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水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情况,探讨防治职业病危害对策和依据。方法 对水泥生产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做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以接尘工人为调查组,非接尘工作的管理人员为对照组进行健康检查。结果 水泥生产场所的粉尘浓度高(108.5mg/m^2),工人接尘作业时间长(360min占8h劳动日的75%),接尘作业时间肺总通气量大[5904L/(d.人)],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Ⅲ级);接尘作业工人慢性上呼吸道炎患病率高,较对照组有显著性意义,尘肺患病率高达3.29%,尘肺种类既有矽肺也有水泥尘肺。结论 水泥生产作业的粉尘危害严重,呈现粉尘浓度高,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级别高,尘肺患病率高的“三高”趋势。提示降低生产场所粉尘浓度,减少工人的接尘作业时间,降低劳动强度,是预防水泥生产性粉尘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某燃煤电厂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危害作业分级,为判定该建设项目粉尘危害严重程度和企业粉尘防治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生产性粉尘接触岗位,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标准对工作场所生产性粉尘进行作业分级。结果除灰渣系统巡检岗位粉尘作业结果为Ⅰ级,燃运系统巡检岗位、脱硫系统巡检岗位和电焊作业岗位的粉尘作业分级为0级。结论企业应对灰库、气化风机、干式碎渣机的防护设施进行检修,改善除灰渣系统作业环境,加强粉尘治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煤矿井下采掘作业人员工作面生产性粉尘危害管理,加强煤矿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的防护措施,生产性粉尘会得到有效控制。方法通过仪器对井下各工作面进行测试,计算其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结果井下生产性粉尘合格率为55.6%,有毒物质合格率为100%,局部振动合格率为40%。结论科学管理、加强防护井下作业场所的有毒有害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铁路工程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的分级,及应用指数法与查表法的对照研究结果。64个粉尘作业岗位按照GB5877-86分级标准分级,基本上能正确反映其危害程度总的趋势及其差异;指数法与查表法分级结果有一定差异,其符合率为92.19%。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对长特公司三个炼钢车间94个粉尘作业岗位进行了分级调查。结果表明,特钢炼钢作业粉尘危害程度较严重。岗位粉尘平均浓度为34.4mg/m~3,超标倍数为9.2倍。危害程度为0级的岗位仅占10.6%,危害程度严重的Ⅲ、Ⅳ级岗位占28.8%。通过对炼钢车间主要产尘作业的分析,对防治粉尘危害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了建议。并讨论了分级工作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某光电仪器厂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 ,为作业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我们对该厂工具车间的工具磨 ,铸造车间的混合铸铝 ,光学分厂镜片的手工粗磨、机器磨 ,表面处理车间的石英喷砂 ,精密铸造车间的涂料制壳、清砂、切割计五个车间 (分厂 )的 8个粉尘作业岗位工种进行了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 ,并提出了整改建议。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每个接尘工种随机选择 2~ 5名工人。1.2 方法测定各作业点的粉尘浓度和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 (SiO2 )含量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 817 86) [1] 规定的方法进行粉尘危害程度分级。接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生产性粉尘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 ,为企业完善防尘设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天津市河北区 2 8个生产企业在 2 0 0 0~ 2 0 0 2年间作业场所生产性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进行了汇总分析。结果 粉尘检测点合格率 2 0 0 0~ 2 0 0 2年分别为86 14 %、88 66%、96 86% ,呈逐年升高趋势 ,有防护设备的作业场所粉尘检测合格率高于无防护设备或防护设备不健全的作业场所 ;不同种类粉尘检测合格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企业有完善防尘设施 ,并能科学、正确安装 ,正常有效运转 ,方能达到防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标准。改善工人劳动条件和加强劳动保护工作,1987年对宜昌县水泥厂主要粉尘作业工种的生产环境及其粉尘对工人的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测定分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火力发电厂粉尘危害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有的工业企业对作业环境生产性粉尘对工人的危害重视不足,尘肺病的发病人数有所增加。为了解火力发电厂生产场所粉尘的危害状况,对本市三家大、中、小型火电厂生产场所粉尘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10.
生产性粉尘是污染作业环境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我国多年来虽在防尘工作上取得很大成就,但防制粉尘危害仍是当前劳动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为了解我区工厂中的粉尘浓度,加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现将1994~1996年的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尘肺防制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十分普遍,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全世界大约近亿劳动者受到粉尘危害的影响.我国接触粉尘作业的人数众多,2000年全国登记接尘人员超过2000万,此外,还有大量未登记却接触粉尘的私有企业人员或国有企业的农民合同工、轮换工.接触生产性粉尘引起的尘肺病是我国职业性疾患中发病最严重的职业病,据卫生部不完全统计,截至2005年尘肺病累计发病60余万例;死亡超过14万例,病死率24%;尘肺现患46万多例;近15年平均每年新发尘肺病近万例,尘肺病占职业病报告例数的71%.  相似文献   

12.
