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和临床救治治疗。方法:选取本科2008-2012年收治的102例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患者,分析其病因及临床救治方法。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消化性溃疡占47.06%,胃癌占19.61%;胃镜是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诊断方法,使用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生长抑素等内科综合治疗56例,外科手术治疗46例,其中恶化放弃治疗6例,治愈90例,死亡12例。结论: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首要病因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其次是胃癌和其他消化道病变;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救治时,要在短时间内分析清楚病因,根据老年人特点进行内科、外科综合治疗,同时注意防止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姜小艳 《大家健康》2016,(8):173-17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制定护理措施,实施全面治疗。结果:36例患者治愈,成功率达94.7%。结论: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有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对2005年12月—2007年12月入住我院经临床诊断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经内科护理后,痊愈37例,病情好转7例,转入外科手术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医院内科护理,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接收的1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全部150例患者并发症几率降低,死亡率降低。结论: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防止并发症出血,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分析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总结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1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各项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在这116例患者中,有102例痊愈出院,好转后病情稳定的患者有8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有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系统、专业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46例脑外伤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应激性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患者立即经胃管注入3%冰盐水250~300 ml,6 h/次,4~5 d;对照组20例,患者仅插胃管用于胃肠减压观察,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26例患者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8例(30.6%),对照组20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60%).观察组脑出血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外伤术后患者冰盐水胃管注入治疗,对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治疗8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2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为实验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46例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27例患者(占58.7%)显效,有16例患者(占34.8%)有效,有3例患者(占6.5%)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48%。35例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有12例患者(占34.3%)显效,有15例患者(占42.9%)有效,有8例患者(占22.9%)无效,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迅速取得止血的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李欧  沈秀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3,(10):30-30,109
目的:观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预防老年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7月治疗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41例、治疗组(奥美拉唑组)45例,观察两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4.7%,对照组为23%,治疗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P〈0.01)。结论:注射用奥美拉唑可以有效降低老年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总结10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诊疗方法。方法:将109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不同病因对症处理,总结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保守治疗86例。手术治愈19例,死亡4例。结论:急诊胃镜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诊断方法,应重视少见原因的急性出血,除恶性肿瘤外,均可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氢氧化铝鼻饲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期于我院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120例患者,分两组。研究组用氢氧化铝鼻饲治疗;对照组鼻饲奥美拉唑。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胃液、大便潜血、呕血等状况,治疗结束后,记录两组患者停止上消化道出血的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55例停止出血,5例状况明显好转,治疗的效率高达91.6%;对照组出血停止46例,8好转,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76%。结论氢氧化铝鼻饲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见效快,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大剂量注射氢氧化铝从多种角度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奥美拉唑见效慢成本高,找到一种更合适的药物来取代对患者进行治疗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操作经验及体会。方法:对8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Olympus GIF—XQ230电子胃镜及辅助器械进行直视下取出、内镜推挤处理异物。结果:78例成功取出异物,成功率96.2%,未出现大出血、穿孔、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例未能取出,转外科治疗。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成功率高、病人痛苦少,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预防恶性肿瘤病化疗引起患者消化道反应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两组化疗期间均用格拉司琼和甲氧氯普胺抗呕治疗,治疗组同时服用加味半夏厚朴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中未发生消化道反应者为67.2%,对照组为40.6%;治疗组中发生重度消化道反应(Ⅲ、Ⅳ度)者为6.3%,对照组为26.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预防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王建平  张斌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8):877-879
目的探讨急诊胃镜及胃镜下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价值。方法总结2003年6月-2008年5月我院79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急诊胃镜检查及治疗并提出体会。结果76例得到了确诊,确诊率为96.2%,69例治疗后未发现有再出血现象,止血成功率为88.2%。结论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最好行急诊胃镜检查,其诊断率高;明确诊断的同时最好采取内镜下给予止血治疗,内镜下病灶直观,止血效果好。在行急诊胃镜同时要强化术前准备,做好外科手术及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操作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6月—2009年6月期间诊治的291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进行内镜处理异物的情况。结果 287例成功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疗成功率98.6%.结论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具有安全、简便、经济、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创伤小等优点。上消化道异物一旦确诊,又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者,均应积极行内镜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经验,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分析。方法:对腹部术后并发胃瘫的52例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无明显腹痛,大多数患者排气正常,消化道X-ray钡餐造影提示胃蠕动差,胃镜检查吻合口通畅。52例患者进行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治疗,并应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非手术治疗后,均缓解。结论: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其重要价值;排除机械性梗阻后,采取非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运用高频与射频介入技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的疗效。方法对50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在内镜下运用高频技术和射频技术治疗,其中高频组125例,射频组380例,观察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高频组125例中,123例治疗有效,1例广基无蒂较大息肉(2.5 cm)因切割困难后改作射频治疗,1例因有蒂小息肉(0.4 cm)圈套器收较紧造成机械性切割脱落发生出血;射频组380例治疗全部成功,其中4例较大息肉(2.0-3.0 cm)进行二次治疗。结论高频、射频技术在治疗消化道息肉中都是行之有效的介入治疗手段,射频治疗消化道息肉更加安全可靠,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重消化道出血多学科救治模式。材料方法对难治性严重消化道出血7例患者,采用多学科协同救治模式,均于入院后30分钟内开始进行介入治疗,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并积极行容量复苏,术中根据检查结果对病灶供血动脉行栓塞术及药物灌注术进行止血,术后积极容量复苏,依原发病变性质再行确定性手术。结果本组7例,均抢救成功。DSA检查诊断为动脉瘤破裂1例,血管畸形2例,间质瘤1例,2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仅显示血管走行异常(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1例血管畸形行弹簧圈栓塞后再行外科手术;2例行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再行外科手术切除病灶,2例行持续动脉灌注术同时进行外科手术结合术中内窥镜探查;3例介入术后出血停止,2例出血控制,2例在积极容量复苏下进行外科手术探查。结论及时准确判断病情,以内科治疗为基础积极实施介入治疗协同外科综合救治,可以明显提高严重消化道出血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内镜下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治疗术。方法: 用高频电发生器在内镜下用圈套器套住息肉后通电切除, 结果:50 例病人共计67 颗息肉全部切除, 成功率100% 。结论: 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消化道息肉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对减少结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94例GIST患者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GIST发生部位:胃54例(57.4%),小肠22例(23.4%),结肠11例(11.7%),直肠6例(6.4%),肛管1例(1.1%).主要临床表现为消化道出血(56.3%)和腹部肿块(32.1%), 94例均行手术切除.术后1年、 3年、 5年存活率为83.4%、 53.2%、 38.8%,良性及交界性患者均无复发;23例恶性患者中9例复发,其中5例死亡.结论: GIST以胃及小肠最多见,以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表现为主.GIST的诊断有赖于病理形态学检查与免疫组化的结合.完整的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136例小儿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组消化道出血病因分布及纤维胃镜诊断前误诊的原因,方法:对136例临床疑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个别病例经剖腹探查诊断。结果: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者103例,小肠出血7例,咽血综合症4例,未检查出病因22例,结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是年龄较大儿童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消化道出血前,部分患儿因腹痛误诊为“蛔虫病”或“肠痉挛”,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婴幼儿消化道出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患儿应在出血48h内做纤维胃镜检查以获得最高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