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很多疾病的形成、发生及治疗有着密切的联系。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心功能不全、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危重症、急症、血液净化、小儿疾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中的应用方面,综述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竞 《心脏杂志》2005,17(3):246-248
目的:观测和分析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在门诊患者或体检人群中选择单纯高血压病患者91例,同时选择血压正常者92例(对照组),进行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CVHP)检测,并以统一的方法计算脑血管功能积分。比较两组间CVHP及脑血管功能积分的差异。结果:高血压病组脑血流量、平均脑血流速度、最大脑血流速度、最小脑血流速度、舒张压与临界压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外周阻力、特性阻抗、脉搏波波速、动态阻力、临界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病组和对照组的脑血管功能积分分别为81±26和94±13(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的CVHP普遍呈现异常改变,脑血流量、血流速度和脑血管功能积分降低,血管阻力和阻抗等指标升高。  相似文献   

3.
胸腔阻抗法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忠  郭凯  周荣斌 《山东医药》2009,49(18):114-115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胸腔阻抗法的基本原理,是生物组织的阻抗会随着相应的体积变化而变化,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主动脉的容积随血流量变化而变化,其阻抗也随血流量变化而变化。主动脉的阻抗变化量反映并代表了主动脉的血流变化量。根据测得的主动脉的阻抗变化量,可计算出心脏的每搏输出量(SV),为连续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对心脏功能进行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随年龄增长,无典型心功能不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正常或Ⅰ级~Ⅱ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40%.235例分为<60岁组59例;60岁~79岁组104例;>80岁组72例.对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前负荷),外周血管阻力指数(后负荷),心脏指数5种血流动力学参数作定量评估.结果 >80岁组老年患者心脏指数较其他两组下降明显(P<0.05);阻力负荷指数增加(P<0.05);心率、平均动脉压、胸腔液体水平改变不明显.结论 随年龄递增,老年患者尤其是>80岁患者血流动力学特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在心脏指数的下降及血管阻力负荷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在鉴别老年人呼吸困难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老年急性呼吸困难患者分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组(心源性组)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组(非心源性组),比较2组间无创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心源性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心肌收缩指数(ICON)较非心源性组显著降低(P0.01),收缩时间比例(STR)、预射血前期(PEP)、左心室射血时间(LVET)显著升高(P0.01);2组胸腔液体水平(TFC)、校正的左室射血时间(FTC)、每搏输出变异(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CO、CI、ICON、STR、PEP对鉴别心源性呼吸困难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方法便捷、无创,值得在老年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紊乱,有创监测手段准确度高,但有一定局限,难以推广普及。无创监测方法操作简便,几乎无并发症,临床应用前景更加广阔。目前研究较多的无创监测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技术、外周血管测定法和阻抗法。超声新技术发展势头良好,但受操作者技术影响较大;外周血管测定法能够测定某一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但不能持续监测,且不同原理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差异较大。阻抗法分为胸腔阻抗法和全身阻抗法,能够进行持续性监测,但其准确性与稳定性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更准确、更稳定和可穿戴的持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是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多普勒频谱无创血流动力学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阻抗微分心动图(ICG)评价衰弱患者心功能的价值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与衰弱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7年9月于我院老年病科住院,同时进行过衰弱评估、超声心动图(CCU)及ICG检查的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衰弱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衰弱组、衰弱前期组及衰弱组,评价3组间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  相似文献   

9.
正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最近《柳叶刀》发表了一项关于全球高血压负担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40年间,全球高血压患者增加了近一倍,达到11亿,其中超过一半的高血压患者生活在亚洲,中国以2.26亿高居首位~([2])。高血压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因此采取更强有  相似文献   

