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汉语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andarinspeechtestmaterials,MSTMs)中的等价语句测听材料在听力正常成人中的复测信度,以进一步完善该材料的标准化设计。方法随机抽取40例18~30岁听力言语正常的受试者,采用MSTMs中的等价语句测听材料(共15张测试表),根据预实验结果测试受试者相对好耳在9dBHL时的言语识别率,间隔14~28天后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复测言语识别率,对两轮测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计算临界差值。结果除表6外,其余14张MSTMs语句测听材料两轮言语识别率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取95%置信区间的临界差值为18.93%,对应关键词数10个。结论本实验测得MSTMs语句测听材料复测信度好;使用该语句测听材料进行言语听觉能力评估时,若同一受试者前后两次识别率差异超过18.93%、对应关键词数超过10个,则认为干预有效。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语测听是一种很重要的言语能力评估手段。我国地域广阔,方言多样,测试材料不易统一,测试设备不易购置,导致言语测昕开展得不够普及。因此需要一套完整的。集测听材料和测听软件于一体的言语测听系统来改变国内当前状况。本文阐述了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研发的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MSTMs(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的编制原则、录音合成、等价性分析等,对MSTMs的组成以及相应的识别一强度函数测定也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语句辨别测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句辨别测试是言语测听的重要测试方法之一,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语句辨别测试的历史、测试材料、测试方法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旨在开发与验证宁波方言版噪声下数字三联音测听(Digit Triplet Test,DTT)材料。方法选取以宁波方言为母语的成年女性诵读0~10共11个数字,经过编制与优化后形成宁波方言版噪声下DTT测听材料。对另外21名听力正常且以宁波方言为母语的青年人分别进行三联音识别率测试及自适应三联音测试,评估宁波方言版DTT的心理测量函数曲线和评估该测试在正常青年人中的测试信度。结果 11个数字全部被纳入到测听材料中,同时被组合成三联音测试项。拟合出的宁波方言版DTT的心理测量函数曲线的斜率为18.3%/dB,自适应模式下的言语识别阈值为-11.8±1.3 dB SNR,测量误差为0.6 dB。结论 本研究标准化开发的宁波方言版噪声下DTT有着良好心理测量函数曲线参数和复测信度。  相似文献   

5.
汉语普通话语句测听句表的编辑与评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编辑人工耳蜗评估和日常言语测听亟需的汉语普通话测听词汇表(mandarin speech test materials,MSTM)中的语句材料,并进行初步等价性评估。方法首先建立由各方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实验组,遵循言语测听、汉语语句规律、临床应用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语句测听材料编辑原则。共编辑了30组、300个普通话日常会话语句。经过预实验和专家评议后,调整句表排列、部分语句的增删,最后录制合成为盒式磁带。选择听力正常的54例(54耳)评估各句表之间的等价性,以便将来用于各不同阶段的评估。结果通过言语测听和统计学分析,初步认定2套共29组语句表分别具有等价性。结论经过严格制定选句原则、言语听力测试和统计学处理,初步选定2套共29组具有等价性的普通话语句测试材料,共290个长短不同的日常会话语句,期望能够代表日常会话的整体样本并能进一步实际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影响言语测听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言语测听的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测试的效度、信度、敏感度等指标,进而决定一个言语测听材料能否满足测试目的。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组成测听材料的各言语测试项的语言学、心理学、统计学特征。一旦测试材料确定,临床使用者就无法改变这些特征;另一类是与测听材料的录音、给声和计分方法有关的特征,在临床应用时我们可以有条件地控制这些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标准化言语测听材料《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对福州方言人群开展言语测听,根据测试结果研究影响普通话识别特征因素,探讨标准化测听材料在福建方言人群的测试效果并找出标准化应用强度函数修正值;方法选取56例受试者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18~25岁,其中方言组36例,标准普通话组20例;采用MSTMs中经过等价性评估的7张(每张50词)单音节词表作为测试材料对56例受试者进行言语识别率测试;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描绘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曲线并将福州方言人群测试结果与普通话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福州话方言组及普通话单音节词表的言语识别率与给声强度间的函数关系的线性部分分别为Y=3.074X-36.157和Y=3.163X-40.498。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基于具有难度等价性的7张普通话单音节测听词汇表的福州话方言人群正常人识别-强度函数曲线;方言组母语为福州话并熟练掌握普通话人群在应用MSTMs普通话版言语测听词表可无需校正。  相似文献   

8.
使用中国科学院北京心理研究所沈晔等编制的言语测听材料,在上海对20名听力正常人进行多重选择法言语测听,以观察其在上海地区的实用性。结果,10张在北京地区应用平衡性较好的字表,在上海应用平衡性较差,须用平衡校正量进行校正。同时,受试者的文化程度、反应能力、心理状态及测试环境等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因此,测试前向受试者解释试验的方法,用练习字表作预测试是十分重要的。该法适用于同一受试者前后听力对比,操作  相似文献   

