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制与临床证候相吻合的切实可行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大鼠模型。方法将SD实验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脾肾阳虚组、溃疡性结肠炎组(溃结组)、脾肾阳虚溃结组(病证结合组),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措施;脾肾阳虚组先以番泻叶灌胃,然后用冰水湿润皮毛后再用电风扇将其皮毛吹干;溃结组以三硝基苯磺酸钠(TNBS)灌肠;病证结合组先以脾肾阳虚组的方法处理,连续处理4周后,再予TNBS灌肠。观察大鼠一般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结肠组织的改变、血清大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大鼠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指标。结果病证结合组、脾肾阳虚组大鼠的中医证候评分、血清FT3、FT4、SOD、MDA等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溃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证结合组、溃结组结肠肉眼观及结肠黏膜损伤程度与正常对照组、脾肾阳虚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以番泻叶灌胃及冰水湿身风干法处理大鼠,再用TNBS灌肠,从而研制出的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大鼠模型,对临床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中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介素6(IL-6)及结肠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mRNA含量的变化,探讨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番泻叶灌胃+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腹腔注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灌肠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四神丸组及柳氮磺嘧啶(SASP)组,经药物干预后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TGFβ1、IL-6含量及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的TLR-4 mRN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中TGFβ1含量降低(P0.05),IL-6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中TGFβ1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LR-4 mRNA表达显著增强(P0.05);各治疗组TLR-4 mRNA表达减弱(P0.05)。结论:四神丸能够通过下调IL-6和升高TGFβ1的表达,降低结肠组织中TLR-4 mRNA的含量,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肠上皮免疫系统,恢复肠粘膜微环境的免疫稳态,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TLR)-2、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腹腔注射+番泻叶灌胃+三硝基苯磺酸/乙醇灌肠法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四神丸高、中、低剂量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RT-q PCR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LR-2、TLR-4 m 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LR-2、TLR-4蛋白表达,并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组织TLR-2、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血清SOD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肠组织TLR-2、TLR-4基因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四神丸可能通过改善结肠组织氧自由基的代谢,调控肠上皮免疫系统,达到治疗UC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及结肠中IL-6、TNF-α及IFN-γ细胞因子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黄水煎液灌胃+肌注氢化可的松+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法复建动物模型。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久泻灵颗粒高、中、低治疗组及柳氮磺吡啶组,药物干预后,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IFN-γ的含量,用RT-q PCR法检测基因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IFN-γ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及IFN-γ含量及结肠组织中的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作用最为显著的是久泻灵颗粒高剂量组(P0.05)。结论:久泻灵颗粒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IL-6、TNF-α及IFN-γ的正常分泌具有调节作用,可抑制炎症发生,从而保护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大鼠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四神丸高剂量组、四神丸中剂量组和四神丸低剂量组,每组各15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制备脾肾阳虚证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空白组则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对照组以柳氮磺胺嘧啶水溶液0. 5 g·kg-1灌胃,四神丸低剂量组以四神丸药液13 g·kg-1灌胃,四神丸中剂量组以四神丸药液26g·kg-1灌胃,四神丸高剂量组以四神丸药液52 g·kg-1灌胃,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共21 d。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水平,并计算IL-1β/IL-4;取胸腺组织称质量并计算大鼠胸腺指数; 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损伤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黏膜IL-13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胸腺指数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中剂量组、四神丸高剂量组胸腺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IL-1β含量、IL-1β/IL-4比值显著增高,IL-4含量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中剂量组、四神丸高剂量组大鼠IL-1β含量、IL-1β/IL-4比值显著降低,其中以四神丸中剂量组降低明显; IL-4含量显著升高,其中以四神丸中剂量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3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中剂量组、四神丸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IL-13蛋白表达增高,其中以四神丸高剂量组表达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四神丸可提高UC大鼠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免疫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对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IL-6、gp130、JAK2、STAT3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敷贴组、SASP组,采用复合法建立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腺嘌呤、冰番泻叶药汁分阶段灌胃,外因干预,噁唑酮灌肠),造模成功后分组予以溃结宁膏穴位敷贴、SASP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症状、体征、结肠黏膜组织病理,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gp130、JAK2、STAT3蛋白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敷贴组和SASP组大鼠症状、体征及结肠组织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敷贴组及SASP组大鼠结肠组织IL-6、gp130、JAK2、STAT3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敷贴组与SASP组IL-6、gp130、JAK2、STAT3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结论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机制是抑制IL-6/JAK2/STAT3信号通路来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疗效机制。方法: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法建立UC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并评分,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6、IL.10、IL.2含量。结果:四神丸可有效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能明显降低血清IL.2、IL-6含量,升高血清IL-10含量。结论:四神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理想,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抗炎因子IL-10和促炎因子IL一6、IL.2的表达,促进其恢复平街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四神丸超微配方颗粒保留灌肠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疗效。方法采用四神丸传统汤剂为对照,比较与四神丸超微颗粒剂保留灌肠两种方法对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中医症候积分、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及副作用差异。结果两者均能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控制疾病活动(P〈0.05),四神丸微颗粒与传统汤剂疗效无差异。结论四神丸超微颗剂保留灌肠治疗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与传统汤剂无差别。  相似文献   

9.