10.
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血液透析容量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评估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容量状况。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2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MHD治疗的患者42例,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00名。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测量200名健康志愿者及42例MHD患者的胸液含量(TFC),观察患者容量负荷状况。结果正常男性TFC高于正常女性(29.91±2.05对25.61±1.95,P<0.05)。正常参考值范围(均数±1个标准差)为男性27.86~31.96 kOhm-1,女性23.66~27.56 kOhm-1。病例组中TFC偏高亚组(男性>31.96 kO-hm-1,女性>27.56 kOhm-1)、TFC正常亚组(男性在27.86~31.96 kOhm-1之间,女性在23.66~27.56 kOhm-1之间),TFC偏低亚组(男性<27.86 kOhm-1,女性<23.66 kOhm-1)分别占28.57%、47.62%、23.81%。应用MaltronBioScan 916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测量MHD患者总体水占体重百分比(TBW%)。TFC偏高亚组TBW%高于正常人群(P<0.05),TFC正常亚组TBW%在正常范围内(P>0.05),TFC偏低亚组TBW%低于正常人群(P<0.05)。TFC变化量(△TFC=TFC透析后-TFC透析前)与超滤量(ultrafiltration,UF)呈负相关(r=-0.699,P<0.01),回归方程为UF=1.545-0.223×△TFC。结论应用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评估MHD患者的容量状态方法与全身生物电阻抗分析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能够在临床判断干体重达标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准确、客观地评估干体重,对干体重的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比较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7例,年龄(67±4)岁。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CPAP和BiPAP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PPV)各60min,使用胸腔阻抗法监测患者在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以及接受不同通气模式支持时血流动力学参数、通气参数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自主呼吸相比,患者在CPAP通气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略有下降,而在BiPAP通气时呈明显下降(P<0.05)。BiPAP通气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搏出量(SV)和每搏指数(SI)与CPAP时相近,但低于未进行NPPV时。NPPV支持后射血前时间(PEP)明显缩短,对左室射血时间(LVET)则影响不大。CPAP时的浅快呼吸指数(RR/VT)为81.2±4.7,显著高于BiPAP时的53.6±2.9(P<0.05)。所有患者在NPPV支持时的PaO2/FiO2较鼻导管吸氧时显著增高,PaCO2则有所降低。结论COPD呼吸衰竭患者接受NPPV支持尤其是BiPAP通气后,患者的VT显著增加,相应PaO2/FiO2也明显增高,而PaCO2呈逐步下降,患者RR/VT的降低则反映其呼吸肌做功的减少,氧耗量降低。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CI、SV等均较鼻导管吸氧时明显下降,但不同NPPV模式对上述参数的影响却无差异。CPAP与BiPAP通气时患者的PEP明显下降,说明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3.
14.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已被广泛用于检测或排除显著的冠心病,且CCTA已成为评价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最主要的无创检查方法;但常规CCTA图像仅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学的评估,其改善临床预后效果不明显。为了克服常规CCTA的缺点,冠状动脉功能学的CT无创评估技术逐渐成熟,以CCTA图像为基础的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研究已成为热点。现主要对局部流体力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进展的关系进行综述,并对CT心肌灌注及CT无创计算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进行阐述,为CT功能学无创评估方法对心肌缺血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预后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老年隐性心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中心力衰竭(心衰)的患病率也会升高。心血管病的科学、合理治疗来自正确的诊断,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更显意义重大,然而,传统的有创监测需在右侧心腔放置一个漂浮导管,病人痛苦;且伴有极高的风险性,如心律失常、感染、死亡等并发症,而且费用很高,使得临床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ICG)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1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老年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进行ICG、超声心动图、血浆B型利钠肽(BNP)检测,选出ICG中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指标,并与其他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率的比较.结果 ICG中的参数心肌收缩加速指数(ACI)、心肌收缩速度指数(VI)、胸腔液体量(TFC) 在慢性心力衰竭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05、0.021、0.029),ACI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11),TFC的诊断准确率低于BNP(P=0.030),ACI、VI与BNP相比无统计学差异,VI、TFC与超声心动图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CG中的参数ACI、VI、TFC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ACI能提高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igileo监测在老年机械通气休克患者容量复苏中的应用。方法将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休克患者30例分为常规组和Vigileo组各15例,常规组根据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CVP)指导容量复苏,Vigileo组根据每搏量变异度(SVV)指导容量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在复苏前后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Vigileo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Vigileo组复苏后SVV等指标较复苏前改善(P<0.05)。复苏后两组心率、MAP、氧合指数均较复苏前下降(P<0.05);复苏后Vigileo组氧合指数升高较常规组更明显(P<0.05)。Vigileo组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 Vigileo监测可以及时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更快、更有效地指导容量复苏,优于传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分为高血压Ⅰ组84例、高血压Ⅱ组100例和高血压Ⅲ组7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血压正常者58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EF,计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每搏量、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做功指数(LCWI)、无创LVEF等。结果对照组、高血压Ⅰ、Ⅱ、Ⅲ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和LVM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Ⅰ、Ⅱ、Ⅲ组每搏指数、每搏量、心脏指数、LVEF、LCWI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SVR、SVR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VR和SVRI与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LCWI、无创LVEF呈负相关(P<0.01),与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LVEDD、LVMI呈正相关(P<0.01)。SV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10~0.742),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较高(P=0.0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呈现"减排高阻"的现象,临床可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心脏结构的评估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临床评价.方法 以2005年5月-2008年7月在我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后7 d~14 d内成功完成PCI治疗的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应用美国Bioz 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选取 18种血流动力学参数:心率 (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输出量/心脏指数( CO/CI)、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SV/SI)、外周血管阻力/阻力指数(SVR/SVRI)、速度指数 (VI)、加速指数(ACI)、液体水平(TFC)、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LCW/LCWI)、预射血期( PEP)、左室射血时间(LVET)、收缩时间比率(STR),对治疗前后进行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结果 成功PCI使收缩时间比率、SVR/SVRI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速度指数、加速指数、左室功能/左室功能指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 择期PCI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功能,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可作为评价PCI疗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患者血脑利钠肽(BNP)水平与运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关系.方法 应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仪测定71例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指标,同时测定他们的BNP水平,并对BNP水平与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各项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NP水平与外周血管阻力(SVR)(R=0.710,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