9.
言语测听是听觉言语康复最直接最重要的评价指标之一。本文将简单介绍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心爱飞扬言语测听系统、中文开放式言语评估系统等几个近年开发的成人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及其标准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噪声下言语测听能较好地模拟日常交流的言语环境,且在评估受试者听力言语能力、指导听力障碍人士听力康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噪声下言语测听在临床中的应用,临床迫切需要大量相关等价的言语测听材料以促进临床听力学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国内外噪声下言语测听的发展现状、临床应用及相关测听材料的编制,为我国噪声下言语测听材料的开发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言语测听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人类听觉最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如果我们只能选择一种测试来评价听觉功能的话,那它一定是言语测听。所以50多年来,国际上围绕言语测听材料与方法的研究热潮一直没有降温,始终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呈现出生动活泼、硕果累累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语言(language)是人类所特有的用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日常生活中用口说出来的"言语"(speech),则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人类听觉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因此,能否听懂言语,是判断听功能状态的最主要指标。如果只能选择一种测试来评价听觉功能的话,那就是言语测听。言语测听(speech audiometry)是一种用标准化的言语信号作为声刺激来测试受试者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测听方法。作为一项直观有效的技术手段,言语测听在诊断听力疾患、选择干预方案和评估康复效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中文言语测听长期受到"测听材料匮乏"和"测听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汉语单音节测听表在北京听力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22张等价的单音节测听表在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以利于采用该言语测听材料时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方法 招募北京22名18~30岁耳科正常人,在10 dB HLSpeech强度下,以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案,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6~35天,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新进行第二轮次的识别率测试.结果 两轮测试的识别率分别为74.0%±12.2%和72.4%±10.3%,经配对t检验显示P=0.000152.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22名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9.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为18.3%.两轮测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84.结论 正常人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有关言语工程的评价研究时,同一受试者前后两次识别率之差只有高于18.3%时,方可认为处置有效.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助听器选配的数量、质量均有了明显的增长 ,专业化选配的程度也日益提高。但是 ,如何进一步提高选配的水平 ,使更多的听障者能够从我们的知识、技术中受益 ,是临床工作中面临的一大问题。目前 ,言语测听早已成为国际上选配助听器的主要工具 ,而我国的助听器选配普遍缺乏言语测听标准化测试 ,形成与国际水准的差距。1 历史回顾自从有了听力学这门专业 ,言语测听就成为选配助听器的评估基础。Wiener和Miller早在 1946年就有使用言语测试对炭精和真空管助听器进行比较的报道。RaymondCarhart等人在上世纪 40年代将言语测听作为评…  相似文献   

15.
噪声下的言语测听——评价助听器效果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助听器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心使用者在日常噪声环境下的言语理解能力。常规的纯音测听及助听器的验证环节均在隔声室中进行,不足以预测或评价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能力,因此近年来国际上有关噪声下言语识别测试的研究越来越多,中文版的噪声下言语测听材料也陆续问世。  相似文献   

16.
小儿助听器选配中的真耳测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弱听孩子选配合适的助听器对其日后言语康复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早期佩戴助听器创造了条件,除了必要的小儿行为测听,科学选配手段的设计和验证也越来越受重视。资料显示,在给儿童测听和选配助听器的过程中,言语辨别率的测试和音质的判断在儿童身上很难实现,因此,传统的助听器评估使用功能增益法或者助听声场听阈法往往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文言语测听材料的标准化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听觉的最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因此早期听力学的发展是以纯音测听和言语测听为基础的。二战结束后,言语测听在评估听力伤残和选配助听器时占有重要地位,在美国得到迅速发展并走向规范化。用于言语识别阈测试的材料(扬扬格词表)和方法(阶梯式降低言语声级)得以确立,同时用于日常交流障碍评估的阈上英文单音节词识别率测试方法也逐渐普及,20世纪40—60年代因而被称为听力学发展历程中的“言语测听年代”。  相似文献   

18.
言语(Speech)是语言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人类听觉最重要的功能是接收和理解言语,言语识别能力是评价一个人听功能的“金标准”。本文回顾了我国在言语测听材料编制领域做出的探索,总结所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得到的启示,对我国的言语测听材料,尤其是普通话言语测听材料在方言区人群中的应用以及方言版言语测听材料的开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发展言语识别率测试材料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大体而言,言语测听是基于经验而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还很不完整,主要原因是:①对言语识别的相关因素、特别是对于听障人士的言语识别过程[1]还知之甚少;②实际应用中又有太多的因素影响言语测听的结论(如给声方式、受试者应答的技能、计分方法及对测试结果的理解);③临床言语测  相似文献   

20.
在言语测听中,信号校准非常重要。言语测听中用言语听力级(dB HLspeech)表示信号强度。国家标准中规定了两种对各语音测试项进行均一化的方法。本文介绍了实际言语测试中的强度控制和校准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