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12例张煜辰,周伟,潘杰,邱维生随着眼科显微手术的发展,促使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及人工晶体植人术更加成熟。我院自1992年以来,对12例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三联手术治疗角膜混浊合并白内障患者11例12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8年。结果10只眼术后角膜移植片透明,植片透明率83.3%。10例术后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三联手术是治疗角膜白斑合并自内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利用小切口手法碎核技术,选择性地对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例施行闭合式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三联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本中心就诊的12例(13只眼)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人,在局麻下先施行3mm弦长、180度圆弧的巩膜隧道切口,手法碎核(三切核)、植入6.5mm直径的折叠式人工晶体后,用负压环钻切除病变角膜组织,立即用连续缝合法将植片缝于植床。术后常规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局部滴用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滴眼剂2~6个月;最后随访时间为2~72个月,平均22个月。结果本组12例(13只眼)无一例在术中发生并发症。术后1例发生浅前房,3d后前房恢复正常,但虹膜周边局部前粘;出院时,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例在术后5个月时发生植片自溶,再次行角膜移植,半年后植片血管化,放弃治疗。3例术后1年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经再次局部应用免疫抑制剂2~3个月后角膜恢复透明。最后随访时,9例植片透明,3例在植缘有少量新生血管;瞳孔均居中,基本为圆形;人工晶体位置不偏,后囊明显混浊1例,施行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无一例发现囊口收缩或明显的囊口纤维化。最后随访时矫正视力0.04~0.8,平均0.4。结论选择性地对同时患有角膜病变和白内障的病人采用闭合式小切口手法碎核三联术,术式简化、术时短;术中并发症少、风险小、安全;可以尽早地恢复病眼的视力。  相似文献   

6.
7.
儿童人工晶体植入初步报告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报告94只眼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随访6 ̄30个月的结果。94只眼均顺利植入人工晶体,个别外伤障使用了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处理同成年人。术后主要并发症明显高于成年人,主要为葡萄膜炎,特点是前房反应较老年性白内障重,持续时间长,易发生虹膜后粘连和形成后囊膜混浊。经随访,单眼脱盲率为90.1%,其49.4%的患儿矫正视力低于0.4。我们认为,对白内障儿童植入人工晶体应持慎重态度,不主  相似文献   

8.
角膜移植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囊外摘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的改进及临床价值。方法 伴白内障的各种角膜病 13例 ( 13眼 ) ,以常规开窗方式制作植床 ,完成植床至接近穿透。在植床 10点~ 12点方位切穿至前房。在有植床的情况下 ,行白内障囊外摘出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然后 ,再完成植床制作 ,行穿透角膜移植。结果 术后随访观察 6~2 6月 ,平均 15 5月。 13例 ( 13眼 )中术后角膜植片透明者 11例 ( 84 62 % ) ,人工晶状体正位 12例 ( 92 3 1% ) ,视力 >0 0 5者 11例 ( 84 62 % ) ,视力 0 3以上者 8例 ( 61 5 4% )。结论 经改良手术方法的三联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从1992年1月至1994年10月共行双眼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6例32眼,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6例中男12例女4例.年龄10~73岁,其中10~11岁2例4眼,20~30岁4例8眼.40~60岁9例18眼,73岁1例2眼.白内障类型:先天性2例,青年性4例,老年性7例,并发性3例.手术方法:2例儿童全麻,余成人均局麻.缝线开睑,上直肌固定.作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120°板层巩膜切口,12时位以截囊针行开罐式截囊.扩大全层切口,娩出晶体核,吸净残余皮质.前房注入0.2ml透明质酸钠,单手旋转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切口以9-0尼龙线缝合7~9针.恢复结膜瓣,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mg结膜下注射,术眼遮盖.术后予以强的松5mg,1日3次口服,庆大霉素8万u,  相似文献   

