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传统制剂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探讨平乐郭氏传统药物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结果 882首方剂中,使用频次在50次及以上的药物有30味,使用频次前3位的分别是牛膝、当归、白芍。按药物组合出现频次大于120次由高到低排序,前3为分别是"牛膝、甘草""牛膝、当归""当归、白芍"。共挖掘12个核心组合。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骨性关节炎多用活血化瘀药、补血药、补气药、祛风湿散寒药等,治法主要是补益肝肾、活血化瘀。牛膝、当归、白芍、甘草、杜仲、川芎、独活、熟地、乳香、没药是平乐郭氏正骨治疗骨关节炎常用的核心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乐郭氏正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并指导临床。方法总结平乐郭氏正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常用中药方剂126首,共计140味中药,进行用药频率分析。结果得出平乐郭氏正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使用规律。结论多角度、多层次认识平乐郭氏正骨用药的特点与规律,从而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药的筛选与合理临床应用提供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皮肌炎中医证治用药规律和特点,为该病的中医临床治疗用药提供借鉴。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对符合选择标准的皮肌炎证治文献中的用药和药物进行归类整理,用Epidata3.1软件建立皮肌炎的用药文献数据库、录库,应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皮肌炎以补虚药使用频率为最高,其次为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共占总频率81.88%;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分别为黄芪、当归、白术、丹参、薏苡仁。结论:治疗皮肌炎以补虚、清热、活血化瘀、利水渗湿、解表及祛风湿为主,通过辨证论治选取合适的药物归类,为今后该病治疗和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对CNKI、CMAC、万方数据检索文献,查询到109首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中医方剂,将方剂中涉及的中药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各类中药的使用次数和频率,总结用药规律。结果:经统计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方剂中,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的使用频率较高,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药有丹参、黄芪、山楂、泽泻、山药,应用频率较高的常用配伍药对有丹参—黄芪、丹参—山楂、黄芪—山药。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用药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为主,治疗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化湿为大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近30年发表的文献中内服中药治疗滑膜炎的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并指导临床。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79~2012年期间文献,建立滑膜炎中医内服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Excel软件输入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滑膜炎的内服中药方剂为179首,共计164味中药,使用次数共1964味次。使用味次超过20次的有33味,共1410味次,使用频率累计71.79%。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活血祛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69.3%。从药物归经看,肝、肺、脾、肾经药居前4位,药味以苦、甘、辛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本病多因血瘀气滞、津液留滞、正气亏虚、湿邪侵袭关节致关节肿胀疼痛,临床以活血祛瘀、补气补血、利水渗湿、祛除湿邪为治则,处方以活血祛瘀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祛风湿药为主。通过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为临床用药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药规律和治疗思想。方法:调查湖南省5家中医院2008~2010年期间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第1诊断的住院病历,按照所制定的调查表收集相关资料,将所收集的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R×C列表X2检验等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用药特点和规律.结果:共调查分析1045例,其中443例采用了中药汤剂内服治疗,使用中药共89味、3891味次,按功效分活血化瘀药21味、补虚药18味、祛风湿药14味、解表药7味、平肝息风药7味;药味苦、辛、甘者出现频率达49.26%;药性温、平者出现频率达40.14%;药物归经肝、肾、脾者出现频率达60.12%;聚类分析结果:89味中药药物功效类型聚为第1类的为补虚类、活血化瘀类;聚为第2类的为祛风湿类,其他类药物归为第3类。结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的遣用,是中医治疗LDH的基本配伍,同时根据辨证情况辅以清热药、解表药、息风平肝药、利水渗湿药。。常用中药的性味分别为辛、苦、甘和温、平;常用中药归经为肝、脾、肾。  相似文献   

7.
