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三烯B4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咪唑斯汀在治疗慢性荨麻疹中的抗炎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4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在咪唑斯汀治疗前后血清中白三烯B4的含量。结果患者治疗前血清白三烯B4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症状缓解后白三烯B4含量下降,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咪唑斯汀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三烯B4水平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咪唑斯汀能降低患者血清白三烯B4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组胺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咪唑斯汀在治疗荨麻疹中的抗组胺作用。方法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 45例荨麻疹患者在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前后血浆中的组胺含量。结果  2 4例急性荨麻疹和 2 1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中组胺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症状缓解后组胺含量下降 ,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急、慢性荨麻疹组胺含量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组胺是参与荨麻疹发病的主要介质之一 ,结合治疗观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理并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有多种炎症介质发挥了作用,其中组胺、白三烯B4(LTB4)和5-羟色胺(5-H T)是参与其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结合治疗观察患者血浆中三者的水平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制。我们对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中的组胺、LTB4和5-H T含量在应用咪唑斯汀(商品名皿治林,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前后进行了测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的改变与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6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进行测定,并以42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血清白三烯B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与血清白三烯B4水平有关,在对其常规抗组胺治疗的同时,抗白三烯B4的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免疫法测定45例荨麻疹患者在应用咪唑斯汀治疗前血浆中组胺与LTB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有所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患者组胺与LTB4含量下降,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组胺与LTB4是参与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重要介质,结合治疗观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对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同时考虑抗组胺及抗炎。  相似文献   

6.
荨麻疹     
20053157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组胺、白三烯B4和5-羟色胺的变化/李翠华(西安交大第二医院皮肤科),王琼,彭振辉…∥中华皮肤科杂志.-2005,38(5).-312~313共入选45例患者,急性24例,慢性21例,予咪唑斯汀10mg,1次/d,至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或急性连续服用14天,慢性连用28天。并以正常人40名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测。结果,急性有效率为95.83%,慢性为80.95%;治疗前患者组血浆组胺、LTB4含量升高,而血浆5-HT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的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组胺与LTB4含量在急性组、慢性组治…  相似文献   

7.
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中有多种炎症递质参与,如组胺、花生四烯酸代谢物白三,其中自了烯可能与迟发相过敏反应有关。笔者采用咪唑斯汀(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治疗54例慢性荨麻疹,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清白三烯水平.同时观察其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近年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方面,研制出了高效、安全的制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仍然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对于组胺H1受体拮抗剂抵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对于伴有其他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相应的合并症有望从根本上治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9.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药物治疗近年有了一定的进展,尤其在组胺H1受体拮抗剂方面,研制出了高效、安全的制剂。组胺H1受体拮抗剂仍然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首选药物;对于组胺川受体拮抗剂抵抗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用环孢素、糖皮质激素或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可以获得一定的疗效;对于伴有其他感染性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治疗相应的合并症有望从根本上治愈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相似文献   

10.
作者卷(期):页皮肤组织工程研究现状卜晓琳,等24(4):209从肝郁论皮肤病缪家宝24(6):345氦氖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王埃胜24(5):280液氮冷冻联合梅花针疗法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张鹏,等24(4):208双眼睫毛处阴虱感染2例李竹筠24(5):282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浆组胺和白三烯的变化及意义殷建彬,等24(6):342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相关关系的研究进展杨海琼,等24(3):140银屑病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刘苏辰,等24(6):341核因子κB及其与银屑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于世荣,等24(6):349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中医、中…  相似文献   

11.
生物共振治疗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IL-4、IL-5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生物共振治疗前后IL-4、IL-5的水平,探讨其在该病中的意义及作用机制.用ELISA法检测病例组生物共振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IL-4、IL-5水平.结果:病例组治疗前IL-4、IL-5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者水平均下降,前后差异显著(P<0.01).生物共振治疗可能通过调节Th细胞亚群、降低IL-4、IL-5的产生或分泌等起到治疗的部分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荨麻疹患者血中组胺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组胺(HA)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56例患者治疗前后血中HA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31例急性荨麻疹和25例慢性荨麻疹治疗前血浆中HA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血中H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接近。结论HA是参与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主要介质之一,测定患者血中HA水平可反映机体对HA的释放情况,有利于临床观察病情、判断疗效,解释其发病机理。  相似文献   

