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温热之邪初起多由口鼻而入,首先犯于上焦。即叶氏所谓“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上焦不治,邪即可依次下传中焦、下焦,故叶氏有“河间温热,须究三焦”之说。吴鞠通则更进一步地指出:“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在温病的某个阶段中,其病变往往侧重于某个层次和部位,所以在治疗上就必须结合病变浅深的层次和病变部位的高低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在方药的选择上,亦应有升浮、沉降之别,以使药力直趋病所,而不致诛伐无过。所以药物的升降浮沉学说,在温病针对三焦辨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现仅略举数例说明: 一、邪犯肺卫,药用辛凉轻清人体中肺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温病初起,邪由口鼻而入,邪客于肺,势必肺卫  相似文献   

2.
1.清代医家吴塘在叶桂卫气营血辨证的基础上,根据温病的发展传变规律,提出以三焦辨证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将卫气营血的变化列入其中。即温病始于上焦,病在肺与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病在脾与胃: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病在肝与肾。三焦辨证补充了卫气营血辨证的不足,又是脏腑辨证在外感热病方面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发现对复脉汤加减方主治病位的认识经历了由上至中而下的三焦变化,即起于上焦,用于治疗上焦心肺阴虚之证;变于中焦,意在补胃生津;用于下焦,从护阴、清邪、收阴、潜阳固阴四个维度共奏存下焦真阴之功。认为复脉汤加减方不变之处为滋阴法,其变之处在于据三焦病位、兼夹病性、内伤外感、伤寒温病的不同,来确定对应的治法,以此选择对应加减药物,为拓展经方的临床应用范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银翘散主治上焦温病初起但热而不恶寒之证,从卫气营血辨证的角度来讲,病在卫分,此时用银翘散疏风解表,使邪从上焦肺卫而出,防止温邪传变入里。通过对银翘散的加减方、变方的分析,若病邪已经入里,而表邪未解,一方面要辨明邪之所在,在气者清气,入血者清血,一方面以银翘散加减透表达邪。吴鞠通在应用银翘散时遵循了叶天士"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的指导思想,时时不忘给邪以出路,防止病邪深入传变,体现出了"治未病"中"既病防变"的治病思维;从三焦辨证来讲,对于人体的上焦而言,逐邪外出属于既病防变,对中焦而言,"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未病先防。  相似文献   

5.
郭选贤  孙林  谢世平 《新中医》2007,39(5):101-102
薛生白“中焦气分湿热辨证”是其“湿热三焦辨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薛氏的代表作《湿热病篇》中。这部著作是论述湿热病的专著,在温病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湿热三焦辨证是薛生白对湿热病进行辨证时,按邪在三焦不同部位而分别立法、用药的辨证方法,它体现了湿热病的一般演变规律,与吴鞠通的“三焦辨证”是不同的。而中焦气分湿热辨证,所涉及仅是针对湿热病邪在气分时的一种辨证分治的方法。中焦气分湿热辨证足湿热三焦辨证中最为精彩的部分,笔者对此内容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三焦辨证的源流并探讨了三焦辨证在内伤疾病中的运用。《临证指南医案》中叶桂将三焦分治的思路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辨证治疗,如黄疸、肿胀、儿科痧症、暑湿病等,笔者通过梳理叶桂治疗痿证的医案,发现其对于痿证的论治亦体现了三焦分治的思路。本文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角度分析总结了叶桂从三焦论治痿证的经验,希望对临床有所启发。痿在上焦,叶桂认为病机多属肺热叶焦,津液不布,用药以甘寒轻清为主,力戒性味厚重之品;痿在中焦,叶桂认为病机多属阳明脉衰,运化失司,治以通补阳明,重在恢复气机之升降平衡;痿在下焦,叶桂认为多肝肾亏虚或湿热留恋,病程迁延难愈,需分辨阴阳虚实,采用虚则补益,实则清泄的治疗大法。叶桂独特的三焦论治在痿证诊疗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仅为后世治疗痿证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对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进一步学习发扬。  相似文献   

