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5 毫秒
1.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肝脏损伤严重、并发症多,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尤其是第Ⅷ肝段切除更为困难、危险。自1990年1月~1999年10月作者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9年中共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7岁。肿瘤全部为单发,位于肝包膜下,最大直径14cm,最小直径6cm,平均9.3cm。术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包膜外纯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经验。方法:分析总结1990年1月至1998年1月在肝门阻断下采用包膜外纯性剥离法切除59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手术经过顺利,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良好,并发症低于其他术式。结论:包膜外纯性剥离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且创伤小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刮吸解剖法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刮吸解剖法在肝海绵状血管瘤剥除术中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3年 1月~2 0 0 1年 9月用刮吸解剖法剥除 1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瘤体均完整切除 ,解剖清晰 ,无手术死亡 ,术中平均失血量 370 ml(2 80~ 80 0 ml) ,术后并发症少 ,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包膜完整或伴随有肝硬化的肝血管瘤的患者 ,刮吸解剖法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剥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超声刀为主要切肝器械,并结合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7例.包括局部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3例.结果: 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156±47.9)min,术中出血200-1200ml,(460.0± 30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6.6±3.0)d,除一例出现广泛皮下气肿外,其余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 结论: 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对于经选择的病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曾新桃  吴硕东  田雨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40-194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超声刀为主要切肝器械,并结合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7例。包括局部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3例。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156±47.9)min,术中出血200~1200ml,(460.0±30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6.6±3.0)d,除一例出现广泛皮下气肿外,其余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对于经选择的病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立体定向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7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立体定向下微创治疗方法.结果: 全切除26例(96.2%),大部分切除1例(3.8%),26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双重供血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倒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岁,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形切除,肝叶切除,肝动脉TH胶栓塞或99.8%酒精注射.TH胶异位栓塞致死1例.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硬化疗法和结扎的适应证;有症状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较大的手术危险性者.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随着MRI检查的普及,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变得相对简单。因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以髓内型最多见.显微外科治疗甚为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间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治疗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均行MRI检查,全组均经后正中直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结果:26例病灶均为单发,均经手术切除。其中23例全部切除,2例近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所有病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术后神经功能状况改善20例,无变化5例.恶化变差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全切除病灶可避免病变复发和再出血。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症状轻和病灶处理及时与术后恢复良好相关。  相似文献   

9.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 ,以往治疗主要是手术切除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已成为当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取得与手术切除相同的疗效。笔者以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和碘油的混合乳剂在 1995~ 1999年介入栓塞治疗 2 5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疗效显著 ,安全性好。临床资料病人总数 2 5例 ,男 8例 ,女 17例 ,年龄 2 7~ 5 6岁 ,平均 4 3岁。经CT、B超及肝动脉造影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肿瘤 :5 .7× 6.3cm2 ~ 2 4 .5× 30cm2 。平均直径为 12 .5cm。直径在 10cm以上者 18例。肿瘤位于肝右叶 …  相似文献   

10.
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无论肿瘤大小,诊断不明恶性不除外,症状反复出现者;直径≥5cm,肿瘤位于肝脏表面,易受外力而致破裂出血者,直径≥10cm的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应采用肝叶、半肝切除术或血管瘤摘除术。对直径<5cm、无症状、偶然体检发现,非肝脏表面者,可以随访观察。自1984年8月-1987年8月,共完成14例巨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采用常温下一次性阻断切肝法,左右半肝切除各4例,扩大右半肝切除、,右前叶切除各1例,左外叶切除3例,肝血管瘤摘除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