检索并纳入1995—2016年发表的治疗糖尿病相关文献755篇,涉及中药处方755首,单味中药367味,共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例数为33 330例,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和Clementine 12.0软件,分析与比较各病症类型的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功效和组方配伍规律。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治疗病症类型排名前4位的分别是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分别占总有效病例数的31.62%、29.82%、8.87%和6.47%。进一步对治疗排名前4位的病症进行分析,发现治疗糖尿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地黄、天花粉和麦冬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治疗糖尿病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当归、川芎、丹参和桂枝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山药、丹参、茯苓和山茱萸等,常用中药类别依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治疗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常用单味药为黄芪、丹参、当归、红花和川芎等,常用中药类别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和清热药。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均以补虚药为主,兼以活血化瘀、清热和利水渗湿药等,但具体用药侧重点不同,糖尿病和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侧重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清热药的使用,糖尿病肾病侧重于补虚药,兼以活血化瘀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而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侧重于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并重,兼以清热药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798张纳入研究标准的,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处方,借助数据挖掘技术,运用关联规则法、复杂熵聚类法等,探讨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次50以上的有黄芪、葛根、川芎等36味中药,其中活血药、补益药、解表药、利水渗湿药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常用中药;同时得到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则、药味关联的网络化展示等。结论: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体现了平乐正骨"扶正祛邪"的整体辨证观,以及"破、活、补"三期用药原则。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平乐正骨治疗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了数据及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规律,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近30年来经临床验证有良好疗效的中药复方,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中药复方数据库,分析药对配伍规律.结果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统计得到药对2508对.结论 采用x2检验对有统计学差异的高频药对的功效进行统计,得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药对配伍特色:祛风湿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补虚药与解表药中的发散风寒药配伍;祛风湿药中的祛风寒湿药与补虚药配伍;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的相须配伍;活血化瘀药与解表药、补虚药配伍;温里药与补虚药、解表药、祛风湿药配伍,总结配伍的代表药对,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颈项肩臂痛内治古方的用药特点。方法:筛选以颈项肩臂痛为主治的内治古方,按其主治病症进行分类,对不同主治方剂的组成药物进行频数分析,列举常用药物,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共有274首古方纳入研究:臂痛方69首,肩背痛方48首,颈项痛方78首,手指麻木方79首。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是组成古方的主要药物。活血化瘀药在各主治古方中的使用构成比基本近似,祛风湿药在颈项痛方中的使用构成比较高,手指麻木方的补虚药、臂痛方中的化痰药,以及肩背痛方、颈项痛方中的清热药都有较高的使用构成比。羌活、独活、防风是各主治方的常用祛风湿药,当归是最常用的补虚药,川芎是常用的活血化瘀药,葛根、麻黄在颈项痛方中使用率较高,半夏是常用的化痰药,在臂痛方中的使用率最高。结论: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是治疗颈项肩臂痛古方的主要药物,各主治内治古方有其常用功效类别药物及常用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中药复方敷擦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中国知网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1979—2011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敷擦复方共111首,采用Ac-cess2003建立药物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分析、提炼用药规律。结果: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使用频率较高,补虚药只占5.09%。祛风湿类最常用的药为生川乌、生草乌;活血化瘀药最常用乳香、红花;解表药最常用细辛;清热药最常用黄柏;化痰止咳平喘药最常用生天南星、白芥子;最常用的敷擦剂为酒、醋。结论:中药复方敷擦外治类风湿性关节炎重在运用祛风湿、活血化瘀、解表、清热、化痰药物,以畅通气血,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常用毒性药物为生品川乌、细辛、草乌,复方应配伍解表药、开窍药以促进药物在体表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眩晕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中药治疗眩晕的临床文献报道进行检索和筛选,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原文进行中药复方及药物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条件的复方(包括经典方和自拟方)共18首,对18首复方进行药物分析,共计55味中药,分属10种类别。使用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安神药、理气药、解表药、化痰药、祛风湿药。结论:眩晕的病因病机多为"痰"、"瘀"、"虚",为临床中药治疗眩晕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血瘀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的121例ONFH血瘀证患者的门诊病历(共涉及357张临床处方),建立诊疗数据库。应用最大频繁关联模式挖掘技术,探讨针对ONFH血瘀证症状的平乐郭氏正骨临床用药内在规律。结果:气滞血瘀证和痰阻血瘀证是ONFH血瘀证中较为常见的子证型;髋痛、活动受限是ONFH血瘀证最常见的症状;桃仁和红花组成的药对与髋刺痛、跛行症状组合关系最密切;桃仁、红花、当归为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常用药物组合;瓜蒌、薤白、厚朴、柴胡、川芎为行气止痛的常用药物组合;附子、桂枝为温通散瘀的常用药物组合;赤芍、大黄为清热除瘀的常用药物组合。