7.
薛伯寿应用升降散的经验偶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霍凤安 《河北中医》1998,20(3):173-173
薛伯寿系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医院,师于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先生,深得蒲老之真传,并精研中医各家之学说,勤于临床,学验具丰,精于辨证,用药轻灵.兹将薛老用升降散的经验及笔者学习体会介绍如下.升降散由白僵蚕、蝉蜕、姜黄、大黄4味组成.取白僵蚕、蝉蜕升阳中之清阳;姜黄、大黄降阴中之浊阴,一升一降,内外通和,杂气之流,毒顿清矣.薛老认为,温热、疫毒之邪,充斥内外,痰浊湿热郁滞中焦,阻碍气机而使三焦不能畅达而发诸病.应用升降散之蝉蜕、白僵蚕宣表达邪;姜黄辛散升达上焦之郁遏,使气机流布,热有去路;大黄清火热,通腑泄浊,诸药合用使气机通畅,三焦畅通,诸邪尽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朱丹溪"六郁学说",分别从气郁化火、血郁化火、食、湿、痰邪阻滞郁而化火及体质偏颇易于化热生火论述银屑病的发病及加重原因,提出进行期银屑病的关键病机在于"郁火"。笔者团队以"火郁发之"为治疗总法,总揽全局,结合三焦理论,针对进行期银屑病"郁火"病位的不同,因势利导,提出"上清""中疏""下泻"治疗三法,给体内"郁火"以出路,使之不从肌肤而发。自拟解郁化斑汤,解三焦郁火,清心、肺之火以"清"解上焦郁火,疏肝解郁、调畅脾胃之气、祛湿化痰以"疏"解中焦郁火,泻热通便、清利小便以"泻"利下焦郁火,并重视顾护脾胃正气、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9.
贾英杰从三焦辨证论治肺癌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邈 《吉林中医药》2010,30(12):1024-1025
贾英杰教授认为,肺部恶性肿瘤与温邪虽一为有形之邪一为无形之邪,且不若其由口鼻而入的途径,但综其症状、舌脉,肺癌痰湿瘀血之邪气亦具有某些温邪易化燥伤津,耗损真阴的特征,其疾病发展亦符合"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的变化规律。在肺癌诊治方面,病在上焦,湿热阳肺,治宜行气化痰、化瘀散结;肺入胃阴伤,治宜滋养肺胃阴津。病在中焦,治宜滋阴润肠通便。病在下焦,治宜填补真阴,敛阴纳气。  相似文献   

10.
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源于代谢功能紊乱的基础状态,起病隐匿,病机错综复杂,姚师将该病归于三焦气化失宜,精微不从正化,浊邪内生,治法亦从三焦气化着眼,立调气血助上焦气化、理肝脾和中焦升降、补肾气益气化源泉三法。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自拟方调肝化浊汤肝脾同治以恢复中焦气机斡旋,气血同调以协理上焦津、血、气之布散,少佐补肾气之品益三焦气化源泉。  相似文献   

11.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疾病综合征,病因复杂,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西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归属"肺痹""肺痿"范畴,笔者团队提出"从湿论治"的观点,认为湿为阴邪,损伤阳气;重浊黏腻,易困滞清阳、阻遏气机;湿性黏滞,病程缓慢,缠绵难愈;湿邪原因复杂,夹杂它邪致病;湿邪致病广泛,临床变化多端;湿性趋于下,应因势利导;水、湿、痰、饮同出一源,治以温药和之;湿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提出"湿从合邪论治""湿从三焦论治""湿从气血阴阳失和论治"的理论,辨证上重视"湿邪需辨寒热"重视"脏腑辨证""虚实夹杂、标本兼治""四诊合参、重视脉诊",从湿论治肺痹"理气为先""通阳为要""重在调理脾胃"。结合具体案例提出了小青龙汤、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吴月  裴林 《河南中医》2024,(5):705-709
裴林教授认为,内伤杂病的发生发展与三焦密不可分,三焦运行人体产生的诸气,传输布散运化产生的水谷精微,气血以此为通路,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调会导致内伤杂病的发生,病情缠绵难愈,大多虚实寒热并见,临床可结合三焦辨证治疗,三焦辨证不仅包括脏腑辨证,也包括卫气营血辨证。裴教授认为,上热下寒证的病机是人体气机不畅,中焦阻滞不通,阴阳不能交通上下,会出现“上热下寒”,治疗应从调和阴阳入手,以通利三焦、调畅气机为要,清上焦热,温下焦寒,引下焦虚火归元,并将上热下寒证分为:上焦热,下焦寒;上焦热,中焦寒;中焦热,下焦寒。裴教授常用黄连、黄芩清上焦之热,以附子、巴戟天温下焦之寒,肉桂引下焦上浮之阳回归。  相似文献   