国家劳动部门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对尘毒作业进行分级管理。那末,对尘毒作业如何进行分级呢?国家已经制订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和《有毒作业分级》两种标准,为尘毒作业实行分级管理奠定了技术基础。实际工作中尚待完善。一、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国家标准《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是采用分段法进行分级的,即是将作业过程中劳动条件的因素划分为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复烤厂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 对云南省某复烤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样检测及分析,并对作业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粉尘、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生产性粉尘作业岗位粉尘超标率为37.2%,烟草总尘浓度在0.2~ 28.8 mg/m3之间,粉尘作业危害岗位占40.3%;噪声作业岗位噪声超标率为33.7%,噪声强度在62.5 ~96.7 dB(A)之间,噪声作业危害岗位占34.3%,噪声作业工人听力异常率为19.5%,打叶工序、复烤工序、出尘房岗位噪声强度较高,听力损害发生率高,听力损害发生率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高,各工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烟草粉尘浓度高的作业工人肺部病变增多.结论 生产性粉尘和生产性噪声为该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职工健康造成一定的损害;应改善作业环境,完善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为搞清某工业氧化钼厂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给作业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我们对该厂的加料、加煤、炉前操作、出料、成品包装、球磨、焙烧共计七个点的粉尘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817-86)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规定的方法进行。1.1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采用焦磷酸法。1.2 作业点粉尘浓度测定采用滤膜质量法。取1~7月份7次粉尘监测均值。1.3 接尘时间计算每个接尘工种随机选择2~4名工人记录每天实际接尘时间,连续记录2天,取平均值。1…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八年,市冶金系统在企业中进行生产性粉尘(以下简称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普查,旨在为企业今后定期检测、分析提供重要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简称国标)《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与《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5748—85,以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工人接尘时间肺总通气量以及粉尘浓度超标倍数三项指标,将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表划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422个厂企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全面掌握广州地区各行业企业生产性粉尘的种类及其作业岗位的危害程度。方法 于1998~1999年分别对广州地区9大行业,2240个作业岗,10种生产性粉尘进行危害程度分级。结果 总体生产性粉尘超标率17.10%,但危害较高的生产性矽尘超标率为74.36%,生产性石棉尘超标率为50%。危害程度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建材、化工、橡胶和造船业。结论 广州市厂企生产性粉尘危害程度不容忽视,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及企业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青海省格尔木市某焦化厂焦化装置运行过程中产生生产性粉尘的环节,评价所采取的防尘措施效果,分析焦化装置运行过程中生产性粉尘风险程度。方法2021年6月对青海省格尔木市某焦化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对生产性粉尘进行现场采样与实验室检测,分析各岗位接触生产性粉尘的危害程度。结果格尔木市某焦化装置在备煤、炼焦、熄焦、焦线环节可产生煤尘和焦炭粉尘,经分析其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小于10%,配煤岗接触煤尘浓度为5.216 mg/m3,粉碎混合岗接触煤尘浓度为11.252 mg/m3,除尘工、切焦机工和放焦工短时间接触粉尘浓度均超过5倍的长时间允许接触浓度(>40 mg/m3),上述岗位接触生产性粉尘均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接尘岗位粉尘接触水平在Ⅱ~Ⅳ级,粉尘作业分级在0~Ⅱ级。结论青海省格尔木市某焦化炼焦企业作业环境较为恶劣,且有些生产环节员工直接暴露于生产性粉尘,应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炼焦设备的维护保养,加强员工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采样规范对南海区陶瓷生产加工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南海区内92家陶瓷生产加工企业粉尘浓度超标率为89.13%,粉尘浓度为0.44~36.00mg/m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2.2%~79.8%。结论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不容乐观,粉尘危害的治理刻不容缓,作业工人的健康防护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张春华  徐诚杰  赵过细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30-1430
生产性粉尘是生产活动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尘肺病。因此,做好接尘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对福山区2004~2005年职业健康检查中的628名从事粉尘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和同期作业环境的监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2005年对福山区628名接尘工龄1 a以上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年龄为22~57岁,平均34.5岁,工龄为1~29 a,平均为11.7 a。1.2方法1.2.1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测定采用同期粉尘作业场所的监测资料,采样及监测按照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  相似文献   

20.
乡镇企业几类粉尘作业工厂的劳动卫生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泰瑶  邵强 《卫生研究》1995,24(2):120-126
调查表明,乡镇企业接触粉尘作业人数甚多,车间工作地点空气中粉尘浓度甚高,平均超标2~50倍,粉尘合格率极低,且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均大于10%,最高达90%。粉尘分散度≤5μm的范围为57%~91%。尘肺患病率高,尤其是工龄短发病的比例极高,说明职业危害十分严重。降低乡镇企业粉尘作业工厂的粉尘浓度,强化对策研究,优化防护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