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选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双导丝法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这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行双导丝法52例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31例的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2例双导丝插管组成功45例,成功率86.5%;31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插管成功28例,成功率90.3%,两者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262,P >0.05)。双导丝组并发术后胰腺炎1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3.8%;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并发胰腺炎2例,出血3例,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19.4%;两组均无穿孔发生。双导丝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3.8% vs 19.4%,χ2=5.363,P <0.05)。结论 选择性胆总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双导丝法与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双导丝法并发症发生率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单人操作导丝乳头插管法与双人操作导丝乳头插管法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因胆胰疾病行ERCP治疗的4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乳头插管技术在ERCP中的插管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初步分析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插管总成功率为97.3%。其中,单人插管组成功率为97.5%,双人插管组成功率为97.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82)。术后发生胰腺炎22例(4.9%),高淀粉酶血症105例(23.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单人插管组和双人操作组插管时间为(7.15±0.48)和(10.70±0.71)min,ERCP完成时间为(19.24±1.26)和(23.11±1.64)min,住院时间中位数为9.0和11.0 d,单人插管组均短于双人插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两种乳头插管技术ERCP插管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单人插管技术因不需要助手密切配合,有利于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导丝进入胰管频率和乳头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导丝术与早期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为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于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4例困难性胆管插管患者,根据患者的插管方式,将以双导丝术插管的42例患者为A组,以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的23例患者为B组,以常规插管法的39例患者为C组。对比3组患者的插管成功率;分析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结果B组插管成功率最高,为95.7%,其次为A组的85.7%,C组仅为53.9%,A组和B组的插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C组(均P<0.05);A组和B组的插管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3%、26.1%、20.5%,A组最低,但三组两两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双导丝术与早期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均可显著提高ERCP困难性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5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在困难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4月-2016年4月胆总管结石患者困难性ERCP患者258例,其中行胰管导丝占据法128例,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130例,比较两种方法插管成功率、插管用时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成功率93.75%,预切开组插管成功率93.85%,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丝占据组插管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插管用时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2±0.69)vs(12.81±3.67)min,t=-2.27,P0.05]。258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25例,其中导丝占据组急性胰腺炎6例,无术后出血病例,胆道感染2例;预切开组急性胰腺炎8例,术后出血3例,胆道感染6例。导丝占据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5%vs 13.08%),χ2=3.27,P0.05],其中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导丝占据组对比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组(4.69%vs 6.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管导丝占据法与经胆胰管隔膜预切开法均可提高困难性ERCP插管的成功率,两组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胰管导丝占据法插管用时更短,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导丝占据法的简便性,安全性,且插入胰管的导丝并不增加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可认为该方法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导丝插管术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胆管插管困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ERCP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行双导丝法42例(双导丝组)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插管40例(预切开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导丝组42例成功34例,成功率80.95%;经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组40例成功36例,成功率90.00%。双导丝组出现术后胆管炎1例,无出血病例;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组出现术后轻型胰腺炎2例,出血2例。两组均无重症胰腺炎或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双导丝插管术及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应用于ERCP胆管插管困难时,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双导丝法并发症发生率略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1年2月该院343例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胰腺炎分为PEP组(n = 51)和非PEP组(n = 292)。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PE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 < 60岁、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结局、插管困难和导丝多次进胰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失败、插管困难及导丝多次进胰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胰腺炎病史、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行Oddi括约肌测压术、ERCP手术失败、插管困难及导丝多次进胰管是PEP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潘良 《大医生》2024,(1):81-83
目的 比较不同插管方法用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胆管插管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常州市金坛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ERCP困难胆管插管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导丝组和针状组,各25例。导丝组患者给予双导丝插管法进行插管,针状组患者给予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法进行插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插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状组患者首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导丝组,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经口进食时间均短于导丝组(均P<0.05)。插管后,两组患者HR、MAP水平均高于插管前,但针状组均低于导丝组(均P<0.05)。针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导丝组(P<0.05)。结论 针对ERCP困难胆管插管患者,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法的插管效果优于双导丝插管法,可提高插管成功率,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幅度较小,生命体征更稳定,还能减少插管后并发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导丝插管技术与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性胆管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05例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患者,其中45例采用双导丝技术,29例采用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31例采用经胰管预切开术。比较插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三种技术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成功插管时间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的术后轻型胰腺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导丝技术和经胰管预切开术。经胰管预切开术的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导丝技术和经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三组穿孔的发生率均为0。结论双导丝插管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作为优先选择的困难性胆管插管ERCP的辅助插管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塑料支架在恶性胆道梗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时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5月于该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81例。其中,25例置入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塑料支架(一体支架组),23例置入普通塑料支架(普通支架组),33例置入金属覆膜支架(金属支架组)。