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安徽省2005年药物滥用监测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安徽地区2005年药物滥用流行情况,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年安徽地区监测到的1142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徽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与2004年监测的数据相比,还呈现以下流行特征:(1)20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持续不降;(2)女性吸毒人数比例有所增加;(3)滥用药物种类多;(4)吸毒引发的犯罪比例高;(5)吸毒者中合并性传播疾病的比例有所增高。结论:药物滥用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提高戒毒质量,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药物滥用流行病学情况 ,为药物滥用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2年 -2000年上海地区收治的23730例自愿和强制戒毒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上海地区吸毒群体除具有青年男性、未婚、初中文化程度、无业闲散人员占多数等特征外 ,近年来呈现以下流行特征 :(1)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2)18a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数上升速度明显 ;(3)女性吸毒人数急剧增加 ;(4)多药滥用严重 ,毒品种类呈多样化 ;(5)吸毒引发的犯罪呈上升趋势 ;(6)吸毒者中合并躯体疾病比例逐年增高。结论·· :上海地区药物滥用趋势严重 ,给社会、家庭、个人造成很大危害。加强毒品危害和知识的宣传教育 ,特别是对青少年和高危人群的教育刻不容缓 ,提高戒毒质量 ,降低毒品危害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3.
"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是联合国"降低毒品非法需求"禁毒战略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对于掌握药物滥用(吸毒)的现状、特征和分布具有重要作用,是禁毒工作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是禁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截至2004年,我国累计登记在册吸毒人员总数为114万,但实际吸毒人数并不清楚.为此,国家禁毒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药物滥用流行病学调查,对吸食各类毒品人数进行调查和评估,力争比较全面地掌握国内毒品滥用情况.该项工作列入了<国家禁毒委员会2004-2008年禁毒工作规划>.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了解深圳市青年吸毒人群合成毒品滥用的流行特征及趋势,为更好地开展青少年禁毒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16~2018年深圳市青年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滥用行为方式和特征以及监测情况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年合成毒品滥用以男性(89.64%)、未婚(88.69%)、初中学历(74.41%)和无业人员(50.06%)为主要滥用人群。主要滥用药物为甲基苯丙胺/冰毒,占83.60%。合成毒品主要获得途径来自同伴(62.39%),主要滥用方式是烟枪吸(溜冰)和烫吸(踏食),占比为87.71%。滥用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欣快刺激、满足好奇,主要滥用场所为朋友处、暂住地/租住屋、夜总会/KTV歌厅等。结论:应在青年人群中加大合成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的宣教力度,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主要滥用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也应扩大监测范围,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省吸毒人员滥用合成毒品的情况及变化趋势,为禁毒工作提供方向性参考。方法:调查对象为獉獉獉獉2010-2014年度药物滥用监测机构收治/收戒的药物滥用者,回顾性地收集并分析调查对象所填写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近五年合成毒品滥用形势、特征等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近五年来,滥用合成毒品群体的平均年龄獉獉均比当年的药物滥用总群体小约3-4岁,滥用人员以男性为主,但滥用合成毒品的人群中女性所占的构成比高于总人群中女性的构成比,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但合成毒品滥用群体高中以上者高于药物滥用的总群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2011年外,近五年来曾滥用合成毒品的人数逐年成倍上升。其中,"冰毒"的滥用频率最高,其次为"K粉",而"麻谷丸"和"摇头丸"保持较低的频率。调查对象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历年构成比均在70%左右。结论:广东省合成毒品滥用形势严峻,呈迅速上升趋势,且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严重。其中,"冰獉獉毒"是滥用频率最高的合成毒品。合成毒品的滥用人群具有年轻化、以男性为主的特点,但女性滥用的构成比较我省女性总体药物滥用情况严峻。