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66例99眼高度近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2年的疗效,术前平均屈光度-10.60D,角膜屈光44.60D。术后屈光度平均下降-6.70D,角膜屈光下降5.40D。术后视力≥0.5者占33.3%,≥1.0者占6.06%。高度近视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性别与术后屈光度及角膜屈光下降程度无明显差异;眼轴长度≤27.5mm与>27.5mm两组间无明显差异;<30岁与≥30岁两年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年龄越大屈光度下降越多。所以高度近视年龄≥30者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50例91眼。术前屈光度为-8.00—-25.0D(x±s:-10.73±4.48D),其中散光度最高达-4.D。术后第1天,91眼视力均有明显提高,1周后逐渐有下降趋势,3个月趋于稳定。术前屈光度≤-12D的Ⅰ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为-0.25±0.65D,97.9%的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术前屈光度>-12D的Ⅱ组,术后3个月屈光度-1.59±2.27D,74.4%患眼术后裸眼视力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术后屈光度欠矫,术后3个月Ⅰ组20.8%欠矫,欠矫屈光度在-0.5—-2.0D,Ⅱ组32.6%欠矫,欠矫屈光度在-1.0—-8.0D,(x±S:-2.09±1.85D)。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早期效果令人满意。但如何减少术后屈光度回退,改进计算机切削程序,熟练手术技巧及Lasik术远期效果尚待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微型角膜刀板层角膜成形联合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MLK-E或LASLK)治疗高度近视的效果和安全性,利用微型角膜刀作一带蒂角膜瓣,在其下用schwindKeratomⅠ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PRK激光切削,共治疗了30例47眼,术前屈光状态<-15D的Ⅰ组共35眼,屈光度为-10.20±2.04D,最佳矫正视力为0.92±0.26(0.4—1.5);等球镜≥-15D的Ⅱ组共12眼,屈光度平均为-17.64±1.83D,最佳矫正视力为0.42±0.23(0.1—0.8)。散光最高为4.5D。结果:术后3个月随访:Ⅰ组:屈光度平均为-0.48±0.52D(-1.75—+0.50D),裸眼视力34眼(97%)达到0.5以上(另1眼裸眼视力等于术前),25眼(71.4%)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Ⅱ组:屈光度平均为-1.44±1.97D(-5.50—+1.25D),8眼(66.7%)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高度近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短放射状角膜切开术(mini-radialkeratotomy,Mini-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手术疗效。方法对屈光度-1.25~-4.00DS的47例91只眼行该手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视力、屈光度变化,将术后6个月检查结果与术前数值比较分析。结果术后裸眼视力均在1.0以上,其中≥1.2者75眼,占82.42%,1.5者46眼,占50.55%。术前屈光度平均-2.75DS±0.86DS,术后平均-0.50DS±0.46DS,平均降低了-2.50DS。术前角膜屈光力平均为43.87DS,术后为41.58DS,下降了2.29DS。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Mini-RK治疗低、中度近视眼疗效确切,手术方法及手术环境建立相对简单,术后无常规RK并发症的风险和困扰,可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积极慎重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作者报道了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治疗近视的最初结果并对ALK的短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进行了评估。对接受ALK治疗的81例(128眼)患者随诊平均13.6个月,包括近视120眼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8眼。术前平均屈光度为-7.48±2.05D。结果显示,裸眼视力达20/40或以上者占86.4%;76.2%的术眼屈光度在±1.00D以内,93.6%在±2.00D以内。其中77%的术眼在ALK术后又接受了RK或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K)。并发症包括:散光较术前增加1.00D以上(4%);持续不规则散光(4%);过矫达+1.00D以上(4%);角膜上皮长入手术界面(2%);角膜板层片丢失(1/128);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以上者(6.3%)。本研究表明,ALK手术对于矫正高度近视或RK术后残留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预测的方法,若再附加RK或AK手术,则能得到更满意的视力和屈光结果  相似文献   

6.
二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8例(59只眼)接受二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二次切口沿旧切痕完成,随访时间平均13个月。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屈光为-3.78D,解膜屈光度为40.15D。术后平均下降等效球镜为2.30D,下降角膜屈光2.04,平均提高裸眼视力5行(国际标准视力表)。二次手术疗效与原屈光度及二次术前角膜屈光度无关。二次手术可降低散光度,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的远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国际通用标准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器械和设备对近视平均-5.48D的155例(285只眼)行RK。对角膜散光超过1.00D者,联合行1~2对旗状横切口矫正散光。并对术后4~5年患者随访观察。结果表明,角膜屈光力平均降低3.98D,角膜散光由术前平均0.68D降至0.36D,等效球镜平均降低-4.74D。正视率、过矫率和低矫率分别为70.7%、15.5%及13.8%。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以上者占3.4%。裸眼视力≥1.0者占63.8%,≥0.6者占89.7%。并发症中角膜微切穿及视力波动发生率分别为4.6%和34.1%。眩目发生率为8.8%,6个月后降至1.8%。术后1~2年,光学区内皮细胞丧失率平均为6.2%。  相似文献   

