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前报报道了羊红膻有降低血压作用,降压作用与组织胺释放有关。为了进一步探讨羊红膻的降压机理及临床上用于克山病及冠心病的药理依据,我们进一步观察了羊红膻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制剂(见前报)二、实验方法与结果1.对离体豚鼠心脏的作用:按 Langencor-ff 法以不同浓度羊红膻——乐氏液灌注离体豚鼠心脏,保持恒温、恒压、连续通氧,描记心脏收缩曲线,测量冠脉流量。羊红膻浓度为9.09×10~(-7)克/毫升时冠脉每分钟流量增加8%,当浓度为9.09×10~(-5)克/毫升时冠脉流最由5.30±0.85增加至6.60±1.13毫升/分增  相似文献   

2.
羊红膻系伞形科茴芹属植物刻叶茴芹PimpinellathellungianaWolff.药用根或全草。民间用于治疗克山病,家畜伤口及僵猪,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降压等症。药理实验证明全草有扩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降血压及减少心肌耗氧量。本文从羊红膻全草中分离出羊红膻黄酮式A、C(分  相似文献   

3.
<正> “舒心宁”由羊红膻等六味具有降压、降脂或扩冠作用中草药及维生素C组成。临床观察证明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心绞痛,降低血压及抑制血脂升高。本文报告动物实验研究结果。材料与制剂“舒心宁”按临床组方比例配制。草决明、黄芪、葛根、何首乌、陈皮以75%的酒精热回流两次,合并滤液,回收酒精。羊红膻用水煎两次,浓缩,75%的酒精沉淀杂质,回收酒精。槐米以硷水煮二次,过滤,将滤液浓  相似文献   

4.
<正> 羊红膻为伞形科茴芹属植物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gellunqiana Wolff.)以根或带根全草入药。因具浓厚的羊膻气味而得名。该种植物生长在浅山区山坡或路边草丛中。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内蒙古等地以及山西、广东和台湾各省。苏联亦有。陕西主要产在黄龙、宜君、黄陵、延安、蒲城、淳化及合阳等县。羊红膻与同属植物欧茴芹(P.anisumL.)、异叶茴芹(P.diveriflia DC。)、大  相似文献   

5.
从草药羊红膻Pimpinellathellungiana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IR,MS,1HNMR,13CNMR,DEPT,1H-1HCOSY,1H-13CCOSY),鉴定为:erythreo-5-n-pentyl-4-hydroxytetrahydrofuran-2-one(Ⅰ)和threo-5-n-pentyl-4-hydroxytetrahydrofuran-2-one(Ⅱ),分别命名为羊红膻素C及羊红膻素D,为2个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6.
<正> 前报报道羊红膻有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冠脉阻力及减少心肌耗氧量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又进行了耐缺氧实验、游泳实验、降高血脂实验及毒性实验。今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制剂见羊红膻的药理学研究第1报方法与结果一、对动物耐常压缺氧能力的影响小白鼠30只,体重18~22克,随机分为二组,一组口服羊红膻25克/公斤,另一组给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给药七天。第八天将二组动物按同性别、体重配对,每对放入一广口瓶  相似文献   

7.
<正> 羊红膻系伞形科茴芹属植物,药用根或全草。其味辛膻性温,有强身、壮元阳、益气补血之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药可增加实验动物心脏寇状动脉的血流量。有人  相似文献   

8.
<正> 羊红膻系伞形科茴芹属植物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药用根或全草。民间用于牛马倒毛.伤力、消瘦等有效,谚语称:“家有羊红膻,牛马拴满圈”。延安地区用于克山病有效。我们药理实验初步证明全草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及降低血压的作用。本文报道其降压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 在1979~1980年应用羊红膻片与心得安片对照观察治疗的基础上,笔者1984年又在6个单位筛选了79例冠心病人进行观察治疗,现小结如下。一般情况年龄在40~49岁者22例,50~59岁者39例,60~69岁者18例。其中脑力劳动者54例,体力劳动者21例。  相似文献   

10.
<正> 羊红膻为伞形科植物缺刻叶茴芹(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全草入药,民间用来治疗家畜伤力、倒毛等症。我省渭南地区兽医站用其治疗仔猪白痢、牲畜催情等有一定效果。黄龙县用全草治疗克山病。我所药理组实验,全草有降压、降低心肌氧耗量、扩冠、降血脂等作用。临床用其治疗冠心病降血脂、降压等都有一定效果。关于本植物的化学成分,国内外尚未见有正式报道。经预试,全草含挥发油、酚性成分、甾醇及糖类等。由氯仿部位分得挥发油、  相似文献   

