,可见于肠道炎症、肿瘤、消化吸收障碍等多种疾病,属于中医学“泄泻”的范畴。根据病因和症状,可分为脾虚型、食滞型、寒湿型、湿热型等数种类型。如果您不太懂得这些名称,那也没有关系,只要根据不同的症状来选用适宜的中成药就是了。  相似文献   

17.
1注意休息急性腹泻病人多半体质虚弱,机体抵抗力降低,再加上大便次数多,消耗大,病人出现身困无力,口渴及全身不适,因此,应注意休息,安静休养,以利康复。2多饮水腹泻次数越多,体内水分丢失也越多,因此,患病期间要主动多喝些汤汤水水,如白开水、茶水、淡盐水、红糖水、青菜汤、米汁、扁豆汤等,可交替饮服。饮用的方法是多次少量,以补足丢失的水分和氯化钠等成分。同时还有利于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对减轻症状,促进康复十分重要。3注意饮食调养腹泻病人的饮食管理极为重要。腹泻期间肠粘膜充血、水肿、肠管痉挛、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功能紊…  相似文献   

18.
小儿腹泻病大便pH值相关因素调查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儿腹泻病目前仍是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病早期及各阶段采取最简单、快速、准确率高的方法进行诊断是临床探索的目标之一。大便pH值变化是否符合这种要求 ,我们对 1996年~ 1999年来我院就诊的 846例患儿进行了研究。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6年~ 1999年本院门、急 诊腹泻病患儿及腹泻病或伴有腹泻的住院患儿为对象 ,并随机抽取部分新生儿及非腹泻病儿为对照。1.2 方法 诊断标准根据“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将研究对象分为感染性腹泻组 (A组 ) ,并再分为细菌性感染组(AⅠ 组 ) ,非细菌性感染组 (AⅡ 组 )…  相似文献   

19.
吴志 《大众健康》2016,(9):98-99
腹泻病是全球的一种常见疾病,特别是儿童腹泻,发病率始终居高不下.目前,在发展中国家,腹泻病仍为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作为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究竟该如何治疗腹泻?哪些措施见效快? “小小的腹泻并不简单,它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  相似文献   

20.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发病者约占半数。引起小儿腹泻病的病因可分为感染性(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和非感染性(饮食性、过敏性、先天酶缺陷及气候等)。不同病因引起的腹泻常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过程,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询问病程、严重程度及估计可能的病因。连续病程在2周以内者为急性腹泻;2周~2个月为迁延性腹泻;〉2个月为慢性腹泻。本病临床以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根据惠儿是否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分为轻型腹泻及重型腹泻。本刊特组织小儿腹泻相关内容的专题笔谈,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