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拟行LC患者分为无粘连组57例和粘连组63例,无粘连组分别有29例和28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粘连组有28例和35例行经胆囊前三角入路LC和胆囊后三角入路LC。结果粘连组两种入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大于无粘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连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显著少于胆囊前三角入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胆囊后三角入路并发症及术中中转开腹例数均较胆囊前三角入路少(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路三孔法LC安全可行、容易掌握,手术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胆囊三角存在粘连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0):43-44
目的探讨后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00例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后三角入路分离胆囊管,切除胆囊。结果400例手术成功392例,中转8例,胆管损伤2例。结论后三角入路LC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何安 《中国医学创新》2013,(25):159-160
目的:对比采用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入路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区别。方法:将280例LC患者根据有无胆囊粘连分为粘连组与无粘连组。粘连组146例患者中,75例采用胆囊前三角入路,71例采用后三角入路。无粘连组134例患者中,65例采用前三角入路,69例采用后三角入路。结果:粘连组中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中转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胆囊前三角入路患者(P〈0.05)。粘连组患者两种手术入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高于无粘连组(P〈0.05)。两组患者中胆囊前三角入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后三角入路(P〈0.05)。结论: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可降低手术难度,避免误伤血管。  相似文献   

4.
宋锡民 《当代医学》2011,17(23):106-10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后三角入路预防胆道损伤的优势。方法收集普外科2009年1月~2011年2月间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66例中成功手术263例,中转开腹3例,中转率1.13%,无l例胆道损伤及其他并发症发生,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利于肝外胆管结构的辨认,在预防胆管损伤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成为胆囊切除术的标准术式,但其并发症发生率在国内外都比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C)高,国外报道为2%~5·4%,其中胆管损伤率为0·59%,国内报道为0·71%,胆瘘发生率0·14%,死亡率0·02%,但实际数值比报道的数值要高出2~3倍[1]。为防止肝外胆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很多操作方法,但中心都是以确认“三管—壶腹”的解剖关系,仔细解剖Calot三角[2,3,4]为突破点。若遇Calot三角粘连严重、大量脂肪堆积、结石嵌顿后胆囊管变短和此三角解剖变异等情况时,都给手术解剖带来困难,易出现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为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肝门横沟为标志、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以肝门横沟为标志、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7例患者顺利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术中出血3例,均在腹腔镜下妥善止血成功;中转开腹12例;腹壁戳孔感染2例,换药后治愈;胆漏1例,经引流10d自愈;术后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无胆道损伤病例。结论:以肝门横沟为标志、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方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胆囊后三角与胆囊三角入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拟行LC治疗的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胆囊三角入路行LC治疗,研究组采用胆囊后三角入路行LC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水平、手术前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开腹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3 d的TNF-α、hs-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转开腹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胆囊三角入路相比,经胆囊后三角入路行LC治疗胆囊疾病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转开腹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梁林虎  孙卫东  王小明 《吉林医学》2012,33(36):7850-7851
目的:探讨胆囊后—前三角的解剖法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dscopic cholecy stectomg,LC)中的合理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98例成功手术,其中2例合并其他疾病中转开腹手术,1例行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结论:胆囊后—前三角解剖法是一种安全、容易掌握、并发症发生率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重视胆囊后三角解剖12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金 《河北医学》2010,16(4):503-504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越来越受到各级医院外科医师的青睐,其并发症发生率已逐步下降。在西方发达国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成为急性胆囊炎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国内越来越多的乡镇医院已经开始使用腹腔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已成为肝胆外科的常规手术,然而在基层医院亦相继出现不少手术并发症,为了避免手术中的并发症发生,在手术中解剖胆囊后三角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囊三角的正确解剖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行LC患者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情况。结果 121例患者能解剖出胆囊三角,顺利完成手术;8例因炎症严重水肿,胆囊三角解剖关系不清而改为中转手术。结论 LC术中正确解剖胆囊三角,能减少LC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传斌  易发广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32-32,125
介绍了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及操作技巧。解剖胆囊三角是完成LC的关键步骤。术中认真解剖胆总管,处理好胆囊管与胆囊动脉,才能提高L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张芷生 《吉林医学》2015,(4):664-665
目的:为了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疾病过程中的实际疗效。方法:选取收治入院的80例胆囊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相关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在手术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LC组患者的水平均显著地低于CC组患者的水平;LC组患者体温>37.5℃比例低于CC组患者的水平;LC组患者白细胞>10.0×109/L比例低于CC组患者的水平,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的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许昌东方医院收治的104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胆囊三角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比两组腹腔粘连与无粘连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粘连时,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用时、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92%(1/52),低于对照组的15.38%(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术中应首先解剖出胆囊后三角,对减少术中胆管损伤和胆囊动脉出血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于北京丰台区中医医院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102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根据奇偶数列法将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51例。研究组采用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常规组采用经胆囊三角解剖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转开腹率分别为0和7.84%(4/51),两组转开腹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两组IL-6、TNF-α、CRP水平高于术前,但研究组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中,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能提升手术效果,缓解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值得普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解剖后一前胆囊三角法在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在280例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联合解剖后一前胆囊三角法切除胆囊。结果279例安全地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1例,无胆管损伤,术中出血3例,均镜下止血成功。结论解剖后一前胆囊三角法是困难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 C)治疗对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30例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65例.常规组接受常规胆囊三角入路LC治疗,研究组接受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LC治疗.对...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及操作技巧。解剖胆囊三角是完成LC的关键步骤。术中认真解剖胆总管,处理好胆囊管与胆囊动脉,才能提高L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耿立平 《中外医疗》2022,(14):67-70
目的 分析予以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8年6月—2021年10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其中经胆囊前三角入路的20例纳入对照组,经胆囊后三角解剖入路的26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排气、住院时间分别为(29.19±4.55)mL、(26.20±3.44)min、(17.20±3.60)h、(5.26±1.02)d,均低于对照组的(41.76±5.41)mL、(36.92±3.48)min、(29.70±4.52)h、(7.57±1.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56、10.425、10.446、7.022,P<0.05)。治疗后,观察组IL-6、IL-8、TNF-α水平分别为(19.05±1.34)、(13.48±2.25)、(17.33±4.25)ng/L,均低于对照组的(23.52±1.66)、(19.51±3.42)、(22.56±3.4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后三角入路手术的疗效及意义.方法 选取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3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研究组实施胆囊后三角入路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胆囊前三角入路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给予患者实施胆囊后三角入路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胆囊三角的处理是最关键的步骤,许多术中损伤、术后并发症,均与胆囊三角处理欠妥有关,特别是在三角区有脂肪堆积或因炎症致密粘连时,更易发生各种损伤。我院近3年共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6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