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80岁)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高龄(≥80岁)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172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收集、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根据女性高尿酸血症(HUA)的诊断标准(血尿酸>360μmol/L)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123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各项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HUA的危险因素。结果172例高龄女性高血压患者中HUA患病率为28.49%。实验组中尿素氮、血肌酐、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肾小球滤过率(eGF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红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49、4.79、2.86、-5.41、-2.48、-2.45,P均<0.05)。校正了年龄、高三酰甘油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相关变量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肾功能异常、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为该类人群HUA的危险因素(OR分别=6.18、3.23,P均<0.05)。结论肾功能异常、ARB类药物使用为高龄女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HUA的危险因素,其中肾功能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和炎症的关系以及评价奥美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轻、中度高血压患者60例及健康体检者60例,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超教C反应蛋白、sCD40L的水平.高血压组患者给予奥美沙坦20~40 mg/d,服药8周后重复测定以上所有指标.结果: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sCD40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用药后超敏C反应蛋白、sCD40L明显下降.结论:高血压是一种慢性血管炎症性疾病,奥美沙坦在有效降压的同时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林军  梁创  叶岩军  陈先养 《新医学》2011,42(2):88-90,13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MS的定义进行MS筛查,并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腹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Ms的发生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肾功能异常等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高血压患者MS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在非MS高血压患者中,女性合并血脂紊乱以及合并高BMI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单纯高血压及合并高血糖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是高血压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BMI与MS的发生无关;MS组与非MS组相比,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比例均较高(P〈0.05)。结论:MS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合并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人软骨糖蛋白水平在评估高血压患者病情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4例和健康者70例,检测血清人软骨糖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一氧化氮(N0)和内皮素-1(ET-1)含量,以及其他常规实验室指标,比较高血压患者和健康者人软骨糖蛋白及其他指标之间的差异,以及血清人软骨糖蛋白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患者腰臀比、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人软骨糖蛋白、hs-CRP、ET-1、尿酸含量均高于健康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NO含量低于健康者(P〈0.05);高血压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含量与SBP、DBP、体质量指数(BMI)和hs—CRP呈显著相关(r=0.357、0.293、0.276、0.543,P=0.008、0.026、0.037、0.001);健康者中血清人软骨糖蛋白水平与SBP、DBP、BMI、hs—CRP均无显著相关性(r=0.135、0.083、0.106和0.077,均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含量高于健康者,且与血压值、BMI、血清hs—CRP含量呈正相关,可作用高血压病情评估及治疗的指导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血清肌酐正常的情况下,各期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及与年龄、病程及血脂的关系。方法对244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研究,得出各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肌酐水平及与年龄、病程及与血脂的关系。结果Ⅰ、Ⅱ、Ⅲ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平均水平分别为(78.05±14.75)μmol/L、(83.36±12.48)μmol/L、(88.69±14.54)μmol/L,Ⅰ期〈Ⅱ期〈Ⅲ期(P〈0.05),而Ⅰ期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肌酐水平与年龄、病程、TC、TG、LDL、VLDL、Lpa正相关(均P〈0.01),与HDL呈负相关(P〈0.01),证实高血压患者血清肌酐与年龄、病程和脂质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老年教师原发性高血压(PH)伴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情况及其与慢性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110例PH伴TIA中老年教师患者进行颅内动脉CT血管造影(CTA)、身高、体重、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和血尿酸(SUA)检测,将结果分为颅内动脉狭窄与非狭窄两组并进行探索性分析。结果共有67例103处颅内血管有轻度以上狭窄,其中有1处狭窄44例,2处15例,3处4例,4处3例,5处1例;狭窄程度:轻度32例,中度23例,重度8例,闭塞4例;狭窄血管:颈内动脉60例(占54.5%),椎动脉15例(占7.3%),大脑中动脉12例(占10.9%),大脑后动脉9例(占8.2%),前交通动脉9例(占8.2%),大脑前动脉3例(占2.7%)和后交通动脉3例(占2.7%),不同部位动脉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959,P=0.000),不同部位不同性别动脉狭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狭窄组其体质指数(BMI)、TC、TG、FBS和SUA的平均值较非动脉狭窄组高(P均<0.01)。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和SUA、TC、BMI、FBS与颅内血管的狭窄有协同作用(P<0.01)。结论中老年教师PH伴TIA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55.8%,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其BMI、TC、TG、FBS和SUA的平均值较非动脉狭窄组高,SUA、TC和FBS是PH伴TIA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和SUA、TC、BMI、FBS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的主要致病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来的研究已证明 ,AS与脂质代谢异常密切相关。而载脂蛋白B(ApoB)作为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的主要蛋白成份 ,参与甘油三酯 (TG)代谢 ,并是LDL受体的专一性配体 ,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l)发病中作用的研究亦得到重视。作者用PCR方法检测ACI患者和正常人ApoB基因EcoRI多态性 ,并结合性别研究与血脂水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ACI患者 86例 ,男 50例 ,女 36例 ,年龄平均64 5± 9 3岁。