结肠清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病理改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结肠清颗粒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复合物造模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采用阳性药固肠止涩丸、不同剂量结肠清颗粒分别灌胃,观察大鼠日常活动表现,测量体质量、肛温,检测结肠病理切片。结果:与模型组大鼠比较,结肠清颗粒显著增高大鼠体质量、肛温,降低结肠溃疡病变。结论:结肠清颗粒能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病理病变,对结肠溃疡有显著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促炎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2与抗炎因子IL-4、IL-10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番泻叶溶液灌胃、喷冰水刺激和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法制作脾肾阳虚型UC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敷贴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每组10只,空白组和模型组予无药物的巴布剂基质穴位敷贴加生理盐水灌胃,敷贴组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加生理盐水灌胃,SASP组予无药物的巴布剂基质穴位敷贴加SASP灌胃,疗程均为28 d。治疗期间观察各组大鼠一般状况,治疗后肉眼观察结肠组织大体形态,HE染色镜下观察病理形态并评分,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IFN-γ、IL-12、IL-4、IL-10水平。结果敷贴组和SASP组UC大鼠一般状况、结肠组织肉眼大体形态、病理形态均较模型组好转且评分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敷贴组、SASP组血清和结肠组织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IFN-γ、IL-12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敷贴组IL-4、IL-10下降水平低于SASP组,IFN-γ、IL-12上升水平高于SAS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溃结宁膏可能通过部分恢复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的平衡来发挥其治疗脾肾阳虚型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神丸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Toll样受体2(TLR2)基因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IL-4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复合方法制作脾肾阳虚型UC大鼠模型。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四神丸组,阳性药组予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水溶液0.5 g/kg灌胃,四神丸组予四神丸26 g/kg灌胃,每日1次,共21 d。肉眼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并检测大鼠结肠组织TLR2基因表达及血清IL-1β、IL-4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黏膜肉眼观察有显著炎症、充血、溃疡形成(P0.01),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TLR2基因表达与血清IL-1β含量升高(P0.05),IL-4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四神丸组大鼠结肠组织TLR2基因表达和血清IL-1β含量均降低(P0.05,P0.01),IL-4含量升高(P0.05)。结论四神丸治疗UC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免疫细胞因子、抑制TLR2信号避免其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模型对照组(等体积蒸馏水)、柳氮磺吡啶组(SASP,0.6g/kg)、康复新液高、中、低剂量组(20、10、5m L/kg),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用TNBS灌肠造模,造模后第3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12d,给药结束后各组取材进行HE染色,并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造模后大鼠结肠呈明显溃疡样损伤;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促炎相关因子MPO、TNF-α和IL-1β的含量升高(P0.05),抗炎因子IL-10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康复新液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减轻,高、中、低剂量组均能降低大鼠结肠组织中MPO、TNF-α含量(P0.05),也有降低IL-1β含量和升高IL-10含量的作用趋势。结论:康复新液对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因子和促炎因子之间的平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四神丸化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对比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四神丸化裁前后治疗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异同.方法 50只小鼠分成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四神丸组、加味四神丸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DSS法复制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给药10 d后,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变化,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用ELISA测定其外周血PAF及其结肠组织匀浆TNF-α,IL-10,TGF-β表达水平.结果 各治疗组结肠指数、结肠损伤评分、病理组织学评分及细胞凋亡率较模型组明显下降(P<0.01或P<0.05).同时四神丸明显升高TGF-β表达水平(P<0.05),而对TNF-α,IL-10,PAF表达水平作用不明显.而加味四神丸则可显著降低TNF-α及PAF表达、升高TGF-β水平较明显(P<0.01或P<0.05),同时,两治疗组之间比较,可见加味四神丸降低TNF-α,PAF表达,升高IL-10水平明显优于四神丸组.结论 四神丸和加味四神丸二者均可有效缓解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的差异性可能在于加味四神丸可以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调节结肠局部促/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来实现,而四神丸可能是通过升高TGF-β表达水平,促进上皮损伤后修复,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参榆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结肠组织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和SASP组,给药10 d后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结肠大体形态变化,采用HE染色法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IL-17、TGF-β水平。结果:参榆灌肠方组大鼠体质量增加优于模型组(P0.05),结肠大体形态和病理组织学明显优于模型组;参榆灌肠方组大鼠IL-6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TGF-水平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榆灌肠方灌肠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肠道炎症反应,修复结肠黏膜。  相似文献   

15.
