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庆龙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6):F0003-F0003
目的:通过对CT扫描阴性进行头部MRI检查分析,评价MRI在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2009年1月20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CT扫描分析,并对CT并且有头痛、恶心等临床症状加重者40例,进行头部MRI检查分析。结果:40例头部MRI检查中有31例显示颅脑挫裂伤,阳性率77.5%。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头部MRI可作为头颅CT检查的补充,能够降低急性颅脑创伤的漏诊,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CT扫描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永勇  徐梯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5):1402-1403
目的探讨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诊断及CT扫描阴性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首次CT扫描阴性的原发性SAH患者的临床表现、颅脑CT及脑脊液检查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首次颅脑CT扫描均阴性,17例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和1例颅脑CT复查后证实为原发性SAH。结论CT扫描阴性的原因与受检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CT诊断技术及CT设备分辨率等因素有关。CT扫描阴性不能排除原发性SAH,应及时行腰椎穿刺检查或CT复查明确诊断,同时加强CT医技人员培训,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64排CT用于创伤性颅脑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100例作为主要的调查样本,在患者入院时均接受CT检查,对于检查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在1天之内完成CT复查;若其检查结果还是阴性的患者,则需要在第2-3天之内第三天接受CT检查。对100例患者的CT影像特点进行缜密分析,严格按照CT影像的实际特点完成轻、中、重三型划分,对不同损伤分型影响预后的情况进行针对分析。结果刚刚入院时候(30~180分钟)、1天之内、2~3天内患者的灵敏度分别为69.00%、73.00%、100.00%。轻型、中型以及重型颅脑损伤存在不同的预后效果,即损伤越严重就会有越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CT在诊断颅脑损伤优势的过程中可以取得非常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钟永海 《当代医学》2009,15(12):94-95
目的评价CT检查对癫痫诊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癫痫的168例患者行头颅CT平扫,部分做增强扫描。结果头颅CT阴性102例,阳性66例,阳性率393%,其中包括先天性颅脑发育12异常8例,脑寄生虫病2例,颅内肿瘤12例,颅骨骨瘤1例.脑血管病38例,脑萎缩57例,脑软化灶33例,颅内钙化灶5例。结论CT检查提高了癫痫病因的检出率,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老年人颅脑损伤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详细分析患者发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并对治疗后的转归进行随访.结果 72例患者中,GCS计分:3~8分32例,9~12分40例;首次CT明确诊断56例,16例CT检查阴性;手术治疗47例,非手术治疗25例;存活患者34例,死亡38例.随访3个月~5年:GOS Ⅰ级2例,GOS Ⅱ级1例,GOSⅢ级3例,GOS Ⅳ级12例,GOS Ⅴ级16例.结论 老年人颅脑损伤临床表现复杂多变,部分患者首次CT检查阴性,全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并妥善处理并发症,是提高老年人颅脑损伤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64排CT在创伤性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预后判断方面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如果结果为阴性,则在1d内复查CT,再次阴性者第2-3d内第三次检查,总结患者CT影像特点,根据CT影像特点计分并分为轻、中、重三型,分析不同损伤分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颅脑损伤CT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存在硬膜外和硬膜下出血、颅骨骨折、蛛网膜下腔出血等,轻、中、重三型的死亡、重残、中残人数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三次检查共有198例患者阳性,特异度均达100%,刚入院时灵敏度为69.5%(139/200),1d内73.9%(51/69),2-3d为100%(18/18)。结论 CT对诊断颅脑损伤优势明显,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CT结果与患者预后紧密相关,可指导临床治疗,因此颅脑损伤首选CT。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临床拟诊为SAH的患者进行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患者中CT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1例35枚(包括误诊1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8例(包括漏诊3例);DSA诊断脑血管动脉瘤33例37枚;脑动静脉畸形2例,MoyaMoya病1例,阴性6例。结论 CTA成像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可以作为临床筛查的首选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CT的临床应用和普及,其作用与价值已被人们所肯定[1],CT已成为颅脑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收集13例首次头颅CT假阴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原因作一分析,旨在提高对头颅CT假阴性的警惕性,提高颅脑损伤的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貌似精神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以及眼底视网膜下出血。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一些不典型的病例由于其主要症状被掩盖,容易误诊。本文报告7例以精神异常起病的SAH,以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1临床资料本组7例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30~67岁,平均47岁。既往无精神病史及家族遗传史。突发焦虑不安、兴奋躁动2例,少语、呆滞5例,伴头痛、头昏4例。查体:颈部抵抗3例,克氏征(+)2例。头颅CT检查:5例为阴性,2例为阳性。腰穿脑脊液:颅脑CT阴性5例,脑脊液三管试验为均匀血性,压力高。结果:7例患者经头颅CT及腰穿…  相似文献   

10.