选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 2届…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脂水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同时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所有病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2组:高血压组38例,男28例,女10例;血压正常组18例,男12例,女6例.其中高血压组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20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8例.纳入对象均了解实验目的,并愿意配合.②测定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215;100%],以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数值大小判断肱动脉内皮功能.采用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患者38例,血压正常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②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676,P<0.01);内皮素与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6,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378,-0.591,P<0.05,0.01).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无相关性.③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2.341,12.489,P=0.018,0.013),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以内皮素作用最强,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结论:①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异常,内皮功能障碍,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上述损害更为明显.②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最终通过共同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功能失调,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下降.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探讨这些危险因素之间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同时关注这些危险因素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 方法:①选择2003-10/2004-04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患者56例,男40例,女16例。所有病例依据血压水平分为2组:高血压组38例,男28例,女10例;血压正常组18例,男12例,女6例。其中高血压组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单纯高血压组20例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18例。纳入对象均了解实验目的,并愿意配合。②测定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测量肱动脉内皮功能。计算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安静时肱动脉内径×100%],以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数值大小判断肱动脉内皮功能。采用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学法测定患者血浆内皮素1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③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多因素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高血压患者38例,血压正常患者1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组(P<0.05~0.01)。单纯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明显高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P<0.01)。②高血压组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呈正相关(r=0.676,P<0.01);内皮素与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6,P<0.01);同型半胱氨酸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378,-0.591,P<0.05,0.01)。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之间无相关性。③内皮素、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OR=12.341,12.489,P=0.018,0.013),高血压致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中以内皮素作用最强,其次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结论:①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异常,内皮功能障碍,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上述损害更为明显。②内皮素与同型半胱氨酸最终通过共同途径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内皮功能失调,反应性充血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下降。内皮素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两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初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CAS)与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临床干预和预防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提供依据。 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5月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年龄>18岁的初诊高血压患者513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和正常组,其分别为233例和280例。应用t检验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血糖血脂、肾功能、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尿蛋白定量、心脏彩超等指标,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颈动脉硬化与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2组患者靶器官损害情况,应用χ2检验比较2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 结果(1)颈动脉硬化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24 h脉压、夜间脉压和白昼舒张压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7,P<0.001;t=2.60,P=0.035;t=1.13,P=0.034;t=0.79,P=0.008;t=0.34,P<0.001)。(2)年龄是初诊高血压患者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β>0,OR>1,P<0.001),高密度脂蛋白(HDL)则是颈动脉硬化的保护因素(β<0,OR<1,P=0.019)。(3)颈动脉硬化组左心室肥厚和尿微量白蛋白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颈动脉正常组(χ2=13.17,P<0.001;χ2=9.80,P=0.002)。 结论年龄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的危险因素,而HDL水平越高对颈动脉的保护作用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社区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分析其生活方式相关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方法河南省人民医院附近10个社区就诊居民750例,记录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情况,采用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评估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O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法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变量与QO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750例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20例(42.7%),QOL评分为(48.85±2.27)分;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在年龄、体质量指数及是否缺乏规律体育锻炼、是否饮酒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文化程度、有无高血压家族史、是否吸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OR=1.887,95%CI:1.325~2.018,P=0.035)、缺乏规律体育锻炼(OR=2.052,95%CI:1.378~8.550,P0.001)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年龄(r=-0.528,P=0.027)与QOL评分呈负相关,饮酒(r=0.026,P=0.075)、吸烟(r=0.049,P=0.062)、缺乏规律体育锻炼(r=0.326,P=0.078)、体质量指数(r=0.159,P=0.095)与QOL评分无线性相关。