结论:活血化瘀药与行气药配伍是平乐郭氏正骨医家治疗ONFH血瘀证最常用的药物组合。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痴呆的复方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治疗老年性痴呆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了 1979— 2 0 0 4年治疗老年性痴呆的中药复方 12 3 2首 ,建立了中药复方数据库 ,并利用数据库对其用药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 :使用频率居前的药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化痰平喘药、开窍药、安神药 ;单味药使用频次前 10位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川芎、远志、丹参、熟地、当归、枸杞、茯苓、黄芪、山茱萸。结论 :研究表明 ,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开窍药、化痰药的配伍应用是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基本配伍规律 ;以石菖蒲为主的药对药组是治疗老年性痴呆方剂的基本结构 ;利水渗湿药、泻下药的运用是不可忽视的配伍药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为糖尿病临床选方用药及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检索1995—2015年发表的1 341篇文献,进行中药类别、单味药频次、中药性味归经、系统聚类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为补虚药类、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解表药类、利水渗湿药类、收涩药类、平肝熄风药类、理气药类、化湿药类和祛风湿药类。常用的补虚药类有黄芪、山药、当归等,常用的清热药类有地黄、玄参、黄连等,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类有丹参、川芎、红花等。最常使用药物的性味归经分别是寒、温和平性,甘、苦和辛味,归脾经、肝经、肺经、肾经、心经和胃经。结论:治疗糖尿病常扶正与祛邪并用,以补虚药类为主,配合清热药类、活血化瘀药类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治疗糖尿病中药配伍体系。方法:将《糖尿病验方450首》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中医处方录入计算机,使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糖尿病中药方剂共414首,涉及中药236种,总用药次数为4071次。所用中药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4.25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累计频率达86.039%;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计频率达94.774%;归经以肝、肺、脾、肾、心、胃为主,累计频率达90.183%。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核心单味药主要为黄芪、生地黄、山药、麦冬、天花粉、丹参、茯苓、元参、当归、甘草、熟地黄、知母;药类以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收涩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文献对中医治疗尿道结石用药规律的进行研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85-2012年涉及尿道结石中医处方用药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 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要求的中医药治疗尿道结石文献209篇,涉及内服复方209首,中药234种,总用药次数为1843次。所用中药种类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消食药、泻下药为主,占总用药的86.43%;药味以甘、苦、辛、淡为主,累计频率达86.67%;药性以寒、平、温为主,累计频率达93.08%;归经以肝、膀胱、脾、胃、肾、肺、心为主,累计频率达83.67%。结论临床以利水渗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清热药等中药运用较多,核心单味药依次为金钱草、甘草、滑石、海金沙、车前子、石韦、川牛膝、冬葵子、鸡内金、木通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通过"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对1994~2014年期间有关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进行查询,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查阅了1994~2014年期间有关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文献87篇,入选文献57篇,相关方剂66首,用药153味,用药频次1022次,其中使用频次在前5位的中药有:当归、黄芪、川芎、红花、白芍。按中药学分类统计居前5位的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结论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用药以补虚药和活血药为主,补虚药使用又以补气药多见,益气活血类药物为治疗本病的常用组方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现代医家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归纳性回顾,探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的水平.方法:选取近30 a医学期刊发表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376首复方中,单味药205味,其中前50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81.2%,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以祛风湿药为主,辅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解表药是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配伍规律,通过统计得到的高频代表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赵育芳  孙国凌  奚胜艳  钱小燕 《中医杂志》2011,52(14):1233-1235,1245
目的研究中医抗肝纤维化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网(CNKI)199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研究的文献,统计药物的使用频次和频率,分析总结规律。结果共选取符合标准的文献80篇,其中临床研究44篇,动物实验研究36篇,所用中药共136味。临床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27.76%)和活血化瘀药(23.62%),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8味,补虚药7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各1味;实验研究文献中抗肝纤维化使用频率最高的前两类药是补虚药(30.54%)和活血化瘀药(26.60%),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药物依次为活血化瘀药7味,补虚药8味,清热药3味,利水渗湿药2味,解表药、泻下药各1味。结论补虚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抗肝纤维化组方的基本构成要素,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泻下药、止血药、消食药、理气药是主要配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