11.
表皮生长因子(EGF),最初由美国生化学家于小鼠颌下腺提取,是一个重要的生物活性多肽,有着广泛的生物效应,尤其是促进上皮细胞的增殖和分化。EGF在尿液、胃液、唾液、胆汁、前列腺液和乳汁中含量较高,血浆中含量低。为了解EGF在唾液中的含量及其可能对口腔粘膜病存在的影响,作者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对正常人及复发性口疮(RAU),患者唾液中的EGF进行定量测定,以探讨唾液EGF的临床意义。1 资料、方法和结果随机选择RAU患者30名,男8人,女22人,年龄21~45岁,平均28岁;病史1~7年,平均5年,于口腔溃疡发作期间,收集唾液标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糖代谢状况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NC组)35例,将冠心病患者(CHD组)98例按OGTT结果分为3个亚组,即单纯冠心病亚组(CHD)33例、冠心病糖调节异常亚组(CHD+IGR)37例和冠心病并糖尿病亚组(CHD+DM)28例,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及各亚组之间唾液皮质醇水平差异,进一步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 (1)冠心病组患者唾液皮质醇水平(8:00、0:00)与NC组比较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唾液皮质醇(16:00)、超敏C反应蛋白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各亚组唾液皮质醇水平(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IGR亚组及CHD+DM亚组高于单纯CHD组(P<0.05),CHD+DM亚组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CHD+IGR亚组及单纯CHD组(P<0.05),0:00、16:00唾液皮质醇水平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冠心病患者8:00唾液皮质醇水平与HbA_(1c)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27,P<0.05;r=0.215,P<0.05),0:00唾液皮质醇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4,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存在皮质醇节律异常,可能与炎性反应、免疫有关,亦可能为本病进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采用火箭电泳法,对服用枸杞子的23名老年人唾液SIg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服用枸杞子后,唾液SIgA含量较服药前显著增高(P<0.01),提示枸杞子可使老年人的局部免疫功能和局部粘膜抗感染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防治地方病过程中,学习总结群众经验,先后用草药羊红膻汤治疗潜在型及慢型克山病九十二例,现初步分析于下:羊红膻(Pimpinella magna L.)又名茴芹,系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味腥而辣,喜生于阴湿,半山荒地,其成分性味不详。群众中流传有“家有羊红膻,骡马栓满圈”等谚语,多用于治疗家畜之劳伤、乏瘦,每收奇效。我们在收集民间单、验方时发现有人因心慌、咳嗽、气短而服用获效。遵照毛主席“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的教导,卫生人员经过反复的自身试验后,应用于临床,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了解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对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并住院的11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及定期随访,按照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治疗指导,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及二级预防情况。结果与住院前比较,110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控制率及二级预防服药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与住院时比较,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服药率除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外,他汀类调脂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长期服药率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住院后,经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后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知晓率、控制率及二级预防药物服药率明显提高;冠心病二级预防规范化管理是提高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从草药羊红膻Pimpinella thellungiana Wolff。根降压有效部位中首次分得5个化合物,经光谱(UV,IR,MS,^1HNMR,^13CNMR,^1H-^1HCOSY,^1H-^13CCOSY,DEPT)解析,鉴定为5-甲氧基-2-甲基苯骈呋喃(I),甘油二乙酸酯(Ⅱ),异香草醛(Ⅲ),棕榈酸(Ⅳ),油酸(Ⅴ),其中化合物I为具有降压活性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羊红膻素H;化合物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溶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的1086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服药时间和剂量、既往消化道病史、吸烟史及联用胃保护剂等情况。结果年龄≥70岁、服药时间≥3个月、服药剂量为300mg/d、有消化道病史是肠溶阿司匹林致冠心病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联用胃保护剂后,出血发生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服药剂量、服药时间、消化道病史有关。及时辅以胃保护剂治疗,可有效减少肠溶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用唾液睾酮碘标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了341例6至78岁正常男性的唾液睾酮含量。经数学模型确认、统计学分析证实,年龄与唾液睾酮含量分布呈三次曲线关系((?)=-12.7711+1.8378x-0.0040x~2+0.0003x~3,R=0.9672),根据其关系建立了正常值,9岁前唾液睾酮含量均值3.9pg/ml,12~13岁均值为34.4pg/ml,高峰(84~140pg/ml)出现在25~45岁,50岁后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对人菌斑和唾液的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研究,采集10 名志愿者的菌斑和唾液经甲酯化预处理,用GC,GC/MS法检测菌斑、唾液中脂肪酸的成份及含量.结果:牙菌斑含有5种直链饱和及3种直链非饱和酸;唾液含有3种直链饱和及3种直链非饱和酸.脂肪酸占菌斑干重为35.15μg/mg,在唾液中含量为13.23μg/ml,C16:0、C18:1是含量最多的脂肪酸.牙菌斑和唾液脂肪酸的成份不同,提示两者的脂肪酸来源和作用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_1(sVCAM_1)水平的影响。方法  6 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和辛伐他汀组 (10mg/d ,8周 ) ,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与用药 8周后血清ET、NO、sVCAM_1含量及总胆固醇 (TC)水平。结果 ①辛伐他汀组服药 8周后血清ET、sVCAM 1、TC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 0 1) ,NO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 ;安慰剂组服药前后ET、NO、sVCAM 1及TC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②辛伐他汀组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辛伐他汀不仅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TC含量 ,且降低血清中ET、sVCAM 1水平 ,但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