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hen W  Wang N  Li H  Chen X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1, 23
目的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并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边虹膜膨隆、房角变窄。结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残留的晶体皮质有关;建议尽可能采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体,避免过多的晶体皮质残留。  相似文献   

2.
陈伟蓉  王宁利 《中华眼科杂志》1998,34(5):330-331,I023
目的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变化及相关因素。方法 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滴除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31例(41只眼)的房角改变。结果 虹膜周边前粘连6只眼,瞳孔变形12只眼,均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有关;关非所有非囊袋内固定的人工晶体襻均位于睫状体沟;术后残留的晶体皮质,术后3个月仍存留,较多晶体皮质的残留可引起周连虹膜膨隆、房角变  相似文献   

3.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绍珍  廖瑞端 《中华眼科杂志》1995,31(1):19-21,T001
用Goldmann房角镜观察老年性 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半 年30只眼,结果显示,虹膜周边前粘连17只眼(56%)。15只眼中的20个襻与粘连的部位相应。睫状沟垂直轴位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虹膜周边前粘连,简要讨论了虹膜周边前粘发生的原因及后果,建议房角镜检查应列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随访常规。  相似文献   

4.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并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前房角改变,手边资料尚未见报导。本文作者对1988年7月起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24例(25眼)作随访观察过程中观察到18例(19眼)的前房角镜检查下其术后前房角的改变。觋整理报导。  相似文献   

5.
潘杰  刘永祥 《眼科》2000,9(3):144-146
目的:观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房角的改变。方法:对36例(40只眼)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进行房角、眼压、视力及眼底等检查。结果: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为82.5%,人工晶体固定形式中囊袋内与睫状沟固定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人工晶体水平位与垂直位之间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本组观察虹膜周边前粘连发生率虽高,但对眼压、视力等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屈光性人工晶体植入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有了很大进展,角膜屈光性手术已为广大近视患者所接近,但是角出光性手术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并且对于-12.00D以上的近视矫正效果欠佳。晶体屈光性手术包括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又分为房角支撑型和虹膜固定型0,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透明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樾入术。各种晶体屈光性手术在人工晶体、手术方法、疗效、主要并发症等方面各有其特点。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晶体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7.
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及房水流畅系数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人术后对眼压、房角及房水流畅系数的影响情况.方法追踪观察50眼植入AC-IOL术前、术后眼压、房角、房水流畅系数的变化,眼部着重检查房角,采用Goldmann房角镜.随访期为3~12个月,平均10.5个月.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老年性为主.结果术后房角粘连发生率70%,垂直轴向虹膜根部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房角粘连.有青光眼病史者术后易出现眼压升高.结论新型弹性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对房角的影响不会造成眼压升高及房水流畅系数的改变.有青光眼病史者应慎行AC-IOL植入术.  相似文献   

8.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杨方耀随着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防治术后并发症已成为眼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将我科近5年来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病例,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自1989~1993年,共施行后房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进展 ,角膜屈光性手术已为广大近视患者所接受 ,但是角膜屈光性手术仍存在许多并发症 ,并且对于 -1 2 0 0D以上的近视矫正效果欠佳。晶体屈光性手术包括有晶体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又分为房角支撑型和虹膜固定型 ) ,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透明晶体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各种晶体屈光性手术在人工晶体、手术方法、疗效、主要并发症等方面各有其特点。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晶体屈光性手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前房型人工晶体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告36例36只眼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均植入双侧“S”型弹性袢,术后观察平均5.5个月,患者无主诉眼痛发生,强调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应常规行虹膜周边切除,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植入路径短,操作在虹膜前,可见度广,操作简单容易,作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补充,或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失败的补救措施,有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植入人工晶体位置观察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宋维贤  杨文利  周军 《眼科》1999,8(1):17-19
目的:了解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人工晶体在眼内确切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超高频超声波-超声生物显微对40例前房型,后房型和睫状沟缝线固定型人工晶体植入位置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前房型人工晶体位置对称,襻与房角间无直接接触,但亦可见1例人工晶体襻将周边虹膜推顶,囊袋内植入的人工晶体最为理想;睫状沟缝合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位置大多缝合固定位置在睫状沟后,且位置多不对称。  相似文献   

12.
作者等于1987年10月至1991年9月对223例人工晶体植入眼及无晶体眼发生大泡性角膜病变者施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或更换人工晶体。全部患者的晶体后囊膜已破裂并无足够的支撑力支撑后房型人工晶体。其中109例施行了开袢式(open-loop)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114例施行了经巩膜缝线固定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据一些学者报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联合开袢式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取得了肯定的效果,但尚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对前房角的损伤,引起青光眼及进行性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等。而经巩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且比经虹膜缝线固定法有其优点如下;(1)虹膜缝线固定法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后,瞳孔散大受影响,而经巩膜  相似文献   

13.
新型弹性开襻式前主心型人工晶体植入后房角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弹性开襻式前房型人工晶体(AC—IOL),性能稳定,操作简单,手术损伤轻,尤其适用于后囊缺损、虹膜广泛后粘连者,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应用日趋广泛。但前房型人工晶体对前房角结构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我们对35只眼行新型弹性开襻式AC—IOL植入术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房角结构及房水流畅系数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对眼压、房角及房水流畅系数的影响情况。方法:追踪观察50眼植入AC-IOL术前、术后眼压、房角、房水浪畅系数的变化,眼部着重检查房角,采用Coldmann房角镜。随访期为3~12个月,平均10.5个月。白内障类型以外伤性及老年性为主。结果:术后房角粘连发生率70%,垂直轴向虹膜根部固定的人工晶体眼易发生房角粘连。有青光眼病史者术后易出现眼压升高。结论:新型弹性开襻式  相似文献   

15.
后房型人工晶体巩膜内固定术罗燕王湘山西省眼科医院(030002)目前,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是治疗各种类型白内障最理想的手术。但是,对于外伤性白内障晶体后囊破裂、囊内摘除术后及囊外摘除术中晶体后囊破裂的患者,常规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不能进行。对这些无...  相似文献   

16.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色觉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色觉改变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10029)梁平梁慷孙红为了解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病人的色觉改变,我们对43人(53眼次)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病人进行了色觉调查,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43人53眼次,均已行...  相似文献   

17.
新型前房型人工晶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工晶体完全位于虹膜前并由房角组织支撑者为前房型人工晶体(anteriorchamberintraocularlens,AC一IOL)。旧型AC-IOL(闭合襻AC-IOL)在人工晶体植入术发展早期曾占有过重要地位,但因设计和制造工艺的缺陷,旧型AC-IOL植入后远期,绝大多数服出现了严重并发症。8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8.
无晶体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二)北京三○四医院眼科周朝辉综述四、并发症无后囊膜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的植入术的并发症包括全部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仅除外后囊膜混浊及后发性白内障,缝线固定并不能改变大多数并发症,这里仅讨论不同点.(一)缝线...  相似文献   

19.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是白内障襄外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影响患者的术后视力,甚至失明。本文对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限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晶体表面细胞反应及前膜形成,是白内障囊外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影响患的术后视力,甚至失明。本对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人工晶体表面细胞学、眼组织病理学、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