10.
患者 黄×× 女  72岁 广东韶关人 住院号 9372 双眼失明 16年 ,于 2 0 0 0年 7月 17日来我院就医 ,右眼视力无光感 ,左眼视力光感 ,光定位各方向正确 ,色觉正常。门诊诊断右眼角膜斑翳、白内障、视网膜脱离 (PVR -D ) ,左眼角膜粘连性白斑 ,白内障 (图 1)。 7月 2 2日在局麻下先对左眼角膜施行 8mm全层钻切分离 ,置湿房保存 ,再作晶体囊外摘除 ,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然后对右眼角膜亦作图 1 左眼术前8mm全层钻切后 ,立即将钻切植片缝于左眼角膜植床上。接着进行右眼对调角膜的缝合。由于右眼晶体前突 ,为了不影响今后植…  相似文献   

11.
角膜移植、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手术不仅使角膜疾患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术后即见光明,还可避免分次手术对角膜内皮带来的损伤[1]。但在联合手术时,重视病例选择、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术后处理,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近年来,我们对4例病人进行联合手术,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病人为1994~1999年住院患者,女3例,男1例;年龄52~65岁;3例为双眼发病,1例为单眼发病。其中角膜基质炎2例(1例为梅毒性);病毒性角膜炎1例;角膜溃疡穿孔1例(细菌性角膜溃疡并发霉菌感染)。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以往放弃的治疗的粘连性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以挽救视力。方法:对11例(11眼)伴有严重粘连性角膜白斑的白内障患者施行三产手术,随访10-36个月,观察视力情况,是否有排斥反应及其发生时间。结果:11眼中有7眼获得有用视力(68%),角膜植片透明7眼(68%),半透明2眼(16%),混浊2眼(16%),结论:该三联手术效果较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但对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需谨慎。  相似文献   

13.
一、人工晶体植入的发展概况本世纪初,由于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有许多难于克服的问题,所以普遍采用囊内摘除术,其后,由于手术技术的改进,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1986~1998年行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手术的疗效。方法 对134例患白内障和部分中央性角膜白斑的患者在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时,从受植孔中摘除白内障,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 对其中120例经0.5~12a的随访,术后角膜移植片透明99例(82.5%),混浊21例(17.5%),术后视力提高92例(76.7%),术眼脱盲89例(74.2%)。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与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角膜白斑和白内障疾病具有视力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16.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与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与青光眼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王大博,王华最近10到15年间,在处理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方面有了四大进步,即白内障由囊内摘除到囊外;后房型眼内人工晶体的应用;白内障和小梁切除联合手术以及白内障术前应用氩激光房角成形术处理青光眼。尤其后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治疗人工晶体植入后大光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治疗人工晶体植入后的BK12例(12眼),观察术后角膜植片及视力变化。结果:随访8~14个月,平均10.6个月,角膜植片透明10例,半透明2例,术后视力提高8例,视力无改变的3例,视力下降1例。全部病人眼部刺激症状消失。术后继发青光眼3例。结论:PK是治疗人工晶体植入后BK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术中对人工晶体的处理和防止玻璃体脱出及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眼显微外科的发展,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治疗白内障的常规增视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不可逆性散瞳临床较为罕见,现将我院自1990年以来所遇2例报告如下:例 1:张××,女,61岁,双眼视力逐渐下降3年于1993年2月入院.眼科检查:视力:右眼:眼前手动.光定位及色觉正常.左眼:0.5.双眼视力均不能矫正.右眼晶体呈黄白色浑浊,左眼晶体皮质呈羽毛状灰白色浑浊.双眼底均窥不见.诊断: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右眼成熟期.于1993年2月15日在局麻下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前3天,术眼角膜水肿,瞳孔约3×3mm,视力0.06.角膜水肿逐渐消退,于术后第4天发现术眼瞳孔直径约4.5mm,视力0.1,小孔视力0.2.给予1%毛果芸香碱滴眼,每日6~7次,无效.测眼压:5.5/5=2.31kPa,10/10=2.20kPa(1kPa=7.5mmHg)E=0.0182 P_0=2.53kPa.检查:眼底黄斑区黄白色点状渗出,色素紊乱,中心凹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