结论社区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QOL较差,饮酒、缺乏规律体育锻炼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与原发性高血压有关的行为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效果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研究对象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和帮助。结果吸烟和酗酒行为在干预前后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缺乏运动和不健康饮食行为在干预前后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社区护士主动积极的干预,可以改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一些行为危险因素,从而有利于该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2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观察组87例(合并心房颤动者)和对照组169例(未合并心房颤动者)。对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果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伴房性心动过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低、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偏高、左房内径(LAD)偏大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T)偏大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与年龄、房性心动过速、LDL-C、NT-proBNP、LAD、LVPWT密切相关,临床应对上述指标检出异常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理弹性水平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接收的75例尿毒症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询问患者或家属,并记录研究所需资料,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CD-RISC评分,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尿毒症MHD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低下的危险因素。结果 经评估,75例尿毒症MHD患者CD-RISC评分平均为(58.73±5.38)分,处于偏低水平。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透析龄≥5年、应对方式为消极、正念水平较差的MHD患者CD-RISC评分低于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透析龄<5年、积极应对方式、正念水平良好的患者(P<0.05);其他临床特征患者CD-RIS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透析龄≥5年、应对方式为消极、正念水平较差均是MHD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低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尿毒症MHD患者心理弹性水平低下,可能受文化水平低、透析龄长、消极应对方式、正念水平差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 对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高血压的发生机制。方法 : 将 4 0例患者分成正常血压组、高血压组 (再分为透后血压升高组及透后血压未升高组 ) ,用放射免疫法测透析前、后的ANP、PRA、Ang -II及ET - 1,并计算它们的Kt/V和心胸比例。结果 : 高血压组的Kt/V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5 ) ;透后血压未升高组的透前、透后ANP均显著高于透后血压升高组 (P <0 .0 1) ;透后血压升高组的透前、透后PRA、Ang -II均显著高于透后血压未升高组 (P<0 .0 1) ;高血压组的透前ET - 1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 (P <0 .0 5 )。结论 : 透析不充分是引起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血透患者Kt/V达 1.7以上者血压控制较好 ;水钠潴留仍为血透患者高血压形成和维持的主要因素 ;透后血压升高者与RAS有关 ;内皮素系统过度表达亦是血透患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入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检查,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血生化指标的检查,包括血糖、血脂、尿酸、肌酐及尿素氮等,并测定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研究高血...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并分析北京理工大学教职工血脂、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水平等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本校教职工2 905例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血压、血脂、FBG、UA,分析血脂水平、FBG水平、UA水平等因素与高血压患病率之间的关系.并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测血压总趋势.结果 本校教职工高血压患病率为36.28%,其中男为42.50%,女为29.50%,男女患病率之间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3.08,P<0.005),高血压患病率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BG、年龄(AGE)、体质量指数(BMI)、UA水平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依存关系(P<0.005).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收缩压=49.363 0.499 AGE 1.176 BMI 8.616 LDL-C 1.644 FBG 0.015 UA-0.942 TC.舒张压=45.274 0.303 BMI 0.135 AGE 0.197 WEIGHT 0.761 TC 0.005 UA 0.36 TG.结论 高血压患病率随着TC、TG、AGE、BMI、UA、LDL-C的增高而增高,随着HDL-C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31例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和52例非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病程、24 h收缩压、24 h舒张压、平均心率、脉压、估测肾小球滤过率、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左室肥厚和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难治性高血压与高血压病程、估测肾小球滤过率、24 h收缩压、左室肥厚和饮酒史显著相关(O R=1.049、1.882、1.077、2.211、2.138)。结论高血压病程延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4 h收缩压升高和饮酒史均为难治性高血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以此为依据,及早筛查难治性高血压的高危人群,通过针对性干预,促进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57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与患者的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及有否受过有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有关,且护理人员是患者获取疾病知识的主要来源。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提高其自我保健能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