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机制、诊断和治疗.分析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所致PGS与多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所行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0例患者和行胰腺癌冷冻术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在B组患者(胰腺癌冷冻术组)中有31例(67%,31/46)患者出现了PGS,其中有29例肿瘤位于胰头和钩突部,2例肿瘤位于位于体尾部.在A组中(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组)有10例(4.8%,10/210)患者出现了PGS.B组的胃瘫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X=145,P<0.001).A组PGS患者有9例采用非手术治疗(饮食调节、药物、胃液引流等)而痊愈,1例患者再次手术,但症状无明显好转.然而,所有的B组PGS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痊愈.胰腺癌冷冻所致PGS同冷冻术、胰腺肿瘤的位置有密切的相关性,但同年龄、性别、低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术前胃输出道梗阻,以及胃、胆道所行的手术方式和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致PGS同胃手术后所致PGS的机制相似.胰腺癌冷冻术后PGS可能与冷冻引起Cajal细胞的损害有部分关系.另外,还可能与胰腺十二指肠区域的冷冻,各种因素引起胃窦幽门部和十二指肠部的缺血、神经损害有一定关系,或与这些因素引起血中胃动素浓度降低有关.结论:胰腺癌冷冻可引起胃瘫,胰腺癌冷冻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PGS由多种原因引起,其确切机制不清.这二者引起PGS的机制(致少部分)不同.上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对PGS患者有效,手术应视为胰腺癌冷冻术后PGS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患者发生胃瘫综合征(PGS)的高危因素,以便更好地加强防护。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8月医院收治的108例高龄胃十二指肠手术患者,根据是否发生PGS,将48例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PGS的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精神状况、术前访视、术前营养状况、胃肠吻合方式、手术时间、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肠外营养时间,分析影响PG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精神状况、术前访视、术前营养不良、手术时间、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术后肠外营养时间是影响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肠内营养开始时间为影响胃十二指肠术后发生PG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胃十二指肠术后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术后高血糖、术后腹腔并发症及肠内营养开始时间长是导致术后发生PGS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术后胃轻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肠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亦称功能性排空障碍。PGS是腹部手术尤其是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4.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由于胃动力因素、精神因素等综合影响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2003~2010年,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共收治41例PGS患者,常规行胃镜联合综合性非手术方法治疗PGS,不仅能明确诊断且能加速非手术方法的治愈时间,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瘫综合征(PGS)是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其发生率在0.4%~5%,  相似文献   

6.
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治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术后胃瘫综合征 (pl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指包括胃术后胃瘫在内的腹部手术后并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 ,其特点是在腹部手术后出现的非机械性梗阻所引起的胃排空障碍 ,属功能性疾患。近年来 ,随着基层医院腹部手术的广泛开展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 ,其发生率有所上升。作者自 1 991年来共收治 9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6例 ,女 3例 ,年龄最小 30岁 ,最大 78岁 ,平均 56.7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后 2例 ,十二指肠溃疡行胃大部切除、Billroth- 式 1例 ;胃癌行胃大部切除 Billroth…  相似文献   

7.
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的胃排空延迟,它是因为腹部手术后消化道解剖关系发生改变、神经支配受到阻断造成的以非机械性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主要特征是胃排空速度延缓.我科于2012年7月收治了1例肠癌综合治疗后并发胃瘫的患者,本文将护理体会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腹部非胃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oparesis syndrome,PGS)也称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混乱导致胃排空延迟,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疾病,多发生于胃手术后,发生于腹部非胃手术较少见。目前认为腹部非胃手术后PGS的发生与多因素及多系统参与胃肠动力的调节和反馈有关,主要因素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手术创伤大小、严重营养不良、血糖异常、饮食改变等。  相似文献   

9.
胃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残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恢复期,即按常规解除胃肠减压进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由于PGS经保守治疗后可治愈,若误遭二次手术则可导致病情加重,使恢复更趋缓慢.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避免PGS患者盲目再手术具有重要意义.本院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保守治疗PGS 1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征象,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部手术后的少见并发症,易被误诊为炎性或机械性梗阻而长时间观察或盲目再次手术给患者造成更大的痛苦。作者对2000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25例PGS患者的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发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9月-2006年8月815例上腹部外伤手术后出现PGS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PGS发生率0.74%,一般发生于术名6-0d,均经非手术治愈,15d恢复1例,16d恢复2例,18d恢复1例,24d恢复1例,27d恢复1例。结论 PGS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诱发,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采用非手术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等,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灌肠剂对腹部手术后患者排气排便的效果。方法将80例腹部手术后出现腹胀未排气排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用甘油灌肠剂1只(110mL)挤入直肠,对照组用开塞露2只(40mL)挤入肛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或排便时间明显提前,拔除胃管时间较短,腹胀改善情况较好,腹胀的严重程度较轻(均P<0.05)。结论甘油灌肠剂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肛门排气排便,减轻腹胀,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肠梗阻等并发症效果优于开塞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腹式呼吸配合穴位(包括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内关穴)按摩,减轻患者术后腹胀。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内腹胀程度及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 d内腹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腹式呼吸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腹胀,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制中药敷包与隔姜灸、口香糖咀嚼在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腹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妇产科手术术后腹胀患者80例,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遵照其意愿将其分为A组38例和B组42例,术后1 d,A组给予自制中药敷包,B组予以隔姜灸联合咀嚼口香糖,比较两组患者腹胀相关指标及术后1,2 d疼痛程度。结果A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缓解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B组(P<0.05);A组术后第1天、第2天疼痛程度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妇产科术后腹胀患者自制中药敷包在预防及缓解术后腹胀、腹痛程度方面优于隔姜灸与口香糖咀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四磨汤口服液对妇科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功能影响。方法将61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术后均按妇科腹部手术治疗后进行护理,治疗组加服四磨汤口服液20 mL/次,每隔8h 1次;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各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腹胀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腹胀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可以促进妇科腹部手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有效预防腹胀的发生,方法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马袁玲 《全科护理》2013,11(17):1541-1542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腹部术后腹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艾灸治疗,对照组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总有效率(94%)高于对照组(8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腹部术后腹胀临床疗效确切,效果优于新斯的明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 Cor)水平变化,探讨其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关系.[方法]选择年龄≥60岁、全麻下择期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于麻醉诱导前5 min(T0)、手术开始后30 min(T1)、手术结束时(T2)、术后24 h(T3) 、术后48 h(T4)测定血浆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6805电针仪对腹部手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180例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治疗组64例采用采用6805电针仪对三阴交、中极穴、膀胱俞进行脉冲电刺激,对照组157例采用艾灸法;对照组259例采用热敷法;比较3组腹部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30min内和40min内自行排尿率分别为56.25%和35.94%,对照组1为22.81%和15.79%,对照组2为23.73%和13.56%,3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6805电针仪穴位脉冲电刺激能有效防治腹部术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床上布带圈操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布带圈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腹内压、腹胀的例数及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平均进食量多于对照组.结论早期床上布带圈操训练可以有效促进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