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其行为特征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地区静脉吸毒人群药物滥用及行为特征情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戒毒干预措施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提供数据.方法:以社区为基础招募了379名静脉吸毒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药物滥用的种类、吸毒方式和频率,口吸和静脉吸毒时间,共用注射器具情况等.结果:静脉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为11.3%(43/379).379名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247人(65.2%)单独使用过海洛因,297人(78.4%)混合注射过海洛因与安定,滥用过的其他药物有安定(8.2%)和鸦片(1.3%).300人(79.2%)每天静脉注射吸毒一次及以上;曾经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的为247人(65.2%),87人(35.2%)首次静脉注射吸毒即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具;初次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2.37岁和25.35岁,口吸吸毒和静脉注射吸毒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41年和3.42年.结论:加强青少年、吸毒人员关于毒品危害和拒绝毒品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及开展美沙酮或丁丙诺啡口服治疗海洛因依赖者,降低静脉注射吸毒行为,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江西省收治或收戒人员药物滥用发生的情况和危害,为相关政府部门制订更好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全省戒毒机构2005年收治或收戒的所有戒毒人员进行滥用毒品情况调查。结果:药物滥用者中男性占79.81%,男女比例为3.97∶1(或1∶0.25);平均年龄31±5.72岁,主要集中在26~45岁,占96.42%。药物滥用者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者占82.80%、未婚者比例达到59.10%,无业者的人数占总调查人口67.55%,主要滥用的药物为海洛因,占98.93%。多用注射方式滥用(占80.90%,其中40.17%有共用注射器史)。结论:①药物滥用者以未婚男青壮年、低学历、无业人员居多;②主要滥用的药物为海洛因,复吸率高,戒断困难;③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等行为促使性病、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云南丽江地区药物滥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丽江地区药物滥用特点及一般情况。方法·· :采用自拟的《药物滥用情况调查表》,对丽江地区强制戒毒所收治的50例戒毒者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吸毒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成瘾药物的种类、用量,初始吸毒的时间、用量,吸毒方式,初始药物滥用原因,复吸原因等。结果··:50例被调查者全部为海洛因滥用者,其中男性4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26.6a±s5.4a ;民族 :汉族10例,纳西族28例,彝族5例,其它少数民族3例 ,其余不详 ;多数吸毒者 (82 % )初始吸毒时间在1996年3月 -2000年5月 ;滥用的其它成瘾药物有:哌替啶(6.1 %)、美沙酮(4.1 %)、二氢埃托啡(2.0%)、地西泮(2.0 %)、三唑仑(2.0 %)等 ;初始吸毒方式主要是烫吸(占68.8 %),后来多转为注射(67.3%) ;有26.5%的人在吸毒前不知道吸毒违法,30%的人不知道毒品对身体的危害,60 %的人不知道吸毒会传染艾滋病;在复吸原因调查中,以“回到以前的毒友中,受到影响”最高(占92.0 %),87.5 %的人“认为戒不掉毒或把握不住自己”的最主要原因是环境因素。结论··:此调查反映了丽江地区药物滥用的一般情况。鉴于该地区日益严重的药物滥用问题 ,建议政府部门从打击毒品犯罪和预防药物滥用两方面加大禁毒力度 ,遏制药物滥用蔓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2016年河南省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合成毒品滥用以青少年、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主要滥用人群。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滥用方式是烫吸,主要滥用场所为无固定地点,毒品主要来源是同伴提供。结论:滥用合成毒品的青少年及女性群体的增长情况不容忽视,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加大合成毒品的知识和危害的宣教力度,加大对毒品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主要滥用场所的监督和检查,也应扩大监测范围,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进一步认识与研究静脉注射毒品与艾滋病迅速传播的关系,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我所1996年7月―2005年3月收戒的795例药物滥用者进行HIV血清抗体检测,并采用《药物滥用监测登记表》及自行设计的《艾滋病、性病知识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HIV血清学检测抗体阳性反应26例,全部为静脉注射毒品(IDU)滥用者,并有经常共用注射器具史,所有病例对引发艾滋病传播的途径缺乏认识。结论:IDU已成为我国吸毒人群中HIV传播的主要途径。