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研究应用鸡对兔的角膜移植模型和FLISA方法动态测定手术前后血清中SIL-2R水平变化,观察环孢霉素对SIL-2R影响。结果显示:发生排斥反应时兔血清中SIL-2R水平比术前明显增高,也比同时期无排斥反应兔增高(P<0.01),环孢霉素能抑制血清中SIL-2R增高。上述结果提示血清中SIL-2R水平变化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环孢霉素能够有效抑制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IL—2—PE40对异位角膜植入抗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新型免疫抑制剂白细胞介素-2-绿脓杆菌外毒素(IL-2-PE40)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进行实验性治疗。以Wistar大鼠异种角膜异位移植为模型,将36只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并在术后第2、5、7、10、14天分别取出植片做病理切片,收集外周血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集落形成数分析。结果显示:IL-2-PE40可推迟排斥反应的发生时间;有明显减少外周血中辅助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作用;并能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从免疫病理学角度研究白细胞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防治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方法 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 4组 ,I、II、III组自手术之日起每日结膜下分别注射IL 1ra 5 0、10 0、2 0 0 μg。IV组 (对照组 )结膜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实验组IL 1ra和对照组的植片存活时间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 1ra及对照组角膜移植片中CD4 细胞、CD8 细胞的表达。结果 I、II、III组植片存活时间分别为 (11.0 0±1 4 6 )、(12 2 3± 1.13)、(13.5 8± 1.0 7)d ,IV组植片存活时间为 (7.85± 1.5 8)d。各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存活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排斥的角膜植片大量表达CD4 、CD8 细胞 ,IL 1ra明显抑制这 2种细胞的表达。结论 结膜下注射IL 1ra可抑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减轻免疫性炎症反应 ,延长植片存活时间。IL 1ra剂量越大 ,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5.
穿透角膜移植发生排斥反应后再行角膜移植广州南方医院魏湛云,张淑红,林瑞杰本文介绍我院93年收治的4例穿透性角移术后发生排斥反应后再移植病例,并对治疗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例1男24岁左眼氨水烧伤两年,遗留角膜白斑。左眼视力0.08,角膜呈灰白色,全层角... 相似文献
6.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随着眼库业的发展 ,角膜移植手术已成为目前最常见的移植手术之一。人类角膜移植具有非常高的存活率。在无血管植床进行角膜移植的 2 a存活率可高达 90 %以上。然而 ,在血管化植床进行的角膜移植 ,其成功率较低。事实上 ,这些“高危”患者的移植排斥率与其他器官移植 (如肾脏、心脏和肝脏 )的排斥率相差无几。因此 ,对于整体角膜移植而言 ,免疫排斥反应仍是角膜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 [1 ] 。本文旨在就最近有关正位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性评析。1 正位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排斥机制在动物实验中 ,某些正位同种异体角… 相似文献
7.
背景白细胞介素17(IL-17)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致病作用。IL-17拮抗剂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但其对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防治作用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抗小鼠IL-17单克隆抗体对小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选取8~10周龄C57BL/6小鼠25只和BALB/c小鼠50只,将直径2min的C57BL/6小鼠双眼中央角膜作为供体角膜移植到50只BALB/c小鼠右眼角膜植床上,11,0尼龙线间断缝合8针,建立小鼠角膜移植模型。将建立的40只角膜移植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术后腹腔内分别注射小鼠IL-17中和性抗体(IL-17中和性抗体组)或同型对照抗体(同型对照抗体组),并于术后不同时间点根据Plskova等的标准对受体角膜植片的炎症反应情况进行评分,≥5分为发生排斥反应。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受体植片炎性细胞的浸润;用逆转录PCR法对植片中的炎性细胞进行定量;应用ELISA法分析两组受体小鼠Th1、Th2和Th17相关细胞因子在脾脏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同型对照抗体组相比,IL-17中和性抗体可以提高角膜植片的存活率(P〈0.05)。IL-17中和性抗体组受体植片中性粒细胞、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mRNA含量分别为2.22±0.10、1.64±0.04、1.32±0.10,明显低于同型对照抗体组的3.61±0.08、2.69±0.06、2.17±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同型对照抗体组受体小鼠脾脏中γ-干扰素(IFN-γ)、IL-12p40和IL-17质量浓度分别为(741.48±10.51)、(1156.90±69.93)、(366.13±7.93)ng/L,明显高于IL-17中和性抗体组的(529.80±13.83)、(539.58±10.74)、(173.70±8.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0.000)。结论中和IL-17的生物学活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与否,关健取决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与发展情况.此种排斥反应往往是细胞及体液免疫的共同作用.基于这种思想,我们对20例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的病人进行了一年的随访分别以T细胞亚群的测定和免疫球旦白的测定代表体内免疫反应的指标,以角膜移植片临床观察到角膜上皮水肿、角膜排斥线的出现及前房、角膜后沉着物等为排斥反应发生的指标,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到了一些体会.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情况接受角膜移植的病人20例,年龄最小13,最大58岁.男性15例,女性5例.均是单眼各种角膜病变后形成的角… 相似文献
9.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远光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8,16(2):93-94
本文应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对35例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OKT),淋巴细胞转化率(LTT),自然杀伤细胞(NK),B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Ⅱ(IL2)进行了检测,同时应用常规方法检测了免疫球蛋白IgA、IgG、IgM、IgE及补体C3。结果: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时,体内OKT4/OKT8比值,LTT、NK及IL2明显增高,其他项目无明显改变。提示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是以细胞免疫为主,检测以上免疫学项目,可为临床诊断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提供免疫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兔角膜移植高危模型,通过阻断ICOS,探讨ICOSmAb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新西兰白兔50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实验组(植片为浸入含有不同浓度ICOSmAb的中期保存液中)A组(1 mg·L-1 ICOSmAb),B组(10 mg·L-1ICOSmAb),C组(25 mg·L-1 ICOSmAb),D组(250 mg·L-1 ICOSmAb),每组10只兔.观察术后受体植片角膜混浊情况和植片病理改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植片CD4 、CD8 T淋巴细胞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A、B组的植片有较长的生存时间,各实验组及对照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69±34) d、(75±31) d、(45±18) d、(10±3)d、(26±4) d.CD4 、CD8 T淋巴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A组植片组织病理学检查淋巴细胞浸润较对照组及其他实验组明显减少.结论 应用ICOSmAb阻断ICOS,可以明显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RANTES—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细胞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莹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1,25(4):196-199