8.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应用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矫正18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前近视屈光度为-3.25~-11.00D,平均-6.53D;屈光参差为-2.50~-11.00D,平均-4.95D;裸眼视力为0.02~0.15,平均0.08。术后半年检查,视力平均提高0.46,屈光度平均下降-4.57D,屈光参差平均下降-3.60D。14例术后恢复了双眼单视,6例立体视可达60″。RK手术不仅能降低近视性屈光不正度数,提高裸眼视力,而且可减少或消除屈光参差,促进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单侧或不对称近视的视力低下眼、矫正视力>0.6者,可施行RK手术。屈光参差<-9.00D者,RK术后可能恢复双眼单视;屈光参差>-9.00D者,术后只能降低屈光参差,改善双眼单视条件。文中还介绍了近视性屈光参差术前检查、判断预后的方法及矫正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散光的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对52眼RK术后残余近视散光患者行再次PRK治疗,并连续随访两年以上。术前残余球镜屈光度-3.75±1.32D,残余柱镜屈光度-2.36±1.25D,最佳矫正视力均≥0.8。结果:术后6个月球镜屈光度-0.32±0.24D,柱镜屈光度-0.78±0.37D,裸眼视力≥1.0者42眼(80.76%)  相似文献   

10.
非球面切削LASI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评估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10D以上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采用SCMD气动式角膜切割刀及SCHWINDKERATOM—F型准分子激光系统,利用Ultravision非球面切削程序对-10D以上高度近视(等值球镜-10.25~-30.00D)117例180只眼行LASIK手术,其中屈光度-10.25D~-15.00D(A组,超高度近视)78只眼,平均-12.62±1.52D;屈光度-15.50D~-30.00D(B组,极高度近视)102只眼,平均-19.18±3.38D。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以上。结果: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1.0者A、B二组分别达57.7%及25.5%,裸眼视力≥0.5者分别达94.9%及76.5%;屈光度在±1.00D以内的分别达41.0%及19.6%,在±3.00D以内的分别达83.3%及51.0%。A、B二组各有1眼(分别占1.3%及1.0%)术后3个月有黄斑出血,6个月时的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比,低于2行以上。结论:非球面切削LASIK手术对于矫治-10D以上高度近视有很好的疗效,影响手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为视网膜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对散光-1.00D-4.50D,近视-1.75D--6.00D20只复性近视散光眼行旗状角膜切开术联合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后观察3-16个月,平均观察6.5个月,散滏度数减少,-1.00D--4.00D,平均降低-1.57D。裸眼视力平均提高0.82,1.0以上占60%,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9例30眼RK术后8个月以上接受PRK矫正残留近视,分为中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平均随访6.4个月。结果PRK术后第1组下降3.30D,第2组下降5.23D。  相似文献   

13.
作者报道了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治疗近视的最佳结果并对ALK的短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进行了评估。对接受ALK治疗的81例(128眼)患者随访平均13.6个月,包括近视120眼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8眼,术前平均屈光度为-7.48±2.05D。结果显示,裸眼视力达20/40或以上者占86.4%,76.2%的术眼屈光度在±1.00D以内,93.6%在±2.00D以内,其中77%  相似文献   

14.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324例618眼实施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前平均屈光度为-6.26D,平均视力为0.17;术后平均降低5.33D,其中低度近视降低2.53D,中度近视降低4.58D,高度近视降低5.94D,超高度近视降低6.91D;视力平均为1.04,摘镜率为91%,其中正视率占57.67%,低矫占37%,过矫占5.33%,散光增加者占8.24%;眩光发生率11%;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各参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治疗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国际通用的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标准器械及设备选择近视屈光度-2.00~-8.00D,平均-4.75D的31例62只眼进行微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结果术后5天术眼的平均屈光度为+1.00D,实际矫正屈光度-5.75D,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小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具有术中不出血,术后反应轻,视力波动小,屈光度矫正良好,特别是抗暴力强,防止眼球破裂等潜在优点。  相似文献   

16.
对152例(304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的患者,按半月,3月,半的,1年,2年,3年,4年七个阶段分别进行角膜,视力,角膜曲率,眼底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本组病例屈光平均各下降7.87D,6.95D,5.90D,5.56D,5.34D,5.25D,其中以手术后3个月内视力波动最明显,经统计学处理,术后半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1年与4年以上变化很小,差异无显著性(P〉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324例618眼实施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前平均屈光度为-6.26D,平均视力为0.17;术后平均降低5.33D,其中低度近视降低2.53D,中度近视降低4.58D,高度近视降低5.94D,超高度近视降低6.91D;视力平均为1.04;摘镜率为91%,其中正视率占17.67%,低矫占37%,过矫占5.33%,散光增加者占8.24%;眩光发生率11%;并对影响手术效果的诸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各参数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显微角膜板层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显微角膜板层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用美国EyeTechnolagylnc生产的专用器械对近视屈光度-7.00~-32.00D,平均-18.45±6.18D的43例(73只眼)进行手术。结果术后6个月,除2只眼发生高度近视合并症外,其余眼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好于或等于术前矫正规力者51只眼,占71.83%;矫正视力术后均好于或等于术前。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屈光状态稳定。结论该手术治疗高度近视有确切的疗效,与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自动板层角膜切除术及激光用膜原位磨镶术相比较,有其独持的优点。适宜于具备娴熟显微手术技巧和有角膜病治疗经验的医生慎重开展。  相似文献   

19.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树枝状角膜炎一例张凤云患者,男,25岁,1996年4月8日在本院行双眼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术前双眼视力均为0.2,戴—7.00D镜矫正视力1.2。术后d5检查双眼裸眼视力均为1.2。给予氯霉素、地塞米松液点眼。术后5个月右眼突然畏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RK术后屈光度过矫的原因。方法 报告PRK术后屈光度过桥4例(6眼),男性1例(2眼),女性3例(4眼)。结果 术前近视屈光度-3.0 ̄-6.0D,术后过矫屈光度+1.25 ̄3.75D。随访6 ̄12个月。有5眼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角膜表面平均屈力的提高,过矫屈光度减小,裸眼视力提高至预期值,1眼无变化。结论 认为利用PRK术后角膜上皮及胶原组织增生致远期屈光回退,通过密切监测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