13.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常规抗组胺药可使病情控制但易复发,病情比较顽固从而大大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笔者在2011年1月~10月使用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简称MORA)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检出变应原生物波并将其逆转、放大后输回人体,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结果: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的56例患者总有效率为60.71%,痊愈率为35.71%。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较好,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生物共振仪对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脱敏的疗效.方法 运用德国生产的MORA-SUPER生物共振仪对143例慢性、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并按疾病和年龄分组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 过敏原检测前三位的是螨虫、霉菌及海鲜类;其次为组胺、酵母、食用防腐剂、抗氧化剂、蛋黄等.143例慢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脱敏的痊愈率为27.3%,有效率为62.9%.特应性皮炎有效率最高(80.0%),湿疹最低(53.8%);荨麻疹痊愈率最高(32.7%),颜面再发性皮炎最低(14.3%).三组之间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生物共振对慢性、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及血清总IgE变化。方法 45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口服依匹斯汀治疗,共服28d,同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患者治疗第l4天和第28天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清总Ig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值,症状缓解后血清总IgE水平下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好,能降低血清总IgE水平。  相似文献   

17.
荨麻疹     
940252 急性荨麻疹和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浆成分吸附组胺能力的测定/施伟民…//中华皮肤科杂志.-1993,26(4).-210~212 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技术测定了人体血浆组胺(HA)含量和白蛋白、丙种球蛋白及正常人体血浆吸附HA的能力,并对急性荨麻疹(AU)和慢性荨麻疹(CU)患者HA水平及血浆吸附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正常人血浆为0.70±0.18ng/ml(n=22),血浆HA吸附率为93.68±5.43%。急、慢性荨麻疹发病期血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61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进行脱敏治疗;对照组59例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续用3周;联合治疗组32例,采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同时加口服咪唑斯汀(皿治林)10mg,qd,连用3周。结果3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联合治疗组与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生物共振技术治疗慢性荨麻疹有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且复发率低,尤其联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总IgE的影响。方法 3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给予穴位埋线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第4周和第8周进行疗效评价,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总IgE水平。结果治疗4周和8周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1.06%和78.95%。治疗后血清总IgE水平降低,且治疗8周时下降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穴位埋线能明显降低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且疗效安全、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 E含量检查、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及摩拉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查三种方法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总Ig E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德国欧盟医学实验诊断股份公司提供的吸入性及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 E抗体检测试剂(线性免疫印迹法)及德国产BICOM2000生物共振检测仪分别对100名慢性荨麻疹患者行血清总Ig E含量检查、特异性Ig E过敏原检测及摩拉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查。结果血清总Ig E检查的阳性率为72%,72例血清总Ig E阳性患者中用特异性过敏原检测找到过敏原的有66例,未找到的有6例;用摩拉生物共振检测找到过敏原的有61例,未找到的有11例;两种方法均未找到过敏原的有1例。血清特异性过敏原检测与摩拉生物共振过敏原检测的对比:一致性较高的吸入物中有螨虫组合、猫、狗,食入物中有牛肉、羊肉、海洋鱼组合、淡水鱼组合、虾/对虾;一致性较差的吸入物中有树木组合、普通豚草、艾蒿、屋尘、蟑螂、霉菌、啤酒花,食入物中有蛋白、牛奶、花生、大豆、螃蟹。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总Ig E检查阳性率与国内数据相似;摩拉生物共振检测特异性过敏原与血清特异性过敏原对比,食入性过敏原较为符合和一致性较高,吸入性过敏原相差较大;摩拉生物共振可作为过敏原检查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