<正> 脑电图(EEG)和颅脑CT扫描对癫痫患者来说均为必要的辅助检查。我们为209例隐原性癫痫病人同时作了EEG检查和颅脑CT扫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其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病例选择 选择南京脑科医院癫痫专科门诊经临床及(或)EEG确诊的神经系统检查阴性的病人,凡有条件行CT检查者均为本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35例轻型颅脑损伤病例的CT、MR的影像学表现,对于CT检查阴性的患者,MR检查能够发现更多的影像学信息.对于一些患者,特别是轻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不能忽视MR检查的重要性,必要时一定要做MR检查,避免误诊、漏诊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缪锦荣 《右江医学》2002,30(5):384-384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诊治创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1999年~ 2 0 0 1年 42例颅脑创伤病人伤后不同时期CT检查结果。结果 :颅脑创伤后 1~ 3h内 ,CT可对颅内损伤情况作初步判断。创伤后 6~ 12h内 ,CT发现颅内血肿 2 8例占 66.7% ,12~ 2 4h后发现 14例占 3 3 .3 %。结论 :颅脑创伤后短时间内CT检查阴性的病例 ,不能排除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可能 ,应在伤后 2 4h内多次检查 ,特别是伤后 12~ 2 4h检查 ,能发现某些漏诊病例  相似文献   

13.
血管神经性头痛为难治顽病。其病因及病理机制目前尚无充分阐述,近些年来有人认为与5 羟色胺代谢紊乱有关。中医学谓之为偏头痛,又名边头风、偏头风等。近年来,笔者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此病3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例,女2 9例;年龄2 6~6 4岁,平均4 3岁;病程3~2 8年,平均11年。实验室检查:血液流变学异常16例;脑血流图异常2 1例;脑血管造影畸形1例。本组患者均除外脑出血、颅脑肿瘤等疾病。颅脑CT、颈椎X线、脑脊液检查均正常。诊断依据:有反复发作头痛,女性在月经期多发,间歇期完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河南省信阳市八县两区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的CT表现分析及对其病因进行推测。方法对该市八县两区脑瘫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临床诊断明确的112例脑瘫患儿行CT颅脑检查,并结合临床和文献进行病因探讨。结果颅脑CT检查颅内有异常表现者61例,其中颅内软化灶32例,透明膈囊肿19例,脑白质发育不良16例,灰质异位症7例,2例合并脑穿通畸形,颅内钙化灶29例,巨脑回畸形4例,脑裂畸形3例,胼胝体脂肪瘤合并钙化2例。结论CT检查对脑瘫的病历诊断有极高的价值,胚胎期发育异常和新生儿窒息可能是该地区小儿脑瘫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鼻腔结构异常所致单纯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及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62例无鼻窦炎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高分辨率CT检查结合鼻内窥镜技术,对鼻腔结构的异常进行分析,明确病因后应用鼻内窥镜微创技术对鼻腔解剖异常的部位进行纠正。结果 62例中治愈46例、有效12例、无效4例。结论 CT结合鼻内镜技术可提高无鼻窦炎患者鼻源性头痛诊断水平,通过鼻内镜微创手术,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使单纯性鼻源性头痛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典型的继发性头痛患者的病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因头痛入院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继发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类头痛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中最终诊断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2例,脑梗死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病毒性脑膜炎1例,颅内肿瘤1例,低颅压头痛1例,青光眼1例.结论 对于不典型的继发性头痛要提高警惕,进行全面、细致的查体,严密的临床观察,选择合适的进一步的辅助检查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脑血管造影阴性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的病因。方法 分析脑血管造影阴性的SAH2 5例。绝大多数均经CT、DSA、MRI检查。结果  2 5例中 ,脊髓动静脉畸形 1例 ,血液病 1例 ,另 2例可能为破裂出血的隐匿型血管畸形或海绵状血管瘤。结论 初次血管造影阴性的SAH的处理及预后与CT上出血的特征有密切关系 ,对于环中脑池蛛网膜下腔出血 (PNSH)应避免重复造影 ,脑脊髓MRI检查对明确病因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非外伤性头痛患者的CT检查结果。方法选取820例非外伤性头痛患者,行CT检查,对CT结果进行分析,并把CT结果阳性患者分为观察组,CT结果阴性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男性患者的阳性率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恶心呕吐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发热患者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从头痛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考虑,正确使用CT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门诊头痛患者选择头颅CT检查的指征。方法:对门诊头痛780例患者头颅CT结果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80例中头颅CT异常61例,其中有神经系统异常体征47例(77.05%),CT发现脑膜瘤32例,胶质瘤7例,颅内转移瘤6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2例,听神经瘤3例,垂体腺瘤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4例,壳核小量出血2例,丘脑小量出血1例,脑室小量出血1例。头颅CT异常组与正常组相比,在神经系统异常体征、病程长短和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绝大多数头痛患者系非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引起,头颅CT检查并非必要,但神经系统检查有阳性体征,病程较短且头痛有持续性倾向时仍需作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文收集了我院近几年颅脑损伤2617例患者的脑电图(EEG)进行分析: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受检者,男1846例,女771例,共计2617例。年龄7日~76岁,平均46.68岁。其中男性组中1846例中酗酒后颅脑外伤53例。颅脑损伤患者均在伤后1天到18年不等行EEG检查。主要临床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昏睡或昏迷35例。有1012例病人行头颅CT扫描,213例硬膜下血肿或脑挫伤,1例示脑萎缩。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大部分患者都在意识清醒后行EEG检查,少数在酗酒后颅脑损伤昏睡或昏迷状时行EEG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