细胞因子是体内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主要介质,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分化增殖、生长发育等各方面都起着关键作用。RANTES是一种对T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特异趋化的小分子因子,在免疫应答中对杀伤T细胞的活化有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肾脏、肝脏及角膜基质细胞等也可产生RANTES。在肾、皮肤、角膜移植期间,RANTES蛋白和RANTESmRNA在肾小管上皮、CD8^ T细胞及出现排斥反应的角膜匀浆中高表达,它参与增强淋巴细胞的免疫效应和淋巴因子的分泌;诱发整合素变化;调节信号传递;趋化嗜酸性粒细胞并刺激其脱颗粒,诱导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增强抗CD3抗体活化的T细胞与IL-1刺激的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能力;影响抗原呈递过程;破坏移植物,参与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有效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因素。方法:对角膜手术后发生排斥反应者进行分析,总结发生的原因、时间,程度等,结果:123眼中发生免疫排斥反应46眼(37.4%),其中17眼发生不可逆的排斥反应,占排斥反应的36.96%;有角膜新生血管发生排斥反应41眼,占89.13%,内皮型排斥反应20眼,上皮型12眼,基质型3眼,混合型11眼,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术后3-6月发生率最高,占46.48%,结论: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与角膜新生血管的数量,角膜受损及感染的程度,植片的大小,手术的次数以及手术的时机和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铺片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参与细胞的表型。方法 制备正常大鼠和穿透性角膜移植鼠的角膜和虹膜睫状体铺片,用8种单克隆抗体,于铺片上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正常周边角膜及角膜缘可见少量的T细胞(CD3)、辅助/诱导性T细胞(CD4)、抑制/细胞毒T细胞(CD8)、巨噬细胞、树突细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阳性细胞及β转化生长因子阳性细胞;同种角膜移植术后7及12天角膜和虹膜睫状体中 相似文献
14.
15.
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洁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2000,24(5):299-303
细胞因子是目前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与角膜移植有密切关系的免疫赦免及前房相关免疫偏离中均有多种细胞因子的参与。本文就眼内,特别是角膜中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来源、功能及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基于细胞因子或其受体的免疫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纤维介素蛋白2(fibrinogen-likeprotein2,FGL-2)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性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并在术后9d和14d分别取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和FGL-2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GL-2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术后9d内各组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及新生血管生长。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平均在角膜移植术后9.8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计分均未达到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炎性细胞明显多于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FGL-2mRNA的表达均增加,在术后9d和14d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均较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FGL-2可能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发挥抗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17.
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探讨防治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 根据不同角膜病变排斥反应发生的规律给予不同期的药物联合治疗,降低和控制排斥反应。结果 129眼中47眼(36.43%)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其中高危角膜病变40眼,非高危角膜病变7眼。有角膜新生血管者占89.36%。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3周—3年。经药物联合治疗,角膜排斥反应得到明显的抑制,有效率达63.83%。结论 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的复杂过程,尤其高危角膜病变,术后出现排斥反应的机率明显增加,发生的时间相对较早,时间跨度较长。因此应根据不同的角膜病变及手术情况,尽早应用免疫抑制剂可明显降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控制角膜移植术后发生排斥反应,探讨防治排斥反应的有效途径。方法:对73例73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患者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73眼中28眼发生免疫排斥反应(38%),其中高危角膜病变21眼,非高危角膜病变7眼,有角膜新生血管者占88%,排斥反应发生时间为术后2wk~3a,以内皮型排斥反应为主(43%)。经药物联合治疗,角膜排斥反应得到明显抑制,有效率达61%。结论:高危角膜病变免疫排斥反应几率明显增加,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应根据不同角膜病变在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排斥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20.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特征,在细胞水平为该症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活体、三维与实时的科学依据。方法:应用NIDEK公司提供的共焦显微镜,对11例(11眼)发生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患眼角膜在不同时期行三维实时扫描成像,并用计算机作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共焦显微镜呈现如下特征:①上皮排斥线是由较小的炎症细胞与受损的较大的上皮细胞混合形成的结构;②上皮下浸润表现为体积较小、折射率高的炎症细胞的聚集,上皮下神经纤维水肿呈串珠状改变,浅基层细胞水肿;③基质排斥反应可见角膜基质细胞水肿,胞体变形,数量减少,并见炎症细胞浸润,后者于缝线周围较明显;④内皮排斥线则是由较小的明亮的炎症细胞与核固缩胞体形态异常的内皮细胞混合而成,随着内皮排斥线的发展,内皮 细胞数量减少,体积变大呈伪足状;⑤以上排斥反应均见新生血管长入植片,并与血管壁可见游动的炎症细胞。结论:应用共焦显微镜可在活体上为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提供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科学依据,并在细胞水平对排斥反应的触发与转归进行活体的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