比较3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支架通畅时间、反流发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单次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 3组患者置入支架前肝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一体支架组和金属支架组较普通支架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指标下降趋势更为明显,且一体支架组DBIL指标下降程度较金属支架组明显(P < 0.05)。金属支架组支架通畅时间最长,为(184.70±16.40)d,一体支架组次之,为(118.64±16.00)d,普通支架组通畅时间最短,为(96.43±15.85)d,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一体支架组反流发生率最低,金属支架组其次,普通支架组反流发生率最高,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患者胰腺炎发生率和单次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金属支架组住院费用较一体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高,3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相比金属覆膜支架和普通塑料支架,一体式可回收胆管内塑料支架置入术后,肝功能恢复较好,支架通畅时间相对较长,反流发生率较低,住院费用少,且安全有效,是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术及双导丝术在困难性插管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ERCP插管时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158例,根据插管方法分为经胰管胆胰管隔膜切开法(A组)、双导丝法(B组)和单导丝法(C组)3组。比较三种方法插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58例A组患者插管成功54例,成功率93.1%,56例B组患者插管成功50例,成功率89.3%,44例C组患者插管成功26例,成功率59.1%,A和B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与C组,B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胰腺炎4例,出血6例,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20.7%;B组并发术后胰腺炎5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16.1%;C组并发胰腺炎7例,出血2例,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29.5%,3组均无穿孔发生。B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A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A与C组,B与C组并发症发生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而导丝进入胰管时,继续常规单导丝插管成功率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胰管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与双导丝法均可有效提高插管成功率,且并发症发生率均相对较低,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困难胆管插管病例中置入3 cm长5Fr胰管支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科住院需行ERCP治疗的困难胆管插管1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预防性放置短5Fr胰管支架,将其随机分为胰管支架组66例和对照组65例。比较两组术后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术后腹痛情况、高淀粉酶血症、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率。结果在胰管支架组中首次ERCP胆管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腹痛评分较对照组低;术后3 h和术后24 h血淀粉酶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采用3 cm长5Fr胰管支架置管成功率高,自发脱落率很高、并发症少,减少再次行内镜取出支架的概率。结论短5Fr胰管支架留置在内镜困难胆管插管中的运用是安全、有效的,既能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减轻患者术后腹痛程度,又能有效地降低PEP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胰管支架在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胆总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2019年6月-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展开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均采用ERCP治疗,观察组术中留置胰管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炎症指标、血淀粉酶值、术后高淀粉酶血症、术后胰腺炎(PEP)、术后腹痛、住院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7 d,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红素(TBIL)、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降低,术后3和24 h血淀粉酶值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重症PEP和腹痛发生率降低,腹痛评分降低,术后恢复进食时间、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术中留置胰管支架,能够改善患者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腹痛、高淀粉酶血症、PEP和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辅助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合并憩室内乳头的困难胆管插管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10月因各种胆道疾病在该院行ERCP的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困难胆管合并憩室内乳头初始行常规插管失败的127例患者,使用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辅助技术再次行胆管插管,观察患者胆管插管成功率、辅助后插管成功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困难插管患者127例(14.61%,127/869)。其中,14例合并有憩室内乳头的困难插管患者,经常规插管方法无法进入胆管,采用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的辅助技术再次进行胆管插管后,13例(92.86%)患者插管成功,插管时间(6.23±2.87)min,1例尝试数次仍未能进入胆管。术后2例发生高淀粉酶血症,1例发生轻度胰腺炎,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可拆卸钛夹联合橡皮圈的辅助技术用于合并有憩室内乳头的困难胆管插管患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辅助胆管插管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困难插管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在ERCP诊疗过程中,对困难插管的23例病例采用圈套器辅助预切开技术进行胆管插管。观察插管时间、插管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22例插管成功。术中出血1例,观察后自行停止,无胰腺炎和穿孔发生,无操作相关死亡病例。结论 圈套器辅助预切开能充分暴露胆总管,层次更加清楚,操作方法简单,可以作为解决困难插管的一个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Introduction: We developed a new offset-tip papillotome to facilitate biliary cannulation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intended contrast injection into the pancreatic duct during ERCP. The aim of the present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utility of the novel offset-tip papillotome in achievement of biliary cannulation, and prevention of unintended contrast injection into the pancreatic duct during ERCP, compared with a standard straight-tip catheter. Material and methods: Patients with native papilla who required biliary ERCP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Biliary ERCPs were performed by two experienced endoscopists using either the offset-tip papillotome or a standard catheter. Patients in whom ERCP involved fellows in training were excluded. Results: Eighty-five patients were included and divided into two cohorts: The offset-tip papillotome (OT; n = 40) and the standard straight-tip cohort (ST; n = 45). Biliary cannulation success rates in OT and ST cohort were 92.5% and 88.9%, respectively. The frequency of unintended contrast injection into the pancreatic duct and time to biliary cannulation of the OT cohort during biliary cannu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of the ST cohort (0.56 vs. 1.65 times and 103.3 vs. 287.9 seconds). Conclusion: The novel offset-tip papillotome coul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unintended contrast injection into the pancreatic duct and the time to biliary cannul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管塑料支架和/或鼻胆管引流在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DSBC)时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ERCP术中DSBC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胰管塑料支架组、鼻胆管引流组、胰管塑料支架+鼻胆管引流组,观察其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分析3组间的差异。结果接受ERCP的57例患者中,胰管塑料支架组13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15.4%),高淀粉酶血症1例(7.7%),术后胰腺炎2例(15.4%),发热1例(7.7%),出血1例(7.7%);鼻胆管引流组20例患者,手术成功20例(100.0%),无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胰腺炎,无出血及发热等并发症的发生;胰管塑料支架+鼻胆管引流组24例患者1次ERCP手术成功19例(79.2%),2次ERCP成功5例(20.8%),4例出现高淀粉酶血症(16.7%),2例出现出血(8.3%),无发热及术后胰腺炎。3组间比较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和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RCP术中DSBC的患者可通过放置胰管支架和/或鼻胆管引流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针形刀预切开术在老年胆管远端恶性狭窄患者中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支架置入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1年1月47例明确诊断为胆管远端恶性狭窄且常规插管失败而行针形刀预切开术的老年患者(年龄>70岁).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71~93岁,平均81.04岁;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