胡连海  肖成  洪子夫  李国栋  刘昌吉 《光明中医》2010,25(10):1793-1795
目的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研究灌肠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IL-4和IL-10的影响,探讨灌肠方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空白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共6组,每组10只。应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灌肠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灌肠方灌胃,美沙拉嗪组予以美沙拉嗪灌胃,正常组及空白对照组灌服等体积蒸馏水。18天后观察大鼠结肠大体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的血清IL-4和IL-10的水平。结果灌肠方能有效提高IL-4和IL-10的水平,并对损伤的大肠粘膜有明显的修复作用。结论灌肠方对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促进抗炎因子IL-4和IL-10的产生和表达可能是其治疗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神丸加味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2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予西药柳氮磺砒啶治疗,治疗组予四神丸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5%,对照组为8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神丸加味合溃结宁膏穴位敷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砂豆仁汤对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SASP组、术砂豆仁汤组。采用5%的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125 mg/kg乙醇灌肠法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并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IL-6、IL-10、TNF-α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IL-6、TNF-α含量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而IL-10含量低于正常组(P0.01);术砂豆仁汤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IL-6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术砂豆仁汤可降低血清IL-6、TNF-α含量,提高IL-10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UC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四神丸合失笑散加味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确诊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内服四神丸合失笑散加味,对照组服用柳氮磺吡啶,2wk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4.2%,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4%,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神丸合失笑散加味能有效治疗脾肾阳虚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9.
王帅  翟军鹏  周滔  王丽华  陈誩 《北京中医药》2010,29(12):950-952
目的 探讨三黄汤灌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 采用TNBS(0.1 g·kg-1TNBS加50%乙醇0.25 mL)诱导制备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及中药组各12只,并选正常大鼠12只作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对照组予柳氮磺吡啶(SASP)灌肠液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0.05 g·mL-1;中药组予三黄汤浓煎剂按成人日用药量的6倍给药,即6 g·mL-1.从造模后第3日开始,各组均按10 mL·kg-1每日灌肠给药1次,连续7日.第11日采集结肠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IL-1β表达,放射免疫法测定结肠中IL-1β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结肠中IL-1β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肠黏膜病理损伤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三黄汤灌肠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可能是通过抑制IL-1β在结肠中的表达,从而改善结肠黏膜的充血水肿、溃疡、糜烂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结肠安胶囊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IL-6、SOD及MDA的影响,探讨UC的发病机制及结肠安胶囊对UC的作用机理。方法:将SD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结肠安灌胃组、SASP灌胃组、结肠安灌肠组及SASP灌肠组,每组10只。用TNBS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连续给药3周。观察HS、OBT的变化情况并测定大鼠血清IL-6和SOD及MDA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HS、OBT程度比正常组明显升高,IL-6、MD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OD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肠安可明显降低大鼠IL-6及MDA水平(P<0.05/0.01),明显提高SOD水平(P<0.01)。结论:自身免疫紊乱和自由基损伤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发病机制,结肠安胶囊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理与免疫调节和抗自由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