各家戒毒机构在今后的戒毒工作中对在所吸毒人员开展降低危害教育已经刻不容缓,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吸毒人员特别是IDU吸毒者的常规HIV抗体检测,以监控HIV流行趋势变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的现状和薄弱环节,完善监测工作机制,为建设成有组织、合理布局的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公安机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库的数据和历年药物滥用监测的数据进行比较,对省级药物滥用监测中心发放问卷进行面上调查。结果:(1)近年来药物滥用监测的数据量是公安机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数据量的8.O%到17.7%,药物滥用监测数据中每年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滥用的比例大于公安机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数据库中阿片类滥用的比例(如2011年相差15.O%),新型合成毒品滥用的比例小于公安机关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库的比例(如2011年相差13.O%)。(2)药物滥用监测报表单位的覆盖范围差异比较大,其中公安和司法部门的强制隔离戒毒所的覆盖程度较好,分别为96.3%和92.5%;社区戒毒和拘留所的覆盖程度最小,分别为0和2.7%。(3)部分省市的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组织不够完善,日常的填表工作不够规范。例如,各省份监测中心的每月收集的报表量有较大差异,在某些月份出现一定的集中报告的情况。结论:监测工作在拘留所等报表单位上是薄弱环节,因而难以覆盖新型毒品滥用人群,导致监测的数据与公安机关的数据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监测系统存在政策、制度、经费和人力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监测工作中重点加强公安机关拘留所的监测点的建设,以增加新型合成毒品滥用人员的报表数量;争取法律和政策的支持,加大经费的投入,增加鼓励机制。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增加编制,定期对监测基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药物滥用者特征,发现其流行规律,指导药物滥用二级预防工作开展。方法:通过分层分类抽样法对1136名药物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我国药物滥用者人口学特征基本稳定;(2)各类毒品快速流行前存在"10年潜伏期"现象;(3)药物滥用在册人数继续增加,尤以合成类毒品滥用者为突出;(4)药物滥用者在暴露前平均有6.10 a±6.27 a的隐性阶段;(5)大麻滥用流行势头初见端倪。结论:高度重视和加大投入,开展以医疗机构为基础的药物滥用二级预防策略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监测数据的回顾性分析,预测药物滥用流行趋势,为预防药物滥用和禁毒工作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对比分析法,对安徽省2017—2021年收集的1382例新发生药物滥用者有效《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利用EXCEL和监测系统数据分析等功能,对药物滥用者人口学特征和滥用行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人群以男性、未婚、无业、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为主;(2)主要滥用物质为冰毒,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滥用呈增长趋势;(3)滥用药品多数来源于同伴,便利店/小卖部、医院/个体诊所等来源呈增长趋势;(4)滥用方式以烟枪吸、烫吸为主,香烟吸、溶入饮料等方式呈现增长趋势;(5)滥用原因主要以满足好奇心、家人或同伴影响/教唆及吸毒环境影响为主;(6)滥用场所以暂住地/租住屋、宾馆、居家住所等为主,滥用地点多而杂。结论 近五年来,安徽省新发生药物滥用者趋向低龄化且初次滥用年龄偏低,滥用新型毒品和医疗用药品增加,建议加强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和特殊药品监管,加大青少年教育力度,有效遏制药物滥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我国毒品滥用现状,受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委托,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应用Delphi方法,于2013年3、4季度组织在禁吸戒毒一线工作的专家和毒品滥用的知情人对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七大行政区的14个城市进行了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毒品和以冰毒、摇头丸、"K粉"(氯胺酮)为代表的合成毒品药物滥用现状与吸毒人群规模的调查评估。此次调查评估采取现场问卷调查方式,分专家组和知情人组(即吸毒人员组)两种形式进行三轮调查。结果:对14个城市专家调查结果显示,以海洛因为代表的阿片类毒品滥用呈不同程度遏制态势,除部分城市外,近年新发生的阿片类毒品滥用人数在所调查的多数地区"无明显增加"或"有所下降",评估14个城市滥用阿片类毒品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集中于1.4倍与2.8倍之间,中位数为2.0倍。对14个城市专家调查结果显示,以"冰毒"、"摇头丸"和"K粉"为代表的合成毒品滥用呈快速流行蔓延之势,近年来合成毒品滥用问题在所有调查城市均为"严重"或"非常严重",新发生合成毒品滥用人数"迅速增加"或"缓慢增加",评估14个城市滥用合成毒品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集中于2.3倍与6.5倍之间,中位数为4.1倍。结论:(1)14个城市近年新发生阿片类毒品吸毒人员"无明显增加"或"有所下降",阿片类毒品滥用在所调查地区呈不同程度遏制,评估阿片类毒品吸毒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关系为2.0倍(专家评估)。(2)14个城市近年新发生合成毒品滥用人数"迅速增加"或"缓慢增加",合成毒品滥用在所调查地区呈快速流行之势,评估合成毒品吸毒人数与登记在册人数的倍数关系为4.1倍(专家评估)。合成毒品滥用流行处于加速蔓延期。  相似文献   

15.