13.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下焦篇中较为详细地论述了下焦温病的证候及治疗。真阴欲竭证即是对下焦肝肾真阴耗竭为主要病机的一系列证候的概念与总结,今就其机理及证治探析如。l温病顺传下焦,并非真阴欲竭证的唯一成因吴鞠通在辨治温病中立三焦辨证,以上中下三焦来反映温病的病理发展过程。真阴欲竭证作为其下焦篇之主证,从中焦病变发展而来实为常见。吴氏在《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一条自注指出:"温病由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牌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  相似文献   

14.
试论加减正气散及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中焦篇湿温病中一、二、三、四、五加减正气散是治疗湿阻中焦的方药,一、二、三加减正气散是治疗湿热之剂;四、五加减正气散是治疗寒湿之剂,五方均由藿香正气散加减化裁而来。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湿病门下验案(案某五十、案汪三三、案某十四)是吴鞠通创制一、二、三加减正气散的依据。《温病条辨·中焦篇第五十八条》“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一加减正气散主之”。本条所述“三焦湿郁,升降失司”,是指湿邪郁阻中焦,脾胃升降失司之候。因湿浊弥漫,可波及上、下焦,故云:“三焦湿  相似文献   

15.
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第28条(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的病因病机与证治方药争议颇多。通过推演张仲景的诊疗过程,分析本条文病因病机与桂枝、芍药去留之争,认为本条文之病因为汗不得法后又经误下,病机为水停中焦,三焦气化与水液代谢不利,方药应遵循《伤寒论》原文"去桂"而"留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功能开结利水,宣通表里,临床上治疗水停中焦,三焦气化不利的病证。  相似文献   

16.
贾英杰善用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治疗恶性肿瘤,认为中焦为枢,中焦失运、脾胃气机升降失调为恶性肿瘤重要病因病机。中焦不运则五脏失于濡养,气机失调则出纳失衡,毒邪累积,日久结为癥瘕积聚。临证尤重治取中焦,调理脾胃,畅达气机,拟"调气运中法"治疗恶性肿瘤,此法既可健运中土以扶正补虚,又助升降有序以通行祛邪,促进机体恢复阴平阳秘之机。  相似文献   

17.
肺癌的发生发展及传变,与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不谋而合,符合"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的传变规律。肺癌病在上焦,多见肺热痰瘀证、脾虚痰湿证,治宜清肺除痰,化瘀散结;病在中焦,多见肺热腑实证,治宜清热宣肺,泄热通腑;病在下焦,多见气阴亏虚证,治宜益气养阴,滋补肝肾。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伤寒论》理论研究,其辨证体系争论颇多,但终归不离三阴三阳。近代有倡导"寒温统一"者,在伤寒、温病辨证体系的贯通上难以融汇,可见统一之难。另外,湿热病邪致病复杂,多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论治,但多有辨证不明状况。本文通过整理湿热病与《伤寒论》三阴三阳在证候方面的相关研究,参考"寒温统一"的思想,以"三部""六病""十二单证""合病""并病"等理论将湿热病重新解析,将其方证重新归类,旨在使其辨证论治更加明晰,也是力图使2个辨证体系可以统一。  相似文献   

19.
急进性肾炎属中医学“水肿”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水肿,其病机为水湿浊邪郁闭。致三焦水道受阻。治疗采用“三焦同开法”:开上焦用麻黄汤以桔梗易桂枝,助其开肺气之力;理中焦用辛开行气以降浊,通下焦用五苓散利水泄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立足三焦辨证理论体系,分析三焦感受湿热之邪不同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在治疗方面提出上焦湿热证用药宜清轻,以开肺气、宣气布津为要;中焦湿热证用药辛苦淡寒,重视顾护脾胃,以理气运脾,清热除湿为本;下焦湿热证顾及肝肾耗伤之阴津,清热除湿兼顾养阴的治疗方法。提出治湿宜守,不宜频繁更换方药,抽丝剥茧化湿热,缓缓图之,治湿忌敛,慎熟地黄、白芍、阿胶等阴柔收敛之品。认为湿热之邪侵入的不同阶段在舌象上有不同的表现,舌诊是判断病邪深浅轻重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