<正>1药物滥用的国际形势及危害随着世界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在享受物质繁荣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药物滥用、艾滋病等问题的威胁。世界范围内,药物滥用问题(俗称"吸毒")正严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据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UNODC)发布的最新世界毒品报告(World Drug Report,WDR)显示,在  相似文献   

16.
药物滥用调查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药物滥用呈现出显著的国际化流行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害.截至2003年,我国吸毒人数达105万,全国2863个县市中有近2200个存在毒品问题,吸毒者每年用于吸毒的资费几近2000亿元之巨,我国已由90年代初的毒品过境国转变为毒品过境与消费并存的毒品受害国[1].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药物滥用(吸毒)问题在中国死灰复燃以来,吸毒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截止2003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达105万,其中海洛因滥用者74万人(占70.5%)[1].禁吸戒毒是我国政府制定的禁毒方针之一,对海洛因成瘾者进行有效的戒毒康复对于降低毒品非法需求和禁毒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我国的戒毒工作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以强制戒毒和劳教戒毒为主体的模式.就隶属关系而言,戒毒机构大体上分为三种:公安系统的强制戒毒,司法劳教系统的劳教戒毒和(卫生系统的)自愿戒毒.应该说这三种戒毒模式各有特点,在特定的时期,对我国的禁吸戒毒工作和降低毒品非法需求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 ,全球药物滥用 (吸毒 )问题日益严重 ,根据联合国1998年的统计 ,全世界除烟草、酒精外滥用各种毒品的人数达1.91亿。我国截止1999年 ,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已达68.1万,而实际人数远不止这些。毒品问题带来无穷的祸患 ,吸毒不仅严重损害滥用者的身心健康 ,而且消耗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极大地影响了社会风气、社会稳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禁毒、戒毒工作 ,并积极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禁毒宣传和有关禁毒的法律、法规教育 ,以及有关吸毒成瘾的医学科普知识教育。1998年我国政府还举办了规模宏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省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现状,为更科学地进行药物滥用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药物滥用监测系统数据库,对近三年来云南省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学资料和滥用行为特征等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男性、无业或者农民为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的好发人群。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药物滥用主要原因是好奇,主要滥用方式是烫吸和静脉注射,主要滥用物质包括传统毒品海洛因、鸦片和合成毒品麻古丸及冰毒。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初次滥用平均年龄、进入戒毒机构平均年龄、共用注射器比例、HIV抗体检测阳性率与复发药物滥用者相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如何及时将新增加的药物滥用者纳入监测是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必须充分了解我国药物滥用监测工作实际情况,扩大监测范围,坚持多元视角对药物滥用问题进行研究,寻求有效的监测方案,并且重视监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提高药物滥用监测覆盖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科学、实用的快速评估吸毒(海洛因和新型毒品)人群基数的方法。方法:采用多轮快速估计方法,在125名北京市劳教戒毒机构戒毒人员中进行北京市滥用海洛因和新型毒品(冰毒、摇头丸、氯胺酮)人数的评估。结果:估计北京市滥用海洛因人数的平均值是40000,下限是30000,上限是60000,分别是2005年底登记在册人数的2.14、1.60和3.21倍;估计北京市滥用新型毒品人数的平均值是30000,下限是25000,上限是50000。结论:应用快速评估方法在戒毒人群中进行毒品滥用情况估计,方法比较科学、易行;虽然影响估计结果的因素较多,但随着研究设计和现场实施技术的不断完善,此类快速调查评估可应用于药物滥用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